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22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20个茶花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倪穗, 李纪元, 王强
2009, 22(5): 623-629.
摘要: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茶花品种群中有代表性的20个国内外茶花品种进行了品种间遗传关系的分析。从60对随机扩增引物中筛选出了21对扩增带型清晰及重复性好的引物序列, 共扩增出153条带, 其中146条呈现多态性, 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 4%; Ne ips基因多样性指数介于0. 40~ 0. 48, Shannon信息指数在0. 57~ 0. 67, 基因分化系数介于0. 5~ 0. 7, 基因流值介于0. 2~ 0. 5, 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 50~ 0. 74, 平均为0. 63。参试的20个茶花栽培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比较窄; 结合花型形态学特征与UPGMA 聚类分析结果, 可将20个茶花品种分为2个大类群。此外, 结果显示: ISSR 分子标记适用于分析山茶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转多基因杨树中抗生素标记基因N PT II表达量分析研究
侯英杰, 苏晓华, 张冰玉, 褚延广
2009, 22(5): 630-634.
摘要:
对转基因库安托杨及银腺杂种杨(含1~5个外源基因)中选择标记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 PT II)进行PCR扩增,证实该基因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杨树的基因组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 ISA)对2种转基因杨树中NPTII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PTII蛋白的表达量并没有随着目的基因数量的增加而升高,说明与转单个基因杨树相比,转多个基因杨树可能由标记基因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并不会加剧。
柠条主根液流与叶面积关系初探
党宏忠, 张劲松, 李卫
2009, 22(5): 635-640.
摘要: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3株柠条主根部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 对试验期间典型晴天日( 30 d) 液流速率的分析表明: 柠条根部液流传输受大气蒸发力、冠层输出、边材面积的共同影响; 1、2、3 号样株边材面积分别为6. 61、7. 17、5. 06 cm2, 日平均液流总量分别为457. 92、1 014. 66、292. 12 g? d-1, 日平均液流总量随边材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各样株间日平均液流总量的差异显著, 而单位叶面积的液流量无显著差异; 2号柠条样株的液流速率日变化动态与潜在蒸发散的相关性最强, 叶面积/边材面积为0. 62 m2?cm-2, 可以作为评定柠条单株是否具有与当地水文条件相适应的根冠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试验期间样株根区60 ~ 140 cm 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51. 04%、63. 26%和87. 0%, 土壤水分状况较好。
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潘标志
2009, 22(5): 641-646.
摘要: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 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 并结合生产经验, 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 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 ), 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 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 平均地径达0. 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 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 可选择在?? 、 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 采用苗高21~ 25 cm, 地径0. 40 cm 以上的?? 、 级优质苗造林,残次阔叶树要求林冠透光率在55%左右。林冠下栽植和山垅旱地造林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 m × 0. 3 m 和0. 3 m ×0. 3 m; 若利用农田庇荫设施栽培, 应选用苗高15~ 20 cm, 地径0. 30 cm 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 栽植密度为0. 3 m ×0. 3 m, 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 肥、P肥或K 肥等。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三尖杉药用林, 可分别于栽植后第3~ 4年和第4~ 6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 截干采收时截干高度以10 cm 最佳。
3种竹笋夜蛾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的研究
黄琼瑶, 舒金平, 张爱良, 徐天森, 王浩杰
2009, 22(5): 647-651.
摘要:
竹笋夜蛾是竹林笋期最主要的害虫之一, 应用昆虫种群生物学理论对早园竹、红竹和淡竹笋上3种夜蛾种群动态及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淡竹笋夜蛾和笋秀夜蛾在种群数量上明显占优, 前者发生高峰期集中于4月底至5月初, 约7 d, 后者集中于5 月中旬, 约10 d, 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相互分离; 竹笋禾夜蛾发生数量少, 危害相对较轻。淡竹笋夜蛾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在3 种夜蛾中最小, 竹笋禾夜蛾和淡竹笋夜蛾的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 > 0. 7), 种间竞争系数高达0. 907 3, 说明二者在利用时间资源上发生重叠, 二者存在明显资源竞争, 最终导致淡竹笋夜蛾种群密度和数量比例显著高于竹笋禾夜蛾。竹笋禾夜蛾的生态位宽度和笋秀夜蛾接近。3种竹笋夜蛾共存同一株竹笋的情况不存在, 即使是2种夜蛾共存于同一竹笋的几率也很低, 平均值也仅为0. 97%。
白僵菌孢悬液添加增效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死作用
刘洪剑, 束庆龙, 汪来发, 朴春根, 方建民, 董广平
2009, 22(5): 652-656.
摘要:
将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分别与海藻糖、葡萄糖、L-丙氨酸和FeSO4 4种增效剂混合,各自配成4种不同浓度的增效剂白僵菌孢悬液,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体表。结果表明, 4种增效剂在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的过程中都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添加海藻糖可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平均提高18. 05%,葡萄糖平均提高8. 75%。第11天时, 4种浓度海藻糖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分别提高23. 1%、76. 9%、15. 4%、53. 8%;葡萄糖分别提高30. 8%、0. 0%、53. 8%、7. 7%; L-丙氨酸分别提高38. 5%、23. 1%、23. 1%、- 7. 7%; FeSO4 分别提高14. 04%、36. 39%、16. 71%、20. 67%。
尾叶桉U6无性系萌芽性能研究
陈少雄, 李天会, 李志辉, 谢耀坚, 刘素青
2009, 22(5): 657-661.
摘要:
尾叶桉U6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桉树无性系之一。研究表明, 3个月生的U6的萌芽点、萌芽条数和萌芽高度均服从W eibull分布, 峰度均大于3, 比正态分布的峰值高; 偏度大于0, 呈不对称分布, 数据均值右侧的离散性比左侧的强。萌芽点数按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分布均呈随机性, 表明萌芽点数与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无关, 仅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萌芽条数受伐桩直径和高度的影响, 伐桩直径越大, 萌芽条数越多, 呈线性关系; 当伐桩高度低于16 cm 时, 萌芽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超过16 cm 高度后随之减少, 呈三次抛物型。萌芽条高度与伐桩高度有关, 当伐桩高度低于12 cm 时, 萌芽高度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到12 cm 以后随之减少; 萌芽条高度与伐桩直径呈负相关。
实心狭叶方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甘小洪, 陈启贵, 汪海, 温中斌
2009, 22(5): 662-666.
摘要:
依据Harper的构件生物结构理论和种群生态学方法,对实心狭叶方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和地下茎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实心狭叶方竹种群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配置为:秆( 36. 30% ) >叶( 21. 13% ) >枝(17. 82% ) >篼(13. 43% ) >鞭(10. 18% ) >根(1. 14% ) 。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75. 25%,主要集中在1~3龄;不同年龄地上部分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分配有较大差异。秆、枝、叶的含水率均以1年生新竹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2)实心狭叶方竹秆基、秆柄和竹鞭等地下茎各构件较小;秆基和竹鞭上萌芽转化为壮芽的成功率较低;竹鞭主要生长在0~15 cm的土层,幼壮龄鞭有趋浅的动态,不利于其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长,可能是导致其种源稀少的原因之一。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2009, 22(5): 667-671.
摘要: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 40~60 cm土层> 20~40 cm土层> 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因子。
落叶松扦插生根过程抑制消减杂交文库构建及分析
冯健, 齐力旺, 孙晓梅, 韩素英, 张守攻
2009, 22(5): 672-676.
摘要:
以落叶松扦插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的2个全同胞优良无性系茎和根为材料,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扦插生根过程中2个差异表达cDNA 文库, 酶切效率检测、连接效率检测、差减效率检测结果表明: 这2个落叶松扦插生根过程差异表达cDNA 文库构建成功。利用PCR扩增和点杂交试验筛选阳性克隆, 将阳性克隆测序, 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 最终获得521个Un iEST。
思茅松干季光合生理日动态及光响应特征分析
刘娟, 梁军生,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陈航
2009, 22(5): 677-682.
摘要:
采用L icor2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思茅松干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分析了光合生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思茅松净光合速率( Pn) 、蒸腾速率( 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均呈三峰曲线, Pn峰值分别出现在12: 00、14: 00和17: 00,最高峰出现在光强最强、温度最高的时刻(14: 00),胞间CO2 浓度(Ci)变化方向则相反。Pn、Tr和气孔导度(Cond)与主要环境指标光合有效辐射( PAR ) 、空气温度( 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Pn、Tr与PAR、Ta和RH的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2·s-2左右,表现为典型的阳性树种。
美凤蝶和玉斑凤蝶幼期形态记述及生物学初步观察
周成理, 陈晓鸣, 史军义, 易传辉
2009, 22(5): 683-690.
摘要:
记述了美凤蝶和玉斑凤蝶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四川峨眉, 美凤蝶实验种群1年主要发生3代, 以滞育蛹越冬; 成虫访花, 卵散产; 幼虫5龄, 分散栖息, 以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为寄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 玉斑凤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5 代, 以滞育蛹越冬; 成虫访花, 卵散产; 幼虫5龄, 分散栖息,以芸香科柑橘属和花椒属植物为寄主。建议在规模化养殖中, 以柚和甜橙作为美凤蝶的寄主植物, 以温州蜜柑和甜橙作为玉斑凤蝶的寄主植物。
龟甲竹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核型分析
徐川梅, 郑华威, 王骢, 汤定钦
2009, 22(5): 691-695.
摘要:
利用G iemsa 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龟甲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龟甲竹的核型公式为2n= 48= 26m+ 14sm+ 4 st( 2SAT) + 4 t, 核型分类属òB型; 带型公式为2n= 48 = 4CI+ 2CI+ T+ 2CT+ + 10CT+ + 4I+ 2 I+ + 6T+ + 6C+ 8T+ 2 IT+ 2I+ T, 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了可以明显区别的特征带, 带纹强弱差异明显。以45S rDNA为探针对龟甲竹根尖染色体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 杂交位点定位于1对染色体上。将染色体C-带带型和45S rDNA FISH 带型相结合可以将龟甲竹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云南栽培玛咖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冯颖, 何钊, 徐珑峰, 张忠和, 石雷, 陈晓鸣
2009, 22(5): 696-700.
摘要:
对云南栽培的玛咖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秘鲁产玛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栽培玛咖含有16. 7 ×104 mg·kg-1的蛋白质、21. 5 ×104 mg·kg-1粗纤维、9. 30%氨基酸、多种无机元素、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脂肪含量低;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与秘鲁产玛咖类似,其中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粗纤维、钙、铁、锌、VC等成分的含量较高,表明云南栽培玛咖的营养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萧氏松茎象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取食、繁殖和生活历期研究
唐艳龙, 温小遂, 施明清, 杨清培, 王丽娜, 何小龙
2009, 22(5): 701-704.
摘要:
在25℃恒温、RH 90%的条件下, 对萧氏松茎象成虫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黑松、雪松、杉木、金钱松和罗汉松共8种植物上取食、繁殖及生活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成虫取食湿地松的量最大, 为83. 9 mm2 头-1d-1, 其次是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 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量最小。成虫取食湿地松的产卵期最长, 为57. 4 天; 产卵量最大, 平均为14. 3粒, 取食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的次之。取食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和雪松产的卵孵化率均在80%以上; 取食杉木的最小, 为50%, 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雌虫不产卵。取食湿地松、火炬松和马尾松的成虫历期较长, 取食杉木、罗汉松和金钱松的历期较短。
中国不同栽培区杨树品系及其病害种类
徐梅卿, 周旭东, 朴春根
2009, 22(5): 705-714.
摘要:
我国产有杨树达53种之多,遍及22个省(区、市) 。我国杨树林总面积达1 000万hm2,总蓄积量为42 596. 5万m3,平均60. 5 m3 · hm-2。全国杨树人工林面积为700多万hm2,约占我国人工林总面积的19%。其中用材林面积为309万hm2,约占杨树人工林面积的40%。2002—2007年,经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杨树良种有28个。中国杨树委员会将杨树生长的地理区域划为5个。本文汇总了近40年来有关杨树病害的文献,统计了98种(包括品种、无性系、栽培种)杨树上的生物病原物246种,其中真菌205种(子囊菌门38种、担子菌门99种、有丝分裂孢子真菌68种) 、细菌12种、病毒1 种、线虫11种、螨类6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1种。又在每一杨树品种下列出各自的病原物种类。并分别统计5大派杨树病原真菌种类数量和出现频次。
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
何东进, 何小娟, 洪伟, 刘勇生, 卞莉莉, 覃德华, 游惠明
2009, 22(5): 715-721.
摘要: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 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 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 率)、养分贮量( 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抑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幼苗保育功能等方面都作了较多的论述和研究。
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邓东周, 范志平, 王红, 孙学凯, 高俊刚, 曾德慧, 张新厚
2009, 22(5): 722-727.
摘要: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和全球水文循环,进而导致全球的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土壤的水分状况,关于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土壤碳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是怎样影响土壤呼吸的各组成部分的,并简单介绍了土壤水分对Q10值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的SDS-PAGE分析
薛建杰, 曲良建, 王玉珠, 张永安, 唐明, 杨唯一
2009, 22(5): 728-731.
摘要:
覆膜对酒竹笋营养元素与成分的影响
李伟成, 王树东, 钟哲科, 周妍
2009, 22(5): 732-735.
摘要:
三种荧光增白剂对HcNPV增效作用研究
杨唯一, 张永安, 唐明, 王玉珠, 曲良建, 薛建杰
2009, 22(5): 736-739.
摘要:
TDZ对巨尾桉(GL9)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
裘珍飞, 曾炳山, 李湘阳, 刘英
2009, 22(5): 740-743.
摘要:
杜仲种仁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及积累规律
杜红岩, 李钦, 李福海, 孙彦超, 杜兰英
2009, 22(5): 744-746.
摘要:
北京市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李伟, 贾宝全, 王成, 郄光发
2009, 22(5): 747-75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