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严东辉
, 杨宝君
. 松材线虫体外酶组成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3): 265-269.
|
[2] |
周汝良
, 石雷
, 尹立红
. 云南省松材线虫适生区的精细化评估.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5): 702-706.
|
[3] |
蒋艾平
, 刘军
, 姜景民
, 张建忠
, 徐永勤
, 沈凤强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乐东拟单性木兰优良种源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1): 50-54.
|
[4] |
温晓健
, 巫建军
, 李永先
, 王璇
, 理永霞
, 张星耀
. 松材线虫侵染前后马尾松树体内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1): 48-5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1.006
|
[5] |
林武星
, 黄雍容
, 洪长福
. 闽南丘陵区长周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3): 269-273.
|
[6] |
蒋淑磊
, 李国松
, 汪民
, 王印肖
, 张立彬
, 卢孟柱
. 基于AHP编程和KBE的野生树种园林综合价值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521-528.
|
[7] |
叶江霞
, 周汝良
, 吴明山
, 刘智军
, 石雷
. 云南省松墨天牛适生性空间模拟.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420-425.
|
[8] |
胡凯基
, 杨宝君
.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酶电泳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1): 73-77.
|
[9] |
杨宝君
, 胡凯基
, 王秋丽
, 孙玉林
, 吴政民
, 汪企明
. 松树对松材线虫抗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3): 249-255.
|
[10] |
朱正昌
, 周性恒
, 李庆波
, 高景斌
, 朱洪兵
, 戢振华
. 涕灭威抑制松材线虫繁殖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3): 229-235.
|
[11] |
范立淳
, 时勇
, 姜生伟
, 郑雅楠
. 辽宁携带松材线虫的天牛种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6): 174-18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6.021
|
[12] |
.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3): -.
|
[13] |
刘伟
, 杨宝君
.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杂交遗传差异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5): 469-473.
|
[14] |
胡凯基
, 王秋丽
, 杨宝君
.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致病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4): 380-385.
|
[15] |
刘伟
, 杨宝君
.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形状的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223-225.
|
[16] |
赵锦年
, 张常青
, 戴建昌
, 蒋平
, 孙胜利
, 周关校
. 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6): 572-576.
|
[17] |
杨宝君
, 汪来发
, 赵文霞
, 徐福元
, 张培
, 李占鹏
.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新途径.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251-255.
|
[18] |
曾凡勇
, 骆有庆
, 吕全
, 梁军
, 郝俊
, 张星耀
.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4): 537-540.
|
[19] |
赵文霞
, 杨宝君
. 松材线虫雌虫尾部形态和寄主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 362-363.
|
[20] |
曹宇
, 李海燕
, 马洪周
, 胡加付
, 杨文博
, 王玉嬿
, 白钢
. 免疫磁性捕获ELISA技术在松材线虫检测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585-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