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24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及与加权回归的对比分析
曾伟生, 唐守正
2011, 24(2): 137-143.
摘要:
本文结合大样本的立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对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与加权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分析了对数回归产生偏差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校正因子,同时对另外3个偏差校正因子一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和Baskerville(1972)提出的校正因子,能保证与加权回归估计结果趋于一致;然后,对非线性加权回归中基于普通回归残差推导的权函数与通用权函数(W=1/f(x)2)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基本相当,而通用权函数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建议对带有异方差的非线性模型,最好直接采用加权回归进行估计;当按照通用权函数进行估计其总相对误差超出一定范围时,应该根据普通回归估计的残差推导效果最佳的权函数后再进行加权回归。
基于TM影像纹理与光谱特征和KNN方法估算5种红树林群落生物量
曹庆先, 徐大平, 鞠洪波
2011, 24(2): 144-150.
摘要:
为研究红树林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本文提取广西和海南部分红树林TM遥感影像光谱及纹理特征,结合同地区地面调查的生物量数据,应用KNN方法,对生物量进行了遥感估算,并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研究表明:应用KNN方法估测精度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K值取10优于K值取5;在像元尺度上,回归方法估测生物量优于KNN方法。
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分布
李帅锋, 苏建荣, 刘万德, 张志钧, 刘庆云, 李忠文
2011, 24(2): 151-158.
摘要: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程度的指示物种;(4)原始林附生维管植物的多度要显著高于恢复阶段;(5)3个群落类型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都为聚集分布,恢复15年群落主要分布在0~5 m,原始林中分布可达到20 m;(6)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的胸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2个恢复阶段森林中不存在相关性。
基于多角度高光谱CHRIS影像的隆宝滩湿地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韦玮, 李增元, 谭炳香, 徐海生
2011, 24(2): 159-164.
摘要:
采用青海省隆宝滩地区的多角度高光谱CHRIS遥感数据,通过研究+36°、0°和-36°三个角度影像的组合变换,提出影像变换+不同角度波段组合的方法,用以获取地物的分类信息。该方法首先对0°影像进行穗帽变换,选择其湿度图像,再与+36°和-36°影像的第4波段(0.461 μm)进行RGB组合,生成新的彩色合成影像,然后再进行支持向量机(SVM)的监督分类。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对隆宝滩湿地分类的精度可达到90.02%;而利用传统的监督分类对0°影像直接进行分类,其精度为75.46%。由此可见,利用不同角度信息进行波段组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高光谱影像进行湿地信息提取的精度,为湿地信息提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麻疯树pepc基因正义、反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与功能初步分析
范正琪, 卢孟柱, 李纪元, 田敏, 李辛雷, 吴开云, 陈东亮, 范妙华
2011, 24(2): 165-170.
摘要:
根据麻疯树pepc基因和植物表达载体的酶切位点特征,分别将pepc基因全长序列3 000 bp正向插入pCAMBIA2300,构建了正义表达载体pCAMBIA-Jcpepc,基因片段597 bp反向插入pBI121构建了反义表达载体pBI-Jcpepc。通过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PCR和PCR-Southern检测,表明pepc基因已经正向、反向插入烟草基因组中。测定了转基因烟草的PEPCase酶活性,并通过脂肪酸的测定,转正义pepc基因烟草叶片的脂肪酸含量平均比对照降低44.3%,转反义pepc基因植株脂肪酸含量平均比对照增加26.3%。
基于牡丹EST信息的滇牡丹SSR标记开发
张艳丽, 王雁, 李正红, 马宏
2011, 24(2): 171-175.
摘要:
对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中牡丹的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s)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2 204条序列中,仅324条分布有SSRs(simple sequence repeats),占全部ESTs序列的14.70%;SSR的出现频率为15.20%,共计335个,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比例84.18%,三核苷酸重复比例为15.22%,四和六核苷酸重复比例为0.30%。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serafer 1.3)设计了51对备选SSR引物,以6个滇牡丹不同花色类群DNA为模板对引物进行筛选,其中,10对引物有扩增产物;用这些引物进一步在10个类群50个DNA模板进行多态性测试,结果显示:上述10对SSR引物均有多态性,且同一类群内不同模板DNA间也存在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证明:基于牡丹EST信息建立SSR标记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有助于滇牡丹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
印楝种源不同生长季节冠层间的光响应特征
郑益兴, 彭兴民, 吴疆翀, 张燕平
2011, 24(2): 176-183.
摘要:
应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在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间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印楝种源间光响应曲线因叶龄和冠层部位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格局;在不同生长季节,印楝各种源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差异较大。生长初期的光补偿点相对较高,到生长盛期呈下降状态,总体上生长初期>生长末期>生长盛期。印楝光饱和点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生长初期到生长盛期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到生长末期逐渐下降。从不同冠层叶片的饱和点与补偿点来看,各种源排序均为冠上层>冠中层>冠下层,这种排序关系体现了种源间叶片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态适应性;在各生长季节中,通过光响应测定所获得的印楝种源(KA种源)最大净光合速率可达18.95 μmol·m-2·s-1 ,其余3个种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3.98~16.35 μmol·m-2·s-1 。根据印楝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以及对高光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大的光合能力等光合特征,综合推断本文所研究的4个印楝种源均体现出典型的喜光阳性特征。
中亚热带钱江流域天然次生林集水区溪流与降水水质比较
王小明, 钟绍柱, 王刚, 周本智, 孔维健
2011, 24(2): 184-188.
摘要:
对浙江钱江源生态站大气降水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的径流水质指标进行逐月取样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集水区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年平均值达到8.10 mg·L-1,是大气降水的1.12倍;总氮含量年平均值达7.68 mg·L-1,是大气降水的4.49倍。大气降水的生化需氧量年平均值达2.10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1.31倍;化学需氧量年平均值达2.05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1.16倍;氨氮含量年平均值达0.97 mg·L-1,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7.46倍;总磷含量年平均值是天然次生林集水区的2倍。研究区大气降水经过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后,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等水质指标有明显改善,除总氮和pH值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
云南省核桃品种遗传多样性的FISH-AFLP分析
宁德鲁, 马庆国, 张雨, 王滑, 陆斌, 裴东
2011, 24(2): 189-193.
摘要:
采用FISH-AFLP技术,选取8对E+3和M+3引物组合,对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17个核桃品种(无性系)进行了基因组DNA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实验结果共获得987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942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95.44%;17份供试核桃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606 9~0.796 4,平均为0.734 9。本研究分析了云南省审(认)定核桃品种(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建立了它们的指纹图谱,为下一步的核桃新品种选育、构建核桃优良种质库提供了理论指导。
红楠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姜荣波, 姜景民, 刘军, 陈益泰, 栾启福, 岳华峰
2011, 24(2): 194-199.
摘要:
为建立稳定的红楠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在探索红楠基因组DNA提取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子试验对Mg2+、引物、模板DNA、dNTPs的不同浓度水平进行优化,找出ISSR-PCR反应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同时为进一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Mg2+、引物、模板DNA、dNTPs 4个因素3个浓度水平进行优化和筛选。综合两种试验方法结果,最终获得了红楠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为20 μL,Taq酶0.05 U·μL-1,Mg2+ 2.0 mmol·L-1,模板DNA 1 ng·L-1,dNTPs 0.3 mmol·L-1,引物(835) 0.5 μmol·L-1,1×PCR缓冲液。建立重复性好、稳定性优良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下一步红楠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桉树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QTL定位
于晓丽, 李发根, 翁启杰, 周长品, 甘四明
2011, 24(2): 200-204.
摘要:
本研究以1个尾叶桉×细叶桉F1谱系为材料,在亲本遗传图谱上对扦插穗条的根数、最长根长、生根率和根干质量4个扦插生根性状及13、18、46个月生的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在母本尾叶桉和父本细叶桉上分别检测到6个和7个扦插生根相关的QTL,似然函数比值的对数值(LOD) 2.0~3.9,贡献率15.2%~26.8%,与最近标记的遗传距离为0.0~15.0 cM;尾叶桉上未检测到显著影响13、18个月生的树高和胸径的QTL,但检测到2个和1个QTL分别为与46月生树高和胸径显著相关;细叶桉上检测到显著影响各林龄树高和胸径的QTL,包括13月生树高和胸径的QTL各4个、18月生树高和胸径的QTL分别为1个和2个以及46月生树高和胸径的QTL各2个。没有检测到与扦插和生长均相关的QTL,表明两类性状可能受不同的基因位点控制。两类性状上均有部分QTL与相邻标记紧密连锁,甚至直接定位到标记上,这为相关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潜力的候选标记。
铬污染地区植物重金属含量特征与耐性植物筛选研究
郑施雯, 魏远, 顾红波, 朱建林, 李小明, 江泽平
2011, 24(2): 205-211.
摘要:
通过研究浙江温州某制革区土壤与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污染之间的关系,初步筛选了适合于土壤铬污染生态修复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共记录25种高等植物,分属13科。主要优势物种有:狗牙根、灰绿藜、藿香蓟、牛蘩缕、牛筋草、蔊菜、反枝苋和四季竹。狗牙根、灰绿藜、牛筋草、蔊菜和反枝苋宜作为Cr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污染区Cr耐性植物地上部分的Cr含量为110.26~774.05 mg·kg-1,平均值为280.95 mg·kg-1;根部Cr含量为774.05~2 334.56 mg·kg-1,平均值为1 229.75 mg·kg-1。狗牙根积累的Cr含量最高,地上部分与根分别为774.05、2 334.56 mg·kg-1。植物体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弱相关性,而植物地上部分Cr含量与根部Cr含量以及地上部分Cr富集系数与根Cr富集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分富集系数越大,根的富集能力越高。
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离体萌发特性
李春林, 杨水平,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林萍
2011, 24(2): 212-217.
摘要: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 ℃最优;蔗糖浓度也能显著影响多数无性系,以10%最优;硼元素用量和琼脂用量仅对个别无性系有显著影响,分别以100 mg·kg-1和0.5%最优。结合多重比较,处理T9为试验优选组合;花粉管的生长从开始到停止略呈"慢—快—慢"的抛物线趋势;稍高的钙离子浓度显著抑制花粉萌发,低浓度锌、钼离子对花粉萌发略有促进,高浓度则效应为负。
木麻黄工业原料林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
张连金, 惠刚盈, 何楚林
2011, 24(2): 218-222.
摘要:
以木麻黄工业原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Richards非线性生长方程,通过参数置换法,建立了木麻黄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结果表明:(1) Richards方程的拟合精度较高,经检验,该模型优势高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差异不显著,适应性较好,能对木麻黄的优势高生长进行正确预估;(2)研究地区木麻黄工业原料林的基准年龄可确定为3 a;(3)对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拐点进行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客观地反映不同立地优势高的生长规律;(4)为推进国内木麻黄数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为木麻黄林分立地质量评价,经营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关帝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杨秀清, 韩有志
2011, 24(2): 223-229.
摘要:
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设置典型样地,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次生演替早期杨桦阔叶林→次生演替中后期云杉、杨、桦混交林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值先增加后减小,碳氮比平均值呈逐渐减小趋势。3指标变异系数在11.74%~64.71%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变异性;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程相对次生林增大,基台值相对减小,表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异质性程度较低,空间分布较次生林更趋于均匀化。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结构方差比在0~64.8%之间,变异具有较弱或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次生林土壤上述3指标结构方差比均大于75%(云杉、杨、桦混交林中全氮略低为66.8%),表现出强的空间自相关变异,且随顺向演替的进行,各指标结构方差比呈增加趋势;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在空间分布上破碎化程度较高,而次生林各指标则呈较规则的斑块状分布。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特征与森林演替和植被类型、植被受干扰程度及地形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杜红岩, 李钦, 赫锦锦, 刘昌勇, 刘攀峰
2011, 24(2): 230-233.
摘要: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柚木种源生长和与材质有关特性的遗传变异及综合评价
赖猛, 梁坤南, 黄桂华, 林明平, 周再知, 马华明
2011, 24(2): 234-238.
摘要:
对海南岛乐东尖峰岭27年生柚木6个种源的生长及与材质有关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树皮厚度、心材宽度、基本密度差异极显著,树高、材积、枝下高、边材宽度差异显著,而胸径、边材年轮数及心材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种源水平上对柚木进行生长和与材质有关特性的改良具有较大的潜力,尤其进行木材生长性状、基本密度和心材宽度的种源选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6个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树皮厚度、边材年轮数、边材宽度、心材宽度、心材率、基本密度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01 6、0.539 2、0.586 8、0.686 5、0.796 3、0.543 4、0.670 0、0.723 0、0.473 7、0.937 3 ,说明柚木种源生长和与材质有关特性受中度或中上度遗传控制,通过一定的强度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本研究还从生长和与材质有关特性方面对6个种源进行综合评价,为柚木优良种源的选育提供依据。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
张素红, 李森, 吴波, 严平, 魏兴琥
2011, 24(2): 239-246.
摘要:
据2005年10月的野外调查及对TM卫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研究了粤北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137Cs区域分布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的平均值为(6.54±0.57) Bq·kg-1,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过高的基岩裸露率导致其周围土壤对137Cs的集中吸附,137Cs在某些沉积小环境内逐渐富集。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为(1 433.60±131.40) 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最高值出现在2~4 cm深度范围内。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非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 369.0、1 833.5 t·km-2·a-1;耕作土壤侵蚀速率远高于非耕作土壤,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非常明显。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的发展现状
张肖娟, 孙振元
2011, 24(2): 247-252.
摘要:
介绍了UPOV、世界各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审查方式的建立与发展现状;概述了DUS测试指南研制及测试技术研究现状,并重点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论述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并分析了我国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授权情况;最后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的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即加快立法进程,为加入UPOV1991年文本奠定法律基础;提高审查与测试方式的灵活性;加快DUS测试指南的研制和已知品种数据库的构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9种壳斗科树种坚果3种矿质元素及Vc含量分析
马冬雪, 刘仁林
2011, 24(2): 253-255.
摘要:
刚毛柽柳富含甘氨酸RNA结合蛋白ThGRP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姜波, 高彩球, 王玉成, 于丽丽, 杨传平
2011, 24(2): 256-262.
摘要:
石灰石粉施用量对重庆酸雨区马尾松林下木荷生长的影响
李志勇, 刘桂君, 王彦辉, 于澎涛, 张治军, 李振华, 杜士才, 刘源
2011, 24(2): 263-266.
摘要:
农田防护林树种中林46杨不同器官碳含量的研究
耿相国, 吴斌, 张宇清, 李春平, 李志沛, 郑慧
2011, 24(2): 267-271.
摘要:
南洋楹优树选择标准研究
晏姝, 胡德活, 韦如萍, 王润辉, 柳军, 何汉波, 曾建雄
2011, 24(2): 272-27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