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21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德国北部挪威云杉林可持续经营计划中空间目标的优化
陈伯望, Klaus von Gadow
2008, 21(3): 279-288.
摘要:
根据德国北部挪威云杉林相邻林分间的特定地理关系,包括林分重心间的距离和共同边界的长度,建立了德国北部挪威云杉林经营的一个空间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种新的空间优化方法。地理数据从GIS中获得并保存到数据库中,数据库还包括林分选项和相应的目标方程值等内容。首先使用了一个由41个林分组成的林班,每个林分21个选项,采用模拟退火的方法来分别和综合优化经济模型、均衡产出模型和空间模型,并将它们的结果方案与具最大净现值的方案进行比较。当均衡产出和空间2个组成部分逐一加入到目标方程后,它们显著地改进了结果方案,而经济目标只有中等程度的下降。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采伐林隙乔灌木幼苗更新比较研究
宋新章, 张智婷, 肖文发, 黄志霖, 刘晓昕
2008, 21(3): 289-294.
摘要:
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冠林隙面积2占7% , 50~100 m2占21% , 100~150 m2占36% , 150~200 m2占29% , > 200 m2占7%。28. 6%的林隙呈圆形, 71. 4%的林隙呈椭圆形。椭圆形林隙中55%为南2北方向, 30%为东北2西南方向, 15%为东南2西北方向。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或山槐被伐后形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密度和生长状况优于非林隙林分。在林隙形成初期,灌木幼苗在林隙更新中占绝对优势,但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加,灌木将逐渐丧失其优势,乔木的优势则逐渐上升。除50~100 m2林隙外,乔木幼苗的平均高和平均基径均大于灌木,但都在100~200 m2林隙内最大。各大小级林隙内更新的主要乔木中阳性树种占大多数,但优势种各不相同。
土壤水分胁迫对欧李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褚建民, 孟平, 张劲松, 高峻
2008, 21(3): 295-300.
摘要:
采用L i26400光合仪和OS12FL调制荧光仪分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在低度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平均光合速率最大,而在严重水分胁迫下则最小;欧李的气孔导度在无水分胁迫下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但在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变化不明显。欧李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低度水分胁迫、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8. 447 ±0. 831、6. 811 ±0. 690、2. 658 ±0. 756、1. 474 ±0. 469μmol·m-2·s-1 ,前2种条件下与后2种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水分胁迫下欧李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类似。(2)荧光参数初始荧光与非光化萃灭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最大光化量子产量、光系统II潜在活性则均降低。这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 PSⅡ反应中心受到破坏或可逆失活,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欧李可能通过热耗散消耗掉过剩光能,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3)低度水分胁迫即土壤含水量为21% ~24%时,欧李光合生理指标达到最佳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 214 ±0. 112μmol·mmol-1 ) 。
杜鹃属轮叶组类群的导管穿孔板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的联系
刘仁林, 李江, 王琅
2008, 21(3): 301-307.
摘要:
认识穿孔板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的联系,对了解植物导管解剖结构与系统发育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植物系统分类提供有效的信息。通过对应分析杜鹃属轮叶组类群导管穿孔板多样性与ITS序列,得到如下结论:(1)应用分子标记与穿孔板多样性结合起来分析可以使穿孔板多样性变化与系统发育的联系更加明晰,分析表明穿孔板的多样性与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联系。(2)穿孔板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的联系主要表现为3个途径:即典型梯形穿孔板与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联系;网状2梯形混合穿孔板对种以下等级的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联系;穿孔板的面积变化与系统发育有明显的联系。(3)导管穿孔板多样性与分子标记的对应分析结果可为系统分类提供明晰、可信的证据,本文通过对应分析认为,戴云山杜鹃可能是一个种下级分类单位。(4)穿孔板多样性变化与ITS序列的对应分析使穿孔板的演化方向更加明确:即穿孔板的演化与系统发育方向一致。
不同生长发育期红花石蒜无性繁殖系数及子球生物学性状差异性研究
杨志玲, 谭梓峰, 杨旭, 左慧
2008, 21(3): 308-313.
摘要:
在红花石蒜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八分法切割繁殖,研究无性繁殖系数和子球生物学性状差异性。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发育期无性繁殖系数在0. 80~6. 80之间浮动,休眠期的6、7月和旺盛生长初期的9月繁殖系数较高;(2)不同生长发育期无性繁殖的子球鲜质量、最大直径、子球高度、根系长度、根基粗度及根系数量等生物学性状均呈现1%水平极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休眠期的6、7月,旺盛生长初期的9月及生长后期的4月是适宜无性繁殖的季节。
国外松种间杂交育种及其F1 代早期生长评价
栾启福, 姜景民, 张建忠, 沈凤强, 刘昭息
2008, 21(3): 314-319.
摘要:
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式,开展了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加松) 、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火加松)的种间杂交育种工作。杂交种育苗和子代测定均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并追踪调查了苗高和定植后的树高。结果显示:苗期湿加松和火加松各个组合间的树高差异显著,而定植前2 a由于处于生长初期,部分生长较快的幼树遭受冻害,各组合间树高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定植第3、4年火加松各组合间高生长差异极显著,而湿加松各组合间的差异也相对加大,但是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这表明杂种子代生长评价测定至少应该在定植4~5 a之后,其中湿加松的子代测定评价时间应该比火加松的评价时间更晚。一大批表现较优的火加松组合5年生(包括1 a苗期)平均高度达4. 0 m以上,该平均值超过国家速生丰产林林业部标准(H = 4. 0 m) ,国外松杂交育种能够高效选择出优良的松树品种。
不同苞片色地涌金莲杂交亲和性研究
田杰, 李正红, 王雁, 罗栋, 潘庆杰, 刘秀贤
2008, 21(3): 320-324.
摘要:
从花粉育性检测、不同授粉处理结实调查,以及4种人工授粉组合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的荧光显微观察等方面,对不同花(苞片)色地涌金莲杂交亲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涌金莲花粉活力可高达95% ,萌发率最高时可达23%。套袋不授粉处理下,结实率为0。开放授粉处理下,黄花植株结实率为93% ,红花植株为90%。4种人工授粉组合,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正常,结实率为95% ~97% ,单果种子数19~35粒,与开放授粉相当。由此推断红、黄花植株间杂交亲和。
昆虫细胞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丁伟峰, 冯颖, 马艳, 张欣, 马涛
2008, 21(3): 325-330.
摘要:
针对目前昆虫细胞库日常维护工作中在数据和资料管理上的不足,使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2005 软件开发工具与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工具构建了一套昆虫细胞库管理系统。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各种实验数据的集中管理,并为使用者提供实用的工具,方便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其主要功能有:细胞系基本信息的管理、照片管理、文献管理、核型分析、细胞冻存与复苏操作、生长曲线绘制等,具有功能全面、操作简便、直观,实用等特点。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细胞库的管理水平,为昆虫细胞系库的长期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确定森林群落最小调查面积的方法
佟金权, 惠刚盈, 赵中华, 周红敏
2008, 21(3): 331-334.
摘要:
研究分析了来自中国、蒙古、缅甸、南非和德国的具有林木空间位置坐标和树种组成的试验地数据,提出了利用模型和数学手段确定森林群落最小面积的新方法。通过从样地中心设立方形样方并按10 m的间隔逐渐扩大样地边长并统计树种数的方法获取种2面积数据,并建立种2面积模型,令模型二阶导数为零或近似为零(1 ×10 -6 )来确定最小面积。研究还发现,最小面积和最大树种数的关系可用半对数模型很好描述,实践中可直接借助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用潜在的树种数来估计调查所需的最小面积。
引进树种印度黄檀木材解剖构造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石雷, 孙庆丰, 邓疆
2008, 21(3): 335-339.
摘要:
对印度黄檀木材的解剖和物理力学性质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印度黄檀属散孔材,纤维形态均匀,平均长度1. 43 mm;微纤丝角为12. 24°;气干密度和剖面密度分别为0. 746 g·cm-3和0. 634 g·cm-3 ,属中等;气干和全干差异干缩分别为1. 75和1. 55;印度黄檀的综合品质系数为2 309 ×105 Pa,为高等级材。综合分析,人工培育的印度黄檀材质优良。
括苍山北麓松林间鞘翅目主要昆虫种群动态研究
崔相富, 陈绘画, 赵锦年, 杨胜利, 周钦富
2008, 21(3): 340-345.
摘要:
应用林木蛀干害虫引诱剂开展苍括山北麓海拨高100 m以下成熟与中幼马尾松林鞘翅目类昆虫动态研究,发现栖息有危害马尾松枝叶和树干的昆虫9科33种,包括3种具携带松材线虫能力昆虫,即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和马尾松角胫象;天敌资源昆虫1科1种。供试林班中,天牛科、小蠹科和象甲科是优势群体,天牛科种类最多,达11种,对主要昆虫种类(特别是松墨天牛)成虫主要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凋落物的初步研究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李吉良, 覃书源
2008, 21(3): 346-352.
摘要: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 23、1 881. 07 kg·hm-2 ·a-1 ,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 32、153. 88 kg·hm-2 ·a-1 ;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 94 kg·hm-2 ·a-1 ,杉木最低,仅149. 93 kg·hm-2 ·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 76kg·hm-2 ·a-1 ,西南桦最低,仅3 309. 05 kg·hm-2 ·a-1 ,米老排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是西南桦的2. 14倍,而红椎、杉木、马尾松、火力楠4种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比较相近,为5 555. 61~5 864. 87 kg·hm-2 ·a-1 ,相差不足6%。6种林分年总凋落量的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显示,米老排与另外5个树种比较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红椎和杉木与西南桦、火力楠、马尾松比较达极显著差异;火力楠、马尾松与西南桦比较达极显著差异。
西藏天然云杉林枯损率与采伐率模型系统研究
曾伟生
2008, 21(3): 353-356.
摘要:
利用西藏自治区200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天然云杉林实测样地资料,通过构建非线性联合估计模型系统,研究建立了天然云杉林总消耗率、枯损率、采伐率三者一致兼容的估测模型,为西藏天然云杉林的消耗量估测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类似模型的研建提供了经验借鉴。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不同起源的5种沙生灌木的光合及生长特性
李清河, 赵英铭, 刘建锋, 赵秀莲, 江泽平
2008, 21(3): 357-361.
摘要:
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研究了中沙冬青、梭梭、白刺、霸王、柠条等5种沙生灌木的生理生长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这些灌木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气体交换特征和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在不同起源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人工起源植株的气体交换特征均比天然起源植株的大,而生长指标则均比天然起源植株的小;天然林和人工林中不同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均不显著,但不同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气体交换特征和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差异却很显著。在测定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基础上求算出的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CO2补偿点和羧化效率等光合响应曲线参数在不同树种以及不同起源之间的变化也很大,并据此提出不同树种的人工林栽培及天然林保护措施。
中国引进竹亚科植物种类及特征
史军义, 易同培, 马丽莎, 王海涛, 张宗彬
2008, 21(3): 362-369.
摘要:
报道了中国从国外引进并栽培成功的22种、3变种、12变型竹亚科植物的种类、并对其特征、分布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分析。
家扁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余德才, 华正媛, 胡建军, 翁素红, 邵宏军
2008, 21(3): 370-373.
摘要:
家扁天牛是古建筑房屋木材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浙江龙游该虫1 a发生1代,成虫、幼虫均在木材中取食,幼虫6龄,以2~4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 4龄幼虫占78% , 6月中旬始羽化, 6月底至7月初为羽化高峰期, 7月中旬终见;成虫羽化后,夜间出孔活动,爬行,啃食原被害木作补充营养,未见有迁飞行为。雌成虫平均孕卵数80117 (27~148)粒,卵单产或条产或片状无规则成块产于木材的缝隙、虫孔内,偶产木材表面。该虫适生在干燥、通风的古旧建筑房屋木材内。综合运用检疫管理、8%绿色威雷200倍液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该虫。
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研究
曹基武, 刘春林, 刘昭息
2008, 21(3): 374-378.
摘要:
为了解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的状况,对本区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科属组成、习性、植物地理分布区类型及攀援方式等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藤本植物41科、97属、247种(包括变种) ; (2)以木质藤本属为主,占属总数的5115%; ( 3)攀援类型分为5 大类, 以缠绕类最多,占52.2% ,其它依次是卷曲类(25.1% ) 、搭靠类(17.4% ) 、吸固类(2.0% ) 、混合类(3.3% ) ; (4)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可供引种于城市绿化的藤本植物约有20种。
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盐试验研究
刘静, 王长宪, 王斌, 刘杰, 赵进红, 黄艳艳, 张虹
2008, 21(3): 379-385.
摘要:
试验设计4~11 g·kg-1 8个NaCl浓度梯度,对转PLD /AtNHXI基因抗盐碱三倍体毛白杨进行组培苗抗盐分化试验,设计2~10 g·kg-1 9个NaCl浓度梯度进行组培苗抗盐生根试验,设计3~12 g·kg-1 10个NaCl浓度梯度对1年生盆栽苗进行抗盐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达8 g·kg-1时,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分化培养37 d后,组培苗的叶色、分化芽数及新稍长度开始受到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将抑制组培苗分化生长,甚至枯萎死亡;在含NaCl 7 g·kg-1的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虽然叶色没有受到盐太大的影响,但生根和新稍的生长都开始受到抑制,根系明显的减少;在含NaCl 7 g·kg-1的土壤条件下,盆栽苗培养32 d后,开始表现出盐害症状。
背沟彩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
李奕震, 郑柱龙, 谢治芳, 赵鸿杰
2008, 21(3): 386-390.
摘要:
对背沟彩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 1 a发生1代,成虫从2月底开始出土,活动期长达2个多月,危害盛期正是板栗抽芽展叶关键期;轻壤发生最重,中壤次之,沙壤最轻;在不同地被物中,以杂草的虫口密度最大,间种农作物次之,杂灌的最小; 15%~20%土壤含水量最适宜该虫生长发育。在几种农药中,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和25%虫满腈悬浮剂1 000倍液对成虫的防效较好,印楝素和鱼藤精对成虫有较强的驱避和拒食作用。
川西南13种报春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潘远智, 庞博, 孙振元, 陈强
2008, 21(3): 391-396.
摘要:
利用RAPD标记对采自四川西南的龙池、康定、木格措和理塘等地的13种报春花属植物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8个引物从85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50条DNA带,大小约为130~1 800 bp,每个引物可扩增4~15条,平均扩增9条,其中多态性带为209条(8316% ) ;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660 2;采用UPGMA法可将供试材料聚为4类,除中甸海水仙、雅砻粉报春、卵叶报春和高穗花报春各自聚在一起外,其余种均不能完全区分开。研究结果更支持将偏花报春归为灯台报春组,而粉报春组和脆蒴报春组均与其它报春组间差异较明显。聚类可以区分龙池居群与康定、木格措和理塘居群,但不能区分后三者,可见不同生态地理类型对报春花遗传多样性影响较大
以SBE法为基础确定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及游览路线
徐谷丹, 许大为, 王竞红, 李鹤
2008, 21(3): 397-4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SBE法在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及游览路线控制方面的应用,将SBE法的应用由森林景观的管理保护方面扩展到森林景观的量化设计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应用SBE法确定单个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的过程;森林公园内所有森林景观通过SBE法得到景观美景度量值,并以景观美景度量值为依据制定森林公园内所有森林景观分级,依据景观分级控制单个森林景观观赏空间的规模;最终建立以景观分级和景观控制区域重叠为基础的的高美景度区域,控制游览路线的区域。本研究为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和游览路线的量化研究提供依据。重视观赏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判断。
大叶相思下胚轴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刘娟旭, 刘玲, 王静, 余义勋
2008, 21(3): 403-406.
摘要:
南非羊蹄甲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吕秀立, 张庆费, 边黎明, 王锐, 徐闪峰, 桂仁意
2008, 21(3): 407-410.
摘要:
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与虫孔数的关系研究
彭龙慧, 许永青, 温小遂
2008, 21(3): 411-414.
摘要: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模型研究
郑曼, 陈永富
2008, 21(3): 415-418.
摘要: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消耗与林木生长研究
赵雪梅, 王海燕, 孙向阳, 邹妍, 康向阳
2008, 21(3): 419-423.
摘要:
夜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董改娟, 王浩杰, 董双林, 邓顺
2008, 21(3): 424-42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