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3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森林害虫重要天敌——中国蚁属昆虫的研究
吴坚
1990, 3(1): 1-8.
摘要:
本文对中国的蚁属昆虫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记述蚁属21种,其中新种2种,新地位种2种,中国新纪录种6种;提出了2个新异名。文中附有中国蚁属工蚁种检索表及其分布。
全国林木引种学术讨论会在浙江富阳召开
傅紫芰
1990, 3(1): 8-8.
摘要:
1989年11月8日至12日,由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林木种子公司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林木引种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科研、生产、管理、教育部门,共六十一名代表。学部委员吴中伦教授任会议领导小组组长,在大会上作了“中国树木引种和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潘志刚副组长作了赴美考察汇报,建议我国的树木引种也必须在不同生态区建各有特色的树木园,并开展 林木引种试验。
泡桐组培苗VA菌根的研究*
郭秀珍, 赵志鹏, 毕国昌
1990, 3(1): 9-14.
摘要:
本文报道了用地表球囊霉对鄂川泡桐和白花泡桐的组培苗进行人工接种,培育菌根化苗木的试验。观察了菌根的发育和分布,并用X射线能谱仪对这种VA菌根的不同超微结构和不同部位进行了微区分析。经测定,地表球囊霉对泡桐组培苗有显著的生长促进效益,形成的VA菌根对P、S、Mg和Ca等元素的吸收都比对照苗要高得多。在菌根内部这些营养元素的分布也不均匀。P、S的含量在丛枝中最多,在胞内泡囊中较少,而在无菌丝感染的根毛细胞中最少。
“云南余甘子种质资源调查”通过鉴定
张玲
1990, 3(1): 14-14.
摘要:
由云南省经委列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承担的“云南省余甘子种质资源调查”,在省经委和省林业厅的共同主持下,于1989年8月通过鉴定。同行专家评定该项成果属国内先进水平。
马尾松毛虫幼虫血糖和血酯的变化动态及杀虫剂的影响效应*
朱鹏飞, 王荫长, 尤子平
1990, 3(1): 15-21.
摘要:
马尾松毛虫5龄幼虫的血糖与血酯含量,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血糖在幼虫夏季生长期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后活动期越冬蛰伏期;血酯在幼虫越冬前期正常生长期越冬后活动期越冬蛰伏期。各时期都有一定的日变化节律,其中以正常生长期的变幅最大。血糖与血酯的变化动态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溴氰菊酯处理使血糖含量上升,血酯含量下降;而敌百虫处理使血糖含量下降,血酯则初期上升后期下降。低剂量处理以后,溴氰菊酯恢复较快,敌百虫较难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不相同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蛰伏前期,进行化学防治较为有利。
《林业部大兴安岭林业公司阿木尔林业局火灾区森林资源更新规划设计》通过评审论证
陈建业
1990, 3(1): 21-21.
摘要: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和黑龙江省林科院林研所共同承担的《林业部大兴安岭林业公司阿木尔林业局火灾区森林资源更新规划设计》,在1989年7月初、7月末和9月底,分别由大兴安岭林业公司、林业部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评审论证,作为《大兴安岭林业公司“五六”大火灾受灾局恢复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附件上报林业部。
黄泛平原区林业用地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的研究(方法与实践)
刘寿坡, 朱占学, 张瑛, 徐孝庆, 陈舜礼, 刘明, 高学政, 张守良
1990, 3(1): 22-28.
摘要:
本文以鲁西黄泛平原杨树(以毛白杨为主)片林固定标地4~6年观测资料及4个县56块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生态定性与统计分析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人为干扰频繁的农区林业用地,进行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的探讨。由于该区地形起伏小,就以影响林木生长明显,稳定性强的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及土壤类型作为立地分类的主导因素,并根据它们与杨树生长的相关性进行分级,按主导因素的分级标准划分黄泛平原区林业用地的立地类型。在此基础上,用立地指数与土壤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立地类型进行了质量评价。
小叶杨×旱柳属间杂交实验胚胎学研究*
徐涵, 李文钿
1990, 3(1): 29-33.
摘要:
旱柳花粉能够萌发,花粉管能进入小叶杨柱头。受精过程基本正常。杂交障碍主要表现在:花粉管在花柱基部生长受阻;花粉管在子房腔中缠绕;受精频率低;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胚出现异常发育、停滞发育和败育现象。本文支持以不协调性模型解释杂交障碍的机制。报道了旱柳和小叶杨属间杂交原胚期胚珠培养的成功。
赤霉酸对刺槐实生苗中核糖核酸酶活力的影响
陆宪辉
1990, 3(1): 34-40.
摘要:
赤霉酸(纯GA3)20μgml-1处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实生苗48h后核糖核酸酶(RNase)的活力增加两倍左右,对实生苗的子叶、幼茎和幼根中RNase活力的刺激效应基本相同。5-氟尿嘧啶、亚胺环己酮及高浓度嘌呤霉素可强烈抑制GA3刺激RNase活力的增加,而放线菌素D则显示出刺激作用。标记RNase的部分提纯,揭露了RNase活力的增加是由于它新合成的缘故。
第四届林业遥感研讨会在京召开
赵宪文
1990, 3(1): 40-40.
摘要:
1989年11月17~19日,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学会遥感学科组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林业遥感研讨会。来自教学、生产和科研部门的16个单位的35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 大会以遥感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为主题,本着节俭和务实的精神,开门见山地讨论了林业遥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氮、磷、钾对若干种木本植物离体培养繁殖的影响
诸葛强, 阙国宁
1990, 3(1): 41-46.
摘要:
本文通过培养基中三个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对若干种木本植物(如杉木、北美红杉等)离体培养繁殖影响的研究,提出了较适合于这些木本植物离体培养的改良MS基本培养基(其中大量元素氮、磷、钾水平修改为:NH4NO3 850mg/L,KNO3 2000mg/L,KH2LO4 100mg/L)。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工厂化组培繁殖木本植物特别是一些常规繁殖困难的林木树种的可能性,以及提高组培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
石梓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吴金坤
1990, 3(1): 46-46.
摘要:
为了发展和利用石梓这一珍贵树种资源,1976年农林部下达“优良、速生珍贵用材树种调查和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石梓为其中之一。1980年林业部把石梓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列入重大课题,由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和大青山实验局共同负责进行专项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海桑林生物量的研究*
廖宝文, 郑德璋, 郑松发
1990, 3(1): 47-54.
摘要:
本文对平均年龄为5年,天然更新形成的海桑林进行了生物量的测定。乔木层采用相关生长测定法。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为47.2340t/ha,其中乔木层为19.3608t/ha,灌木层为27.5482t/ha,凋落物为0.3250t/ha。乔木层平均净生产量为3.8702t/haa,比马来西亚Matang未管理的同龄红树林的生产量要高些,而比其管理的同龄红树林要低得多。从林分生物量在各层的分配来看,其结构不大合理,应该疏伐一些桐花树,改善乔木树种的生长和更新条件,提高林分生产力。
中国桦木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姜景民
1990, 3(1): 55-62.
摘要:
本文对中国桦木属植物的演化趋势、区系成分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新疆是该属在我国的三个分化中心,而在西南地区既存在有原始类群,也存在有进化种类,是桦木属的多样性中心。因此认为桦木属起源于我国西南山地。对其扩散途径也进行了推测。
“竹卵圆蝽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吴金坤
1990, 3(1): 62-62.
摘要:
竹卵圆蝽是我国竹子上新发现的一种突发性害虫,蔓延快、危害严重。1977年在浙江省初次采得标本。1987年,全省受害面积达22万亩,毛竹枯死率高达76%,新竹眉围下降13.18%~54.78%,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积极承担了林业部“竹卵圆蛤研究”重点课题,经四年研究,在观察竹卵圆蜷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天 敌、竹子受害机理的基础上,筛选出竹杆药物注射法等有效防治措施,经在01万多亩竹林应用,已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马雪华, 杨光滢
1990, 3(1): 63-69.
摘要:
1984~1988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亚热带人工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对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及其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区土壤为重壤土,其水分—物理性质较差,有林地土壤含水量较无林地高,且变幅较小。土壤含水率与当地的主要气象要素(气温、空气湿度、降雨量、蒸发量)呈多元回归相关。据回归分析,杉木林土壤水分含量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土层深度较浅,达0~20cm,而皆伐迹地受气候影响的土层较深,达0~40cm。
刺槐次生种源遗传差异及其选择评价
顾万春, 王全元, 张英脱, 周之和, 刘德安
1990, 3(1): 70-75.
摘要:
本文报道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9个次生种源在原阳、磁县、磴口造林试验的8年结果。首次证实刺槐次生种源(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通过观察值xijh线性可加模型分解,比较了次生种源主效(âi)、地点主效()和交互作用效应[]剖析G×E互作,评定生产力,并用互作效应方差值(XPB2)及其相对变异(CVPB)评价种源适应性。被选择的优良次生种源,可在中原、华北、河套等地立地条件相同的地区进行推广,材积的相对增益分别达13.0%、11.7%和18.5%以上。
影响北京地区油松毛虫世代分化的因素
贾凤友, 李兆麟
1990, 3(1): 76-80.
摘要:
在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属长日照型昆虫,影响其世代分化的关键为光周,也即从卵孵化到幼虫第一次蜕皮之间的光照长短是控制油松毛虫能否在1~4龄继续正常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在自然界,油松毛虫于7月中旬开始孵化,下旬为孵化的高峰,此时的自然光照时数均在其临界光周以下,幼虫到3~4龄时即进入滞育状态,随着秋末温度的下降和光周的进一步变化,于10月中、下旬开始下树越冬,越冬幼虫于来年春季再上树活动。温度和寄主的营养条件通过影响油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历程而间接地影响其世代。
白藤丛栽试验初报*
张伟良, 尹光天, 许煌灿
1990, 3(1): 81-85.
摘要:
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是我国分布广、商品价值较高的小茎藤种,经多年研究和推广试种,积累了较多的技术资料[1-3],目前已成为我国华南地区主要栽培藤种之一。白藤具有典型的丛生性,藤丛的总茎长直接影响到单位面积产量。据报道,丛栽可以增加藤丛总茎长,从而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4]。然而,增加植丛的初植株数将会影响植株的萌蘖数和萌茎生长。那么,只有确定合理的藤丛初植株数,才能既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不致使植株的萌蘖及萌茎生长受到较大的影响。为此,1985年初我们对白藤进行丛栽试验,现将早期结果报道如下。
12种优良用材树种幼林期在不同立地上的适应性
叶桂艳
1990, 3(1): 86-89.
摘要:
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各不一致,对环境的适应性存有差异。为此,自1978年开始,有目的地对一些珍稀、优良用材树种在杭州地区不同类型立地上进行试种,了解各树种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期为不同立地选择栽培树种提供依据。
N、P、K营养元素的不同配比对红藤苗期生长的影响*
陈青度
1990, 3(1): 90-94.
摘要:
红藤(Daemonorops margaritac)是我国华南地区主要商品藤种之一,天然资源供不应求,人工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随之栽培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施肥是促进藤苗生长,提高栽培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探讨红藤苗期对N、P、K三要素的实际需求,是合理施肥的一个重要依据。但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缺少资料。本试验用砂培法探讨了 N、P、K营养元素对红藤苗期生长的合理配比,为栽培中的苗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蛀干害虫专用药剂防治柳树光肩星天牛试验
陈钧林, 高祖训, 陈健, 祝才松, 周冬英
1990, 3(1): 95-97.
摘要: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危害杨、柳、榆、悬铃木、苦楝、元宝枫、七叶树、鸡爪槭、樱花、李等多种树木(柳树受害尤烈),是江、浙园林的重要蛀干害虫。据1983年对杭州西湖风景区中的苏堤、孤山、曲院风荷等公园风景点的调查,柳树的株被害率达90%以上,其中又以垂柳(Salix baylonica)的被害率最高。该虫以幼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蛀食,形成长短不一的隧道,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轻则引起树势衰弱,出现枯梢、枯枝以及易遭风折等,重则造成全诛枯死。
鼠李沙棘三个亚种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守宗
1990, 3(1): 98-102.
摘要:
沙棘是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的灌木或小乔木。我国是沙棘中心产区,在“三北”地区和西南各省(区)均有天然分布。我国共有四种沙棘:即鼠李沙棘(H.rhamnoides L.)西藏沙棘(H.thibetan Schlechtend.)、柳叶沙棘(H.salicifolia D.Don.)和肋果沙棘(H.neuvocarpas W.Lineet T.N.He)。因沙棘果实含多种维生素、有机酸、可溶性搪、氨基酸、矿质元素及用于化妆品和医药卫生方面的特殊油脂,受到国内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