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16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细叶桉种源-家系综合选择的研究
徐建民, 陆钊华, 李光友, 白嘉雨
2003, 16(1): 1-7.
摘要:
对细叶桉14个种源的100个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的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除分枝性状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相关极显著。7年生生长最好的13659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是最差种源13308的1.27、1.32和2.14倍;7年生最优家系是No.17号家系,其单株材积达0.06134m3,是最差家系No.33号的3.6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74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2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干形和分枝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7.31%、6.39%、18.01%、13.77%、8.22%和5.36%。
基于GIS太阳直接辐射模型的研究
谢阳生, 唐小明, 黄水生
2003, 16(1): 8-12.
摘要:
地面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是随地面的纬度、高程、坡度、坡向以及地形遮蔽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基于GIS技术,利用DEM获取地形因子,在GIS中建立了晴空太阳直接辐射模型。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准确率达到90%,可应用于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等领域。
中国东北杨树上的木腐菌
戴玉成, 范少辉, 魏玉莲, 徐梅卿
2003, 16(1): 13-18.
摘要:
本文是中国东北地区木腐菌研究结果的一部分,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杨树上的木材腐朽菌,共报道了生长在杨树或杨树木材及腐木上的担子菌121种。其中多数生长在杨树倒木或朽木上,大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硬粗毛孔菌Funaliatrogii(Berk.)Bondartsev&Singer和浅黄褐栓菌Trametesochracea(Pers.)Gilb.&Ryvarden等为人工林及行道树上常见种类;中国锐孔菌OxyporussinensisX.L.Zeng和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 Ljub.等种类只发生在杨树原始林或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分,它们当中有的为稀有种或濒危种类。杨纤孔菌Inonotusrheades(Pers.)Bondartsev&Singer和大孔薄孔菌Antrodia leucaena Y.C.Dai&Niemel 等是杨树上特有种类;杨木层孔菌Phellinustremulae(Bondartsev)Bondartsev&Borisov和树舌灵芝Ganoderma lipsiense(Batsch)G.F.Atk等为杨树上的病原菌。
我国不同森林立地带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资源研究
张永安, 宋福平, 戴莲韵, 张杰, 李长友
2003, 16(1): 19-25.
摘要:
利用PCR-RFLP鉴定体系和SDS-PAGE表达蛋白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我国不同森林立地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高原亚热带、热带)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分离的7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ry1、cry2、cry3、cry4、cry5、cry8、cry9、cry10、cry11、cry1I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类型,表达蛋白和杀虫活性的生物测定。研究表明:同时含有cry1、cry2、cry1I3类基因的有21株菌,6株菌含有cry1、cry2类基因,4株菌含有cry1和cry1I基因,只含有cry1基因的有1株,cry2基因的4株,36株菌不含所鉴定的10类基因。同时证明:绝大多数含有cry1基因的菌株表达了130kD蛋白,含有cry2基因的菌株表达了60kD的蛋白。对不同农、林害虫棉铃虫、杨扇舟蛾、舞毒蛾、马尾松毛虫、黄粉甲、榆兰叶甲、落叶松叶蜂等幼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进一步证明了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表达蛋白及杀虫活性三者的相关性。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了生物治虫、抗虫育种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资源。
Tabu搜索法在森林采伐量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陈伯望, 惠刚盈, Klaus von Gadow
2003, 16(1): 26-31.
摘要:
介绍了一种新颖高效的启迪式搜索方式---Tabu搜索法。以一个杉木人工林采伐量方案的优化为例,介绍了Tabu搜索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把Tabu搜索法与线性规划、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处理同一森林采伐量优化方案例子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禁忌搜索法在解决一般森林采伐量优化问题时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尤其是在移动产生的相邻解数目有限且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很快获得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多次重复计算也较难达到的高目标方程值。禁忌周期对Tabu搜索法的影响比较小,寻找好的移动方式和排序方式是影响Tabu搜索法效率的关键。
昆明地区白蜡虫自然种群天敌种类及其危害调查
赵杰军, 王自力, 叶寿德, 王绍云, 陈勇, 陈晓鸣
2003, 16(1): 32-38.
摘要:
调查了昆明地区白蜡虫天敌种类和优势种的危害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白蜡虫天敌种类有17种,分属6科12属,其中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和黑缘红瓢虫为优势种。在人工放养条件下,4种优势种天敌的寄生率和危害率依次为11.0%、35.0%、13.6%和11 6%。发现白蜡虫天敌新记录种2种,即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昆明地区采用了锦纶袋放虫可控制蜡象的扩散,使蜡象寄生率偏低,寄生率最高仅为2%。
福建柏苗期生物量种源间遗传变异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
杨宗武, 郑仁华, 侯伯鑫, 曾志光, 程政红, 肖祥希
2003, 16(1): 39-44.
摘要:
1996年首次从我国福建柏全分布区采集16个福建柏种源种子,1997年在福建省永泰县东星苗圃和湖南省宁远县林技中心进行苗期试验。研究分析了1年生福建柏苗期生物量及组成生物量相关性状的种源间差异、苗期生物量与种源产地气候关系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生物量种源间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并呈现以纬向渐变为主的地理变异趋势;苗木生物量在各性状、地上和地下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通过无约束指数选择法,评定了各种源的苗期综合表现,并选出福建永泰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福建仙游种源,湖南宁远点表现优良的福建龙岩和湖南道县种源。
马尾松优质高产纸浆林培育技术及经营效益
秦国峰, 王锦上, 张丽瑶, 林瑞荣, 郑兆飞, 陈炳星
2003, 16(1): 45-51.
摘要:
1997-1998年在福建南平地区采用优良种源营建马尾松纸浆林136.7hm2,造林后第5年对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木材材性与化学组分以及浆纸性能进行全面测试。结果表明:5年生纸浆林平均蓄积14.88m3·hm-2,比对照高117.86%,比部颁标准高396%。林木生物量比对照高31.1%,其中树干生物量高达70.4%。纸浆林与对照相比较,α 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较低,纤维形态细而长,长宽比值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大,细浆得率稍高;浆纸物理强度:裂断长,耐破与撕裂两项综合强度指数均大于对照。按纸浆林每公顷总投入为13694元,总收入为93324元,产出投入比为6.8,净收入79630元,12%为基准计算的净现值为8732元,内部收益率18.2%。纸浆林经营技术适用,预期经营效益较好。
黑孢块菌的苗木菌根化合成效果研究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2003, 16(1): 52-57.
摘要:
黑孢块菌菌根化幼苗是该菌在树木上完成半人工模拟栽培的基础。采用黑孢块菌的液体纯菌种1-4mL对4个树种幼苗进行接种,90d后都能形成菌根,其感染率达94.4%-100%;菌根形态主要有4种类型,以珊瑚状居多,其次为棒状及二叉状,但不同树种上其各类型所占比例各不相同;黑孢块菌不同接种量的云南松幼苗,平均高比对照增加76.67%-131.74%,而生物量则增加1.62-2.17倍,以每株接种4mL菌液的效果为佳;不同pH值的基质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为6.5-7.0时其菌根感染率高,生物量增加明显,苗木长势也较好。
杉木双系种子园性别分化的化学调控试验
齐明, 王始平, 翁春梅
2003, 16(1): 58-62.
摘要:
对遂昌县11年生的杉木双系种子园中的若干无性系,进行了2组共9种化学混合物质的性别分化调控试验,目的是为杉木双系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I:于1999年6月20日到8月20日进行,采用叶部喷布方式,共喷布3次或6次。其中以处理2(40mg·L-1NAA+200mg·L-1GA3+100mg·L-1H3Bo3)诱导产生雌球花较好,而以处理5(400mg·L-1GA3+100mg·L-1H3BO3)和处理6(3.8g·L-1TDS)诱导产生雄球花比较理想。试验II:在2000年6月20日到7月25日进行,采用茎干注射的方式,共注射5次。不论是在诱导产生雌球花,还是在诱导产生雄球花,均以处理3(5g·L-1GA3+2g·L-1NAA+10g·L-1P+5g·L-1Bo)为好。
乌兰布和沙区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气候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
陈炳浩, 郝玉光, 陈永富
2003, 16(1): 63-68.
摘要:
本文旨在对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区周边绿洲农区防护林体系的气候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之前、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3个时期的变化趋势,建立防护林体系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气候因子风速、大风日数、扬沙日数、沙尘暴日数有一定的影响,体现了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屏障作用;(2)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年平均温度、湿度、降水量、持续干旱日数和霜期等因子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这些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所致。
补充营养材料对松褐天牛成虫存活期的影响
林长春, 陆高, 周成枚, 赵锦年
2003, 16(1): 69-74.
摘要:
2000-2001年对马尾松不同龄级枝条及混合枝条饲养松褐天牛成虫的存活期及取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龄级枝条对松褐天牛成虫存活期产生显著影响,混合枝条饲养平均存活期显著长于2年生枝条及3年生枝条饲养,而与当年生枝条饲养无显著差异。存活期的差异与取食密切相关,当年生枝条饲养具有最大的日均取食量,并极显著地大于2年生枝条饲养和3年生枝条饲养的相应值。混合枝条与单龄级枝条饲养日均取食量均无显著差异。混合枝条饲养处理当年生枝条被食面积占取食总面积的55%以上,3年生枝所占比例不足20%。研究显示松褐天牛自然状态下从不同龄级枝条中获取所需物质,以当年生枝条为主;无选择单龄枝饲养时通过增加取食来尽可能满足物质需要。
印楝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
彭兴民, 张燕平, 赖永祺, 赵保荣, 赵培仙
2003, 16(1): 75-80.
摘要:
报道了印楝的形态特征和3个来自不同水分条件的印楝种源在引种地的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表现。初步认为3个印楝种源:(1)物候期不同;(2)保存率、生长量、结果枝数、结果枝比等生长指标也都存在明显差异;(3)种子的印楝素含量0.4%,高于原产地的平均水平。从适应性和经济性状比较,来自干旱、半干旱地区的2种源优于来自湿润地区种源。
西南桦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郑海水, 黎明, 汪炳根, 冯益谦
2003, 16(1): 81-86.
摘要:
西南桦不同密度6a的试验结果显示:西南桦属速生树种,人工林初期生长很快,树高生长(1-5年生)达1.22-1.90m,胸径生长(3-6年生)达1.12-2.91cm。密度对树高生长有影响但不显著,而与胸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最大和最小密度林分间平均胸径相差2.88cm,3m×3m林分比1.5m×2m林分林木生长量高32.3%,比2m×2m林分高28.4%,比2m×3m林分高11.6%;单株材积生长与密度亦呈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可用V=ax-b来表示。而林分蓄积则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密度大林分蓄积量高,反之则小。随林龄增长,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差异逐渐缩小。要培育中大径材的西南桦人工林,造林密度不宜大,可考虑采用2m×3m及3m×3m的株行距。
草坪草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张俊卫, 包满珠, 孙振元
2003, 16(1): 87-94.
摘要:
概述了草坪草遗传转化的方法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草坪草的植株再生体系和草坪草的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手段,对早熟禾属、黑麦草属、结缕草属和剪股颖属的一些物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植株再生体系。在这些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电激法、硅碳纤维法、PEG法和基因枪法在上述各属的一些物种上已成功地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转基因植株。
转基因林木研究进展
苏晓华, 张冰玉, 黄烈健, 黄秦军, 张香华
2003, 16(1): 95-103.
摘要:
着重论述了林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生殖发育调控、抗逆境、材性改良等转基因林木的研究进展,简述了转基因林木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林木基因工程现存的问题,并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
龙脑香科植物菌根研究进展
石兆勇, 陈应龙, 刘润进
2003, 16(1): 104-109.
摘要:
龙脑香科植物为典型的菌根营养型树种,对菌根的依赖性很大。该类植物菌根真菌资源多样性丰富,其菌根形态也具有多样性。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龙脑香科菌根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菌根技术在天然林恢复、改造和人工林建设方面的应用前景。
加勒比松杂交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郑勇奇
2003, 16(1): 110-116.
摘要:
综述了我国引种加勒比松的情况及其杂种的生长表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加勒比松杂交育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广东湛江进行的古巴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杂种15年生的材积是亲本材积的1.66-2.88倍,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介于两个亲本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建立了更多的杂种对比试验林,在试验中用作对照的澳大利亚杂种松生长最快,但易受风害。杂交组合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和古巴加勒比松×巴哈马加勒比松的杂种比组合湿地松×古巴加勒比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的杂种生长迅速,杂种种子的发芽率很低(30%),而且家系之间变异很大。广东台山的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的树高和材积增长为35.8%和244.6%,湿地松×古巴加松的增长为40.8%和210.9%,同时也进行了杂交配合力的分析。无性繁殖试验表明生根率可达85%,但生根率在家系之间变异很大。
桤木群体遗传分化研究I.DNA提取和PCR条件的建立
卓仁英, 孟现东, 陈益泰
2003, 16(1): 117-122.
摘要: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为桦木科(Betulaceae)植物,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桤木喜光、喜湿,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护林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