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30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论文
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影响因子研究
李雪云, 潘萍, 臧颢, 宁金魁, 欧阳勋志, 李小林, 桂亚可, 吴自荣
2017, 30(5): 701-70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1
摘要:
目的 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其科学经营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建立闽楠幼树幼苗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个环境因子对闽楠幼树幼苗更新的影响。 结果 研究表明:密度(闽楠下种母树株数、郁闭度、株数密度)、坡位、腐殖质层厚度、坡向、林下植被盖度、凋落物层厚度是影响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偏相关系数在0.325 7~0.715 7之间,t检验结果为极显著或显著;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66,F检验结果为极显著(F=30.96**)。 结论 闽楠下种母树株数对其幼树幼苗的更新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而郁闭度与株数密度过高或过低、凋落物层越厚、腐殖质层越薄、林下植被盖度越大均不利于其自然更新,同时,半阴坡、下坡位条件下的闽楠幼树幼苗的更新好于其它坡向与坡位。为促进闽楠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林分中闽楠下种母树应保留200株·hm-2以上,以及对郁闭度、林下植被盖度及凋落物层厚度等实施相应的调控措施。
老挝北部5省橡胶林提取及时空扩张研究
李阳阳, 张军, 刘陈立, 杨旭超, 李杰
2017, 30(5): 709-71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2
摘要:
[目的] 分析老挝北部"金三角"地区橡胶林提取方法及橡胶林时空扩张特征,为合理规划橡胶种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方法和依据。 [方法] 基于MODIS影像和橡胶林物候特征,选取不同地类特征参数,实现橡胶林空间分布快速可重复的决策树提取新方法,并基于单一土地利用率模型研究橡胶林扩张机制。 [结果] (1)橡胶林提取时间窗口为1月至3月,基于不同地类特征参数生成的橡胶成林、幼林决策树提取方法总精度为80.67%,高分一号影像通过面向对象方法验证MODIS影像提取结果精度可靠。(2)2010-2015年,老挝北部5省橡胶林由12.6万hm2扩张到16.96万hm2,面积变化率最大的是乌多姆赛省,丰沙里省扩张速度最慢。 [结论] MODIS影像提取橡胶林方法和结果简单有效。橡胶林分布在海拔和坡度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海拔1 500 m以上零星分布,坡度上分布上限为35°,而坡向扩张无明显规律。从LUCC视角分析得到橡胶林时空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政策和经济因素。
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采伐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陈科屹, 张会儒, 雷相东, 娄明华, 王全军, 毛建国
2017, 30(5): 718-72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3
摘要:
目的 以长白山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标树抚育采伐前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参数的变化,探索目标树抚育采伐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方法 基于6块面积1 hm2的样地,首先遵循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理进行林木分类,选定目标树,伐除干扰树;再结合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原理,计算并分析抚育采伐前后目标树空间结构参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的变化。 结果 表明:经目标树抚育采伐后(1)目标树空间结构单元内的树种隔离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林木透光条件有所改善;目标树的竞争压力得以减小;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得到优化。(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进一步提高,林分空间结构水平稳中有升。 结论 通过采取合理的目标树抚育采伐措施能兼顾改善单木水平和林分水平的空间结构状况,在实现优化目标树空间结构的同时,保证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的稳定。从目标树抚育采伐对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所有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状况均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0-2015年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细菌疫情分析
郑明慧, 朴春根, 薛寒, 王曦茁, 李永
2017, 30(5): 727-73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4
摘要:
目的 分析近年来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细菌的情况,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的植物病原细菌入侵的严重性及重要性,以期对今后林业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本文按照检疫业务类型,来源国(地区),检疫性细菌情况,花卉、林木病原细菌概况对2010-2015年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细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5年,我国各口岸从水果、种苗等进境植物及植物产品中共截获细菌139种、7 736批次,分别来自70个国家(地区);截获检疫性细菌16种(其中10种可危害花卉和林木),521批次;花卉、林木病原细菌23种、835批次;肠杆菌科细菌32种、2 016批次,杨树枯萎病菌、梨火疫病菌、亚洲梨火疫病菌等重要肠杆菌科细菌未有截获。 结论 2010-2015年,进境植物检疫截获细菌的种类及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检疫性细菌入侵风险增大,防范形势严峻。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雪灾受损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笑寒, 黄力, 杨圣贺, 杨超, 钱深华, 赵亮, 杨永川
2017, 30(5): 735-74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5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南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雪灾中的受损程度和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2016年1月23日雪灾后,在缙云山的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中分别设置调查样方,将样方中所有树木分为七个受损等级,确定样方内所有树高≥ 5 m个体在雪灾中的受损等级,并记录受损树木的胸径和所处地形的坡度,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胸径大小、坡度与树木受损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森林类型受损指数,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不同森林类型受损指数之间的差异。 结果 共调查了树木1 041株,受损树木占17.96%,其中轻度受损和重度受损个体占总受损个体比例分别为57.22%和42.78%。树木受损比例随胸径增加而增加;树木受损类型与胸径之间关系密切,断枝少个体比例与胸径显著正相关(P < 0.01),在轻度损伤中所占比例最高(55.22%),与之相反,倒伏个体比例与胸径显著负相关(P < 0.05),在重度损伤中所占比例最高(42.78%)。树木受损类型与坡度之间也有一定关系。随着坡度的增加,折断个体的比例逐渐上升,与坡度显著正相关(P < 0.01);另外随着坡度的增加,断枝多和倒伏个体的比例增加,树木受损程度加重。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受损程度差异显著(P < 0.05),受损指数结果为栲树林>马尾松林>杉木林。 结论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在此次雪灾中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胸径、坡度和森林类型是影响树木受损程度和类型的主要因素。小径级树木主要以压弯为主,中等径级个体主要以折断和倒伏为主,大径级个体主要以断枝为主。坡度较大的生境中的树木更易在雪灾中受到损害。常绿阔叶林(栲树林)在雪灾中的受损程度相比于常绿次生针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更大。本研究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突发自然灾害中的保护和管理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3种珍贵树种大规格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李峰卿, 王秀花, 楚秀丽, 张东北, 吴小林, 周志春
2017, 30(5): 743-75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6
摘要:
目的 研究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科学指导大规格容器苗的高效培育。 方法 试验采用析因设计,研究N/P养分配比(1.75:1、2.25:1、2.75:1和3.25:1)及其加载量(1.5 kg·m-3、2.5 kg·m-3、3.5 kg·m-3和4.5 kg·m-3)对3种珍贵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株高生长节律、干物质积累及叶片SPAD值等影响。 结果 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及SPAD值影响不一。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在不同N/P养分配比间差异不大,浙江樟苗木生长受N/P养分配比影响较小,随着N/P养分配比增加,明显促进了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却抑制了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缓释肥加载量对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缓释肥加载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3种树种株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浙江楠地上干物质积累及南方红豆杉地下干物质积累,而对浙江樟根冠比影响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但均显示加载量在3.5 kg·m-3时达到最大值。N/P养分配比及与加载量的互作对3个树种苗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说明N/P养分配比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不因加载量的改变而变化或变化不大,反之亦然。随着缓释肥N/P养分配比的增加,可明显地延长南方红豆杉苗木株高的线性生长期,提高浙江楠株高的线性生长量,但对浙江樟株高的线性生长影响不明显。3种树种苗木叶片SPAD值差异很大,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并未改变3种树种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但随着N/P养分配比提高使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叶片SPAD值的起伏强度增大,3个树种SPAD值动态变化均随加载量增加而增大。 结论 南方红豆杉大规格容器苗培育较适宜的N/P养分配比为A1(1.75:1)或A2(2.25:1),而浙江楠和浙江樟为A3(2.75:1),加载较高量的缓释肥F3(3.5 kg·m-3)可明显促进3种树种大规格容器苗的生长及SPAD值的提高,但加载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反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溶磷特性及其对南方红豆杉的促生作用
李云玲, 侯沁文, 刘瑞祥, 任嘉红, 张易
2017, 30(5): 751-75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南方红豆杉根际微生物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CHW10B的溶磷特性及促生作用。 方法 利用液体发酵试验比较不同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温度等条件下CHW10B菌株的溶磷量,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并分析该菌株产嗜铁素、精氨酸脱羧酶、ACC脱氨酶及有机酸等成分的能力。 结果 该菌株分别在培养时间4 d、磷酸钙5.00 g·L-1、初始pH值7.0、装液量1/2、NaCl为0.0 g·L-1、温度3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将该菌株接种于1年生南方红豆杉实生苗360 d后,苗木的地径、苗高、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长了19.53%、20.14%、25.39%。该菌株能够产嗜铁素、精氨酸脱羧酶、ACC脱氨酶(0.922 U·mg-1)和IAA(8.908 mg·mL-1),并可分泌大量有机酸-葡萄糖酸(5 704.92 μg·L-1)。 结论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溶磷能力强,对南方红豆杉促生作用显著,适用于多种不同酸碱性土壤,可高效应用于南方红豆杉的人工栽培,具有被开发为生物肥料的潜力。
穗花杉的转录组测序及其转录组特性分析
王帅, 邵芬娟, 李论, 芦强, 邱德有
2017, 30(5): 759-76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红豆杉科穗花杉属的穗花杉进行转录组测序,为穗花杉的萜类合成途径和分类学研究提供支持。 方法 利用HiSeq2500技术对穗花杉的茎叶进行转录组测序。 结果 穗花杉转录组测序共得到8.14 Gb的clean data。从头组装共获得82 884条unigene,其中有27 495条unigene被注释。此外,在82 884条unigene中共搜索到2 827个SSR位点,单核苷酸重复SSR出现频率最高(60.1%),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SSR(25.4%)。在穗花杉unigene中挖掘出了1个牦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PS)、1个法尼烯基焦磷酸合成酶(FPS)和5个牦牛儿基牦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的同源基因,同时得到紫杉二烯合成酶(TS)同源基因13个。 结论 发现了20个与萜类合成有关的unigene和2 827个SSR位点,为今后穗花杉萜类生物合成研究,特别是紫杉二烯合成酶编码基因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该物种系统分类地位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遗传信息。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温小遂, 喻爱林, 唐艳龙, 廖三腊, 施明清
2017, 30(5): 765-77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9
摘要:
目的 明确APF-Ⅰ型诱剂样品(A)和F型诱剂样品(C)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 方法 以生产上使用的APF-Ⅰ持久增强型诱剂(B)和F1型诱剂(D)为对照,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成虫试验。 结果 表明:诱剂A的平均诱虫量最高,分别为诱剂B、诱剂C和诱剂D的1.17倍、1.41倍和1.58倍, 且显著高于诱剂C和诱剂D。在持效试验中, 诱剂A平均诱虫量也高于其他3种诱剂。在161 d诱捕期内4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是雄虫的1.65~1.93倍,平均1.76倍。诱剂C也优于同类产品的诱剂D。 结论 诱剂A释放信息素均匀稳定, 诱虫活性和持效作用强, 最适合用于林间松墨天牛的测报及诱杀防治,因此建议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优先选用。
凉山州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研究
刘昊, 马庆国, 张继勇, 文明, 宋晓波, 张俊佩, 裴东
2017, 30(5): 771-77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0
摘要:
目的 以四川省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农家类型的坚果为样本,研究其表型丰富度和变异特点,为其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15个核桃和泡核桃居群的330棵实生单株为研究材料,利用18个坚果表型相关性状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结果 表明:(1)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8.46%~59.47%,平均为35.26%,单果质量极大(>20.0 g)和极小(<5.0 g)的资源均占一定比例;该地区坚果资源在《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核桃属》中所描述坚果表型性状的基础上,新增了3个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和1个核仁皮色特征;居群遗传性状Simpson指数为0.201~0.855,Shannon-Wiener指数为0.649~2.873,说明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2)18个坚果表型性状的居群内变异均大于居群间,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6.0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凉山州坚果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州坚果表型性状Manhattan距离表现出与地理距离或气候条件显著正相关的趋势。 结论 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资源坚果表型丰富度高,是重要的核桃资源多样性分布地区。
基于多元素含量的统计学方法鉴别我国不同产地核桃
任传义, 程军勇, 陈振超, 倪张林, 汤富彬
2017, 30(5): 779-78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1
摘要:
目的 对我国不同产地核桃进行鉴别,为核桃的原产地保护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全国8个核桃主产省128份核桃样品中35种元素含量,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建立判别模型,对核桃产地进行鉴别。 结果 表明:核桃中主要微量营养元素为Fe、Zn、Cu和Ni等,重金属(Pb、Cd和As)及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核桃样品中元素组成差异显著(P < 0.05);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核桃样品中的特征元素为稀土元素以及Co、Fe、Rb、Zn、Tl、Cu、Cd、Ba、Sm、Sc、Mo和Ti等元素;应用线性判别分析建立了不同产地核桃判别模型,8个省份核桃整体判别正确率为99.2%,同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建立了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与非地理标志产品判别模型,6种核桃地理标志与非地理标志产品整体判别正确率为95.7%。 结论 通过测定核桃中多种元素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等方法,可对不同产地核桃进行鉴别。
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枯立木特征分析
赵中华, 刘灵, 王宏翔, 王千雪, 胡艳波, 张吉利, 王春来, 惠刚盈
2017, 30(5): 788-79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2
摘要:
目的 了解沙地樟子松天然纯林中枯立木的数量及空间结构特征,探究枯立木形成的原因,为樟子松林的保护和经营提供依据。 方法 在沙地樟子松天然纯林中设置2块1 hm2的大样地,用全站仪对样地中所有胸径大于5 cm的立木进行定位并进行全面调查;对调查样地的基本特征,枯立木的数量特征及径级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于表达林分中枯立木微环境的活立木比的概念,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分布和二元分布分析方法,对枯立木与其最近4株相邻木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2块不同密度的樟子松天然纯林下更新幼苗和枯立木数量相差较大,密度较小(样地1)的样地更新幼苗和枯立木较少,而密度较大的样地(样地2)中枯立木达到200棵,林下更新幼苗数量达到15 280株·hm-2;樟子松天然纯林样地内枯立木主要以小径级木为主,胸径集中在11 cm以下;样地1枯立木径级连续分布,幅度较窄;样地2中的枯立木径级幅度较宽,但在20~22 cm缺刻,有2株大于23 cm的枯立木;2块样地中枯立木的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样地1中枯立木周围的4株相邻立木大多为活立木,且胸径较枯立木大;样地2中,只有一半的枯立木周围的最近4株立木为活立木,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枯立木胸径不是最小的,枯立木有连续分布的现象。2块样地中枯立木的角尺度-大小比数二元分布特征的差异不明显,而角尺度-活立木比二元分布特征和大小比数-活立木比二元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样地1中枯立木的最近4株随机分布于其周围的相邻木为活立木且胸径大于枯立木的比例明显高于样地2,而枯立木最近4株随机分布于其周围的相邻木有枯立木的比例明显小于样地2。 结论 樟子松天然纯林枯立木以小径级林木为主,枯立木的数量与林分密度相关,林木竞争是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密度过大也会产生病虫害,因此,对天然樟子松纯林要进行适度经营,保持合理密度。
外源有机物与温度耦合作用对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
陈立新, 李刚, 刘云超, 段文标, 孙双红, 李帆帆, 李少博, 毛弘宇
2017, 30(5): 797-80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3
摘要:
目的 探讨添加不同比例外源有机物与温度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二者与土壤有机碳的生态联系。 方法 将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试验样地内收集的红松枯叶、椴树和枫桦枯叶(阔叶枯叶)作为外源有机物,通过实验室培养法,在恒温箱内模拟了红松枯叶和不同添加比例的阔叶枯叶在不同培养温度(25、30、35 ℃)和培养时间(5、10、20、35、60、90 d)的矿化过程,利用碱液吸收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土壤CO2的释放量,计算了其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分析了其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 结果 培养温度为25、35 ℃时,混合添加阔叶枯叶的激发效应优于红松枯叶的激发效应。培养温度为30 ℃时,添加红松枯叶的激发效应优于阔叶枯叶的激发效应。3个培养温度下,添加枯叶对土壤矿化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 < 0.05)。培养温度为30 ℃时,添加外源有机物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最优。 结论 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受添加外源有机物的种类、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早竹丛枝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耿显胜, 张威, 仲建平, 张守科, 舒金平
2017, 30(5): 805-81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4
摘要:
目的 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及病原菌分子鉴定,为早竹丛枝病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单株水平和单枝盘水平的2种病害分级标准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使用植原体16S rDNA和真菌rDNA-ITS序列的特异性PCR引物,对早竹丛枝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 结果 调查的6块样地早竹丛枝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8.59%,平均病情指数为6.67。感病的早竹DNA样品能够扩增出真菌的rDNA-ITS序列,而不能够扩增出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扩增出的序列与报道的竹针孢座囊菌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00%,与其它真菌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94.00%。 结论 浙江省德清县早竹丛枝病的病原菌为竹针孢座囊菌。
‘次郎’甜柿土壤养分、叶片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多元分析及优化方案
刘同祥, 龚榜初, 徐阳, 邱有尚, 周志斌, 丁榆, 周顺元
2017, 30(5): 812-82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5
摘要:
目的 研究‘次郎’甜柿土壤养分、叶片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关系,探讨优质‘次郎’甜柿土壤养分、叶片养分适宜方案,为果园优质高效栽培、改善果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案。[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等方法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次郎’甜柿园土壤养分、叶片养分和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次郎’甜柿果实品质是土壤、叶片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对单果质量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叶片全磷、全钾、全镁及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果实硬度主要受叶片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全铜的影响,而土壤有机质对所有果实品质指标均有促进作用。总体上,所调查‘次郎’甜柿园土壤养分含量较为充足,叶片养分含量偏低。 结论 当地甜柿园土壤养分的优化方案为:有机质60.00 g·kg-1,全氮2.50 g·kg-1,碱解氮40.58~200.00 mg·kg-1,有效磷17.95~80.00 mg·kg-1,速效钾35.00~448.17 mg·kg-1,交换性钙2.53~11.00 g·kg-1,交换性镁150.10~1 000.00 mg·kg-1,有效铁107.56~300.00 mg·kg-1,有效锰100.20~450.00 mg·kg-1。叶片养分的优化方案为:全氮15.00~20.22 g·kg-1,全磷1.09~2.00 g·kg-1,全钾15.93~30.00 g·kg-1,全钙10.00~40.00 g·kg-1,全镁2.00~9.70 g·kg-1,全铁0.05~0.20 g·kg-1,全锰0.50~1.50 g·kg-1,全铜1.00 mg·kg-1,全锌5.00~60.00 mg·kg-1。与理论值相比,当地甜柿园应适时增施有机肥,适当减少氮肥施用,增施磷、钾肥,注重大量肥料与各种微量肥料配合施用。
云南绿春县天然次生林和4种人工林树冠层蚂蚁群落多样性
赵婧文, 卢志兴, 陈又清
2017, 30(5): 823-83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6
摘要:
目的 探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及人工林树种选择对树冠层蚂蚁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方法 运用树栖蚂蚁陷阱法调查云南省绿春县天然次生林和4种人工林的树冠层蚂蚁群落、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垂直密度变化。 结果 (1) 共采集蚂蚁标本17 998头,隶属于6亚科29属68种。(2)树冠层蚂蚁多度:紫胶林-玉米混农林>紫胶林>桉树林>橡胶林>天然次生林。(3)树冠层蚂蚁丰富度:紫胶林-玉米混农林>紫胶林>天然次生林>橡胶林>桉树林。(4)树冠层蚂蚁ACE估计值:紫胶林-玉米混农林>紫胶林>天然次生林>桉树林>橡胶林。(5)树冠层蚂蚁多度和丰富度与枯落物盖度、>300 cm处垂直密度和乔木郁闭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植物盖度显著正相关;ACE估计值与枯落物盖度、草本植物盖度和乔木郁闭度显著负相关,与175~199.9 cm区段内垂直密度显著正相关。 结论 人工林对蚂蚁多样性保护有一定积极作用,尤其选择乡土树种保护效果更显著,对人工林进行合理的管理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元谋干热河谷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欧朝蓉, 朱清科, 孙永玉
2017, 30(5): 831-84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7
摘要:
目的 以元谋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学、RS和GIS理论和方法,研究干热河谷林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以期丰富干热河谷林地生态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008年Landsat 7 ETM及2016年Landsat 8 OLI 2期遥感影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对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林地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林地的时空特征;调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系数,计算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功能价值及单位面积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林地生态系统静态价值特征及其变化;以支付能力指数、支付意愿指数和环境能力指数为参数构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调整系数,分析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特征及其变化。 结果 林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东部的中高山,在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及东部边缘的中高山有少许分布,在河谷坝区有零星分布;2008-2016年林地面积增长了64.24 hm2,变化幅度达到11.42%;有90.53 km2的林地转为非林地,有154.77 km2非林地转为林地。林地向草地转移了73.61 km2,草地向林地转移123.11 km2;2016年研究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为14.97亿元,较2008年的13.44亿元提高了1.53亿元。2016年林地在研究区生态系统总静态价值的比例为56.41%,较2008年的51.73%提高了4.68%;2008年和2016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分别为4.758亿元和9.027亿元,仅为同期林地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的35.40%和60.30%。 结论 研究区林地面积迅速增长,林地与非林地相互转换频繁,林地净增长明显;林地面积的增长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的静态价值。林地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气体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最大,食物生产的价值最小;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价值虽然远低于静态价值,但其变化幅度明显高于静态价值。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林地对社会和环境调节能力的增长更为敏感。
林分结构调整对云南松次生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高成杰, 唐国勇, 刘方炎, 张春华, 孙永玉, 李昆
2017, 30(5): 841-84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8
摘要:
目的 探究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对林木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为云南松林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森林抚育规程对林分进行结构调整,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比分析林分结构调整前后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 结果 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后,(1)结构调整样地单株蓄积量比对照样地提高了近60%,树高和胸径提高幅度均在15%以上,林下天然更新植株数量是对照样地的3.1倍;(2)结构调整后林内植物种类增加,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分别提高了63.3%和22.7%,灌木层和草本层平均高度分别提高了24.7%和17.9%;(3)结构调整样地现存凋落物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下降了20.4%,土壤表层温度、有机质含量、基础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提高,土壤其他性质参数变幅相对较小。 结论 林分结构调整可显著提高云南松生长量,有利于云南松较大径级林木的培育;促进了云南松林下更新和林下植被发育,有利于林分群落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加速了土壤有机质转化,研究揭示林分结构调整促进了云南松林土壤-植物系统正反馈作用。
香椿成熟复叶饲用价值分析评价研究
苏上, 倪建伟, 许可, 耿涌杭, 王伟, 许新桥
2017, 30(5): 848-85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9
摘要:
目的 对我国南、北方种植的香椿成熟复叶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其生物量进行分析,探讨香椿成熟复叶的饲用价值及其开发潜力,为推动香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香椿成熟复叶的粗蛋白、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并通过生物量评估及肉羊饲喂实验,分析评价了我国香椿的饲用开发价值及发展潜力。 结果 香椿成熟复叶具有高蛋白(16.25%~17.78%)低脂肪(3.10%~5.45%)的特点,且含17种氨基酸,动物必需氨基酸占比33.12%~34.60%,同时富含钾、钙、磷、镁、铁、锌等矿质元素。香椿成熟复叶的营养价值高于常规谷物等粮食饲料,与优质苜蓿相近,且肉羊喜食香椿成熟复叶,无腹泻、抽搐等不良现象。 结论 香椿成熟复叶饲用价值较高,属高蛋白低脂型饲料原料,我国黄河、长江流域是饲用/菜饲两用型香椿的适宜发展区。
综述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史先慧, 马涛, 陆雪雷, 沈婧, 孙朝辉, 温秀军, 邓培雄
2017, 30(5): 854-86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2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松材线虫的媒介松墨天牛的防控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范围较小,当食物短缺时会远距离迁飞。大部分成虫补充营养10 d后才开始交配,交配分为三个阶段:雌雄成虫共同受寄主植物挥发物吸引,雄虫通过短距离信息素吸引雌虫,再通过接触信息素识别雌虫。植物挥发物如α-蒎烯和乙醇等可以引起松墨天牛成虫的反应,樟子松墨天牛雄虫分泌的聚集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能同时引诱雄虫和雌虫,使用植物挥发物与聚集信息素复配研制出的引诱剂如APF-Ⅰ型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时,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加显著,是一种灵敏高效、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的防治方法。视觉在松墨天牛活动中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其对褐色有较大的选择偏向性,当复眼被涂黑后交配成功率也相对下降。进行取食选择时,选择健康木优先于衰弱木,进行产卵选择时则相反。未交配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比被害松枝挥发物的反应值大,交配后的松墨天牛触角电位反应与交配前相反。产卵后雌虫会在产卵孔分泌包含产卵忌避信息素的胶状物,防止其他雌虫在此处产卵。 结论 可以使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也可以应用天敌生物花绒寄甲、白僵菌和管氏肿腿蜂等防控松墨天牛。
无性繁殖植株的生理年龄——由端粒长度引发的思考
王钦美, 张志宏, 崔建国
2017, 30(5): 866-87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21
摘要:
植物细胞中端粒长度随年龄的变化远比动物复杂,可分为不变组、延长组、缩短组和循环变化组。尽管如此,端粒长度亦可用于预测植物年龄。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端粒长度也会变化。故无性繁殖植株生理年龄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基于端粒长度探讨了无性繁殖植株生理年龄。认为生理年龄较老供体可能会无性繁殖出"小老头"无性系,端粒长度可能成为预测植物材料无性繁殖能力和愈伤组织再分化能力的有效新指标,老树复幼和端粒长度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此外,提出了植物愈伤组织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抹除外植体"痕迹"的新观点。关于植物无性繁殖过程中的端粒长度,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和探索。
研究简报
林地土壤及其真菌对毛红椿种子发芽及幼苗保存的影响
郭晓燕, 付立, 张露, 苏恒, 梁跃龙
2017, 30(5): 871-87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22
摘要:
目的 通过不同群落毛红椿天然林林地土壤及其真菌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影响的研究,探讨影响毛红椿天然更新的障碍因素。 方法 在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个毛红椿天然优势群落中,分别取距离毛红椿母树3个不同距离(2.5、5.0、7.5 m)处的根区土壤和远离毛红椿母树(25 m以外)的非根区土壤,以非林地土为对照开展室内模拟播种和以根区土壤真菌的水或根系分泌物悬液对毛红椿幼苗进行灌根接种,观察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幼苗感病情况。 结果 各群落土壤中种子发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规律,且基本在第8~10天达到高峰;林地土与非林地土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林地根区土幼苗的存活率极显著低于非林地土和林地非根区土;距母树3个不同距离根区土的幼苗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灌根接种不同处理间幼苗存活率差异极显著,具体表现为接种RS2、RS5根区真菌的幼苗感病率显著高于根系分泌物及无菌水空白对照,且RS2真菌的根系分泌物悬浮液幼苗感病率显著高于其无菌水悬浮液。 结论 毛红椿种子萌发不受土壤环境的影响,但幼苗建成受根区范围内土壤的影响,根系分泌物和致病菌的互作显著降低幼苗保存率。由此推断,毛红椿根区土壤内存在幼苗的潜在致病菌及根系分泌物可增强其致病性。
北美鹅掌楸人工林生长规律及早期选择可行性探究
郝自远, 李火根, 康昊, 温小荣, 胡永清, 张井义, 黄敏仁, 凃峰, 戴兆霞
2017, 30(5): 878-88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23
摘要:
目的 北美鹅掌楸为优良的珍贵用材树种,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性状早晚期相关对于北美鹅掌楸人工林高效培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本文利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江苏句容24年生的北美鹅掌楸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胸径、树高和材积性状的年年相关分析以及早期选择效率评价。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北美鹅掌楸胸径、树高从6 a进入快速生长期,持续到17 a,而材积则在1~10 a增长缓慢,12 a后进入速生期,生长速率在20 a达到最大,22 a后逐渐降低,林分接近数量成熟。生长性状的年年相关及早期选择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在6 a与18 a显著相关,材积在6 a与16 a达到显著相关,且此时选择效率最高;若以24 a为伐期年龄早晚相关分析,胸径、材积在16 a与24 a生长量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而树高则为14 a。 结论 北美鹅掌楸胸径、树高早期增速较快,进入中壮龄阶段竞争加剧,个体间分化增大。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研究获得的早期选择年龄也相应地延迟。从加速育种角度,在6 a进行早期选择较为合理,而在培育大径材北美鹅掌楸方面可以16 a之后再进行疏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