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杜红岩 李钦 赫锦锦 刘昌勇 刘攀峰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 基金项目:

    国家948项目(2008-4-6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880303)、国家林业局重点攻关项目(2006-61)

  • 中图分类号: S759.3+5

Comparison of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 Contents in Barks of Different Variance-types of Eucommia ulmoides

  • CLC number: S759.3+5

  • 摘要: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 [1]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周政贤,郭光典.我国杜仲类型、分布及引种[J].林业科学,1980,16 (增刊):84-91

    [3] 杜红岩.杜仲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2005

    [5] 李家实,阎玉凝.杜仲皮与叶化学成分初步研究[J].中药通报,1986,1(8):41-42

    [6] 杜红岩.杜仲活性成分与药理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3,21(2):58-61

    [7] 杜红岩,赵 戈,卢绪奎.论我国杜仲产业化与培育技术的发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5):554-561

    [8] 罗丽芳,吴卫华,欧阳冬生,等.杜仲的降压成分及降压机制[J].中草药,2006,37(1):150-152

    [9] 王俊丽,陈丕铃.杜仲的研究与应用[J].中草药,1993,24(12):655-656

    [10] 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 柳云溪.欧洲植物药会议介绍[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7,12(6):257-260

    [12] 杜红岩,李 钦,李福海,等.杜仲种仁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及积累规律[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744-746

    [13] 万 进,方建国.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6,25(6):530-533

    [14] 史卉妍,何 鑫,欧阳冬生,等.京尼平苷及其衍生物的药效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6

    [15] 黄 平,席先蓉,张 琼,等.杜仲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齐鲁药事,2007,26(11):660-662

    [16]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绿原酸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44-45

    [17] 柳 娜,陈晓青,刘 伟,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丁香脂素二糖苷[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306-308

    [18] 白喜婷,朱文学,罗 磊,等.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变化分析[J].食品科学,2009,30(12):262-265

    [19] 马风仙,赫锦锦,李 钦.RP-HPLC测定杜仲平压片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8,30(1):86-89

    [20] 成 军,白发晶,赵玉英,等.杜仲叶中苯丙素类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38-40

    [21] 孙彦超,李 钦,杜红岩,等.RP-HPLC测定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的含量[J].中药,2009,31(10):1608-1609

    [22] 李 钦,赫锦锦,马凤仙.RP-HPLC法测定杜仲冲剂中3种成分的含量[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3):5-7

    [23] 李 伟,王丽楠,覃洁萍,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J].中国药业,2009,18(21):5-6

    [24] 戚向阳,张声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的松脂醇二葡萄糖甙[J].色谱,1998,16(2):161-163

    [25] 沈作奎,彭 诚.湖北省杜仲不同地区不同种质间生长差异分析[J].林业科技,1999,11(6):14-15

    [26] 朱 媛,王亚琴.桃叶珊瑚苷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6,37(6):947-949

  • [1] 杜红岩杜兰英李芳东谢碧霞 . 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06-710.
    [2] 杜兰英杜红岩乌云塔娜杨绍彬谢碧霞 . 杜仲树皮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169-172.
    [3] 杜庆鑫庆军刘攀峰王璐杜兰英何凤杜红岩 . 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5): 13-2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05.002
    [4] 魏艳秀刘攀峰杜庆鑫杜红岩 . 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差异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4): 529-535.
    [5] 刘攀峰杜红岩乌云塔娜杜兰英孙志强 . 杜仲HDR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447-453.
    [6] 杜红岩赵戈卢绪奎 . 论我国杜仲产业化与培育技术的发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5): 554-561.
    [7] 李芳东乌云塔娜杜红岩 . 杜仲高产胶无性系遗传参数估计与改良效果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4): 458-463.
    [8] 吴敏杜红岩乌云塔娜刘攀峰荆腾 . 杜仲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及SSR标记开发.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3): 387-393.
    [9] 黄海燕杜红岩乌云塔娜朱高浦 .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杜仲遗传多样性体系建立.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6): 795-799.
    [10] 吴敏赵阳马志刚刘攀峰杜红岩孙志强 . 果园化栽培模式杜仲雄花、果实和叶片产量的调查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2): 270-276.
    [11] 冉昕赵德刚 . 杜仲EuREF1基因表达水平与橡胶积累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4): 35-4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4.005
    [12] 杨正伟秦利军赵德刚 . 杜仲胶颗粒提取纯化及胶颗粒显微观察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6): 115-12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5
    [13] 刘攀峰杜红岩乌云塔娜黄海燕朱高浦 . 杜仲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基因cDNA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2): 195-200.
    [14] 朱景乐李芳东杜红岩王彬 . 三个观赏型杜仲无性系叶片色素含量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562-564.
    [15] 张明鉴岳娅东高顺凯甘敏董益阳张继川 . 杜仲茎和子叶的含胶细胞形态学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3): 50-6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77
    [16] 杨自湘 . 应用同工酶鉴定黑松林内变异类型的遗传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3): 315-319.
    [17] 董尚胜翁蔚韩颖生童启庆 . 杜仲茶风味化学的研究Ⅱ.复火对杜仲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1): 93-96.
    [18] 董尚胜翁蔚查森俊童启庆 . 杜仲茶风味化学的研究 Ⅲ.复火对杜仲红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1): 73-77.
    [19] 杜红岩杜兰英李芳东 . 杜仲果实内杜仲胶形成积累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2): 185-191.
    [20] 孟益德杜红岩王璐吕庚鑫庆军何凤黄海燕杜庆鑫 . 杜仲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5): 103-11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5.0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02
  • HTML全文浏览量:  183
  • PDF下载量:  17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8-26

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
  • 2. 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
基金项目:  国家948项目(2008-4-6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880303)、国家林业局重点攻关项目(2006-61)

摘要: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