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13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丛生竹次生枝采萌圃促萌技术研究
谢锦忠, 傅懋毅, 张光楚, 李岱一, 陈秀梅
2000, 13(2): 111-117.
摘要:
采用截顶留母竹高度(节数)、秆基芽眼处理和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含 6-苄基嘌呤(BA)+萘乙酸(NAA)的 MS培养液)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绿竹、孝顺竹和青皮竹 3个丛生竹种的次生枝采萌圃的促萌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绿竹次生枝采萌圃的持续经营技术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留母竹高度为 7节,损伤母竹秆基全部芽眼,并从 4月中旬开始,根据竹种配合施用 5次剂量均为 1L·丛-1的 BA+NAA不同质量浓度的 MS营养液,即绿竹每升含 2 mg BA+1mg NAA,孝顺竹每升含 10 mg BA+1mg NAA,青皮竹每升含 5mg BA+1mg NAA等技术措施,该 3个丛生竹次生枝采萌圃,每年每公顷可分别获得品质好的次生枝 142500枝、114000枝和 54000枝;(2)对上述的绿竹次生枝采萌圃按照竹丛内密度为 3株·丛-1,丛内结构保持 1龄竹:2龄竹为 2:1,留母竹高度为 7节等技术措施进行改造,每年每公顷可获得次生枝 160500枝,比每年重新营建采萌圃的方法增产 13%左右,并能数年持续经营。
板栗贮藏保鲜条件及品质变化研究
王贵禧, 梁丽松, 宗亦臣
2000, 13(2): 118-122.
摘要:
研究了板栗的贮藏方式、贮藏温度及贮藏过程中板栗品质的变化。在 0~2℃温度条件下,冷藏板栗干耗较严重,栗仁失水皱缩,并在贮藏后期发芽;用保鲜袋包装后冷藏,可有效地防止板栗失水,栗仁新鲜饱满,但在贮藏后期发芽;人工气调贮藏能较好的抑制失水和发芽,但贮藏成本较高且对技术要求较严格。采用保鲜袋包装并变温(即在贮藏后期将温度降至-2~-4℃的临界低温)保持了板栗的新鲜度,贮藏期达 8个月以上,干耗率为 2.0%~2.3%,腐烂率为 0.6%~1.6%,发芽率为 0,保存率为 92.1%~97.4%,较好地保持了板栗的淀粉、糖和蛋白质含量,品质风味正常。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经营初期土壤碳氮储量
骆土寿, 陈步峰, 陈永富, 杨彦臣, 杨秀森, 李大江
2000, 13(2): 123-128.
摘要:
测定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择伐强度经营试验初期土壤 C、N含量及其储量,结果表明:原始热带山地雨林土壤 C、N背景值分别为 108.91t· hm-2 、9.58t· hm-2,表层 50 cm土壤 C储量占深 100 cm土层 C储量的 77.6%,相应的 N储量占 73.8%;30%、50%择伐强度经营 5个月后林地土壤 C储量分别比原始林降低 4.5%和 5.3%,但 30%强度经营林地土壤 C/N接近未采伐的原始林。结果可作为对热带山地雨林选取持续经营模式的动态参考指标。
三峡库区灌丛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程瑞梅, 肖文发, 马娟, 李建文
2000, 13(2): 129-133.
摘要:
通过对三峡库区灌丛群落的初步调查,该地区灌丛现有 15个群落类型,常见的球核荚 迷艹 灌丛、白栎灌丛、黄栌灌丛,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而疏花水柏枝灌丛、秋华柳灌丛物种相对单一;灌丛群落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这可能与库区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有关。
海南岛热带天然山地雨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陈永富, 杨彦臣, 张怀清, 杨秀森, 李大江
2000, 13(2): 134-140.
摘要:
以森林群系(以下简称群系)为海南岛热带天然山地雨林立地质量评价基本单元(对象),以群系优势树种组平均优势高为因变量,平均优势木胸径为自变量,用定量方法求出基准胸径为 40cm。以鸡毛松、海南油杉、岭南稠林,陆均松、线枝蒲桃、黄枝木林,白椎、鹅掌柴、黄桐林 3个群系为例,建立了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模型,经模型适合性检验,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编制了立地指数表。
桤木叶片中NO与硝酸盐还原系统关系的研究
苏梦云, 吴祖洪
2000, 13(2): 141-146.
摘要:
在桤木生长期间,叶片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随生长而变化,即生长初期水平较低,以后逐渐升高,生长高峰期达到最高值,随后在叶片开始衰老时下降。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力变化与 NOS活力的变化类似,但 NR活力高峰出现比 NOS早,而 GS活力高峰期在 NOS之后。用 NO处理,叶片中 NO含量和 NOS活力都有所增加,但 NR活力只在幼苗中表现增加,而在离体枝条的叶片中则下降。在 NO处理时供给枝条 0.05mol· L-1KNO3 溶液,可明显提高叶片中的 NR活力。如只用 KNO3 溶液诱导处理,除 NR活力增加外,也能提高叶片中的 NO含量和 NOS活力。这表明 NO和 NOS与 NR、硝酸盐还原系统有一定联系。
滩地杨树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研究
高健, 吴泽民, 彭镇华
2000, 13(2): 147-152.
摘要:
对滩地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杨树光合作用与个体年龄关系密切,2年生的高于 7年生的;滩地地形(高程)对杨树光合影响很大,低凹地杨树生长势差,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大行距栽植对单位面积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有利,而宽行距窄株距对群体的光能利用率有利;叶片净光合速率(Pn)直接受光量子通量密度(PAR)、气温(T)、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态因子的影响,同时受制于其他生理作用的影响,生理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于净光合速率。
几种化学调节剂及其组合对板栗雌花数量及结实性能的影响
周志翔, 徐永荣, 王鹏程, 徐向阳, 汪长江
2000, 13(2): 153-159.
摘要:
用 BR、GA3 、PP333 、KH2PO4 、H3BO3 共 5种化学调节物质进行了叶面喷布试验,观察它们在板栗开花结果上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药剂、浓度及药剂组合对板栗母枝平均结果枝数、长度、每结果枝雌花序数,母枝平均雄花枝数,单果质量,三果率和空苞率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综合考虑化学调节物质在提高板栗雌花量和果实产量,以及降低空苞率上的试验效果,最佳的化学处理为 BR0.01mg· L-1+PP3331g· L-1+KH2 PO47.5g· L-1+H3BO35.0 g· L-1,可使板栗结果枝数目平均由 1.2个增加至 2.833个,结果枝平均雌花数由 1.567个增加到 1.8个,平均空苞率由 30.70%降至 9.03%。
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周再知, 蔡满堂
2000, 13(2): 160-166.
摘要:
依据土壤养分、降水量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平均经济产量对研究区域土壤资源的适宜性和作物土地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运且具有 S-型特征函数的 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及 3个时期 6种主要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其斑块数作为标准训练样本的输入特征,建立了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从 9个随机方案中筛选出 3个优化、可行的景观规划方案。在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提出必须考虑或遵循的几点原则。
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造林密度初步研究
姜景民, 虞沐奎, 童方平, 李江南, 刘光正, 胡世才
2000, 13(2): 167-176.
摘要:
为确定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在中、北亚热带地区 5个地点营建了试验林。依据 6~7a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初植密度对林分个体生长、群体发育、形质和材性等因子的影响,和不同密度下由于林分发育进程的不同所产生的生长因子的变化。综合分析生长和经济因素,提出了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两个工业用材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模式。 6~7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各试点不同密度间大多差异显著,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小径材实际出材量以中密度为大。高密度林分个体分化加剧,现时间伐则属非商业性作业,且高密度林分造林成本较高。由于树种习性差异,相同条件下湿地松林分密度应大于火炬松。建议湿地松中小径建筑材和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 1667~2000株· hm-2,火炬松为 1111~1667株· hm-2 。
杉木中大径材成材机理的研究
惠刚盈, 胡艳波, 罗云伍, 张校林
2000, 13(2): 177-181.
摘要:
利用江西大岗山 17~25年生杉木人工林的临时样地(44块)和固定样地(52块)材料,研究了立地、年龄和保留密度对杉木成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中大径材成材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立地,其次是保留密度和培育年限。立地指数级大于或等于 16,保留密度为 1050~1350株·hm-2,年龄为 20~22 a时,适于培育中径材。大径材培育的经营密度则应更低,培育年限应更长。
松林火灾对松材线虫病流行关系的研究
来燕学, 周永平, 余林祥, 张世渊, 沈炳顺
2000, 13(2): 182-187.
摘要:
松林火灾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火烧松林内羽化的松墨天牛,平均每头可携带 7364条松材线虫,侵入松林后就会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火烧松林诱发松材线虫病可分为当年发病型、次年发病型和隐匿发病型。治理火烧松林能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 4条新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竹虫营养分析及开发利用价值评述
冯颖, 陈晓鸣
2000, 13(2): 188-191.
摘要:
竹虫是螟蛾科禾草螟属的昆虫,成群寄生于巨竹属竹类的当年生竹笋上,一年 1代。竹虫的食用虫态为幼虫,幼虫每年 10月至次年 2月出现。幼虫长桶形、乳白色,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可达 30%~40%,氨基酸含量为 29.90%,粗脂肪含量为 60.4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 55.9%,营养丰富。油炒或油炸脆后食用,味道鲜美。竹虫为食用昆虫的珍品,具有营养丰富,产量高,易采收,寄主竹数量丰富,易栽培的特点,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在开发利用竹虫时,应将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通过保护与利用并举的措施,合理利用竹虫资源。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预测及应用
张燕平, 苏建荣, 赖永祺, 周开华
2000, 13(2): 192-196.
摘要:
在 10~26℃恒温条件下,角倍蚜雌蚜的世代生长发育历期符合总积温法则,发育起点温度为 3.6℃± 1.1℃,有效积温为 358.7日度;应用中可根据理论公式和倍蚜的生物温度参数预测雌蚜的世代发育历期,并通过调控存放虫袋环境温度的方法控制性蚜的发育速率,使干母的发生期应合盐肤木的最适致瘿结倍物候期,提高倍蚜虫袋的挂放效果;干母的耐饥饿能力弱,室温存放只能存活 2 d左右,开始发生干母的虫袋应及时挂放。
我国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述
范兴海, 黄寿波
2000, 13(2): 197-202.
摘要:
综述了我国自 1990年以来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况及进展。农林系统的小气候特征是:(1)热量平衡的各分量白天为正值,夜间为负值。热量平衡的各分量中,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最大,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均较小。(2)在农林系统中,随着植物覆盖度的增加,其净辐射、光照强度、温度日较差和风速随之减小,但空气湿度增加。(3)在农林系统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温变化的振幅按几何级数减小,位相按等差级数落后。土温梯度变化特点与土温变化相似。了解农林系统小气候特征有助于合理选择植物覆盖度、树木高度和树冠结构,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提高综合经济生态效益。
桉属树种/种源试验
梁坤南
2000, 13(2): 203-208.
摘要:
广东省江门地区为调整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以阔叶树种为主的人工林。现桉树(Eucalyptus spp.)已成为该市营造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主要树种[1]。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从澳大利亚引进桉属树种,进行桉属树种/种源试验,为江门市选出更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桉树树种和优良种源,促进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
梳角窃蠹的防治研究
王锡信
2000, 13(2): 209-212.
摘要:
梳角窃蠹(Ptilinus fuscus Geoffroy),亦称梳栉窃蠹,属鞘翅目(Coleopptera),窃蠹科(Anobiidae)。嗜食多种杨(Populus spp.)、柳(salix spp.)及白榆(Ulmus pumila L.)的干材,尤以青杨(P. cathayana Rehd.)受害最重,除钻蛀居室木材外,还能寄生于活立木的枯朽枝、干部;如云杉(Picea spp.)木与杨、柳木混用时,也能轻度危害云杉木。据报道国外分布于欧洲、埃及、叙利亚,国内分布于青海、辽宁[1]、甘肃(兰州、白银、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等8地(州、市)的46县(市、区)),是甘肃省房屋木材构件杨木材种的一种毁灭性蛀材害虫。房屋盖好3~5 a后,该虫就蛀入木材内部危害,轻者破坏材质结构,缩短木材使用年限,重者可使木材断裂,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山区居民急盼尽早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于1993~1996年对该虫进行了较系统的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温度对B.t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的影响
赵同海, 张永安, 王玉珠, 严东辉, 陈昌洁, 王贵成
2000, 13(2): 213-216.
摘要:
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是我国第一大森林害虫,其中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Walker))占很大比例。由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简称B.t)杀虫剂对松毛虫的危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松毛虫灾害的治理中B.t杀虫剂倍受重视,并广为推广应用[1]。但在利用B.t杀虫剂防治越冬代的松毛虫时,发现其防治效果不佳,可能是当时气温较低所致。本研究就是针对不同温度下B.t杀虫剂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的,旨在为利用B.t杀虫剂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因素对离体培养的银杏幼茎腋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岗平, 杜希华, 尤勇, 侯福林, 范志强, 张慧娟
2000, 13(2): 217-221.
摘要: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孑遗植物,在植物界有“活化石”之称。银杏种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可供食用;叶可提取黄酮类物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银杏雌雄异株,用实生苗或分蘖苗造林,15~20 a后开始结种,种子产量低并有后熟期,不耐储藏,且种子价格昂贵,播种苗雌株比例低,早期性别难以鉴定,故以传统的方法繁殖银杏苗木存在一定的困难[1]。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用于植物快繁已取得显著成果,可望成为获得银杏苗木的重要方法之一。关于银杏茎段离体快繁,仅见罗紫娟[2]有过初步报道。1994年以来,作者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和有机附加物等多种因素对银杏幼嫩茎段快繁的影响,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浙江富阳发现野生铁皮石斛新分布
倪勤武, 来平凡
2000, 13(2): 222-222.
摘要:
铁皮石斛为兰科植物黑节草(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 indl.)的茎。因历经长期拔采,种源已临枯竭,又因森林遭受破坏,生态恶化,植株大量消失,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而被列入濒危植物名录 [1] 。就其分布来说,谢宗万 [2] 认为分布江西、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中药大辞典》则记述,除上述省份外,还分布于安徽、浙江、陕西、河南、福建等省 [3]。然而,就浙江省而言,究竟有否野生铁皮石斛分布,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据最新版《浙江植物志》[4]记载:“浙江未见到能鉴定为黑节草的可靠标本。”时至今日,浙江仍未找到有野生铁皮石斛分布的确切依据。1999年6月,作者在浙江富阳湖源山区作资源调查时,意外采集到了野生的铁皮斛标本,此为浙江省境内首次记录。
板栗害虫种类发生的新特点
吴沧松, 唐伟强, 陈贵新, 吴银海, 张荣锋
2000, 13(2): 223-224.
摘要: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我国传统的名特优经济树种。近几年来板栗生产迅速发展,板栗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板栗生产向产业化发展。栗园也从野生栗自然分布,树体高大、杂树混生,管理粗放,逐步转变为密植矮冠化、嫁接良种商品化、栽培管理集约化的现代栗园。由于栗园生态环境和管理水平发生了变化,引起了板栗主要害虫种类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