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19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柽柳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乔来秋, 荀守华, 何洪兵, 陈纪香, 王玉祥, 高冬梅
2006, 19(2): 129-134.
摘要:
从黄河三角洲自然分布的中国柽柳中选出的2个无性系和从新疆引进的13种柽柳,以中国柽柳为对照,进行无性系遗传测定。通过对4年生3片区域试验林存活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的调查及统计分析,证明东柽1号、2号两个无性系表现最好。在土壤含盐量3.24.6 g.kg-1的立地条件下,东柽1号、2号存活率均达88.3%;东柽1号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大于对照17.6%、75.1%,东柽2号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大于对照36.2%、28.4%;同时,观测研究了东柽1号、2号优良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4年生柽柳在3地点的树高遗传力分别为0.90、0.89、0.83,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92、0.96、0.94。对柽柳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与地点之间的互作分析得出:树种与地点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试验中生长表现优良的无性系在3个试验点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尾叶桉×细叶桉杂种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
甘四明, 李梅, 李发根, 吴坤明, 吴菊英, 卢国桓, 白嘉雨
2006, 19(2): 135-140.
摘要:
对尾叶桉×细叶桉5个杂种组合的181个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每穗根数、每穗最长根长和生根率3个扦插生根性状,杂种组合间和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0. 01显著水平; 46个月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生长性状,杂种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达0. 01显著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0. 32 (每穗最长根长) ~ 0. 94 (生根率)之间,表明各性状受中等到高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平均值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的表型相关均不显著。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在13、18、46个月生之间的年年相关均达到0. 01显著水平,表明在较早生长期进行无性系选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初选出易扦插、速生的尾细桉杂种无性系24个,无性系间单株材积株间变异系数为13. 87% ~68. 55% ,无性系内变异可能与母株年龄效应、位置效应和立地环境条件等C2效应因子有关。对桉树杂交育种而言,杂交制种后直接进行育苗、扦插和无性系试验是一条快捷有效的无性系培育途径。
厚壁轮枝菌摇瓶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
刘春秀, 汪来发, 朴春根, 田国忠, 李永
2006, 19(2): 141-144.
摘要:
厚壁轮枝菌对根结线虫虫卵有很强的寄生力,是线虫的生防菌,本文对其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每12 h对其产孢情况进行跟踪,探讨了不同C、N源,初始pH值,无机盐对其产孢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培养条件及发酵终止时间。结果显示,28℃下,在160 r.m in-1摇床上,以500 mL三角瓶200 mL的装量进行液体培养,筛选出的最佳复合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1,玉米粉20 g.L-1,黄豆粉20 g.L-1,KH2PO40.5 g.L-1,MgSO4.7 H2O0.5 g.L-1。最佳pH值范围5.07.0,最适发酵终止时间120144 h。
桂西南不同树种人工林评价研究
卢立华, 蔡道雄, 何日明, 郭文福
2006, 19(2): 145-150.
摘要:
对桂西南多个树种、多种经营模式人工林的生长量、林下土壤及植被的调查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米老排、红椎、西南桦等速生阔叶树种的生长量优于针叶树种,其中,胸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以米老排为最高,分别达1.67 cm、1.29 m,分别比马尾松增长60.6%、61.2%,比杉木增长70.4%、57.3%;林分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则以西南桦为最高,达20.44 m3.hm-2.a-1,比杉木高了近2倍。阔叶林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针叶林,混交林的效益优于针叶纯林,树种之间效益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西南桦的效益最好,年平均产值达21 459.7元.hm-2,比杉木高10倍多。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荒地造林后,土壤的密度、保水性、通透性得到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富铝化作用增强,而其它的土壤养分,不同树种之间差异较大,但从总体看,阔叶林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优于针叶纯林。
退化人工梭梭林的恢复技术研究
马全林, 王继和, 赵明, 詹科杰, 刘虎俊
2006, 19(2): 151-157.
摘要: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奚如春, 邓小梅, 龚春, 刘胜, 敖婉初
2006, 19(2): 158-164.
摘要:
在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油茶产量和油脂品质及其相关特征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油茶无性系间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具有差异性和遗传稳定性,产油量与鲜果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酸组分间无明显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成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鲜出籽率和棕榈酸成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茶油产量(750 kg.hm-2以上)和油脂品质(亚油酸含量8.5%以上)双重指标体系控制下,从60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赣石848,赣6,赣68,赣兴46,赣石834,赣71等6个高亚油酸油茶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油量平均为1 063.1 kg.hm-2,油酸含量80.0%,亚油酸含量9.7%。
竹类植物与水稻等其它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基因序列组成的比较
樊龙江, 郭兴益, 马乃训
2006, 19(2): 165-169.
摘要:
利用8个全长mRNA基因序列比较了竹类植物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和序列组成等。结果表明,在与水稻、玉米和麦类作物的比较中,竹类植物与水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和更相似的基因序列特征(GC含量分布和密码子使用频率),它们甚至比水稻与玉米或水稻与麦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这一结果提示,水稻作为禾本科植物的模式物种,应与竹类植物存在良好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对竹类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东坡蚂蚁物种多样性研究
梅象信, 徐正会, 张继玲, 赵宇翔
2006, 19(2): 170-175.
摘要: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东坡5个垂直带和5个水平带22块样地旱季的蚂蚁群落与物种多样性。物种数目在213种之间,个体密度在6.21 8~08.2头.m-2之间,优势度指数在0.183 8~0.982 8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049 9~1.554 9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072~00.724 0之间。在垂直带上,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基本呈现递减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基本呈现递增趋势,这种规律性在中段太华寺垂直带表现最明显。水平带上,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只在2 250 m水平带上呈现从南向北依次递减规律。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来看,在西山森林公园东坡5个垂直带中以中段太华寺垂直带植被保护最好,在水平带上以海拔2 250 m山体中上部植被结构最好。蚂蚁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显示,西山森林公园虽然范围不大,但无论垂直带或水平带上,蚂蚁群落之间的差异显著。
四种含笑叶解剖性状与抗旱性的研究
李晓储, 黄利斌, 张永兵, 何开跃
2006, 19(2): 177-181.
摘要:
对2年生乐昌含笑、金叶含笑、阔瓣含笑和深山含笑等4种含笑叶片组织解剖性状的测定与盆栽抗旱性观测表明: 供试树种间叶解剖性状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的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和气孔密度等指标有显著差异; 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结构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叶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等值越大的含笑, 受旱危害愈轻, 其抗旱性就越强。叶片厚度、尤其是角质层的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是评价供试含笑抗旱性的重要解剖指标。依据叶解剖性状结构指标, 并结合盆栽试验旱害观测, 供试树种的抗旱性大小为: 阔瓣含笑> 深山含笑> 金叶含笑> 乐昌含笑。研究结果与大田容器苗受持续秋旱产生的旱害观测结果吻合, 为苏南地区北移引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印楝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郑益兴, 彭兴民, 赵保荣, 张燕平
2006, 19(2): 182-187.
摘要:
研究了1年生印楝实生苗生长动态、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模式以及苗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印楝苗的年生长规律符合Log istic曲线特征, 据此方程可以建立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 结合二次多项式对苗木连日生长量的动态模拟, 可将苗木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 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 其中处于速生阶段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量的70%, 地径处于生长初期阶段的时间短于苗高, 但生长量占全年总量之比是苗高的2倍; 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 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69. 1%, 全株含水量是干质量的1. 58倍; 在制约苗木生长节律的气象因子中, 偏相关分析表明: 温度是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
马顺兴, 王军辉, 张守攻, 孙晓梅, 王笑山, 丁彪, 刘淑梅
2006, 19(2): 188-191.
摘要: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早、晚材微纤丝角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年轮内早材微纤丝角大于晚材。日本落叶松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为:在髓心处最大,以后逐渐减小。早、晚材微纤丝角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对数和乘幂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R为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早、晚材微纤丝角同树高、形率、树皮厚度、主枝粗、枝干比、主枝夹角、主枝长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早、晚材微纤丝角同胸径、冠幅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早材与晚材的微纤丝角也相关显著。早材和晚材的微纤丝角受中到强度遗传控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67 4、0.804 3。按照20%的选择率,早材和晚材的微纤丝角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1.82%和29.75%。
基于光谱混合分析的荒漠化信息提取———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李晓松, 吴波, 范文义, 王刚, 杨洪晓, 王妍
2006, 19(2): 192-198.
摘要:
采用光谱混合分析(SMA)技术,选取农地、裸沙、沙生植被、水和盐碱地作为基本组分,以位于半干旱区的毛乌素沙地的典型地区为例,进行了荒漠化土地混合像元分解和荒漠化信息提取的尝试,并与穗帽变换和监督分类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和NDV I方法进行了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光谱混合分析技术用于荒漠化信息提取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NDV I方法。
紫丁香表型多样性研究
明军, 顾万春
2006, 19(2): 199-204.
摘要:
以紫丁香天然林分布区抽取的4个天然群体和1个栽培群体为拟似群体,进行了其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紫丁香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群体间、群体内变异, 5个群体的果、种子、叶以及子代幼苗等14个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14. 25% ~29. 13% ,表型性状分化系数为1. 85% ~86. 67% ,平均值为43.93%;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均极显著,群体内的方差分量为56. 06% ,其中有10个种实性状与生态梯度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采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的聚类分析得到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关系基本上与群体采种点的生态地理位置关系一致,其中山西五老峰群体独立为一组,北部三个群体聚为一组,栽培群体聚入了北部群体组,并且与辽宁北票群体较近。依据研究结果,紫丁香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策略应当是:基于表型分化系数群体间平均值达到较高水平,而群体内保留了种质的大部分变异,所以在分布区内应首先保护天然群体的存在,即尽可能多的群体数量,同时,要很好保护天然群体的完整性。育种亲本的选择策略应当是:在群体内收集、选择特异变异的同时,加强多群体的收集和选择。
松墨天牛纤维素酶的研究 Ⅱ.离体条件下金属离子对松墨天牛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索风梅, 王浩杰, 陈洪宝, 徐天森
2006, 19(2): 205-210.
摘要:
本文研究了Cu++、Mn++、Ca++、Pb++、Ag+、Zn++、Na+、Fe++8种金属离子对松墨天牛(幼虫、成虫)消化道纤维素酶活性(离体条件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Fe++有激活作用外,其它7种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性在实验所取浓度范围内(0.150 mmol.L-1)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Cu++和Pb++的抑制效应最强,这在纤维素酶的组分(Cx酶、-βl,4-葡萄糖苷酶、C1酶)都有很鲜明的体现,与对照相比较,在不同浓度梯度下使Cx酶的活性下降13.19%99.98%和42.27%100%。
马褂木种源磷效率特性差异研究
王剑, 周志春, 饶龙兵, 金国庆, 李建民
2006, 19(2): 211-215.
摘要:
设计了低磷(5 mg.kg-1)和高磷(180 mg.kg-1)两个磷素处理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马褂木6个代表性种源的磷效率特性差异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马褂木种源磷效率差异较大,其值变化在15.4%~38.9%。结合考虑种源对磷肥的敏感性及在不同磷素水平下的生长表现,认为湖南通道为耐低磷型或高磷效率的优良种源,而贵州黎平和湖南邵阳则分别为磷素中等敏感型和磷素敏感型优良种源。研究发现,马褂木种源磷效率与磷素的吸收效率有关,而与磷素的利用效率相关性较小。低磷水平下种源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可很好地指示磷效率的大小。高磷效率的种源在磷胁迫条件下具有干物质积累量高、叶片宽大、数量多、须侧根发达等特点,而低磷效率种源的干物质积累量低、叶片窄小、须侧根不发达,并呈现缺磷症状。
HaNPV病毒对寄主昆虫的持续作用研究
曲良建, 张永安, 王玉珠, 郎杏茹
2006, 19(2): 216-220.
摘要:
用不同浓度的HaNPV病毒感染3龄棉铃虫幼虫并分别收集不同处理的存活试虫进行室内传代饲养。结果表明,病毒对寄主昆虫不仅具有直接致死作用,而且对蛹质量和化蛹均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亲代和子一代的寄主昆虫。同时,通过PCR技术,从子一代的幼虫和蛹中成功检测到该病毒,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病毒能够经过亲代传递到子代的种群中。这对病毒的高效利用和害虫的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白蜡虫免疫调节作用试验研究
冯颖, 陈晓鸣, 马艳, 何钊
2006, 19(2): 221-224.
摘要:
对白蜡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的血清溶血素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溶血素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明显。非特异性免疫的小鼠碳粒廓清试验、免疫器官的变化未出现阳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白蜡虫对机体的细胞和体液特异性免疫都有提高的作用,说明白蜡虫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根系研究
毕建琦, 杜峰, 梁宗锁, 冉隆贵
2006, 19(2): 225-230.
摘要: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柠条的根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020 cm的土层中,除在阳坡、半阳坡分布的植株外,其它的在50 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侧根总数以阳坡最多,半阴坡最少;不同立地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在各土层中,060cm土层中分布的根系生物量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了总量的80%。不同立地条件下单株根系生物量以阳坡最大,为66.63 g,阴坡最低,仅为6.69 g。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地上部分差异显著,阳坡、半阳坡的株高、生物量等都高于阴坡和半阴坡的。柠条在幼龄期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为阳坡和半阳坡。
黄土丘陵区杠柳叶片气体交换过程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杨朝瀚, 王艳云, 周泽福, 张光灿
2006, 19(2): 231-234.
摘要: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采用C IRAS-2型光合作用系统,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2年生杠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杠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过程。相对含水量为31.6%84.9%时,杠柳可以维持较高光合生产力和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杠柳维持正常生理和生长过程所需的最低相对含水量为21.7%。据此认为:杠柳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栽植在黄土丘陵区水分较少的阳坡、陡坡。
2种保水剂对北京南口风沙区侧柏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杨晓晖, 张朝荣, 李国旗, 马晨玉, 慈龙骏
2006, 19(2): 235-240.
摘要:
以北京南口风沙区人工种植的侧柏苗为研究对象,对造林时施用2种保水剂及其剂量的处理与不同浇水量的对照处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造林初期,施用保水剂可使成活率达90%以上,与浇水量高1倍的对照相差无几,施用2种保水剂后第2年春季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了84.7~119.4 g.kg-1,2种对照处理的保存率比保水剂处理的降低了7.78~25.56个百分点,从而降低了浇水和苗木补植所带来的成本;同时保水剂的施用也显著地提高了侧柏的初期生长量。研究中所选定的不同保水剂及其剂量对侧柏苗生长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
杨梅腐烂病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郭立中, 邓先琼
2006, 19(2): 241-245.
摘要:
杨梅腐烂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杨梅主干分枝处,引起干腐和枝枯。经鉴定,杨梅腐烂病菌为核果壳囊孢菌(Cytospora leucostoma)。室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退菌特、炭必灵和波尔多液;红杀和湘研植病灵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但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差;石硫合剂、新万生、疫霜锰锌和敌克松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好,而抑菌丝生长效果较差。
中国云南一种新的阔叶树干基腐朽病
包晴忠, 魏玉莲, 袁海生, 李永儒
2006, 19(2): 246-247.
摘要:
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土壤质量研究
朱海燕, 刘忠德, 钟章成
2006, 19(2): 248-252.
摘要:
光叶楮叶片和叶柄再生体系的建立
郁萌萌, 施国新, 吕群丹, 杨磊, 唐仁杰, 张洪霞
2006, 19(2): 253-256.
摘要:
杭州湾海涂造林后土壤盐分和水分动态变化
何贵平, 陈益泰, 黄一青, 范林洁
2006, 19(2): 257-260.
摘要:
银木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
赵昌恒, 方乐金
2006, 19(2): 261-263.
摘要:
合成蜂毒PhTX类杀虫剂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刘克忠, 张永安, 朱长进, 王登元, 王玉珠, 曲良建
2006, 19(2): 264-26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