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1年  4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盛炜彤, 惠刚盈, 罗云伍
1991, 4(2): 113-121.
摘要:
本文对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选定Richard生长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基本模型,并将地位指数引入该模型,建立了以地位指数和年龄为自变量的7参数多形型生长模型;根据生长与收获兼容性原理求得数量成熟龄;借助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林分结构模型,按材种标准确定工艺成熟龄;用调整后的杉木木材影子价格计算木材收入;采用贴现法进行经济分析,并用净现值最大确定经济成熟。依据“以工艺成熟为基限,重点考虑经济成熟,适当兼顾数量成熟”的原则设计出两种可供选择的主伐模式。经与现行的主伐年龄相比,其内部收益率均有较大提高,盈利率提高量最高可达8%以上,经济效果十分显著。
大比例尺航空照片测高估测森林蓄积量的研究
赵宪文, 尹关聪, 汤伟, 王卫东
1991, 4(2): 122-127.
摘要:
本文用我国自行拍摄的1:2 200比例尺的黑白航片,与地面样地配合,研究了室内仪器测高与实测高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可达0.8以上,可用其在某些调查中代替实测。用室内仪器测高估测全局畜积量,其精度为81.84%,如用航片和野外两期样地对全局蓄积量进行联合估计,估测精度为85.81%。这些为在森林调查中减少地面工作量和利用已往资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进行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乃至伐区调查又辟出了一条可循之径。
落叶松落叶病发生指标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常乃庆, 张启云, 佟影, 刘国荣, 王世君, 王永民, 孙礼, 王景荣, 张锡芝, 王志军
1991, 4(2): 128-132.
摘要:
落叶松落叶病在不同危害程度下,每公顷立木材积生长损失量方程为Y=9.8/(1+e7.3459-0.1x)。采用经济阈值法确定防治指标,其方程为:9.8C[1/(1+e7.3459-0.1x)-1/(1+e7.3459-0.1(1-Q)x)]-E=0。按现实防治技术和经济水平求得的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46。根据感病损失量方程,病情很轻时损失甚微,经相对误差限法分析,将病情指数26定为该病的发生指标。
肋果沙棘贮存过程中精油的变化*
孙丽艳, 王守宗, 杨炳才
1991, 4(2): 133-138.
摘要:
本文用GC/MS/DS和GC/IR/DS联用的方法,分析了肋果沙棘鲜果和放置一年后果实精油的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鲜果精油中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鲜果和放置一年后果实精油成分差别较大,贮存果中出现了鲜果中没有的组分,而鲜果中原有的一些组分却消失了,如辛醛、庚酮-2等;试验发现了多种至今在有关沙棘精油文献中未见报道过的萜烯类和含硫化合物,如二硫甲醚、三硫甲醚、2,4-二甲基-1,3-二噁烷、柠檬烯、罗勒烯、松油烯、松油醇、里哪醇、榄香烯等20余种。这些成分有利于精油在香料和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徐梅卿
1991, 4(2): 138-138.
摘要:
1990年12月27~29日,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了“松毛虫综合管理及赤眼蜂应用技术鉴定会”,鉴定项目有“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研究”、“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利用研究”。“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研究”是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安徽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共同主持的,共包括14个子专题。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实施了松毛虫的综合管理。在历年来松毛虫发生资料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安庆地区567万亩试验林进行了不同类型区划分。
我国柚木的遗传改良
邝炳朝, 郑淑珍
1991, 4(2): 139-146.
摘要:
本文论述我国柚木基因资源分布的特点、遗传变异和改良的策略及途径。我国有悠久的柚木栽培历史,基因资源分布于南方7省46个县(市),其生长情况与原产地相当。从1973年起,我们对柚木进行系统的改良,已取得较好的成果,种源选择和无性系测定的两项效益均超过原改良方案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我国柚木长期系统的改良方案,采取与我国柚木基因资源分布特点、具体情况相适应的策略以及改良途径。
秃杉的组织培养*
成小飞, 李文钿
1991, 4(2): 147-152.
摘要:
取秃杉吸胀种子的胚、发育10~12天和20天左右的苗端作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率明显不同,分别为31.4%、80.0%和0。不定芽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外植体的发育时期,其次为BA浓度。BA的最适浓度为2.0 mg/L。割取嫩枝插入1/2MS+IBA1.0~2.0mg/L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80%以上。割取嫩枝后的基部转入MS+1.0~2.0mg/L BA+0.5 mg/L IAA的培养基中,不定芽以每周期3~5倍的速度增加。
红树植物对缺氧生境适应能力的数量化研究*
郑松发, 郑德璋, 廖宝文
1991, 4(2): 153-159.
摘要:
通过测量海南清澜港5种主要红树植物对缺氧生境的适应性器官有关指标,利用灰色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它们的适应能力,指出分布位置与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阐明了浸水高度是促使这些器官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油桐抗枯萎病株系的选鉴研究*
花锁龙
1991, 4(2): 160-166.
摘要:
10年研究的结果表明,油桐主要品种或类型,以及绝大多数抗病单株的自由授粉子代均不抗枯萎病。抗病单株R44⑥自交一代,R44⑥×R53⑨杂交一代显著抗病。幼苗期伤根浇菌液接种法是一种早期有效的鉴别油桐抗病性的测定方法。抗病株系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感病株系,而低于对枯萎病免疫的千年桐。
“华北石质山风沙防护区遥感综合调查研究”通过鉴定验收
袁凯先
1991, 4(2): 166-166.
摘要:
“华北石质山风沙防护林区遥感综合调查研究”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遥感技术开发”的组成部分,由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和北京农大畜牧系主持,全国19个单位参加。经过近4年的团结攻关,行程1.5万km,完成了9万km2的制图、7万km2的多学科数据量算分析,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超额完成了合同下达的各项指标。该课题于1990年12月31日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主持的鉴定和验收。鉴定委员有学部委员吴中伦、陈述彭等12名同行专家和教授。
大袋蛾防治阈值的研究
奥恒毅, 邵祟斌, 周嘉熹
1991, 4(2): 167-171.
摘要:
经三年观察试验与研究分析,大袋蛾对泡桐叶的危害,幼虫食叶量248.28 cm2/条,防治指标确定为失叶量占25%。以四年生泡桐为例,大袋蛾幼虫防治指标定为4条/10片叶;泡桐载叶量(y)与胸径(x)的关系为:y=10987.5281x1.2647。
尾叶桉种源试验*
周文龙, 梁坤南
1991, 4(2): 172-177.
摘要:
本文对尾叶桉7个种源的4年生幼林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最好种源为12895、14532,树高分别为12.94、13.01 m,胸径为11.62、11.34 cm,最差种源10140,树高为6.71 m,胸径为5.96 cm。抗风及其他性状也有明显差异。
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及基因库的建立利用研究
庄瑞林, 董汝湘, 黄爱珠, 邱金兴, 匡元玉, 曾庆南, 王德斌, 陈永忠, 蔡肖群, 邓晓安, 苏明媚
1991, 4(2): 178-184.
摘要:
采用普通油茶大砧嫁接快速繁殖建成4个基因库,现已搜集保存种质资源2 267个号,其中山茶物种、变种161个,山茶花品种340多个,油茶农家品种、优株,无性系等1 605个。将不同纬度、海拔高度和生态条件下的物种、品种集中在同一地进行研究,提高了种质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性,发挥了基因库的多种作用和效益。
元宝槭种子休眠生理的研究
孙秀琴, 田树霞
1991, 4(2): 185-191.
摘要:
本文对元宝槭种子休眠生理进行了研究。发现未受损的完整种子,在休眠结束之前,需经低温2~5℃层积40~50天处理才可萌发;而剥去果皮、种皮的种子在恒温25℃,每天光照8h条件下,1.5天就萌发,6天萌发率达99%。影响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是元宝槭种子的果皮、种皮对种胚的吸氧量起着阻滞作用,对种胚的膨胀有物理机械性限制作用。其次是抑制物——单宁的向外弥散。经过层积的种子由于酶活性增强,促进了胚内营养物质的转化,因而提高了种子对抑制作用的抵抗能力,使休眠期缩短,萌发期提前。
白蜡虫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张长海
1991, 4(2): 192-196.
摘要:
通过对白蜡虫考察和引种实验认为:白蜡虫在我国的分布,大致从85°08′~121°23′E,18°~42°N,垂直分布范围,从海拔4.7~3 000 m;气候观察,从暖温带到北温带,从北亚热带到南亚热带,白蜡虫种群可以生存发展。白蜡虫对不同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应性很强,可塑性很大;其天敌昆虫的地理分布,基本上与白蜡虫的分布是一致的。
“杉木优良品系综合选择及其利用”通过技术鉴定
李惠丽
1991, 4(2): 196-196.
摘要:
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试验中心和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共同开展的“杉木优良品系综合选择及其利用”的研究,于1990年10月30~31日通过新余市科委技术鉴定。评审委员会认为本研究目的明确、方法先进、设计合理、资料齐全、数据可靠、结论可信。经十年系统研究,探索了杉木生长、形质和材质等性状在种源、家系不同群体中的遗传变异模式,为今后开展杉木多性状综合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凹缘菱纹叶蝉的迁飞规律及防治研究
崔士英
1991, 4(2): 197-200.
摘要:
凹缘菱纹叶蝉是枣疯病的一种重要媒介昆虫。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山区,该虫一年发生4代。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第4代成虫大多数直接从枣树飞往油松和侧柏上越冬。第2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从松、柏树飞往桑树和构树上繁殖1代。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1代成虫飞到枣树上繁殖3代。在田间用几种农药防治,灭扫利(Methrin)的效果最显著。
美洲黑杨“CV”和欧美杨“CV”杂交F1选种潜力的研究
陈鸿鵰, 刘志成, 潘成良
1991, 4(2): 201-206.
摘要:
本文利用美洲黑杨的三个栽培品种与欧美杨四个栽培品种搭配成七个杂交组合,采取人工水培杂交,研究F1代苗木选种潜力。经过八年的试验(1982年开始),选择出鲁克斯杨×山海关杨;山海关杨×哈佛杨,Ⅰ-72杨×山海关杨三个优良组合。四年生树高超过沙兰杨(CK)23%~35.7%;胸径超CK 26.5%~81.5%。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规律:美洲黑杨CV之间杂交F1代形态分化类型少,生长量大,超亲,超过对照优势强,是选出的优质速生新无性系;欧美杨CV之间杂交F1代类型分化多,生长量小,超亲优势很小或负值,选择生长量超过沙兰杨的可能性很小;美洲黑杨CV与欧美杨CV之间杂交F1代类型分化、超亲优势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生长量较大,是可供选择的比较理想无性系。
川东华山松死亡原因探讨 Ⅱ.病害
陈守常, 彭旭东, 张锡津
1991, 4(2): 207-210.
摘要:
本文介绍华山松枯死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经43批,3 353块病组织的分离培养,菌落出现率仅为10.2%~13.2%,将分离到的真菌进行人工接种和模拟自然接种均未获成功。检查林间落地针叶,病斑处不产生子实体,林间也捕捉不到病原真菌孢子。在病区喷施1:1:100波尔多液、缩节安、高脂膜等农药,针叶基部变黄出现率均在98%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针叶基部变黄后期脱落不属于侵染性病害所致。
林木苗期生长灰色模型的选择
杨耀仙, 卞尧荣, 姚小华
1991, 4(2): 211-216.
摘要:
对林木生长规律的分析往往借助于数学方法给予定量化描述。灰色系统自70年代末以来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已在国家经济建设决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在林业上对有关树种的产量预测(以灰色建模为基础)已开始应用[1-6]。为了探讨灰色模型在揭示林木生长动态规律中适合程度及不同模型的表现,我们选用4个常用灰色模型,并取S型回归模型作为对照,这有利于将灰色系统方法引入林业研究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乐东拟单性木兰的自然分布与引种栽培
叶桂艳
1991, 4(2): 217-221.
摘要:
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又名光叶木兰、乐东木兰、隆兰(海南),系木兰科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30m,胸径1m以上。最先在海南岛乐东县发现,定名乐东木兰(Magnolia lotungensis),后采到单性花(雄花)和雌蕊群轴而无心皮的单性花标本,更名为乐东拟单性木兰,是我国的特有种,并列为三级重点保护树种。该树种树干通直,冠幅较窄,枝叶浓密,老叶深绿色,有光泽,嫩叶红色,花白色,材质优良,是一种深为群众所喜爱的优良绿化、用材树种。
日本松干蚧对厚、薄皮型马尾松侵染的差异
葛振华, 陆琴华
1991, 4(2): 222-225.
摘要: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在我国南方主要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该树种在自然界长期繁衍过程中,形成了厚皮和薄皮两种类型,它们受日本松干蚧危害程度如何,尚未见过报道。为此,自1984年起对厚、薄皮型马尾松受日本松干蚧侵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普陀水仙优良新品种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胡毅敏, 阙国宁
1991, 4(2): 226-230.
摘要:
普陀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me)属石蒜科水仙属的多年生球根花卉。盛产于我国舟山群岛。其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单瓣的称“金盏银台”,重瓣的称“王玲珑”。它们以苍翠碧绿、风韵清雅之叶,绚丽多姿、别致幽香之花,深为古今中外花卉爱好者所欣赏。1979年,舟山市林科所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从1.8万株水仙中发现了有开纯白花的和开鲜黄花的,分别被命名为“白玉水仙”和“金口水仙”。它们的花型与普通单瓣品种相同,均为单瓣花,花瓣6片如盘,副花冠杯状。
“优良薪材树种引种、选种, 薪炭林栽培经营技术及多种经济效益研究”通过鉴定
黄鹤羽
1991, 4(2): 230-230.
摘要: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全国12个单位参加的“优良薪材树种引种、选种,薪炭林栽培经营技术及多种经济效益研究”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从1984年至1990年,在全国13个试验区、26个试验点共70余人协作攻关,获重大成果:成功地引种国外优良薪材树种;筛选出当地122个适应在各试区发展的最佳新材树种,找出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主要薪材树种速生高产的配套技术措施,提高了单位面积年产薪材量;通过多效研究,提高了薪炭林的经济、生态效益。先后建立试验示范林1134.2ha,推广面积达5.3万ha。编写了60个树种的《中国主要能源树种》一书。
“树木蒸腾耗水测算技术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刘奉堂
1991, 4(2): 231-231.
摘要: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的“树木蒸腾耗水测算技术的研究”,历时七年,最近通过了专家通讯评审。评审认为,该项研究目的明确,构思新颖,具有独创性,填补了国内外林木蒸腾测定中的一项理论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际意义,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