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14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
盛炜彤
2001, 14(5): 463-471.
摘要:
从 198 6年起,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上村林场,用间伐方式对 8~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进行林分密度的调整,每公顷分别为 30 0 0、2 5 0 0、2 0 0 0及 15 0 0株;郁闭度分别为 0.9、0.7及 0.6。设置固定样地 6个,每年以固定样方调查植物,观测林下植被发育情况,共进行 13a。结果表明,凡经间伐并郁闭度在 0.7以下的林分林下植被均迅速发育且良好,间伐 8~10 a后林下植被覆盖度可达 80 %~90 %,形成三层垂直结构,干生物量可达 4~5 t·hm-2;未经间伐或郁闭度恢复较快的样地,林下植被的良好发育推迟到 2 0年生以后。通过间伐适当调整密度是促进林下植被发育的有效方法,造林密度为 2 5 0 0~30 0 0株·hm-2的一般林分,10年生以后林分密度应保持为 15 0 0~2 0 0 0株·hm-2,郁闭度保持为 0.6、0.7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以蕨类植物为主。
中国大青杨基因资源研究
苏晓华, 黄秦军, 张香华, 张绮纹, 王冰, 姚盛智
2001, 14(5): 472-478.
摘要:
收集我国东北林区特有乡土树种大青杨天然基因资源 4 0 0多份,在黑龙江省伊春带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青杨基因库。利用常规手段对其生长、物候、抗锈病和木材材性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利用高新技术方法从 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经综合评价选出 5个优良群体,4 4个优良单株,为该地区营建大青杨人工林奠定了一定基础,为杨树抗性育种等提供了育种材料和信息。
应用遥感数据识别意大利沿海松林灾害级别
白黎娜, 李增元, Fabio Maselli, Lorenzo Bottai, Alberto Ortolani, Stefano Romanelli
2001, 14(5): 479-483.
摘要:
分析了 Landsat TM和 ERS-1SAR数据用于识别意大利沿海松林污染灾害级别的潜在能力。结果显示出夏季获取的 TM数据在森林灾害制图上远比冬季获取的 TM数据和 SAR影像有效,但 SAR影像的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
华东地区根结线虫的调查
汪来发, 杨宝君, 李传道
2001, 14(5): 484-489.
摘要:
通过对华东地区 6个省 10 4个样本根结线虫区系调查,应用会阴花纹技术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将 65种植物上的根结线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是华东地区的优势种群,3种线虫所占比例分别为 88%、4 %和 8%。同时增补了该地区 2 6种根结线虫寄主国内新记录。
汪清林业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洪玲霞, 杜纪山, 冯益明, 王奉瑜, 牟惠生, 李冬兰
2001, 14(5): 490-495.
摘要: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介绍了基于 Power Builder和 Map Info的汪清林业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珠海市板樟山森林公园休闲保健型森林营建的研究
粟娟, 谢德兴, 廖少波, 梁家强, 孙冰
2001, 14(5): 496-502.
摘要:
森林的多目标利用是当前林业界努力探索的方向,其中以维护大众健康为主的利用价值可能最易受到重视。休闲保健型森林以供人们休闲游憩、强身健体为主要经营目的,其营建在中国刚刚起步,其类型、作用、地位、意义,营建项目、途径和措施,以及与国民健康的关系等诸多方面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本文强调森林在现代人休闲活动中的重要性,归纳了休闲保健型森林对人们精神、身体、技能诸方面的功效,以及休闲保健型森林的 3种服务模式。介绍了珠海市板樟山森林公园休闲保健型森林的营建,并提出进一步改造的途径和措施:(1)诱鸟森林的营建:诱鸟林的选址、诱鸟林的植物配置、诱鸟区的活动项目设置。 (2)休闲保健型森林改造的途径与措施:1营建四季分明、山花烂漫的森林;2具有人体保健功能的树种改造;3推行森林浴活动;4林相的整理与维护;5在自然保护的同时兼顾景观维护;6推行解说服务。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空间数量分布的研究
陈绘画, 崔相富, 郑永祥
2001, 14(5): 503-508.
摘要: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空间趋势面分析方法对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的数量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创建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空间数量分布的 BP网络模型和三次趋势面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 BP网络模型模拟不同空间位置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数量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当隐层神经元数为 12个时,其平均模拟精度为 96.90 %,预留的 2 0组样本的平均预测精度为 92.35 %;而三次趋势面模型的平均模拟精度为 93.0 1%,预留的 2 0组样本的平均预测精度为 93.2 4 %。
火炬松自由授粉子代多地点试验
黄少伟, 钟伟华, 黄凯, 姜景民
2001, 14(5): 509-514.
摘要:
对涉及 3个地点、5 2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火炬松子代测定 6a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点间生长差异极大,地点间生长量的差异与纬度的变化相对应,高纬度的富阳试点生长最好,低纬度的遂溪试点生长最差。家系间生长差异显著,且与地点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的造林区应选用不同的优良家系。分别为富阳试点和英德试点选出适于各自栽植的优系 9个和 15个。本试验结果也为英德火炬松种子园定向供种及去劣疏伐提供依据。根据上述入选率采优系种子供适生地区造林,材积遗传增益为 5.4 %~5.8%,若对初级种子园去劣疏伐,保留相应的优系,则材积增益可达 10.8%~11.6%。
外生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陈应龙,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2001, 14(5): 515-522.
摘要:
接种 11种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试验苗 2 6周时测定的各生长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处理间在干质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指标上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P0.0 1);与未接种对照苗相比,接种苗平均高增加 2 0 %~75 %,地径增加 5 0 %~10 5 %,须根数增加4 1%~2 4 5 %,干质量增加 10 0 %以上。试验表明,菌根菌接种不仅显著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且有利于根系的发展。另外,不同菌株对红椎根系亲和力的差异性,反映出宿主对各菌根菌株的不同依赖性。菌根菌接种还对试验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光合耗水量等有一定的影响。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赵锦年, 林长春, 姜礼元, 吴沧松, 姚剑飞, 俞盛明
2001, 14(5): 523-529.
摘要: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 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 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 2 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 14种,占诱获种类的 5 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 5 7.3%~69.8%和 2 7.2 %~2 9.3%。 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 (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 16.9粒和 4 1.9%。
寄生栗瘿蜂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记述(膜翅目:姬小蜂科)
吴国艳, 徐志宏, 郎学军
2001, 14(5): 530-532.
摘要: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省江山和安吉的寄生于栗瘿蜂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即栗瘿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dryocosmi Wu et Xu,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施肥肥效与增益持续性研究
谌红辉, 温恒辉
2001, 14(5): 533-539.
摘要:
通过 13a的观测资料表明,在红壤地区施 N肥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不利,施 P、K肥有利于马尾松中龄林生长,且肥效持续时间长,最佳处理组合为 N1P3K2,即每公顷施 N、P、K分别为 0、2 4 0、65 kg。其中 P3水平树高、胸径、蓄积 12 a定期生长量比对照 P1水平分别高 6.1%、15.0 %、12.3%。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何贵平, 陈益泰, 胡炳堂, 封剑文, 刘化桐, 蔡宏明
2001, 14(5): 540-547.
摘要: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马褂木纯林 (91.932 t·hm-2)和杉 2∶马 1(4 5.2 32 t·hm-2)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5 5倍、2.2 4倍;杉 3∶马 1(36.12 0 t·hm-2)和杉5∶马 1(34.2 92 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檫树纯林生物量(60.10 5 t·hm-2)是杉木纯林的 3.31倍,杉 2∶檫 1(32.4 2 6t·hm-2)、杉 3∶檫 1(2 8.635 t·hm-2)和杉 5∶檫 1(2 5.82 3t·hm-2)混交林,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5 4 %、5 7.67%和 4 2.18%。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促进杉木生长,而且可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杉 2∶马 (檫) 1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湖北省板栗地方品种果实性状研究
涂炳坤
2001, 14(5): 548-552.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对湖北省 2 0个板栗地方品种的 10个性状,利用 SAS软件进行了板栗品种的 Q型聚类及其 10个性状的 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将 2 0个板栗品种分成 3组,每组都存在着明显的特点:1油栗型品种,坚果小、晚熟、耐贮藏,适于炒食或贮藏保鲜,延后上市。 2大果型品种,坚果特大,适于菜用或加工,中熟或中晚熟。 3中果型品种,坚果中等大,成熟上市较早,适于鲜食。R型聚类分析揭示了性状之间的相对关系,把 10个性状分成了 3组,8个形质性状最先聚合在一起成为一组,2个数量性状彼此独立。坚果平均质量、总苞平均质量是不稳定的数量性状。
新疆木本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崔大方, 廖文波, 张宏达
2001, 14(5): 553-559.
摘要:
对新疆木本植物区系 37科、10 5属、4 36种进行区系地理学分析,探讨区系的来源和发展,结果表明:(1)新疆木本植物区系种的区系成分是多元的,区系发生成分主要有安加拉成分、古北极成分、古地中海成分、新疆本土成分和华夏成分;(2)发生时间在各个地区是不同步的,除准噶尔外,新疆的荒漠区系起源较古老,于早第三纪时就已基本形成,而准噶尔荒漠则形成于第四纪;新疆的山地植物区系相对年轻,它们的区系形成均不早于第三纪;(3)整体上新疆现代木本植物区系是在古地中海退却后得到繁衍的,自第三纪以来就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在第四纪进一步旱化,并且这一进程仍在进行之中。
纳曼干脊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爱静
2001, 14(5): 560-565.
摘要:
经调查纳曼干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 Heydel.)在新疆北部危害钻天榆等近2 0种阔叶树,造成严重危害,在克拉玛依市一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每年 4月中旬至 7月中下旬都能见到成虫、卵和幼虫,各龄幼虫终年可见。
环境因子对树木细根生物量、生产与周转的影响
张小全
2001, 14(5): 566-573.
摘要: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 C平衡和养分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树木有赖于细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而细根对环境胁迫比较敏感,因此细根动态可指示环境变化,还可反映树木的健康状态。影响树木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因子很多,本文在收集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讨论了土壤养分、水分、p H值、温度等环境因子以及大气 CO2 增长对树木细根分布、生物量、生产和周转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开展细根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黄泛平原农田林网杨树更新年龄的研究
许景伟, 王卫东, 刘盛芳, 王文凤, 田华, 王福贵
2001, 14(5): 574-577.
摘要:
云南常见食用胡蜂种类及其食用价值
冯颖, 陈晓鸣, 叶寿德, 王绍云, 陈勇, 王自力
2001, 14(5): 578-581.
摘要:
木豆籽实贮存辐射防虫的研究
张建云, 李正红, 刘秀贤, 周朝鸿, 惠雅玲
2001, 14(5): 582-58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