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18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深切怀念萧刚柔先生
周淑芷
2005, 18(5): 502-502.
摘要:
萧刚柔先生,生于1918年,早年留学美国,50年代初,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冒着危险,回到祖国,为我国昆虫和森林保护科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作为萧先生的学生和助手,有幸在他的身边工作多年,从他那里,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得到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2005年8月22日,萧先生匆匆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将伴我终生;他的精神,他的业绩将与祖国的科学事业同在。萧先生是我国森林昆虫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保学科的第一代带头人。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那么多的变化,萧先生却是坚持不渝,醉心于他钟爱的科学事业,从未放弃,从不懈怠。
黄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杨华, 尹光天, 甘四明, 白嘉雨, 李荣生, 杨锦昌, 陈和明
2005, 18(5): 505-509.
摘要:
利用RAPD标记从DNA水平对收集的4个天然黄藤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5条引物扩增得到154条片段,整个种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5.97%,Nei's指数为0.258 4,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8 8。黄藤种的遗传多样性为0.257 8,种群间的Ne i遗传分化系数为0.141 2,各种群间的遗传变异非常小。4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毛感乡和尖峰岭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最高,吊罗山和坝王岭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最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26 2,大部分遗传变异(97.38%)来源于群体内。研究结果揭示:收集的天然黄藤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良好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尖峰岭种群可以作为重点保护。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李国松
2005, 18(5): 510-515.
摘要:
在广泛收集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 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Penman可能蒸散、干燥度,Thornthwaite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以及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等单一气象因子,研究了云南红豆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云南红豆杉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热量指标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按作用大小的排序是:低温条件湿度因子高温条件光照因子。
尾叶桉实生种子园遗传分析与育种值的估算Ⅰ.逆向选择方式建立种子园
徐建民, 陆钊华, 白嘉雨, 王尚明, 杨国清, 李光友
2005, 18(5): 516-523.
摘要:
对3年生尾叶桉实生种子园建园家系的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及开花结实率的遗传分析表明:随林龄的递增,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的遗传力在种源、家系和单株三层次逐渐变小并有稳定的趋势,且种源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利用BLUP方法估算家系和家系内个体育种值,并对建园家系、个体进行筛选,为种子园的遗传间伐提供依据。经遗传分析表明:尾叶桉SSObs种子园的遗传遵循加性+显性基因型遗传模式。从2个对照良种与建园家系的比较结果看,在SSObs种子园中,材积生长量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8个和39个,分别占建园家系总数的84.4%和86.7%;干形指标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0个和35个,占建园家系总数的66.7%和77.8%,表明建园的绝大多数家系其遗传品质是理想的。
辽宁东部山区高龄日本落叶松林的生长分析
王贺新, 朱教君, 陈英敏, 刘足根, 乌凤章, 吴娟
2005, 18(5): 524-529.
摘要: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 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势,间伐后胸径生长变化率向正的方向转变趋势明显;与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相比,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几乎没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落叶松长伐期经营标准,这些调查林分还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大幅度延长其培育年限,实施长伐期经营。
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技术研究
程朝阳
2005, 18(5): 530-634.
摘要:
采用目标树培育技术,通过人工修枝的方法来培育杉木人工林无节木材,以提高南方杉木木材的市场价值。为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杉木无节材培育技术,按照不同的保留密度和修枝强度等因素进行试验设计。根据1999-2003年连续4 a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杉木8年生前林分的保留密度对杉木生长无显著影响,在1 800株.hm-2范围内可以采用较大的保留密度;不同的修枝强度对杉木生长造成显著影响,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都显著下降,考虑到修枝效果和杉木生长两方面因素,以10 cm的修枝强度(修枝的基础粗度)最好。
柚木苗期多因素施肥试验
梁坤南, 潘一峰, 刘文明
2005, 18(5): 535-540.
摘要:
以N、P、K、Mg、Z(Zeolite沸石)为苗期施肥因素,采用L8(41×24)正交设计,P为4个水平,其余2个水平,不施肥作对照,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柚木苗生长和干物质质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7个月生柚木的生长及干物质质量差异极显著,处理5(P1Z2N1K1Mg2)的生长指标和各项干物质质量指标是8个施肥处理中最好的,与其余的施肥处理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7个月生的柚木苗高、地径、总干物质质量、根干物质质量、茎干物质质量和叶干物质质量分别是对照的3.58、2.74、11.78、11.29、10.24、17.79、8.15倍。沸石促进了柚木苗生长和各项干物质质量的形成,添加沸石的7个月生的柚木苗高、地径、总干物质质量、根干物质质量、茎干物质质量和叶干物质质量分别是不添加沸石的2.10、1.69、4.02、3.17、2.94、2.60倍。不同P水平间的苗木生长和干物质质量的差异也极显著,低P水平对柚木苗生长和干物质质量的影响要优于高P水平,容器苗培育P肥最佳施肥量为基质质量的0.7%。添加Mg也对柚木苗生长和干物质质量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沟叶结缕草的组织培养和无性系的建立
李国平, 杨鹭生, 胡文英, 黄群策
2005, 18(5): 541-545.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组合对沟叶结缕草丛生芽诱导、增殖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建立起沟叶结缕草试管无性系。以地下匍匐根状茎的顶芽为外植株,在MS+6-BA 2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形成,以MS+KT 3 mg.L-1+NAA 0.1 mg.L-1作为继代增殖培养基,建立起丛生芽苗→不定芽发生→丛生芽苗速生试管无性系;以丛生芽苗基部为外植体,以MS+2.4-D 4 mg.L-1作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作为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建立起丛生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丛生苗试管无性系。试管无性系室外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沟叶结缕草试管无性系的建立为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杂交鹅掌楸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的研究
田敏, 李纪元, 范正琪
2005, 18(5): 546-550.
摘要:
以杂交鹅掌楸的叶片、叶柄、无菌苗的茎段及其芽基部切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途径的器官发生及不定芽途径的直接器官发生培养。结果表明,多种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均能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其中无菌苗芽基部具有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在MS+6-BA 2.0 mg.L-1+NAA 0.5 mg.L-1和MS+6-BA 4.0 mg.L-1+NAA 0.5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能分化出不定芽。部分外植体在MS+6-BA 4.0 mg.L-1+NAA 0.5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直接分化产生不定芽。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抗逆基因工程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毛竹光合动态研究
施建敏, 郭起荣, 杨光耀
2005, 18(5): 551-555.
摘要:
采用Li-6400测定毛竹光合作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同时对毛竹叶绿素含量的年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夏、秋季的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冬、春季的光合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气孔部分关闭是引起毛竹夏、秋季光合“午睡”现象的主要原因;毛竹光合年动态变化为三峰曲线,峰值分别在3月、6月和8月出现,年均值为6.03μmol.m-2.s-1;毛竹叶绿素含量年动态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2月和10月出现,年均值为2.18mg.g-1。通过综合比较本文和其他毛竹光合作用的测定结果,认为气候条件和研究方法的不一致很可能是导致众多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林木最近距离分布模型的研究
王韩民, 惠刚盈
2005, 18(5): 556-560.
摘要:
林木距离分布是森林结构的重要体现,林木最近距离分布的估计是应用与距离有关的单木生长模型、林分空间结构模拟与重现以及森林可视化经营的重要基础。研究提出了模拟林木最近距离分布的新途径,指出林木距离分布遵从Weibull分布。结构丰富天然林的林木最近距离分布仅用2参数的Weibull分布函数足以很好地表达。研究提出的描述林木最近距离分布模型是进一步用非耗时费力的因子预测距离分布的前提。
北美红杉幼苗对不同供N水平的生长反应
白尚斌, 王懿祥, 左显东, 饶龙兵
2005, 18(5): 561-566.
摘要: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探讨了北美红杉1年生幼苗对不同N供应水平(0、0.05、0.11、0.16、0.21、0.32、0.42和0.63 g.L-1,0.21 g.L-1为对照)的生长反应,结果表明:(1)幼苗在完全供N水平(对照)时,苗高净增量为31.2cm;当供N水平降到一半(0.11 g.L-1)以下时(N3~N1),苗木的生长明显减缓,苗高净增量分别是对照的92.6%、83.0%和29.8%;供N水平增加2倍(0.63 g.L-1)时,苗高净增量为对照的70.8%。(2)当N供应水平降低(N4~N2)或缺N(N1)时,幼苗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比率(R/S)增加,缺N时为对照的2.1倍;净增生物量分配给根系的比例也明显增大,缺N时为56%。(3)在低N供应条件下,幼苗细根(D≤2 mm)的特定根长增加尤为明显,缺N时为14.9 m.g-1,是对照的169%;N供应过量时,细根的特定根长减小,在0.63 g.L-1供N水平(N8)时为6.0 m.g-1,约为对照的68%。
不同年龄47号杨木材性质变异研究
李金花, 张绮纹
2005, 18(5): 567-572.
摘要:
1998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对47号杨的2、4、5、6、7、9、12 a基本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的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树干上、中和下3个取材部位间的基本密度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基本材性的年龄×取材部位交互效应微弱或不存在。木材材性性状随着年龄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随树高变异规律性不明显。材性和生长早晚相关分析表明:第2年与第12年木材密度、与第5年纤维长度、与第7年胸径之间相关极显著,与第12年木材壁腔比和1%NaOH抽提物之间相关显著;第5年与第9年木材基本密度和树高、与第7年1%NaOH抽提物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第4年与第12年胸径间相关显著,表明可以在第2年、第4年和第5年分别对第9年或12年的相关性状进行早期选择。
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程水源, 杜何为, 许锋, 陈昆松
2005, 18(5): 573-577.
摘要:
根据其他植物PAL基因的DNA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经PCR扩增,得到一条862 bp的特异性扩增带。将PCR扩增产物构建到T-载体并测序,获得了862 bp DNA序列。通过分析所得的862 bp DNA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PAL基因的D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分别进行比较,证实了所得序列为银杏PAL基因的部分序列。Gbpal1已经被Genebank收录,序列号为AY578145。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银杏PAL是一个多基因家族。
水分胁迫下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离体枝条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段爱国, 保尔江, 张建国
2005, 18(5): 578-584.
摘要:
通过分析离体叶片保水力大小、荧光参数随胁迫程度加深的变化及荧光参数与水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了毛白杨、华山松等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离体枝叶叶绿素荧光参数随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针叶树种保水力普遍较阔叶树种强,各树种保水机制具有较大差异;(2)失水时间对荧光参数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失水过程中,5种针叶树种荧光参数Fv/Fm、Fm/Fo与失水率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不同的是,参数Fv/Fm的变化曲线呈“凸”状,Fm/Fo的变化曲线呈倒“S”状;(3)不同胁迫程度时,树种荧光参数与水分参数的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程度愈深,相关性愈显著;(4)荧光参数能对树种抗旱性给予定性的描述,但作为定量度量指标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免疫磁性捕获ELISA技术在松材线虫检测中的应用
曹宇, 李海燕, 马洪周, 胡加付, 杨文博, 王玉嬿, 白钢
2005, 18(5): 585-589.
摘要:
本研究采用种子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以兔抗松材线虫IgG致敏,制备出能特异性地捕获松材线虫蛋白抗原的免疫磁性微球。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为示踪抗体,并结合酶标亲和素检测系统,用于疫木样品的分析。利用该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3种松树,其中松材线虫病木17株、拟松材线虫病木5株和健木3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虽然拟松材线虫病木也呈现了一定的交叉反应,但疫木中松材线虫总检出率为94.1%,灵敏度达到0.1μg.mL-1线虫蛋白抗原。研究表明免疫磁性捕获ELISA技术可直接捕获木屑中的微量线虫抗原,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松材线虫的快速检疫方法。
油橄榄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邓明全
2005, 18(5): 590-594.
摘要:
1988-1993年在湖北省郧县、四川省西昌、甘肃省武都县油橄榄试验园进行了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品种佛奥(Frantoio)、城固31号和32号(Chenggu,No.31No.32)1014 a即5 a的果实平均年产量为5 066.3 kg.hm-2,比对照区的产量提高2.6倍,并提出了油橄榄丰产稳产的土壤理化指标和相适应的水、肥及整形修剪的综合管理技术。
马兰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柳新红, 刘跃钧
2005, 18(5): 595-600.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是露地栽培年均净收入5.66元.m-2的2.7倍,8个处理中以A1×B2的处理为最好,产量达11.28 kg.m-2,年净收入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3;A1×B1处理次之,产量达9.07 kg.m-2,年净收入15.3元.m-2,投入产出比1∶3.1。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树木多样性及经济价值的研究
周繇, 郭元涛, 曲再春, 丁云瑞, 仇程萍, 袁永孝, 于俊林
2005, 18(5): 601-608.
摘要:
经过15 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观赏树木36科、74属、142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树木11种,占保护区观赏树木种数的7.75%。从观赏特性看:观花类、观果类及观叶类最多,分别占观赏树木种数的45.07%,59.15%,33.80%;从园林用途看:园景树类、盆景类、花灌木类最多,分别占观赏树木种数的49.30%,37.83%,33.10%。69.90%的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是蔷薇科、忍冬科和槭树科等。文中还介绍了观赏树木其它方面的用途。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王保平, 李吉跃, 孙志强, 文瑞钧, 乔杰, 茹广欣, 李宗然
2005, 18(5): 609-614.
摘要:
为揭示修枝促接干影响泡桐枝叶干相对生长关系的效应,在造林后第3年对5种处理(4种处理和对照CK)泡桐的枝基径(Db)和基部断面积(Sb)(包括单枝、冠层和全株)的年生长动态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R ichards函数进行模拟。结果表明:①在修枝促接干时保留下层36枝为适宜的留枝量,这可使上冠层接干枝的Db和Sb年生长量分别达12.1612.25 cm、117.550120.786 cm2,同时使下冠层的Db年生长量不致过大、而其冠层Sb年生长量达107.748113.291 cm2,从而使其全株Sb年生长量达228.535230.841 cm2,均明显高于CK和其它处理,其Sb总量亦达287.907294.535 cm2,稍高于CK。②各处理各枝指标的年生长动态均可用R ichards函数进行可靠描述,并分别确定了最大年生长量(A)、最大连日生长量(AGRmax)、平均连日生长量(Am)、速生期(T)、生长期(Dg)和速生点、速生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生长参数,通过分析修枝促接干对各枝指标各生长参数的影响得出,在修枝促接干时保留下层36枝可使各枝指标年生长的速生期和生长期相对较长,并使其Db生长的AGRmax(或Am)和A在上冠层达到最大,较CK分别高230.76%240.19%、234.93%245.46%,而在下冠层则不致过大;同时使其Sb生长的AGRmax(或Am)和A与CK相比在上冠层分别高70.69%78.78%、35.85%41.38%,在下冠层分别高105.43%127.17%、143.46%155.86%,在全株分别高61.95%76.02%、81.38%85.22%。
异担子菌及其病害防治的研究现状
戴玉成
2005, 18(5): 615-620.
摘要:
北半球针叶林最严重的森林病害是由广义的多年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annosum sensu lato)引起的干基白色腐朽病,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多年异担子菌并不是单一的物种,目前在欧洲已分出3个独立的种,即原始多年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annosum sensu stricto)、小孔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parviporum)和冷杉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abietinum),它们生物学习性、形态结构,生态学,寄主范围和发生区域均有差异。应用大伏革菌Phlebiopsisgigantea对该类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是较好的方法。将中国东北和西南(云南)的异担子菌单孢菌株与欧洲的三种异担子菌进行交配,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异担子菌与原始多年异担子菌无性亲和反应,而与小孔异担子菌有性融合反应,因此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异担子菌是小孔异担子菌,目前中国并不存在原始多年异担子菌。由于原始多年异担子菌和冷杉异担子菌均为严重的森林病原菌,应将其作为对外检疫对象。
蝴蝶异地放飞中的生物入侵风险评估与管理
史军义, 周成理, 陈晓鸣
2005, 18(5): 621-627.
摘要:
开展蝴蝶活体放飞活动必须有效防范潜在的外来蝶种造成入侵的风险。入侵风险指数用R表示,R=Rc.Sd,其中Rc表示风险系数,Sd表示综合风险分数。风险的评估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就幼虫寄主、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等决定蝴蝶种生存的关键因子对某一蝶种在当地的生存概率进行评估,求得风险系数Rc。若Rc为0,可认为引入该种后不存在生物入侵风险;若Rc为1,初步确认引入蝶种可能存在风险。对存在入侵风险的种类应进行第二步的综合因子风险评估,得出综合风险分数Sd,最后求出风险指数。当R≥20,严格禁止该种活体的引入;当20R≥10,放飞应限定在有严格隔离措施的空间内进行;当10R≥5,可以允许在限定的时间开展蝴蝶室外放飞活动;若R5,该种引入后基本无风险,仍可以开展室外放飞。风险防范体系包括外来蝶种的准入,放飞方式和放飞季节的限制,放飞设施和经营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制度化,急救措施的制定以及明确风险承担责任等。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反应的研究
赵锦年
2005, 18(5): 628-631.
摘要:
杉木2代种子园单亲子代试验
张建忠, 徐永勤, 沈凤强, 吴家旅
2005, 18(5): 632-635.
摘要:
6个南方红豆杉种源苗期和幼龄生长差异
焦月玲, 周志春, 金国庆, 王月生, 余能健
2005, 18(5): 636-640.
摘要:
一种有效的蚜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杨子祥, 冯颖, 陈晓鸣
2005, 18(5): 641-64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