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的表型性状变异

李珊 甘小洪 憨宏艳 许宁 侯正扬 陈杨 邓晓娟

引用本文:
Citation: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的表型性状变异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367);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2ZA169).

  • 中图分类号: S718.46

Leaf Phenotypic Traits of Tetracentron sinense, an Endangered Plant Species

  • CLC number: S718.46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2.56%,变异幅度为4.17%~26.25%;(4)水青树叶表型变异与年均日照时数、7月均温及年均降雨量等环境因子有关,变异呈现出随经度、纬度、海拔的梯度渐变规律;(5)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聚类,可将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分为3大类。[结论] 水青树天然种群间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种群内变异程度较低,其对环境的适应范围缩减,适应能力较差,这可能是导致水青树濒危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便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 [1]

    Fu Qin Wu, Shi Kang Shen,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an extremely endangered species:the world's largest Rhododendron[J]. AOB Plants, 2014:1.
    [2] 张恒庆, 张文辉. 保护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67.

    [3] 明军, 顾万春. 紫丁香表型多样性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2:199-204.

    [4] 李文英, 顾万春. 蒙古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J]. 林业科学, 2005, 01:49-56.

    [5]

    Bosabalidis AM, Kofidis G.. Comparative effects of droughtstress on leaf anatomy of two olive cultivars[J]. Plant Sci, 2002, 163(2):375-379.
    [6]

    Fu DZ, Bartholomew B. Tetracentron in Wu ZY and Raven PH.Flora of China[M]. Beijing:Science Press,1992:590-591.
    [7] 张萍. 水青树的地理分布及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70-72.

    [8] 张萍. 水青树科的木材解剖[J]. 西北植物学报, 1990, 03:185-189.

    [9] 罗士德, 中草药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研究[M]. 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63

    [10]

    Wang Y F, Lai G F, Efferth T, et al. New glycosides from Tetracentron sinense 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y[J]. ChemBiodiv, 2006,3(9):1023-1030.
    [11] 傅立国, 金鉴明. 中国植物红皮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590-591.

    [12] 李怀春, 甘小洪, 张泽鹏, 等.不同海拔与母树大小对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5, 02:177-183.

    [13] 憨宏艳, 许宁, 李珊, 等. 吸胀期低温处理对水青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5, 05:586-594.

    [14]

    Gan XH, Cao LL, Zhang XM, et al. Floral biology, breeding system and pollination ecology of an endangered tree 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 (Trochodendraceae)[J]. Botanical Studies, 2013,54:50.
    [15]

    Yanxia Sun, Michael J.Moore, Liangliang Yue, et al. Chloroplast phylogeography of the East Asian Arcto-Tertiary relict Tetracentron sinense (Trochodendraceae)[J]. Journal of Biogeographhy,2014,41:1721-1732.
    [16] 张林, 罗天祥. 植物叶寿命及其相关叶性状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6:844-852.

    [17]

    Heather M. Joesting, Brain C. McCarthy, Kim J. Brown. Determining the shade tolerance of American chestnut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leaf parameter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257:280-286.
    [18] 王英姿.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与叶属性因子的相关性[J]. 生态学报, 2013, 10:3129-3137.

    [19] 王勋陵, 王静.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9:105-138.

    [20] 刘晓, 岳明, 任毅. 独叶草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05:950-957.

    [21] 郝蕾, 张国盛, 白玉荣, 等.北沙柳居群间叶片性状的变异[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10:112-116.

    [22] 倪书邦, 毛常丽, 吴裕, 等. 云南保存橡胶树部分种质资源叶表型变异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03:32-35.

    [23] 谢春平, 方彦, 方炎明. 乌冈栎天然居群叶表型变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02:191-198.

    [24] 韦艳梅, 王凌晖, 曹福亮, 等. 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及聚类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2:18136-18139.

    [25] 戚继忠. 川榛分类等级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6, 02:72-75.

    [26] 田青, 曹致中, 张睿. 基于数码相机和AutoCAD软件测定园林植物叶面积的简便方法[J]. 草原与草坪, 2008, 03:25-28.

    [27] 刘小芬, 刘剑秋, 杨成梓. 福建省不同居群轮叶蒲桃叶形态与表皮特征比较[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 02:33-40.

    [28] 陆畅, 王芳, 张小平. 不同地区青檀叶片的解剖及表皮特征的比较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2, 04:337-351.

    [29] 招礼军, 朱栗琼, 黄寿先,等. 不同种源鹅掌楸苗木叶解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J]. 广西植物, 2014, 03:308-314.

    [30] 沈熙环. 林木育种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8:166-167.

    [31] 葛颂, 王明庥, 陈岳武. 用同工酶研究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J]. 林业科学, 1988, 04:399-409.

    [32] 解新明, 云锦凤.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J]. 中国草地, 2000, 06:52-60.

    [33] 竺利波, 顾万春, 李斌. 紫荆群体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3:138-145.

    [34] 郑昕, 孟超, 姬志峰, 等. 脱皮榆山西天然居群叶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J]. 园艺学报, 2013, 10:1951-1960.

    [35] 杨艳, 刘强, 尹翔, 等. 湖南白檀居群形态多样性及与环境的相关性[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01:80-86.

    [36] 潘红丽, 李迈和, 蔡小虎, 等. 海拔梯度上的植物生长与生理生态特性[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02:722-730.

    [37] 李书靖, 周建文, 刘健. 油松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06:650-655.

    [38] 徐化成. 油松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M].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1991:15.

    [39] 舒枭, 杨志玲, 杨旭, 等.不同种源厚朴叶片性状变异及幼苗生长量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04:19-25.

    [40] 李树发, 李纯佳, 蹇洪英, 等.云南香格里拉特有易危植物中甸刺玫的表型多样性[J].园艺学报, 2013, 05:924-932.

    [41] 杨维泽, 金航, 李晚谊, 等.濒危植物云南黄连不同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05:719-726.

    [42] 顾婧婧, 金则新, 熊能. 濒危植物夏蜡梅花的形态变异[J].植物研究, 2010, 04:461-467.

    [43] 李斌, 顾万春, 卢宝明. 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02, 02:181-188.

    [44] 肖亮, 蒋建雄, 易自力, 等. 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13, 04:43-50.

    [45] 苏世平, 李毅, 种培芳, 等.河西走廊不同红砂天然群体种子表型性状相关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13, 01:87-94.

    [46]

    Hartl DL, Clark AG.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Sinauer Associates, Inc., Sunderland, USA.1997,1:670.
    [47]

    Chechowitz N, Chappell D M, Guttman S I. Morphological, electrophoretic, and ecological analysis of Quercus macrocarpa populations in the Black Hills of South Dakota and Wyomin[J].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1990, 68(10):2185-2194.
    [48]

    Bacilieri R, Ducousso A, Kremer A. Genetic,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and phen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Quercus petraea(Matt.)Liebl. and Quercus robur L. in a mixed stand of northwest of France[J]. Silvae Genetica, 1995, 44(1):1-10.
    [49] 韩威, 刘超, 樊艳文, 等. 长白山阔叶木本植物叶片形态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04:47-53.

    [50] 李东胜, 史作民, 冯秋红, 等.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暖温带区栎属树种叶片形态性状对气候条件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09:793-802.

    [51]

    Chaerle L, Saibo N, Van Der Straeten D. Tuning the pores:towards engineering plants for improved water use efficiency. Trends Biotechnology, 2005, 23(6):308-315.
    [52] 徐刚标. 种内谱系地理学及在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 2011, 12:1-6.

    [53] 宋朝枢, 刘胜祥.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 [1] 李青粉王军辉贾子瑞齐秀兰齐德新侯晓柱安三平 . 丽江云杉天然种群针叶功能性状及其随海拔的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6): 781-785.
    [2] 张欢王东段帆李珊甘小洪 . 基于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核心种质资源库构建策略.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166-17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2.024
    [3] 张深梅奚建伟洪俊彦夏国华李岩黄兴召朱先富黄坚钦 . 大别山山核桃果实与叶片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1): 152-16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1.020
    [4] 段爱国张建国罗红梅李健雄 . 中国沙棘(♀)×蒙古沙棘(♂)杂种F1重要选种性状表型多样性与选优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1): 30-35.
    [5] 邵文豪汤庚国姜景民 . 山东泰山、蒙山地区湖北海棠花果性状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55-560.
    [6] 李长喜 . 林木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研究概述.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6): 657-664.
    [7] 吕锋解孝满韩彪乔婕董昕吴丹陆璐李文清 . 麻栎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2): 174-17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19
    [8] 冯延芝乔杰王保平赵阳周海江段伟李芳东 . 南方低山丘陵区泡桐无性系主要性状的综合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6): 969-97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6.012
    [9] 王东甘小洪张雪梅童佳惠陈杨吴小松 . 水青树不同径级个体构件水平上的生殖配置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4): 667-67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4.019
    [10] 陈益泰李桂英王惠雄 . 桤木自然分布区内表型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379-385.
    [11] 郭学斌 .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111-11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4.013
    [12] 岳华峰邵文豪井振华卢 萍黄 琳姜景民 . 苦槠种子形态性状的地理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3): 453-456.
    [13] 江锡兵龚榜初李大伟吴开云赵献民 . 山桐子自然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 113-117.
    [14] 邵文豪刁松锋董汝湘姜景民岳华峰 . 无患子种实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5): 603-608.
    [15] 厉月桥李迎超吴志庄 . 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表型性状与淀粉含量的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528-532.
    [16] 王娅丽顾志杰贾巧霞 . 37份文冠果优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5): 52-6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5.006
    [17] 方周江锡兵龚榜初赖俊声吴剑李煜 . 锥栗杂交F1代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单株综合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5): 21-3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024
    [18] 杨玉洁胡晓艳黄尧王升级程葆昶张建国杜淑辉王兆山 . 翅果油树人工林表型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5): 113-12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5.013
    [19] 徐建民吴坤明吴菊英白嘉雨 . 细叶桉地理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分析与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3): 242-248.
    [20] 成星奇贾会霞孙佩张亚红胡建军 . 丹红杨×通辽1号杨杂交子代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100-11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2.01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39
  • HTML全文浏览量:  243
  • PDF下载量:  76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12-21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的表型性状变异

  • 1.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南充 637009
  • 2.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367);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2ZA16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2.56%,变异幅度为4.17%~26.25%;(4)水青树叶表型变异与年均日照时数、7月均温及年均降雨量等环境因子有关,变异呈现出随经度、纬度、海拔的梯度渐变规律;(5)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聚类,可将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分为3大类。[结论] 水青树天然种群间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种群内变异程度较低,其对环境的适应范围缩减,适应能力较差,这可能是导致水青树濒危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便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5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