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2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闽南丘陵区长周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
林武星, 黄雍容, 洪长福
2013, 26(3): 269-273.
摘要: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闽南丘陵区保留密度分别为600、900、1 200、1 415株·hm-2的15年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林分蓄积量、出材量、持水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等因子为指标,分别分析了桉树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地力维持状况,通过综合评判得到长周期桉树林综合效益最高的为保留密度1 200株·hm-2的林分,从而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库尔勒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
马涛, 朱雪姣, 张蒙, 温秀军, 李奕震, 李兴文, 王蓬
2013, 26(3): 274-280.
摘要:
为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香梨优斑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柱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目最多,柱形感器雄虫特有,柄节和梗节上没有发现感器。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香梨优斑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
基于CE-AFLP的5个美洲黑杨新品种指纹图谱分析
贾会霞, 胡建军, 卢孟柱
2013, 26(3): 281-286.
摘要:
以5个美洲黑杨新品种(丹红杨、南杨、中林2025杨、中红杨和全红杨)为实验材料,利用CE-AFLP(毛细管电泳-AFLP)技术,采用EcoR I+3/Mse I+3和Pst I+2/Mse I+3引物组合构建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3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对扩增条带数目多、稳定且清晰的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条带数877条,多态性条带数315条,平均多态率为35.92%。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相似系数为0.74 1.00;丹红杨与南杨之间的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0.98时,中林2025杨与中红杨和全红杨分为两类,11条稳定特异的条带可以作为鉴别它们的依据;全红杨和中红杨之间未监测到稳定清晰的特异条带,初步认为2个品种在基因组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白桦人工林对水质的影响
辛颖, 赵雨森, 曾凡锁, 王春娜
2013, 26(3): 287-291.
摘要: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白桦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总溶解固体、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K、Na、Ca、Mg、Cu、Zn、Mn和Fe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白桦人工林生态系统后,浊度和总溶解固体值逐渐升高。穿透水除Ca元素外,其他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K>Ca>Na>Mg>Mn>Fe>Zn>Cu。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K>Ca>Mg>Na>Fe>Mn>Zn>Cu。地表径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为:K>Ca>Na>Mg>Fe>Mn>Zn>Cu。除Na、Ca元素外,大气降水中其他元素的变异系数均较大。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Cu元素的变异系数大于其他元素,地表径流中Zn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大。根据淋溶系数的大小排列,穿透水中各化学元素的淋溶序列是:Mn>K>Mg>Fe>Cu>Zn>Na>Ca。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的淋溶序列是:K>Mn>Mg>Fe>Cu>Zn>Ca>Na。经过淋洗后,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K和Mg元素增加较多,Ca元素出现负淋溶。
两种杨树树皮内生真菌多样性及优势种群动态变化
李永, 朴春根, 郭利民, 常聚普, 王海明, 贺伟, 谢守江, 郭民伟
2013, 26(3): 292-298.
摘要:
为了解健杨94(转基因抗虫杨94)、三倍体毛白杨2个杨树品种干部树皮内生真菌区系及其优势种群的季节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从2个杨树品种996块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1 175株,健杨94和三倍体毛白杨分别分离612、563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5个属、35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1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4个分类单元。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属真菌、间座壳属真菌等,其中,仅有链格孢、葡萄座腔菌和桑砖红镰孢是两品种共有的优势种群种类,而且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两品种的内生真菌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
杉木成年优良无性系的不定芽增殖研究
周小红, 周艳威, 张元莉, 施季森, 郑仁华, 陈金慧
2013, 26(3): 299-304.
摘要:
以杉木成年优良无性系的无菌组培苗为外植体,研究激素、活性炭等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接种方式对杉木增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6-BA浓度为1.5 mg·L-1时能有效促进不定芽增殖,但继续添加则起抑制作用,并容易引起玻璃化;去除顶端优势的接种方式能将不定芽的增殖效率提高一倍多;不同的基因型间平均不定芽数相差1;BA、KT、NAA的组合使用较单一激素使用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适量的活性炭有利于杉木不定芽的伸长生长。
模拟林冠损伤对藜蒴栲群落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刘立强, 周光益, 赵厚本, 李力, 邱治军
2013, 26(3): 305-311.
摘要:
以2008年冰雪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为背景,通过人工去除林冠层保留树干模拟森林的机械损伤,研究粤北小坑流域藜蒴栲群落林下植被的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1.5年后,去除林冠层、林下添加枯枝落叶的处理,林下灌木、草本科、种及乔木幼苗种的数量显著增加(PP>0.05);林下添加枯枝落叶,林冠层不做处理,林下植被各生活型物种数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2)去除林冠层后,一些阳生种如野桐、山乌桕、山苍子、红紫珠、蕨状苔草、广东蛇葡萄等大量入侵并占据优势地位,林下植被盖度显著提高。(3)去除林冠层在短期内可显著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添加枯落物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低龄幼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杨远亮, 杨忠岐, 王小艺, 喻锦秀, 颜学武
2013, 26(3): 312-319.
摘要: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 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 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 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蜂单一个体来看,每头雌蜂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寄生致死的松褐天牛幼虫数为2.1 7.7 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补充营养习性及刺蛰、取食致死寄主行为在防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明该种肿腿蜂是防治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在生物防治松褐天牛幼龄幼虫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水仙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组织学观察
张晓晴, 高健, 彭镇华
2013, 26(3): 320-325.
摘要:
为了建立中国水仙遗传转化体系,为转基因分子育种提供良好受体,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品种的不同花器官为实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花药、花梗、子房、花柄愈伤组织诱导情况。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的花梗和花药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硫酸腺嘌呤(Ad)、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及鳞茎芽再生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花梗愈伤组织诱导及鳞茎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g·L-1 NaH2PO4+0.003 g·L-1 6-BA + 0.001 g·L-1 NAA+0.2 g·L-1 Ad+30 g·L-1 蔗糖,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鳞茎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002 g·L-1 6-BA+0.001 g·L-1 NAA+30 g·L-1 蔗糖;花梗愈伤组织诱导到鳞茎芽分化的时间需要30 35 d,而花药这一过程为80 90 d。对花梗愈伤组织诱导及鳞茎芽分化过程进行组织学观察表明:本研究中产生的小鳞茎是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得来的,表明花梗更有利于作为转基因受体,从而解决了转基因研究过程的一个瓶颈问题。
小陇山不同经营措施下次生锐齿栎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赵中华, 白登忠, 惠刚盈, 袁士云
2013, 26(3): 326-331.
摘要: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方法调查了小陇山林区百花林场3个实施不同经营措施的锐齿栎天然林林分特征和物种组成,运用4种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调查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锐齿天然林的灌木层相对于其乔木层和草本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性高;长期封育后的锐齿栎天然林群落在3种天然林类型中物种组成最丰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值在3个林分中最高;近自然技术单株经营后的锐齿栎天然林各层次的物种组成相对较少,多样性较低,但其林分中保留的乔木树种个体较大;结构优化抚育后的锐齿栎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介于二者之间。抚育经营措施对林分的影响与抚育经营强度密切相关,适当的抚育经营强度能够促进林分多样性提高,否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法。
毛竹花期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齐飞艳, 彭镇华, 胡陶, 高健
2013, 26(3): 332-336.
摘要: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未开花毛竹和开花毛竹叶、花、枝、秆和鞭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分析开花毛竹内源激素分布和含量的变化与花形态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未开花毛竹相比,成花期(6月中旬)开花毛竹叶、枝和秆中的IAA含量显著降低,枝的ABA含量也显著降低,而秆的ZR含量显著升高;扬花期(7月中旬)开花毛竹枝中的IAA含量显著降低,而GA3含量则显著升高。内源激素在开花毛竹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IAA为秆>鞭>枝>花,GA3为花>鞭>枝>秆,ZR为花>枝>秆>鞭,ABA为秆>枝>花>鞭。二级枝中IAA含量显著低于一级枝,而其GA3和ZR的含量高于一级枝。IAA、GA3和ABA在竹杆中的含量呈向基性增加,而ZR则呈向基性减少。在成花期和扬花期ABA、ZR和GA3所占比例高于未开花毛竹,高比例的ABA、ZR和GA3和低比例的IAA可能促进毛竹花的发育。
采伐对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乔木碳储量影响初步研究
陈永富, 乔婷, 雷渊才, 陈巧, 王继红
2013, 26(3): 337-343.
摘要:
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山地雨林原始林为对象,实施了择伐强度为0.0%(未采伐)、30.7%(低择伐强度)、45.3%(中择伐强度)、53.5%(高择伐强度)4种试验,观测和分析了择伐后13年间各种试验类型的乔木总碳储量、枯死木碳储量、进界木碳储量、保留木碳储量、树种组碳储量和径级碳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强度择伐林分枯死木碳储量比率最大,中强度择伐林分枯死木碳储量比率最低;低强度择伐和未择伐林分的保留木碳储量增长率、总碳储量增长率高于中高强度择伐林分;进界木碳储量比率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5.0%左右采伐强度是树种组碳储量增长较理想的强度;45 cm及以下径级保留木各径级碳储量增长率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5 cm以上径级保留木各径级碳储量增长率与择伐强度关系不明显。
5种北美栎树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引种生长表现
陈益泰, 孙海菁, 王树凤, 施翔
2013, 26(3): 344-351.
摘要:
从美国东南部引进属于红栎组的纳塔栎、舒玛栎、水栎、柳叶栎和属于白栎组的弗栎,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多个地点和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进行造林研究。采用1 2年生裸根苗经长途运输后进行栽种,纳塔栎、舒玛栎和水栎成活率达94%以上,柳叶栎为76% 81%,弗栎仅42% 50%。不同树种之间,幼年阶段的根系发育、枝梢生长习性、秋冬叶色变化和虫害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在3 6个地点水稻土上建立的前4种栎树人工林,8 10 a后在保留密度900 1 500株·hm-2条件下,其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达到0.96 1.76 cm和0.8 1.33 m。在山坡红黄壤地上栽种的纳塔栎、舒玛栎和柳叶栎,其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64 1.01 cm和0.57 0.78 m。采用2 4年生带土弗栎苗在6个地点滨海盐土上造林的成活率达87%以上,在保留密度1 110 3 900株·hm-2条件下,其7 9 a林木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78 1.13 cm和0.59 0.75 m。当树龄达6 9 a时,5种栎树均开始结实。研究表明,5种北美栎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栎、纳塔栎、舒玛栎、柳叶栎可以应用于平原地区生态景观林和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而弗栎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具有推广前景。
干旱胁迫对青藏高原4种灌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潘昕, 李吉跃, 王军辉, 何茜, 苏艳, 马建伟, 杜坤
2013, 26(3): 352-358.
摘要:
以江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唐古特莸(Caryopteris tangutica)4种青藏高原灌木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4种灌木叶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青藏高原地区造林筛选优良耐旱灌木。研究表明,4种供试植物在轻度干旱时体内MDA含量缓慢升高,重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唐古特莸MDA含量峰值和增幅较另3个树种最小,其次是锦鸡儿和江孜沙棘,而砂生槐的MDA峰值和增幅都最大。SOD和POD活性的变化规律都为"单峰曲线",其中唐古特莸和锦鸡儿遭受干旱胁迫时SOD活性峰值出现最迟,值也最大,SOD活性降低最少,充分反映出该2种树种对干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及自我调节能力,江孜沙棘和砂生槐则相反。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唐古特莸的POD活性始终维持在较低活性水平,而且增加的幅度最大,达到805.23%,增加幅度远高于另外3个供试树种,表现出超强的抗旱能力,而其余3个树种POD活性增幅较小,对干旱的适应性差。4树种的脯氨酸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唐古特莸增幅最大,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增加了10.86倍。苗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唐古特莸增幅最大为213.44%。通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弱顺序均为:唐古特莸>锦鸡儿>江孜沙棘>砂生槐。
天然红海榄支柱根的空间连接与分形表征
周元满, 黄剑坚, 刘志美, 王平, 聂页, 韩维栋
2013, 26(3): 359-365.
摘要:
以广东湛江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海榄纯林、红海榄+木榄、红海榄+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白骨壤混交林4种群落类型为对象,运用最小距离指数、连接度指数分析红海榄支柱根的空间连接和分布规律;同时,采用分形维数与拓扑指数确定红海榄支柱根的分形特征,分析根系分支状况以及分形特征与支柱根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同级支柱根之间的空间连接程度不高,近于随机分布格局;4种群落类型中红海榄支柱根均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为1.468 5 1.554 5,具有较强的利用与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红海榄支柱根拓扑结构复杂,拓扑指数为0.366 4 0.448 5,接近叉状分支模式,有利于扩展生态空间和增加植株的稳定性;根系分形维数与支柱根数量、平均连接长度等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新疆阿尔泰地区白杨派3个树种半同胞家系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郑书星, 张建国, 段爱国, 何彩云, 保尔江, 王健
2013, 26(3): 366-372.
摘要: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阿尔泰市哈巴河及北屯地区的白杨派3个树种银白杨、银灰杨、欧洲山杨的半同胞家系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12对SSR引物在9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A)、112种基因型,多态位点百分率是100%,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48 5,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34。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337 1,即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33.71%的变异来自于不同树种之间,绝大部分存在于子代个体间。白杨派内种间分化程度较高,种间遗传距离为0.386 3 1.869;银灰杨的遗传变异最大,而银白杨的遗传变异最小。
不同光环境下濒危植物崖柏的光合日动态
杨文娟, 江泽平, 刘建锋, 郭泉水
2013, 26(3): 373-378.
摘要:
杉木耐贫瘠优良无性系苗期初选
齐明, 何贵平, 曹高铨, 程亚平, 罗修宝, 翁春媚
2013, 26(3): 379-383.
摘要:
云南蓝果树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
袁瑞玲, 向振勇, 杨文忠, 张珊珊
2013, 26(3): 384-388.
摘要:
云南切梢小蠹的室内饲养及隐蔽期生活习性的观察方法
段兆尧, 杨子祥, 王健敏, 和玉华
2013, 26(3): 389-39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