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7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黑荆树造林密度试验*
郑芳楫, 高传璧, 朱永元, 任华东, 方玉霖, 李纪元
1994, 7(6): 595-599.
摘要: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m×2.0m(A)、2.0m×1.5m(B)、2.0m×1.0m(C)、1.5m×1.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产出/投入比),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伐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D和E可考虑作为经营能源林的造林密度。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徐大平, 曾育田, 李伟雄
1994, 7(6): 600-605.
摘要:
论述了2~3年生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及各径阶中的分配,林分净生产量,树木各器官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林分的养分循环。2年生时林分的生物量为22.9t/hm2,其中干材占60.2%,皮占8.9%,枝占14.7%,叶占16.2%.3年生时林分生物量为40t/hm2,其中干材占63.6%,皮占7.7%,枝占14.1%,叶占14.6%.年净生产量为20.5t/hm2,约50%为树干生物量的增长,凋落物仅占16.7%.2年生时林分N、P、K、Ca、Mg,Si、Mn、Zn、Cu和B的积累量(kg/hm2)为157.6、5.42、59.3、23.97、9.27、14.16、5.26、0.427、0.125和0.588;3年生时为247.8、8.2、91.1、40.3、17.5、26.3、8.12、0.711、0.221和0.981.2~3年生时,N、P和K的循环速率低于20%;Cu、Zn和B的循环速率低于30%.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李昆, 陈玉德, 谷勇, 张志均, 侯彬
1994, 7(6): 606-611.
摘要:
云南是野生余甘子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本文根据果形和其它经济性状,将它分为6大类群,30多个类型。其中,球类群占调查总数的61.9%,单果重大于6g的结果株数不到10%,在集中分布区大面积单产仅350~410kg/hm2.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中Vc含量和SOD活性比福建所产的余甘子果实高,分别为769mg/100gFw和293units/gFw,单于和纤维素含量亦比福建的高。果实10月即可成熟,而种子要到翌年1~2月方能成熟。
杨、柳、榆、槐对淮北粉煤灰“土壤”中矿质积累的影响*
王世绩, 刘雅荣, 刘建伟, 周树理, 秦德仁, 冷国友
1994, 7(6): 612-617.
摘要:
利用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10a充填淮北煤矿塌陷区,其上覆盖约30cm厚的潮土,形成特殊的"土壤".1986~1987年营造了杨、柳、榆、刺槐人工林,在集约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1991年调查了生物量和14种元素在树体内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N、P、K、Ca、Mg等大量元素主要分布在树木的叶内,其次是根、树皮和侧枝,以树干的含量最低。在4个树种中,刺槐的含N量明显地高于其它3个树种。在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中,Hg主要分布在根和树皮内,其次是叶、枝,树干极少;N主要分布在叶和树皮中,其次是枝和根,树干最少;Cd、Cr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各器官中。但Cr在根中的含量极高,原因有待查明。根据树木的生物量,以及各种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估算了4个树种对"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有毒元素的摄取量:4~5a树木摄取量N是195.2~500.3kg/hm2,P为21.93~44.87kg/hm2,Pb和Hg分别为55.25~102.32kg/hm2和0.849~3.462kg/hm2.最后,讨论了树木对环境的净化作用。
毛竹及浙江淡竹根际联合固氮的研究*
顾小平, 吴晓丽
1994, 7(6): 618-623.
摘要:
对毛竹和浙江淡竹利用N2回充法测定根系固氮活性,分别可达9.9和2.1nmolC2H4/(g干根·h);用半固体培养基富集后的根系固氮活性范围在20~100nmolC2H4/(g鲜根·h)的占40%以上。对浙江淡竹根际各部位固氮菌数采用乙炔还原-MPN法计测结果是根际土壤3.4×105菌数/g干土;根表、根内分别为2.2×105、3.0×104菌数/g干根。采用划线法在浙江淡竹根际分离到3株具较高活性的固氮菌,经鉴定G-4属肺炎克雷伯氏菌。G-7和G-12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相同,目前尚未确定种属。对G-4和G-7的固氮特性研究表明:培养18~24h后固氮酶活性最高;从pH4.5~9.2固氮酶活性都很高,最适值分别为6.5和7.5左右;培养温度以30℃为最适;均可利用多种碳源固氮。
疏伐促进杉木种子园开花结实的研究*
王赵民, 张建忠, 陈奕良, 倪荣新, 徐太方, 陈锡连
1994, 7(6): 624-628.
摘要:
据对3个12年生的杉木种子园进行强度为20%~30%的疏伐,经连续3a的观测研究表明,与未疏伐的对照相比较,疏伐后无性系的雌花量平均增长到4.17倍,雄花量平均增长到2.71倍,疏伐小区球果平均每公顷产量是未疏伐(对照)小区的1.39~1.63倍,单株球果平均产量是未疏伐区单株产量的1.41~2.21倍。同时疏伐区接株的树高、胸径和侧枝当年生长量比对照也有明显的增长。
四川桤木根瘤主要氮素同化酶活力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吴祖洪, 周国璋
1994, 7(6): 629-633.
摘要:
四川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ill)当年幼苗的根瘤平均固氮活力和硝酸还原酶(NR)活力5月底出现高峰,分别达11.03μmolG2H4/(gFw·h)和0.89μmolNO2-/(gFw·h).当6月份根瘤开始衰败时,则迅速下降,而根瘤平均谷酰胺合成酶(GS)活力有所上升。2年生幼苗成年瘤和老瘤超过单株瘤重的70%.成年瘤占总瘤重的百分比5月底达最大值,为51.4%.而老瘤在6月份达最大值,为82.1%.随着根瘤由幼瘤发育到成年瘤和老瘤,固氮活力递减,GS活力递增,而NR活力在成年瘤中最高,老瘤次之,幼瘤最小。根瘤超微结构观察表明:随着根瘤的形成和发育,宿主细胞线粒体数递减以致消失,泡囊变小且数目递增,彼此排列成一紧密有序的结构。本文还讨论了根瘤超微结构特征与NR、GS和固氮活力的关系。
台湾桂竹林出笋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黄克福, 杨笑如
1994, 7(6): 634-639.
摘要:
应用数量化理论I原理,选择立竹度、抚育措施等13个影响出笋的因素,设立并调查60个样地的出笋量,以这13个因素作为项目,出笋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台湾桂竹林出笋量的预测模型。复相关系数t检验呈极显着水平,标准误差率E检验为13.1%,达到精度要求,这个模型可用于台湾桂竹林的出笋量预测。偏相关系数t检验表明竹林结构、立地条件、抚育措施、大小年等对台湾桂竹林的出笋量均有明显的影响。
毛白杨优良外生菌根菌的选择*
赵忠, 刘西平, 高崇巍
1994, 7(6): 640-645.
摘要:
在毛白杨外生菌根菌生态学特性和共生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与毛白杨有良好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菌(硬皮马勃,漆腊蘑,白毛口磨,黑核菌)的研究表明,硬皮马勃能耐高温,在碱性条件下仍能生长,在中性基质中,均能与毛白杨形成菌根,并大幅度地提高毛白杨的生长量。但在碱性土壤中,仅有硬皮马勃能与毛白杨形成一定数量的菌根,并能明显地提高毛白杨的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改善苗木N、P的营养状况,接种效果随接种量的变化而差异明显。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周政贤, 谢双喜
1994, 7(6): 646-651.
摘要:
对贵州遵义、湖南慈利26~27年生杜仲人工林进行2a的生物量研究,调查标准地20块,测定样木80株,叶面积71组。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的大于立地条件差的生物量;相同立地条件下,干、枝生物量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叶、根生物量下降,而皮的生物量却保持较为恒定的比例,其中根皮量可占总皮量30%左右,采伐更新时应加以利用;同一林分中,生物量最大的为优势木,其次为中级木,最小的为被压木。通过林分密度调控和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以提高叶面积指数,是提高杜仲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建立的杜仲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可供生产中应用。
WINGIS面状图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李应国, 高显连, 田永林
1994, 7(6): 652-657.
摘要:
通过对栅格数据结构的分析,采用在栅格点间插入边界点,将栅格数据转换成边界点栅格数据,边界点的取值非0即1.且其最大的方向数为4;根据边界点的方向数,设置搜索成线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搜索成线过程沿着方向数为2的边界点方向进行;完成搜索成线后,对线进行多余点处理及圆滑处理;然后进行多边形及其标志点的生成,建立面状图的拓扑关系并回填属性值,从而完成了包含拓扑关系及其属性的栅格向矢量数据转换。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宋云民, 潘志刚
1994, 7(6): 658-662.
摘要: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3个气候带)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着,种源与地点互作显着,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异较小,呈随机变异,种源与地点互作不显着,适宜在我国南、中亚热带发展。其优良种源产自佐治亚州南部及佛罗里达州北部中心产区。两种国外松均应在400m以下低丘、岗地及沿海砂地发展。马尾松可在亚热带400~500m以上山地发展。
危害油松的一种新叶蜂(膜翅目:松叶蜂科)
萧刚柔, 张友
1994, 7(6): 663-665.
摘要:
本文记述松叶蜂属一新种--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两幅。
中国梨木虱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李大乱, 张翠疃, 苏海峰, 徐国良
1994, 7(6): 666-670.
摘要:
中国梨木虱喜在隐蔽处危害,造成梨树早期落叶。单叶最大允许虫口密度,叶柄基部为3头,叶片上10头。以不使全园出现早期落叶树为前提,梨木虱的防治虫口指标为全园平均每叶0.4头若虫。"严冬浇冻水、重点防治第一代若虫和以若虫虫口指标确定防治时期"是目前防治梨木虱经济、高效的防治技术。
用溴甲烷熏蒸松材线虫病木处理技术的研究*
王玉嬿, 宋玉双, 臧秀强, 刘阳, 葛明宏, 赵菊林
1994, 7(6): 671-676.
摘要:
用溴甲烷熏蒸松材线虫病木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检疫处理方法。本文对影响熏蒸处理效果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低温降低了熏蒸效果;增加投药量可提高效果;熏蒸时间以72h为宜;病木含水率高,熏蒸效果差;堆垛上、中、下部的效果依次增高;堆垛的大小则以50~70m3为宜;病木小头直径在6.0~17.1cm之间对熏蒸效果无显着影响。影响处理效果的多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影响熏蒸效果的顺序为温度、投药量、熏蒸时间。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提高投药量可缩短熏蒸时间,延长熏蒸时间则可降低投药量。在10℃以下(不低于4℃),投药量与熏蒸时间乘积在5000~6000之间,熏蒸效果即可达100%。
海南柚木立地类型及评价*
卢俊培
1994, 7(6): 678-684.
摘要:
根据对海南柚木主要栽培区的综合调查材料,以立地指数为因变量,6项生态因子和6项土壤理化性状为自变量,应用数量化Ⅰ、主分量分析及坐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海南地区柚木人工林的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作了定量的科学分析。结果分为4个立地类型组9个立地类型,揭示了该地区柚木生长与各项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对柚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宜林地选择均有参考价值。
论单层同龄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
杨永祥
1994, 7(6): 685-691.
摘要:
林分系统的演变,必定是通过净生长量和死亡量的涨落,改变旧的(株数-蓄积量)结构,形成新的转化功能,再发生新的涨落,策动着将来的(株数-蓄积量)演变,这种生长运动导致林分的进化、发展,维持着非平衡态结构的稳定、有序。林分系统的时、空演变是多样化的,而坐标{x(株数)、y(蓄积量)}在"能级谱"上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既表现了林分(株数-蓄积量)结构的变化,又反映着能量演变的频率和动量产生的波长,说明演变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性。
ERS-1SAR影像森林应用研究初探*
李增元, 车学俭, 刘闽, 白黎娜, 谭炳香
1994, 7(6): 692-696.
摘要:
本研究利用1992年成像的覆盖山东省烟台地区的ERS-1SAR和TM资料开展工作。研究中首先将这两种遥感资料进行了几何精纠正和与地形图的配准,尔后,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遥感资料(ERS-1SAR、TM3、TM4和TM7)与森林参数(包括平均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层厚度和郁闭度)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波段的ERS-1SAR资料与森林冠层厚度和平均树高相关程度较高;森林参数综合因子对ERS-1SAR影像的影响大于对所用TM波段的影响,说明ERS-1SAR资料在森林应用中,对森林参数乃至于森林蓄积量的估测是有潜力的。
杂种马褂木扦插试验初报*
杨志成
1994, 7(6): 697-700.
摘要:
杂种马褂木扦插试验初报杨志成关键词马褂木,扦插繁殖,生根率杂种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se Sarg.×L.tulipifera L.)是60年代初由着名林学家叶培忠教授用中国和北美两种马褂木杂交而成。
快速生产白僵菌的研究*
费成煜, 唐培瑜
1994, 7(6): 701-703.
摘要:
快速生产白僵菌的研究费成煜,唐培瑜关键词白僵菌,分生孢子,惰性载体白僵菌在深层发酵的中后期能产生大量的节孢子,虽然节孢子对多种害虫有寄生能力,但节孢子耐热性差,不仅发酵后处理困难,而且所得的产品在0℃左右也只有0.5a保存期,所以难以作为商品。
六种土壤类型上巨桉苗缺素试验*
仲崇禄, Paul Reddell
1994, 7(6): 704-708.
摘要:
巨桉,苗木,土壤类型,缺素试验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Hillex Maid)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海岸,(16°~33°S).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巨桉是目前人工栽培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
摘叶模拟食叶害虫危害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高瑞桐, 秦锡祥, 陈德钧, 卢永农
1994, 7(6): 709-712.
摘要:
摘叶模拟食叶害虫危害对杨树生长的影响高瑞桐,秦锡祥,陈德钧,卢永农关键词损失模拟,食叶害虫,杨树我国杨树害虫种类繁多,危害程度差别很大。有关专家曾作过杨树摘叶对生长影响的报道[1~3],对指导害虫的防治有一定作用,特别是超越补偿作用在农作物上被发现并应用后[4,5]使农业害虫的防治发生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