•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1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续)——Ⅴ.游耕农业的生态后果Ⅵ.更新与演替Ⅶ.简要结论
联合课题组
1988, 1(5): 467-471.
摘要:
热带林地经游垦后气温和土温增高,相对湿度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地表迳流加大,土壤入渗量减少,贮水能力减弱,肥力下降。反复烧垦后形成茅草坡,难以恢复。热带林的更新和演替方向视采伐方式及人为活动干扰程度而异,采取保持郁闭度0.4以上的择伐,对森林恢复比较有利,尖峰岭林区今后经营方向应以保护为主。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阶段报告
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1988, 1(5): 472-480.
摘要:
本试验共收集马尾松分布区内126个种源的种子,在浙江省内五个具代表性的试验点采用统一设计营造试验林。经6年的观察和测定,取得种子、苗木和幼林期的表型资料。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性状与纬度、经度的相关分析,主要性状与产地气象因子的通径分析。结果认为,马尾松具有纬向倾群变异模式。对8-12项性状进行主分量分析,并运用类平均法作系统聚类,综合2个试验点的聚类结果,提出马尾松种源可划分为3个带4个区。选取生长、适应等五个性状作判别因子,结合高生长稳定性分析,为省内各试验点代表的不同生态区初步评选出适生的优良种源。
油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王志贤, 陈昌洁
1988, 1(5): 481-484.
摘要:
本文报道油松毛虫感染JDS-CPV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幼虫感病后,食欲降低,从感病到死亡的时间较长,一般为20d左右,长的达一个月或者更长。观察了CPV引起中肠上皮细胞的病变过程以及病毒发生基质(VS)与多角体在细胞质中的发育形成。VS初期为许多不定形的小块,以后小块逐渐增大,合并成团块,多角体在这些团块中形成长大。幼虫病变限于中肠,其他组织尚未发现病变。虽然见到围食膜有增厚现象,但未见到有多角体形成。
兰考泡桐根插苗的生长和营养状况的研究
贾慧君, 郑槐明
1988, 1(5): 486-491.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兰考泡桐根插苗的生长和盆土营养物质的变化。着重分析苗木生长、体内营养状况、营养物供应及盆土矿质养分释放的相互关系;苗木按比例吸收N、有效P和Mg等各种营养物的特点。提出培养壮苗应用最适营养物比例适当调整圃地土壤进行配比施肥的设想。从树木营养生理角度,论证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欧美杨新无性系-中保28、中保115和中保95的选育
朱湘渝, 王瑞玲, 向玉英, 黄东森, 谭绪元, 刘宾, 安学惠
1988, 1(5): 492-498.
摘要:
当前世界各国的杨树人工林中欧美杨占有重要位置。到目前为止,我国栽培的欧美杨品种全部从欧洲引进。为此,从1979年起,用速生的鲁克斯杨(I-69/55)为母本,以抗寒、窄冠的欧洲黑杨及其变种为父本,经过杂交、选择和无性系测试林的比较,选出了中保28、中保115和中保95三个欧美杨优良无性系。共同具有速生、优质、抗性强的特点:主干通直、圆满、侧枝细、顶端优势明显、易于繁殖;木材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都高于本地推广良种I-214(母本因气候条件不适而死亡),平均材积超过I-214杨52.2-33.5%;其遗传增益分别为38.6%、31.1%和24.8%;耐寒性高于母本,对病虫害尤其对溃疡病有高度抗性。为我国培育了第一代欧美杨新无性系。现已在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进行区域化试验。
油橄榄不同品种果实经济性状的研究——Ⅰ.油用品种果实的研究
薛益民, 王笑山, 淡克德, 岳光筑
1988, 1(5): 499-507.
摘要:
通过对油橄榄(Olea europaea L.)56个不同品种果实经济性状的研究,确定了油橄榄典型油用品种。果实含油率(指干果)为40-50%的有25个品种,占总数的44.6%;35-40%的有14个,占25.0%;30-35%的有13个,占23.2%;小于30%的有4个,占7.1%。各品种果实中橄榄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含量最高,达65-78%,它是橄榄油油脂品质好的重要指标。含油率、油酸含量又共同决定油用品种等级。初步认为果实含油率在35%以上,油酸含量高于56%的品种可作为油用栽培品种,并以此拟定为油橄榄油用品种分类标准。这 56个品种中,有35个品种可定为油用品种,其中23个属于优等油用品种,其含油率、油酸含量分别高于40%、65%;12个良好油用品种,含油率、油酸含量均在35-40%、60%以上。
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Ⅴ.AciNPV杀虫剂的研制及产品检测
王贵成, 王志贤, 崔士英, 于在林
1988, 1(5): 508-515.
摘要:
本文报道AciNPV杀虫剂的生产工艺和安全性检测结果。AciNPV杀虫剂是以多角体制备物加光保护剂和其它助剂,在电动混合筛内混合制备而成。生测证明,丙酮-乳糖共沉样品与病毒杀虫剂对幼虫的致病力很高。其LC50均为2.84×103PIB/ml;95%置信限分别为1.70×103-4.76×103PIB/ml或1.43×103-5.60×103PIB/ml。几种粉剂可直接用水和矿物油(如零号柴油)稀释,使用较方便。野外试验表明,防治效果在85%以上。动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制剂无致病性和致突变作用,对人畜安全。细菌学检测证明,未发现任何与人有关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弧菌和破伤风杆菌等。
多纹豹蠹蛾的研究
黄金水, 黄远辉, 何益良
1988, 1(5): 517-523.
摘要:
多纹豹蠹蛾在福建省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蛀道中越冬,幼虫19龄,历期313-321d,每树大多仅有一条幼虫和一个排粪孔;6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具趋光性;7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受害植物已知20种,以木麻黄为主,被害株率最高达82%。可选用湿地松、柠檬桉为木麻黄的混交树种;杜绝带虫苗木造林;幼虫蛀入期对排粪孔喷注白僵菌,害虫死亡率86.7-98.3%,幼虫未蛀入时对嫩枝小喷溴菊酯或氧化乐果液剂,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松毛虫发生世代与世代分化
严静君
1988, 1(5): 524-530.
摘要:
本文论述松毛虫发生世代和世代分化的复杂性,包括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油松毛虫等。发生世代因地区不同而异。在同一地区,由于松毛虫幼虫的滞育,常出现世代分化。世代分化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松林和不同树木之间都有差异。在同一地方,不同年份也有差异。滞育与幼虫孵化期、气候、生态条件和食料有关。本文还讨论了“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林业科学,1987,23(3)]的有关问题。
尖峰岭热带林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查初报——Ⅱ.真菌及固氮菌类*
利群
1988, 1(5): 531-534.
摘要:
微生物通常是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以及养分积累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对林地土壤微生物分析,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仅就两年的调查研究,对其中丝状真菌和固氮菌在三个森林类型林地的分布状况及组成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新疆杨元素含量与生物量研究
陈章水, 方奇
1988, 1(5): 535-540.
摘要:
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 Lauche)在我国新疆栽培最早,尤以和田、喀什地区生长最好。青海、甘肃、宁夏亦早有栽培,近十余年在陕西、内蒙、山西、辽宁、吉林诸省和北京市也有引种,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及人工丰产林的优良树种。为进一步利用新疆杨资源,研究其生物量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不同用途毛竹林的施肥研究——Ⅰ.毛竹材用林的施肥*
傅懋毅, 谢锦忠, 方敏瑜, 任晓京, 李岱一
1988, 1(5): 541-547.
摘要:
前言林木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的矿化作用,大气的干湿沉降,凋落物和土壤动物、微生物的反馈,施肥及林木器官组织间的养分转让等五个主要方面。其中唯一可以比较容易地受人为控制的因素是施肥。毛竹林由于每年或每度(二年)的采伐,林地将损失大量养分元素。因此通过施肥及时补充毛竹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获得毛竹林丰产、稳产的必要措施之一。
光照与藤苗生长的初步研究
尹光天, 许煌灿, 张伟良
1988, 1(5): 548-552.
摘要:
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和红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是我国华南地区三个主要商品藤种,其藤茎工艺件能优良,是编织的好材料。我国在藤类育苗及藤苗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1,2,3]。近年来,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PC)的资助下,东南亚各产藤国对藤类的研究较为活跃,N.Manokaran(1985)认为,除温度和水分外,光照是影响藤苗生长的主要因子[4]。因此,探讨白藤、单叶省藤和红藤苗木生长的最适光照条件,对完善藤类栽培技术具有实践意义。
五种热带相思三年种源试验初报
潘志刚, 吕鹏信, 杨民权, 曾育田, 李昌明, 吴鸿琼
1988, 1(5): 553-558.
摘要:
1984年我们引进5种乔木型热带相思(Acacia spp.)的不同种源,分别在我国热带地区的海南岛琼海县白石岭林场1)和广东省遂溪县进行试验2),现将3年种源试验初步结果简介如下。
CAIFPS微机图象处理系统
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1988, 1(5): 558-559.
摘要:
CAFIPS是我国自己研制的实用于林业及其它再生资源调查的第一个卫星图象处理系统。软件用FORTRAN语言写成,具有读入磁带数据、预处理、影像增强、影像分类、生物量估测、变化监测和后处理等功能。在国内外应用中均获得好评。
树木菌根真菌——美味红菇复合制剂的生物效应*
李玉萍, 徐晓春, 吴天林
1988, 1(5): 560-563.
摘要:
在探明菌根真菌美味红菇生理活性物质的基础上,为使其实用化,又从该菌的发酵液中提取并研制成真菌复合制剂。除在医学上进行了一系列抗菌活性试验外,同时还在育苗造林上,利用不同树种进行防病保苗促进生长的生物活性试验。本文主要报道应用美味红菇复合制剂对几种亚热带针阔叶树种幼苗和种子进行体内生物活性的试验结果。目的在于观察和研究该复合制剂对促进幼苗生长和提高抗生能力的生物效应,以便进一步开拓美味红菇复合制剂的有效应用范围和途径。
文冠果根系调查研究
张毅萍, 吴国英
1988, 1(5): 564-568.
摘要: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开发、栽培历史较短的油料树种[4]。70年代以来,内蒙古农牧学院研究了文冠果根系的组成和生长动态[1]。缨礼科等调查过文冠果苗木的根系[4]。周君英等进行了切除根尖,促生侧根的试验。而有关文冠果根系的生长特性、生态因子同根系生长关系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1-1982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浑河林场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磴口实验局,对1-16年生文冠果树根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林网对农田蒸散影响的研究*
张河辉, 赵宗哲, 宋兆民, 翟书德
1988, 1(5): 569-570.
摘要:
蒸散是农田表面水分输送到大气中去的一种生物物理的综合过程,是作物水分平衡的主要支出项,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热量平衡法及Penman-Monteith方程,探讨在小麦生育后期林网对农田蒸散的作用,为揭示林网内作物的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昆嵛山林场连续11年松林无虫灾的原因
李广武, 霍玉林
1988, 1(5): 571-575.
摘要:
昆嵛山林场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有林面积5万余亩,是山东省最大的林场之一。1953至1974年的21年间,松干蚧和松毛虫连年猖撅危害,有的年份重复防治十几遍。据林场统计,21年累积化学防治面积达1289905亩次,结果是年年治虫,越治越多,致使松林成批枯死,赤松所剩无几。1975年起林场总结了经验教训,采取封山育林、修枝间伐、引进抗虫树种、适地适树不拘形式地营造混交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澳大利亚的桉树考察
吴金坤
1988, 1(5): 576-577.
摘要:
根据中国林科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合作项目“澳大利亚阔叶树种的引种与栽培”的备忘录,应澳方的邀请,1986年我院派出桉树考察组进行了为期五周的访问。先后参观了50多个单位,其中主要有澳大利亚森林研究所及其研究站,澳大利亚东海岸(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岛北部的桉树天然林和人工林、桉树林的采伐及木材的加工利用。同时,也参观了一些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现将考察情况简要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