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3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第4届国际真菌学大会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累根斯堡举行
翁月霞
1990, 3(6): 535-535.
摘要:
第4届国际真菌学大会(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Mycological Congress)于今年8月28日至9月3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累根斯堡举行。
第八届北美菌根学术会议简况
1990, 3(6): 536-536.
摘要:
1990年9月5~8日,在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城举行了第八届北美菌根学术会议。该会由美怀俄明和圣迭戈州立大学联合主办,S.E.Williams教授任主席。有美、加、澳、英、法、德、意、荷、西、比、捷、墨、中、日、泰、菲、印及南美、非洲等近30个国家的40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共收到300余篇论文,涉及当今世界菌根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杉木自由授粉后代测定及多性状选择
齐明, 陈益泰, 李恭学, 郭学明, 刘国龙
1990, 3(6): 537-543.
摘要:
以八年生54个杉木自由授粉家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杉木主要经济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以及杉木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相关,进一步为杉木遗传改良提供了证据。运用指数选择法,就生长和形质两个方面综合评定了杉木家系表现,评选出了16个速生优质的杉木家系,供生产实践上推广应用。
苏云金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Ⅱ.83002菌株在14L发酵罐发酵条件与制剂生产
王学聘, 戴莲韵
1990, 3(6): 544-547.
摘要:
以苏云金杆菌83002菌株在14L发酵罐条件下研究表明:培养温度和搅拌速度对菌数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对培养基pH变化规律影响不大;培养基灭菌前的初始pH值高低对发酵过程中pH变化规律有一定影响,培养温度、搅拌速度、培养基灭菌前pH值高低对发酵过程中培养基C、N变化的规律均表现出一定影响。上述结果,为苏云金杆菌发酵条件参数提供了依据,确立了各种剂型的制备工艺。
中国叶蜂四新种(膜翅目,广腰亚目:扁叶蜂科、叶蜂科)
萧刚柔
1990, 3(6): 548-5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叶蜂四新种,其中扁叶蜂科一新种、叶蜂科三新种。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11幅。
杨树上发生的两种病毒
向玉英
1990, 3(6): 553-557.
摘要:
从河南、湖南和北京采集到的具明显系统性紫红色坏死变形[PV-1]和叶褪绿皱缩[PV-2]杨树病株,经病害症状观察、病毒提纯和电镜观察、病毒回接、生化性状等试验,证明两种分离物是球状病毒粒子和杆状病毒粒子,是杨树上发生的两种病毒的病原。用杨树毒汁接种能感染多种草本植物。从病毒粒子的形状大小、理化性质、生物测定和血清反应,认为[PV-1]和[PV-2]分别属CMV和TMV。抗病品种鉴定看出,国内乡土种和北方型的品种抗病力较强,南方型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易感病。
沟环线虫属一新种-合川沟环线虫(垫刃目:环科)
胡凯基, 朱伟生
1990, 3(6): 558-561.
摘要:
合川沟环线虫Ogma hechuanensis n.sp.采自四川合川县柑桔根围土壤中。该种雌虫体较长。R=64~74。第一头环直径大于第二环。头体间缢缩明显。体中部鳞片列通常为11~12。鳞片近方形,近阴门处其先端呈锯齿状。口针长116.54~137.91μm。Rcxp=19~22。阴门、肛门距尾端近,Rv=5~7,Ra=2~4。尾端钝,具数个鳞片。与近似种O.querci在以上特征上可相区别。
松突圆蚧对马尾松危害程度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顾茂彬, 王宝生, 李意德, 杨曾奖, 邱坚锐, 陈佩珍, 陈芝卿, 连俊和, 翁锦泅
1990, 3(6): 562-567.
摘要:
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划分是以2年生枝条上松针的保存率、枝梢形状和生势作为依据,用60株平均木树干解析连年生长量验证,准确率达87.73%。对惠东、深圳等6个县(市)9个调查区60块标准地的综合调查结果:危害轻度和中等的林下植物多为草本植物群丛组、桃金娘群丛,其土层松厚肥沃;危害较严重和严重的林下植物多为芒萁群丛、马唐+芒萁群丛及山的上部,其土壤酸度大、瘠薄。林分因子中,郁闭度与危害程度呈多项式二次幂关系,郁闭度0.5~0.65的危害最轻;水汽压与郁闭度也呈多项式二次幂关系,郁闭度0.5~0.6的水汽压最低。
竹篦舟蛾的研究
徐天森, 吕若清
1990, 3(6): 568-573.
摘要:
竹蓖舟蛾是竹林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浙江省一年4代,以幼虫在竹上越冬,中午气温高时,可以取食。成虫分别于4月初~6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中旬~11月上旬出现;幼虫取食期为4月底~7月初、6月下旬~8月底、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初~下年5月上旬。各代幼虫食叶量分别为411.85、390.02、335.85、324.95cm2。产卵量为80~490粒。天敌有黑卵蜂、赤眼蜂、猎蝽、内茧蜂、瘦姬蜂、啮小蜂等。防治方法以保护天敌、灯光诱蛾及药剂防
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昆虫区系——螟蛾科*
刘元福
1990, 3(6): 574-579.
摘要:
尖峰岭的螟蛾科昆虫是当地蛾类中三大科之一。采用黑光灯诱蛾,共得标本360余种,已定名8亚科61属95种,约占1/4强。其中野螟亚科为优势亚科;缀叶野螟属、卷叶野螟属、蛀野螟属和绢野螟属是优势属;条纹绢野螟、黄环绢野螟和白斑黑野螟等10种为优势种。螟蛾的生态分布,以热带半落叶季雨林虫种数最多。优势种的成虫多在下半年出现,尤以9月份为最多。
“油桐良种选育研究”成效显著
吴金坤
1990, 3(6): 580-580.
摘要:
"油桐良种选育研究"经"六五"、"七五"的攻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开展了全国性油桐种质资源普查,搜集种质资源1849号,建立了华东、中南、华南、西南和西北全国性油桐基因库5个,地方基因库19个。
角倍蚜及其寄主数量与角倍产量关系的研究
李正洪, 赖永祺
1990, 3(6): 581-583.
摘要:
倍林中倍蚜及其冬、夏寄主在数量上如何配置才能获得倍子高产,是倍子生产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首次报道了三者数量与倍子产量的关系,也首次提出了依雏倍数估测倍子产量的方法。文章指出,在夏寄主充足的前提下,每亩倍林植侧枝匐灯藓(含原有藓)25~30m2,每m2接种秋迁蚜6~8万头,让倍蚜自然繁衍,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红黄半皮丝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萧康琳
1990, 3(6): 584-588.
摘要:
红黄半皮丝叶蜂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森林害虫,严重危害桤木。该虫在四川省武胜县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变成预蛹越夏越冬。第二代成虫于翌春3月上旬当气温高于12℃时开始羽化,3月下旬幼虫出现。10月下旬当气温在15℃左右时第一代成虫羽化,11月初幼虫出现,11月下旬幼虫老熟。应用80%敌敌畏2000倍液、25%杀虫双8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0%ZML氰戊菊酯12000倍液喷杀3龄以下幼虫,收效甚好。在越夏及越冬期中将土地翻挖,可杀死土中预蛹及蛹。
不同密度杉木林内辐射与叶面积垂直分布对生长的影响
王丽丽
1990, 3(6): 589-594.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八年生杉木人工林内太阳辐射与叶面积垂直分布的观测与研究,用计算机绘图与计算,得出以下结果:杉木叶面积的垂直分布和叶面积指数与密度有关,冠形因密度增加由圆锥形变为圆柱形,叶面积指数是先上升后下降。杉木林内辐射的消减随密度的增加而加剧,在冠层深3/4处趋于平缓,当郁闭度低于0.85时,林冠下辐射有回升。用累加叶面积指数分层计算林冠消光系数,可减少因叶片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误差。用累计值计算辐射,可简化观测与计算。用辐射吸收率、叶面积指数、杉木个体生物量及年均生物增长量4个指标对杉木林生长作综合评价,八
大比例尺航片主要测树因子量测分析*
张德宏, 尹关聪, 王卫东, 李学忠
1990, 3(6): 595-600.
摘要:
该项研究采用吉林省长白山林区1:2600比例尺黑白航片,进行主要测树因子量测试验。为解决航片量测与实测结果的可比性,该试验在样地野外每木检尺的同时,划定树木生长级并排序。以航片量测株数为准,取等量实测立木对比(从上层顺取),这样,不仅对比株数相等,对比用的单株也大体在同一范围。并在查明样地被压木数量与航片漏测立木的比率后,根据航片立木漏测规律,编制漏测木蓄积量补偿表,以提高森林蓄积量估测精度。本试验测高精度均方误±1.07m,蓄积量估测精度均方误±6.0m3。展示
树木硝酸还原酶的研究概况与应用前景
周国璋, 苏梦云
1990, 3(6): 601-607.
摘要:
树木硝酸还原酶(NR)在林木生长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本文综述了树木NR研究的动态,讨论了NR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分析了NR作为树木性状预测的生化指标的理论根据和应用领域。并根据当前树木NR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林业生产上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树木NR应用研究进度的建议。
毛白杨无性系组培芽分化效应与离体选种的研究
袁巧平, 董茂山, 黄钦才, 刘颂, 顾万春
1990, 3(6): 608-612.
摘要: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华北地区的重要用材和绿化树种[1]。从70年代开始,采用常规方法经无性系大田多点对比试验,已选出一些优良无性系[2],并进行了组培繁殖[3]。离体培养条件下毛白杨不同无性系的器官分化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采用8个毛白杨无性系为材料,在分析离体组织的生长分化特性与植株大田生长特性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毛白杨生长性状的试管微型选择的可能性,并找出各无性系的最佳分化培养基,提高组培繁
不同个体(基因型)差异在杨树杂交育种中的效应研究*
苏晓华, 张绮纹, 姜兴林
1990, 3(6): 613-617.
摘要:
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利用经种源选择的亲本进行杨树杂交育种[1,2]。而利用经选择的亲本个体进行杂交的国家不多,这方面研究较系统的国家是意大利,他们对黑杨派树种已有一整套的亲本选择程序[3]。我国杨树杂交育种目前在选用亲本时仍还停留在"种"级水平,未考虑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可能对杂交效果的影响[4],从而不能提高杂交育种效果。
杉木、火力楠混交幼林养分位移和循环的研究
刘凯昌, 曾天勋
1990, 3(6): 618-622.
摘要: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oat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树种,分布广,但连栽出现地力和生长衰退现象[1]。为此,许多地方开展了杉木混交林的试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广东南亚热带5年生杉木纯林和杉木、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林的养分位移和循环及其枯落物量与分解速率的调查研究,揭示树种组成的种间关系,深入认识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浙江省槭属植物区系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姜景民
1990, 3(6): 623-628.
摘要:
槭属Acer L.植物约有200种,广布于亚、欧及北美地区。我国有150种左右,各省区均有分布,浙江省有不少种类。本属有大量的用材树种和观赏树种。作者通过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查阅标本,并参考了近年来各地的调查结果,对该属在浙江的区系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为保护和利用这一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松突圆蚧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陈佩珍, 陈芝卿, 连俊和, 翁锦泅
1990, 3(6): 629-632.
摘要: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属性之一,也是昆虫生态学的内容。探明昆虫的空间分布型,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种群分布的信息,揭示种群的空间结构及分布形式,为确定抽样技术、取样数量和分析提供依据,对生态学理论和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九龙山四种造林苗木凋萎系数的测定*
张小泉
1990, 3(6): 633-637.
摘要:
苗木凋萎系数因树种、土壤质地而异,过去对它研究较少,通常沿用农业上得出的经验公式计算[如:永久凋萎系数=土壤最大吸湿水×1.5(1.3~2.5)][1],或用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测定结果,但这些数据并不适用于林业上的造林苗木。近年来有些研究人员对一些树种进行了测定,也得到了初步结论[2],但测定方法尚欠精确,特别是常绿针叶树种,凋萎迹象不明显,主观的判断难以使人信服。
云南干热河谷的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陈玉德, 张志钧, 惠雅雯, 郑德蓉, 谭保邦, 丁维安
1990, 3(6): 638-641.
摘要:
一、干热河谷的气候特点 云南的干热河谷气候,受大气环流尤其是地形因素的影响较大。就环流因子而言,各流域所受影响大体相似,从而形成相似的气候特点:干湿季非常分明,干季湿度小、云量少、晴天多、日间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湿季水汽多、云量多、阴天多、日间气温不高、昼夜温温差不大等。
杉木苗期抗寒性的遗传变异和家系选择
何贵平, 陈益泰, 李恭学
1990, 3(6): 642-648.
摘要:
近20年来,我国杉木遗传改良工作进展很快,但杉木育种目标多局限于速生丰产,过于单一。目前杉木的栽培区域不断从中心产区向边缘产区扩展延伸,出现了对不良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性问题。
“杨树丰产栽培中间试验(鲁东南部分)”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1990, 3(6): 649-649.
摘要:
"杨树丰产栽培中间试验(鲁东南部份)"项目是由国家科委下达,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的"杨树丰产栽培中间试验"的分课题,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和山东省临沂地区林业局共同承担,其主要任务是在鲁东南平原农区营造2 500亩杨树试验林,对丰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探索适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杨树丰产栽培技术,为推广杨树速生丰产林提供示范和科学依据。该课题经过九年的认真实施,全面完成了预定的试验和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