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军
, 陈绍红
, 黄永芳
, 孙思
. 水杨酸诱导油茶抗炭疽病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5): 629-632.
|
[2] |
甘四明
, 白嘉雨
, 吴坤明
, 吴菊英
, 徐建民
. 尾叶桉作母本的种间控制授粉家系苗期抗青枯病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6): 569-573.
|
[3] |
李明
, 黄卓烈
, 谭绍满
, 林韶湘
, 龙腾
, 林海球
. 吲哚乙酸处理桉树插条后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变化与生根关系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2): 131-140.
|
[4] |
王胜坤
, 王军
, 徐大平
. 胞外多糖和脂多糖在青枯菌对尾巨桉根部吸附和侵入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2): 176-180.
|
[5] |
李明
, 黄卓烈
, 谭绍满
, 莫晓勇
, 林海球
, 龙腾
. 难易生根桉树多酚氧化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5): 493-500.
|
[6] |
姚延梼
, 张淑改
, 许茂红
. 华北落叶松铜、钼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1): 94-98.
|
[7] |
姚延梼
, 闫海冰
, 杨秀清
. 仁用杏树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年变化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3): 374-378.
|
[8] |
罗焕亮
, 王军
, 邵志芳
, 张景宁
. 木麻黄青枯菌的根表吸附及根内增殖与其致病性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13-20.
|
[9] |
许秀玉
, 徐斌
, 甘先华
, 仲崇禄
, 张华新
. 木麻黄青枯病菌的分离及强致病菌株的筛选.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3): 409-41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3.007
|
[10] |
陈应龙
, 弓明钦
, 王凤珍
, 陈羽
. ECM和VAM菌混合接种对尾叶桉生长效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5): 481-487.
|
[11] |
高明远
, 甘红豪
, 李清河
, 李斌
, 褚建民
.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特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6): 138-14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6.019
|
[12] |
于少帅
, 赵文霞
, 姚艳霞
, 淮稳霞
, 肖文发
. 新疆野苹果枯枝症状级别与水杨酸含量、胸径关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111-11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2.016
|
[13] |
尹立伟
, 池玉杰
. 猴头菌锰过氧化物酶1基因在构巢曲霉的异源转化与表达.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480-487.
|
[14] |
蔡琼
, 丁贵杰
, 文晓鹏
. 马尾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mGPX6基因cDNA克隆及转化拟南芥耐旱性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6): 839-846.
|
[15] |
周文龙
, 梁坤南
. 尾叶桉种源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2): 172-177.
|
[16] |
陈少雄
, 王观明
, 项东云
.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6): 573-578.
|
[17] |
陈少雄
, 王观明
, 修贵金
, 罗建中
, 罗林文
, 杨瑶青
. 广西丘陵台地巨尾桉、尾叶桉(实生)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177-181.
|
[18] |
周文龙
. 尾叶桉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159-163.
|
[19] |
陈应龙
, 弓明钦
, 王凤珍
, 陈羽
. 尾叶桉混合菌根营养生理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3): 237-242.
|
[20] |
梁坤南
, 周文龙
, 李贻铨
. 尾叶桉实生林施肥6a试验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6): 644-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