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9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农林复合模式耗水特征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张劲松, 孟平, 宋兆民, 陆光明, 马秀玲
1996, 9(4): 332-337.
摘要:
运用土壤-植物-大气水分传输理论,建立农林复合模式的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主要公式有:土壤蒸发与植被蒸腾、林木与小麦根系吸水、土壤层次间的水分交换及植被冠层截留量等水分要素的计算。模型的求解采用数值计算法,并利用0~200cm土壤容积含水量的实测值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林带与小麦根系吸水量、林带与农田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
皖南冬季马尾松林昆虫、蜘蛛和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动态研究
韩宝瑜, 李增智
1996, 9(4): 338-343.
摘要:
冬季对皖南马尾松林昆虫、蜘蛛和虫生真菌群落垂直分层的系统调查表明,物种数依次为植食类、蜘蛛类、寄生类、捕食类、虫生真菌类,个体数依次为植食类、寄生类、蜘蛛类、捕食类、罹病虫尸数。植食类占总物种数46.15%,占总个体数83.65%.益、害生物种数之比为1.1667;1,个体数之比为0.1954;1.乔木层中物种数及个体数最大,个体数占总个体数52.1%.土壤层中物种数及个体数均居第二,其中个体数占总个体数41.6%.枯枝落叶层和灌木草本层中物种及个体数均较少。虫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乔木层和土壤层。总个体数在11月份较大,12月份最少,元月份最大。使马尾松毛虫种群带菌越冬有益于提高越冬期的罹病率。
专家系统在TM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陈永富, 王振琴, 张玉贵, 张彦忠
1996, 9(4): 344-347.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以TM遥感图像光谱分类为基础,专家知识为依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取各种辅助信息,以图斑作为基本分类单元,按照一定的专家系统推理机制,对光谱分类中精度低的地类作进一步判别,达到提高分类精度的方法。通过对山西省隰县的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密度及立地效应研究
梁军, 吕士行, 徐锡增
1996, 9(4): 348-353.
摘要:
以胶合板材为培育目标,研究了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平均单株材积与造林密度和优势高的关系。分别不同林龄(6~11a)建立了平均单株材积与造林密度及优势高的模型V=a0Na1 H0a2,通过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研究了密度效应及优势高效应,计算出了不同林龄林分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并且根据立地及密度效应模型研究了造林密度、林龄、立地指数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认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营造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密度应适当减小,选择造林地时以立地指数大于等于20m林地为佳。
胶园间种对枯落物、腐殖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杨曾奖, 郑海水, 周再知
1996, 9(4): 354-358.
摘要:
橡胶间种砂仁、咖啡对林地枯落物、腐殖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作物的间种明显提高了林地枯落物的积累量,橡胶+砂仁、橡胶+咖啡、纯橡胶林分别为3653.5、2861.1、1934.3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之提高,0~5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4.303、32.905、26.840g/kg;三种胶园种植模式土壤腐殖质组成均以富里酸为主,间种砂仁、咖啡利于胡敏酸和胡敏素的形成;土壤性状因间种而得到改良,2~5mm最为良好稳定的多孔性团粒结构含量分别为30.89%、13.66%和12.13%.以橡胶间种砂仁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最为理想。
大叶相思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研究
杨民权, 张方秋, Suzzete Searle, 林新, 曾松泉, 李伟雄
1996, 9(4): 359-367.
摘要:
大叶相思是我国华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荒山造林树种之一,全分布区种源在生长量与形质指标上存在极显着或显着差异,种源选择十分必要,同时选择优良环境对于生产力的提高也十分有效;种源的地理递变中,经度是主要影响因子,142°56′E(即大分水岭)以西,随经度的增加群体的优良性连续递增,跨过此经度向东,群体优良性显着提高,纬度仅对干形、枝下高呈中度相关,海拔对各性状不相关;25个天然种源按其优良性可划分为五大类群,昆士兰的东南沿海部为优良的种源区;考虑性状遗传力及其经济相对重要性的多性状指数选择,可以使遗传改良在多个性状上获得良好的期望遗传进展,以30%入选率选出的8个优良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上,遗传增益分别达19.1%~29.5%、18.8%~29.5%、85.3%~125.0%,分枝指数与干形指数分别降低22.1%~63.1%、10.8%~61.3%。
温度和湿度对杨树无性系光合机构CO2瞬间响应分析
胡新生, 王世绩
1996, 9(4): 368-375.
摘要:
选择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在水培和生长箱控制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CO2短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杨树对CO2短时间响应;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细胞间隙CO2浓度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CO2补偿点和羧化效率受温度、湿度影响明显;在大部分处理中气孔导度和蒸腾强度与细胞间隙CO2浓度之间相关不显着。由所得结果推知,温度和湿度对短时间CO2响应可能是通过CO2固定。
榆少锤角叶蜂的研究
杨春材, 汪文革, 尹湘豫, 李敏
1996, 9(4): 376-380.
摘要:
榆少锤角叶蜂是严重危害榔榆、白榆叶片的新害虫。该虫1a发生1代,老熟幼虫钻入杂灌草丛根际或疏松浅土层中结茧,以预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化蛹,4月上旬羽化交尾交卵,幼虫期为32.78±2.27d,每头幼虫平均取食量为25903.83±6778.55mm2,5月下旬相继老熟下树结茧过夏越冬。成虫产卵主要在低矮小树或大树下层枝条叶片上。该虫体表光滑裸露,抗药性弱,只要防治时机恰当,一般农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以5%氯氰菊脂、2.5%敌杀死1;3000或80%敌敌畏、90%晶体积敌百虫1;800为佳。
热带薪材林经营技术的研究
郑海水
1996, 9(4): 381-387.
摘要:
根据多年对热带薪材林经营管理及林分采伐更新等的研究,总结了一整套经营技术,包括抹芽定株(保留2~3株/桩萌条)、追肥(复合肥300g/株)、采收更新的轮伐期(一般4a左右,超短轮伐期1.5~2a,桉树类与相思类树种的混交林约3年采收相思类树种)、采伐方式(短轮伐期薪材林皆伐、乔薪结合择伐或间伐)、采伐季节(避开雨季,最好时期为冬季,其次为夏季)、伐桩高度(桉树类约10cm、相思类约60cm高)以及其它与更新相关的林龄、桩径、树种等技术问题。
角倍蚜虫袋的挂放方法与结倍效果
张燕平, 赖永祺, 李坚强, 袁天树
1996, 9(4): 388-393.
摘要:
室温贮存虫袋,袋内角倍蚜生长发育历期因室内温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短的需21d,长的达48d以上。当虫袋内干母发生时挂放,效果最佳;在盐肤木4~6片复叶将展开之际挂放干母,结倍效果较好;通过选择不同温度的保存环境贮存虫袋可以使干母的发生期提前或推迟。分期挂放能增加结倍复叶数和提高单株产量。长势好的枝条结倍多。纸袋制作不规范及挂袋操作中挤压或折叠虫袋是造成袋内蚜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翘鳞肉齿菌主要生物学特征研究
冯颖, 陈晓鸣, 周德群, 赵丽芳, 惠雅玲, 王绍云
1996, 9(4): 394-399.
摘要:
翘鳞肉齿菌是属于齿菌科的大型野生食用菌,调查表明,该菌多生长于海拔2000~3000m的松栎混交林或栎树林中地上,夏末秋初出菇。经在松针膏培养基和子实体浸液培养基上多次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白色纯化菌丝。菌丝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但以在PDA和YM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日生长速率可达1.80cm/d和1.77cm/d.经在5~40℃和pH2~11的范围内菌丝培养试验证明,菌丝在20~25℃和pH3~7的条件下生长最好。翘鳞肉齿菌的担子孢子圆形,具大型疣突,人为条件下极难萌发。
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邵立波, 郑文德, 何艳贞
1996, 9(4): 400-402.
摘要:
本文对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用乙醇提取黄酮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浸提获得粗提物的总黄酮含量为2.60%.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葛根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为异黄酮类。
广西大青山苗圃地养分的供需与土壤管理
汪炳根, 卢立华
1996, 9(4): 403-408.
摘要:
通过对5个固定苗圃、2个临时苗圃留床苗木的调查,及圃地土壤养分和苗木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经营6a的苗圃,其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比相邻撩荒地低2~3倍;苗圃地的立地条件与苗木生长优劣关系密切,砚木、金丝李宜于低海拔石灰性土圃地培育,柚木、火力楠、石梓宜在低海拔偏中性土苗圃培育,合果木、母生、八角、米老排、红椎、马尾松等苗木宜培育在高海拔酸性土苗圃上。圃地施肥结果显示,阔叶树种施用N24P0K20组合肥为优,与对照比,树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观光木分别增加56.8%、38.7%、107.4%、108.6%;格木亦分别增加了7.2%、10.3%、12.3%、12.1%.针叶树种施用N24P30K0组合肥为佳,与对照比,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湿地松分别增加了77.8%和93.6%,马尾松分别增加11.5%和27.7%.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防治指标研究
向玉英, 郭树云
1996, 9(4): 409-412.
摘要:
通过人工接种发病试验和长期自然发病观测,证明主干上病斑数量、感病指数和材积损失率三者成正相关,可作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防治的三项指标:主干上有病斑25个以下,感病指数10以下和材积损失率10%以下时,是溃疡病受害允许水平,不需采取防治措施,可保持自然平衡;主干上有病斑26~50个,感病指数10~20,材积损失率10%~20%,应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主干上有病斑51~75个,病情指数20~30,材积损失率30%左右,应重点进行药剂防治;主干上有病斑76~100个以上,病情指数40~50以上,材积损失率50%以上,应采取综合全面防治措施,或伐掉重新造林。
杉木干基萌芽能力的遗传变异
何贵平, 陈益泰, 支济伟, 封剑文, 蔡宏明, 张新法
1996, 9(4): 413-417.
摘要:
分析了两片杉木子代林伐桩和杉木无性系采穗圃萌条数量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杉木子代林伐桩萌条数量在产地间、产地内家系间及组合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并有中等以上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在37%~39%之间;产地的遗传方差分量与产地内家系间的相近。伐桩萌条数量与基径粗度的关系随伐桩年龄的变化而表现不一;不同砍伐季节伐桩萌条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杉木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间有效萌条数量存在极显着差异,无性系的萌芽能力有较高的重复力。
衡阳地区杉木立地评价及其应用
蒋忠培, 朱祥云, 徐佑明
1996, 9(4): 418-425.
摘要:
对湖南衡阳市三个不同地貌区域的山区、孤山区及丘陵区,分别进行了立地质量评价调查研究,共取样地362块,优势木、解析木362株,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作了筛选,结果认为影响衡阳市杉木生长主导立地因子是中地貌、坡位、坡形、开阔度(m)及土壤腐殖质层厚度与土层厚度。并以中地貌为依据划分了三个立地类型区;以坡位划分立地类型组;以坡形与土壤划分立地类型,同时编制了地位指数表,用以预测立地生产力。从评价立地质量得出,发展杉木以重山区生产力为最高,地位指数14以上的立地占35%以上;孤山及丘陵区只占3%~15%.孤山及丘陵区不宜大面积发展杉木,只宜局部地方种植。
杉木幼林施肥肥效分析
陈金林, 俞元春, 王光萍, 游为贵, 林志鹏, 黄道明
1996, 9(4): 426-430.
摘要:
在肥力中等的酸性红黄壤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年生杉木幼林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抽高和胸径虽有影响,但效果均不显着;钙镁磷肥、磷酸铵及过磷酸钙肥效相当,沟施肥效好于穴施。施肥能影响杉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叶、干、枝、根;沟施磷酸铵对树叶生长量有极显着的影响,并对生物总量影响显着。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幼林施肥时的初始树高会干扰肥效,特别对施肥当年树高的影响显着,肥效分析时必须进行修正以消除其影响。
泡桐丛枝病的抗性与维生素C关系的研究
巨关升, 王蕤, 周银莲, 阮大津
1996, 9(4): 431-434.
摘要:
VC(又名抗坏血酸)对人体的防病抗病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迄今对其功能的了解还在不断的深入。大量实验表明,VC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在抗逆境、解毒等方面,都显示出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VC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直接参与氧化还原过程[1],逆转胁迫环境对组织的影响[2~4]。曾有人报道过VC含量与水稻抗病性的关系[5]。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
张常青
1996, 9(4): 435-438.
摘要:
由于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Massee)的危害,使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 elaAbol)大量落花落果,这是严重影响油茶林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普通油茶林中存在对油茶炭疽菌不同抗性的类型。因此,近年来采用选择对炭疽病抗性强、结实性状优良的单株建立无性系林的方法,提高了油茶林产量[1~3]。国内对不同油茶物种叶面抗炭疽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曾有过报道[4]。但对油茶炭疽病菌在普通油茶不同抗病类型植株果实表面的萌发习性,侵入途径和产孢能力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就这些方面作如下报道。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比较
吕洪飞, 余象煜, 李平, 何福基
1996, 9(4): 439-442.
摘要:
硝酸还原酶(NR)活力被认为是判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生长速率的生化指标[1,2],在氮素代谢中处于关键地位[3,4]。有研究表明,NR活力与作物耐氮肥能力呈负相关[4,5],而与杉木生长速率呈正相关[1,3]。但NR活力在植物雄性不育系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同一物种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植物生长快慢的生化指标。本文对杉木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不同发育时期NR活力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杉木雄性不育机理,为利用杉木雄性不育株育种及营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