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1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Ⅰ.热带北缘生物基因库 Ⅱ.生态系列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林业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1988, 1(3): 241-251.
摘要:
本文系1979—1986年采用本底调查、小区实验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总报告。本报告共分7部分:世界热带北缘的丰富的生物基因库;生态系列研究;热带林水热状况;热带林物质循环;游耕农业生态后果;热带林采伐后的更新与演替。长期本底调查查明本区有植物1668种,隶属198科798属;已知昆虫26目4000余种,已知大型真菌260种。对由海滨至主峰的滨海有刺灌丛、稀树草原、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山顶苔藓矮林所构成的生态系列进行了组成、结构、土壤、林分生长等特征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性比较研究。
田间供水与杨树生长关系的研究* Ⅱ.田间供水、蒸腾耗水与材积产量的关系分析及林木需水量的估算
刘奉觉, 郑世锴, 臧道群
1988, 1(3): 252-258.
摘要:
在集约栽培的杨树人工林中进行小区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处理下林木生长和水分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田间供水量、蒸腾耗水量和材积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林木蒸腾耗水量和材积年产量均随供水水平的高低而增减。5年生杨树人工林(林行距3×6m)在5—10月的蒸腾耗水量约602.6—879.2mm,林木生长1m3材积需蒸腾消耗180.0—215.0t水。作者还用多种模式分析了田间供水量与材积产量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估算杨树人工林需水量的方法和Ⅰ-69杨人工林需水量表。
马尾松天然林自由授粉家系幼龄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
秦国峰, 金国庆, 周志春, 黄辉
1988, 1(3): 259-263.
摘要:
本文采用27个马尾松天然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和幼龄期的材料,分析了高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幼龄期,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性很大,呈中度至强度遗传,遗传力有随年龄增大而减少,并渐为稳定的趋势。性状间呈高度遗传相关。
中国铺道蚁属(膜翅目:蚁科)昆虫研究
王敏生, 肖刚柔, 吴坚
1988, 1(3): 264-274.
摘要:
本文对中国的铺道蚁属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记述15种铺道蚁,其中新种4种,新记录2种。
竹子新害虫竹笋绒茎蝇的鉴定(双翅目:茎蝇科)
杨集昆, 王心丽
1988, 1(3): 275-277.
摘要:
双翅目(Diptera)的茎蝇科(Psilidae)为无瓣蝇类(Acalyptratae)中的一个小类群,已知百余种分布在世界各地区,但以全北区为主。茎蝇科的幼虫是植食性的,为害多种植物的茎、干、根等,并常造成虫瘿,可能成为农、林、果、蔬及花卉等的潜在害虫,欧洲广布的胡萝卜茎蝇(carrotfly)就是一例。
竹笋绒茎蝇的研究
徐天森, 吕若清
1988, 1(3): 278-284.
摘要:
竹笋绒茎绳是毛竹笋根重要害虫,在浙江省一年1代,少数二年1代,以蛹走冬。成出在3月份日均气温达12℃以上时羽化,幼虫4月中旬到5月下旬为害。被害笋根仅残留lOcm余,失去吸收及支持用,增加竹笋退死率,成竹竹杆尖利度大,比容易倒伏。
苏芸金芽孢杆菌孢子囊超微结构的研究
戴莲韵, 王学聘
1988, 1(3): 285-288.
摘要: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分属于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23个H-血清型的30个亚种和3株新分离菌株孢子囊超薄切片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苏芸金杆菌30个亚种的芽孢和伴孢晶体在孢子囊中形成的部位、形状及数量有所不同。大部分亚种的伴孢晶体位于孢子囊的一端,以单个晶体存在于孢外膜之外,只有幕虫亚种(Subsp.finitimus)的伴孢晶体位于孢外膜之内。在孢子囊中晶体的形状分别为菱形、方形、圆形、不规则形。其数量大多数为一个。从不同森林土壤中分离到的87052、85020、85040三株菌,其中87052菌株伴孢晶体为圆形,与已知圆形伴孢晶体的亚种形态特征相似,其它两株菌在形态特征上与已知30个亚种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大叶杨小孢子发生的组织化学观察*
朱彤, 李文钿
1988, 1(3): 289-293.
摘要:
大叶杨早期雄花以小孢子母细胞阶段越冬。大量淀粉粒贮存于花药表皮和药室内壁,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向花药内部移动,逐渐消耗殆尽。与此同时,绒毡层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逐渐积累多糖。绒毡层细胞始终含丰富的DNA、RNA、蛋白质。RNA和蛋白质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表现一致性的分布和含量变化。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细线期开始沉积胼胝质壁。胼胝质为颗粒状沉积,逐渐连结成片,于中期Ⅰ完全包裹小孢子母细胞。以后胼胝质壁加厚,于中期Ⅱ及后期Ⅱ达到最厚。四分体形成后,由四分体中央向各向辐射形成胼胝质侧隔壁。四分体多排列为四面体形,偶尔可见左右对称形、十字交互形排列。后期四分体周缘胼胝质壁溶解消失,小孢子释放。侧壁最后被溶解。
几种林木和花卉植物的组培繁殖技术
阙国宁, 诸葛强
1988, 1(3): 294-300.
摘要:
本文对九种植物:北美红杉、柳杉、西洋杜鹃、金边瑞香、蝴蝶兰、花叶常春藤、斑叶竹节秋海棠、葡萄以及猕猴桃的组培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增殖、生根、移栽等技术要点。其中,中国柳杉及花叶常春藤的组培繁殖成功属国内首次报道。一些种类的组培繁殖已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林分生产力的探讨
李善淇
1988, 1(3): 301-308.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不同森林带林分的生产力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带林分生产力差异显著,热带山地雨林产量最高,常绿季雨林稍次,山顶苔藓矮林最低;同带间不同森林类型差异不显著。由于尖峰岭的天然林已达成熟阶段,干形变化不大,因此,影响林分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和密度。次生林目前尚处于中幼龄阶段,产量较低,如能加强管理,可获高产。大面积的次生林是一不可忽视的后备资源,应加强管育,促使早日成材。
角倍蚜瘿内世代生物学及角倍生长的初步研究
赖永祺, 彭兴民, 李正洪
1988, 1(3): 309-314.
摘要: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所形成的倍子(即角倍)约占全国五倍子总量的80%,经济价值很大。该倍蚜的生活周期属异寄主全周期型,虫型多样,生活习性复杂。在其生活年史中,春季有翅孤雌蚜(春迁蚜),迁飞到第一害主盐肤木上产雌雄性蚜,经一月左右(一般在夏初),雌蚜生殖,产下的干母爬到嫩叶上取
固氮木本树种的改良利用研究——国际合作项目
李炎香, 赵汉章, 王守忠
1988, 1(3): 314-314.
摘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FAO森林资源部和法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固氮木本树种的改良利用研究(FAO/GCP/CRP/005/FRA),期限为1985.12—1987.12,主要内容有:木麻黄现已达到了研究计划的目标。①种源试验,完成了海南岛和广东省湛江及福建省惠安等地的种源试验林9ha。
应用同工酶鉴定黑松林内变异类型的遗传特性
杨自湘
1988, 1(3): 315-319.
摘要: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原产于日本,引入我国山东烟台沿海地区巳有70多年历史,生长优于当地的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抗松干蚧的能力高于赤松。解放后,黑松成为营造海防林的主要造林树种。
“杨树杂交胚胎学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1988, 1(3): 319-319.
摘要: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李文钿研究员主持的“杨树杂交胚胎学研究”课题,历经三年,于3月23日,在中国林科院主持下通过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遗传所,北京大学,北京、南京、东北林业大学,国家基金委,林业部科技司和中国林科院的知名专家、教授和有关领导。
四种荚蒾属植物的核型
黄少甫, 王雅琴, 邱金兴
1988, 1(3): 320-324.
摘要:
荚(艹迷)属(Viburnum)全世界约有25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我国约有74种,南北均有分布。荚(艹迷)组(Sect.odontotinus)的荚(艹迷)(V.dilatatum Thunb.)广布于陕、豫、冀三省的南部及长江以南诸省(区),但以华东地区为常见;直角荚(艹迷)(V.foetidum Wall var.rectangulatum(Graebn.)Rehd.)分布于滇、川、甘、陕、黔、桂、湘、鄂、赣、台等省(区);宜昌荚(艹迷)(V.ichangense(Hance) Rehd.)分布在鲁、豫、苏、浙、闽、赣、皖、陕、湘、鄂、黔、粤、桂等省(区);饭汤子(Y.setigerum Hari Ce)分布于川、黔、桂、鄂、湘、赣、闽、皖、浙等省(区)。
多功能组装式植物微型立体培育室研制成功
林茂
1988, 1(3): 324-324.
摘要:
我国第一台多功能组装式植物微型立体培育室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制成功,荣获国家发明协会铜质奖。多功能组装式植物微型立体培育室是专门为植物扦插育苗而设计的一种先进设备。具有控制地温、气温、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光照、换气等六种自控装置,可自动调节温度、光照、自动喷雾、自动灌水、自动换气,为植物长年生长创造适宜的温湿条件。
米老排瘿螨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弓明钦, 柯金闪, 言超卿, 王晓通
1988, 1(3): 325-330.
摘要: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为广西地区颇受群众欢迎的乡土树种,60年代试种以来表现出优良、速生的造林特性,目前已发展至两万亩左右。70—80年代初期,广西大青山地区营造的米老排幼林瘿螨危害严重,面积达1500亩,占造林面积的80%,发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达50—67.7%,感病指数达77。弓明钦(1981)曾首次以“球毡病”的名称作了报道,以后的其它调查也表明,广西中部、西部甚至北部某些地区也有发生,个别地方同样十分严重。
微机APPLEⅡ在林木种子检验试验室中的应用
关永福, 刘德英
1988, 1(3): 331-333.
摘要:
在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方法”总则中写到,“为保证和提高种子质量,减免种子的损失与浪费,凡是经营和使用种子的单位,在采收、贮存、调运和播种时,均须进行种子质量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抽样、种子净度测定、种子千粒重测定、种子发芽测定、种子生活力测定、种子优良度测定、种子含水量测定、种子病虫害感染程度测定,以及复验和仲裁检验。”林木种子检验试验室就是为此而建立的。
马褂木的习性、分布与造林初探
杨志成
1988, 1(3): 334-339.
摘要:
马挂木(Liriodendron chinesi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过去对该树种的研究甚少。根据笔者的调查试验资料及各地报告的汇集,本文从营林角度对马褂木的地理分布、生长习性、生态要求和造林等进行综合介绍,目的为深化马褂木的阐述并开拓今后的研究思路。
杨树苗木叶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刘雅荣, 王世绩, 周国璋, 苏梦云
1988, 1(3): 340-344.
摘要: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体内氮素代谢的关键酶。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硝酸盐需要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才能转化成氨基酸和蛋白质,以供生长需要。硝酸还原酶是这个代谢过程中的第一个酶,也是个限速酶,其活力的高低与植物同化NO3--N的能力和速度有直接关系。汤玉玮等的研究发现,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的耐肥性呈负相关,并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中指出,该酶可以做为作物育种和营养诊断的生化指标。
微机技术在林带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程致力
1988, 1(3): 346-348.
摘要:
防护林带和林网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农田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具有最佳防护效果的林带和林网,但多数研究都很难在生产上应用推广。为此,周士威等人从1980年开始着手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定量指标——隙高比(即行内株间的平均树冠间隙与林带平均高的比值),这一指标的提出,不仅解决了防护林营造和管理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也为在防护林的规划设计巾应用微机技术奠定了基础。本文旨在该研多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应用于防护林规划设计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