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锦年
, 王静茹
, 丁德贵
, 罗世峻
, 余盛明
, 林长春
. 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危险性评估 Ⅰ.松蛀虫种类、种群分布及动态监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269-275.
|
[2] |
王浩杰
, 索风梅
, 郭付新
, 徐天森
, 丁中文
. 松墨天牛纤维素酶的研究Ⅲ. 活体条件下金属离子对松墨天牛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4): 472-476.
|
[3] |
张永安
, 张龙
, 王玉珠
, 秦启联
, 蒋平
. 防治松墨天牛的新病原——松墨天牛微粒子虫.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627-629.
|
[4] |
赵锦年
, 张常青
, 戴建昌
, 蒋平
, 孙胜利
, 周关校
. 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6): 572-576.
|
[5] |
杨宝君
, 汪来发
, 赵文霞
, 徐福元
, 张培
, 李占鹏
.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新途径.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251-255.
|
[6] |
韩兵
, 朴春根
, 汪来发
, 李永
, 申相澈
, 郑荣镇
. 马鞍山林场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种类调查鉴定及毒力测定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2): 204-208.
|
[7] |
梁细弟
, 蒋平
, 张晓华
, 应松康
, 骆建平
. 保松灵防治松墨天牛的林间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3): 332-335.
|
[8] |
戴建昌
, 赵锦年
, 张国贤
, 陈行知
, 吾中良
, 鲍丽芳
. 松墨天牛化学防治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4): 412-416.
|
[9] |
赵锦年
, 蒋平
, 吴沧松
, 孙胜利
, 姜礼元
, 林长春
.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3): 262-267.
|
[10] |
叶江霞
, 周汝良
, 吴明山
, 刘智军
, 石雷
. 云南省松墨天牛适生性空间模拟.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420-425.
|
[11] |
王健敏
, 陈晓鸣
, 刘娟
, 杨子祥
, 段兆尧
, 和玉华
, 陈飞
. 松墨天牛对云南松的分解作用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756-760.
|
[12] |
赵锦年
.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反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628-631.
|
[13] |
梁细弟
, 朱建国
, 周关校
, 骆建平
, 陈贵新
. 几种诱杀松墨天牛方法的效果比较及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4): 366-369.
|
[14] |
杨子祥
, 王健敏
, 陈晓鸣
, 段兆尧
, 叶寿德
. 松墨天牛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607-611.
|
[15] |
王庆
, 毕猛
, 马思佳
, 石雷
. 基于气象因子的松墨天牛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1): 61-66.
|
[16] |
温小遂
, 喻爱林
, 唐艳龙
, 廖三腊
, 施明清
.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5): 765-77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09
|
[17] |
史先慧
, 马涛
, 陆雪雷
, 沈婧
, 孙朝辉
, 温秀军
, 邓培雄
.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5): 854-86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20
|
[18] |
朱诚棋
, 陈家颖
, 马涛
, 牟静
, 秦文权
, 温秀军
. 松墨天牛信息化合物在不同缓释载体上的释放速率.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2): 315-32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18
|
[19] |
赵锦年
, 林长春
, 姜礼元
, 吴沧松
, 姚剑飞
, 俞盛明
.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523-529.
|
[20] |
索风梅
, 王浩杰
, 陈洪宝
, 徐天森
. 松墨天牛纤维素酶的研究 Ⅱ.离体条件下金属离子对松墨天牛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2): 205-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