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三峡库区秭归段消落带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

陈天 程瑞梅 肖文发 沈雅飞 曾立雄 王丽君 孙鹏飞 张萌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三峡库区秭归段消落带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

    通讯作者: 程瑞梅, chenrm@caf.ac.c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of Zigui Section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Rui-mei, chenrm@caf.ac.cn ;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差异,研究消落带金属污染现状并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以2008年、2014年和2018年的秭归段三峡库区的淹水区(高程145~175 m)和未淹水区(高程175~185 m)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消解法对样品的理化性质和铜(Cu)、铁(Fe)、锰(Mn)、锌(M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结果表明:(1)对2008年、2014年和2018年的消落带土壤研究发现,淹水区土壤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SOM)含量持续降低,土壤pH值较2008年增加,2018年已接近7。(2)截至2018年,消落带土壤中Cu、Fe、Mn、Zn含量不断增加,Zn在消落带中下部(高程145~165 m)、及未淹水区土壤中地质累积指数污染程度均为“强”;消落带下部(高程145~165 m)的Cu、消落带中下部及未淹水区土壤的Zn已经造成了轻度生态风险。(3)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4 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的上升可能带来4 种重金属累积量增加的风险,土壤TP增加可能会减少土壤中4 种重金属累积,而土壤TN含量的增加可能引起未淹水对照区土壤Fe、Mn的增加以及淹水区Cu和Zn的减少。 结论 三峡大坝的运行造成土壤氮磷等养分质量的下降,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不容忽视,尤以Cu和Zn的生态风险为重,因此需要继续长期监测,必要时可以考虑改变植被构成等人工干预手段。
  • 图 1  消落带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时空变化

    Figure 1.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图 2  消落带土壤Cu、Fe、Mn和Zn含量时空变化

    Figure 2.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Cu, Fe, Mn and Zn content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图 3  消落带土壤Cu、Fe、Mn和Zn地质累积指数

    Figure 3.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index of Cu, Fe, Mn and Zn in soil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图 4  消落带土壤Cu、Zn生态风险年际变化

    Figure 4.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soil Cu and Zn ecological risk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图 5  淹水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SOM、N和P相关性线性回归

    Figure 5.  linear regression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eavy metals and pH, SOM, N, P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of flooded area

    图 6  对照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SOM、N和P相关性线性回归

    Figure 6.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eavy metals and pH, SOM, N, P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of control area

    表 1  研究区基本概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ample plot

    样地编号
    Samples number
    地理位置
    Geographical position
    坡度
    Slope/(°)
    坡向
    Slope aspect
    经度(E)
    Longitude
    纬度(N)
    Latitude
    1秭归县松树坳32~42北偏西110°95'30°52'
    2秭归县杉木溪32北偏西110°55'30°53'
    3秭归县中坝村27~37北偏东110°55'30°52'
    4秭归县兰陵溪30~33北偏东110°54'30°53'
    5秭归县兰沙湾22~30北偏东110°55'30°5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重金属Igeo对应污染程度

    Table 2.  Igeo and contamination grades of heavy metals

    Igeo  ≤00~11~22~33~44~5>5
    等级 0 1 2 3 4 5 6
    污染程度 无~中 中~强 强~极强 极强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土壤综合污染级别与分级标准

    Table 3.  Criterion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pollution index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等级污染指数(PN风险级别污染水平
    1≤0.7安全清洁
    2>0.7~1警戒级尚清洁
    3>1~2轻度土壤污染物含量高,作物开始受到污染
    4>2~3中度土壤、作物受到中度污染
    5>3重度土壤、作物受到污染已相当严重
    下载: 导出CSV
  • [1]

    Wang C, Yang Z, Zhong C, et al.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soil heavy metals in the representative river–alluviation depositional system[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6, 216(sep.): 18-26.
    [2]

    Jiang H H, Cai L M, Wen H H,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ecological and human health risk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soil heavy metals[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01(Jan.20): 134466.1-134466.11.
    [3]

    Sha Y, Wei Y, Li W, et al. Artificial tide gener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backwater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5, 528: 230-237. doi: 10.1016/j.jhydrol.2015.06.020
    [4]

    Bao Y, Gao P, He X. The water-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 A unique geomorphological unit[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5, 150: 14-24. doi: 10.1016/j.earscirev.2015.07.005
    [5] 孙虹蕾, 张 维, 崔俊芳, 等.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J]. 土壤, 2018, 50(5):965-974.

    [6] 杨 丹, 樊大勇, 谢宗强, 等. 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的主要机制及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3):973-980.

    [7]

    Chen Y, Li S, Zhang Y, et al. Assessing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water-level-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1(1-3): 366-372. doi: 10.1016/j.jhazmat.2011.04.090
    [8] 彭烨键, 王鹏程, 刘 瑛, 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 43(5):187-192.

    [9] 张显强, 谌金吾, 孙 敏.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富集特征[J]. 环境化学, 2020, 39(9):2490-2497.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9062102

    [10] 王金霞, 罗 乐, 陈玉成, 等. 三峡库区库尾典型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12):2711-2717. doi: 10.11654/jaes.2018-0844

    [11] 邓 晗, 张 翔, 张 成, 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淹水后汞的释放特征[J]. 环境科学, 2017(3):987-992.

    [12] 郑 睿, 谌 书, 王 彬, 等. 三峡库区香溪河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风险评价[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1):192-198.

    [13] 周 萍, 文安邦, 史忠林, 等.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48(7):207-213.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17.07.026

    [14] 翟婉盈, 欧阳雪姣, 周 伟, 等. 长江干流近岸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11):4195-4201.

    [15] 郭 燕, 程瑞梅, 杨 邵, 等.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异[J]. 生态学杂志, 2018(8):272-279.

    [16]

    Akbari F A. The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landfi ll soil of Meshgin city using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and contamination factor[J].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6, 9(2): 304-308. doi: 10.21786/bbrc/9.1/18
    [17] 唐 将, 钟远平, 王 力. 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4):848-852.

    [18] 张朝生, 章 申. 长江水系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计算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1995, 15(3):258-264.

    [19] 陈 天, 包宁颖, 杜崇宣, 等. 重金属污染河流生态修复区挺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9):2110-2117.

    [20] 李俊凯, 张 丹, 周 培, 等. 南京市铅锌矿采矿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J]. 环境科学, 2018, 39(8):382-390.

    [21] 朱丹妹, 刘 岩, 张 丽, 等. 不同类型土壤淹水对pH、Eh、Fe及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8):1508-1517. doi: 10.11654/jaes.2016-1491

    [22] 翟思媛, 王亚娥, 魏志勇, 等. 兼氧/厌氧条件下pH和温度对活性污泥异化还原Fe(Ⅲ)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 019(6):1040-1045.

    [23] 赵凯丽, 王伯仁, 徐明岗, 等. 我国南方不同母质土壤pH剖面特征及酸化因素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8):1308-1315. doi: 10.11674/zwyf.18143

    [24] 沈雅飞, 王 娜, 刘泽彬, 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3):190-195.

    [25]

    Jiang L, Jian L, Agb D, et al. Anaerobic and 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soil-extract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om the water-level-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142857 - 142857.
    [26] 宫兆宁, 李 洪, 阿 多, 等. 官厅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J]. 生态学报, 2017, 37(24):8336-8347.

    [27] 程瑞梅, 刘泽彬, 肖文发, 等.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J]. 林业科学, 2017, 53(2):19-25. doi: 10.11707/j.1001-7488.20170203

    [28]

    Song J, Duan X, Han X, et al. The accumul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water-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Nuozhadu Reservoir, Upper Mekong[J]. Catena, 2019, 172: 335-344. doi: 10.1016/j.catena.2018.08.027
    [29]

    Cui J , Tang X , Zhang W .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changed induced by dry-wet cycles in the water-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China[C]// Egu General Assembly Conference. EGU General Assembly Conference Abstracts, 2017.
    [30]

    Xu W X, Yang L, Bao Y H, et al. Soil anti-scourability enhanced by herbaceous species roots in a reservoir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21, 18(2): 392-406. doi: 10.1007/s11629-020-6152-x
    [31]

    Yang F, Wang Y, Chan Z.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Perspectives on riparian veget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J].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 Management, 2015, 18(2): 240-249.
    [32] 王图锦, 潘 瑾, 刘雪莲.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迁移特征研究[J]. 岩矿测试, 2016, 35(4):425-432.

    [33]

    Zhang L, Fu K, Yang F, et al.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of the water-level fluctuation zon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under s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J].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1: 1-10.
    [34]

    Cheng H, Liang A, Zhi Z. Heavy metals sediment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sources analysis accompanied by typical rural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7, 76(12): 418. doi: 10.1007/s12665-017-6732-4
    [35]

    Ye C, Cheng X, Liu W, et al. Revegetation impacts soil nitrogen dynamics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5, 517: 76-85. doi: 10.1016/j.scitotenv.2015.02.068
    [36] 彭烨键, 王鹏程, 刘 瑛, 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5):187-192.

    [37] 杨 丹, 谢宗强, 樊大勇, 等. 三峡水库蓄水对消落带土壤Cu、Zn、Cr、Cd含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7):1283-1290.

    [38] 唐 强, 贺秀斌, 鲍玉海, 等. 三峡水库干流典型消落带泥沙沉积过程[J]. 科技导报, 2014, 1(24):73-77.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4.24.012

    [39] 姚桂华, 吴东涛, 胡杨勇, 等. 淹水条件下有机肥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及迁移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1):127-13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6.01.21

    [40]

    Guittonny-Philippe A, Masotti V, Hohener P, et al. Constructed wetlands to reduce metal pollution from industrial catchments in aquatic Mediterranean ecosystems: A review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suggest potential solutions[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4(64): 1-16.
    [41]

    Kandpal G, Srivastava P C, Ram B. Kinetics of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polluted soils: influence of soil ype and metal source[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5, 161(1): 353-363.
    [42] 张兆永, 姜逢清. 艾比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J]. 环境科学, 2015, 36(2):490-496.

    [43]

    Wang Ziquan, Wang Yan, Lei Hou, et al. Metal contamination in a riparian wetland: Distribution, fractionation and plant uptake[J]. Chemosphere, 2018, 200: 587-593.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8.02.159
    [44] 田 娟, 刘 凌, 王桂凤, 等. 变化的淹水条件对土壤磷素释放影响[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5):766-769.

    [45]

    Surridge B, H Ea Thwaite A L, Baird A J. The release of phosphorus to porewater and surface water from river riparian sedimen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07, 36(5): 1534-1544. doi: 10.2134/jeq2006.0490
  • [1] 刘琪席颖罗玉红袁喜张久红张军黄应平刘慧刚 . 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水体磷含量对消落带土壤铅和镉迁移转化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5): 91-99.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541
    [2] .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6): 801-806.
    [3] 孙鹏飞沈雅飞王丽君杨邵郭燕肖文发程瑞梅 . 三峡库区秭归段水位消落带草本植物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6): 96-10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6.012
    [4] 宋国彬郑华冯颖张雯雯李坤徐涓涂行浩张弘 . 温度和处理方式对余甘子果理化性质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514-520.
    [5] 崔丽娟张曼胤 . 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陆域重金属含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3): 307-310.
    [6] 刘成志尚鹤姚斌于成志梁景森胡希优 . 柴河铅锌尾矿耐性植物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 246-249.
    [7] 李金花何燕段建平张绮纹 . 107 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1): 65-70.
    [8] 郑施雯魏远顾红波朱建林李小明江泽平 . 铬污染地区植物重金属含量特征与耐性植物筛选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 205-211.
    [9] 李晓刚曹旖旎蔡泽宇张建锋陈光才 . 淹水土壤中4个耐水湿树种的重金属积累能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3): 29-3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3.005
    [10] 施翔王树凤陈益泰安然徐琴娣孙海菁 . 不同栓皮栎家系对重金属的耐性和富集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1): 121-12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1.015
    [11] 甘丽萍任立李豪王立春 .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桦(Betula nigra)周期性水淹后的生理与结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1): 146-15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1.018
    [12] . 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2): 165-169.
    [13] 李长根曹成亮秦盛缪倩孙勇蒋继宏 . 银杏内生细菌XZNUM033的鉴定及其抗杨树变色真菌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5): 708-712.
    [14] 段爱国张建国张俊佩王军辉 . 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植被恢复树种叶水势的时空变化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2): 151-159.
    [15] 张大鹏蔡春菊范少辉苏文会 . 重金属Pb2+和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4): 500-504.
    [16] 李好方学智钟海雁费学谦罗凡 . 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及营养物质变化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 86-91.
    [17] 曹旖旎吴灏沈立铭陈光才张建锋 . 城镇绿化树种叶片滞尘与重金属积累能力研究——以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为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5): 662-669.
    [18] 王丽君程瑞梅肖文发杨邵沈雅飞郭燕雷蕾曾立雄 . 三峡库区水位消落植被土壤pH、阳离子含量随海拔及年际的动态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2): 12-2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02
    [19] 李荣生许煌灿尹光天杨锦昌李双忠 .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366-371.
    [20] 李昌晓钟章成 . 池杉幼苗对不同土壤水分水平的光合生理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1): 54-60.
  • 加载中
图(6)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54
  • HTML全文浏览量:  2057
  • PDF下载量:  7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2-21
  • 录用日期:  2022-01-2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7-20
  • 刊出日期:  2022-10-20

三峡库区秭归段消落带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

    通讯作者: 程瑞梅, chenrm@caf.ac.cn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 2. 南京林业大学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37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差异,研究消落带金属污染现状并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以2008年、2014年和2018年的秭归段三峡库区的淹水区(高程145~175 m)和未淹水区(高程175~185 m)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消解法对样品的理化性质和铜(Cu)、铁(Fe)、锰(Mn)、锌(M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结果表明:(1)对2008年、2014年和2018年的消落带土壤研究发现,淹水区土壤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SOM)含量持续降低,土壤pH值较2008年增加,2018年已接近7。(2)截至2018年,消落带土壤中Cu、Fe、Mn、Zn含量不断增加,Zn在消落带中下部(高程145~165 m)、及未淹水区土壤中地质累积指数污染程度均为“强”;消落带下部(高程145~165 m)的Cu、消落带中下部及未淹水区土壤的Zn已经造成了轻度生态风险。(3)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4 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的上升可能带来4 种重金属累积量增加的风险,土壤TP增加可能会减少土壤中4 种重金属累积,而土壤TN含量的增加可能引起未淹水对照区土壤Fe、Mn的增加以及淹水区Cu和Zn的减少。 结论 三峡大坝的运行造成土壤氮磷等养分质量的下降,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不容忽视,尤以Cu和Zn的生态风险为重,因此需要继续长期监测,必要时可以考虑改变植被构成等人工干预手段。

English Abstract

  • 重金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此外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生物途径进入植物或动物体内,因此,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1-2]。三峡库区位于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咽喉地带,是中国最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关键生态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我国西部中心枢纽,所以该区域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3]。自三峡工程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其在蓄水期时水位可提至高程175 m,淹水区土质成为新的水库底质,累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在适宜条件下会释放到水体中;而每年的 3—6 月份水位会重新降至高程145 m,淹水区土壤重新暴露出现。消落带土壤经历长期干湿交替的巨大环境变化,期间不同淹水程度的土壤孔隙度、酸碱度以及矿质元素等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异,从而导致土壤中各类型元素的含量和存在形式不断变化[4-5]。消落带作为水域与陆地的过渡地带,物质转移和能量转化活跃,是水陆二相系统污染的交汇点[6],对民用和工业污水滥排滥放等不当人类活动非常敏感。在长时间的周期性干湿交替以及夏季出露期降雨侵蚀的耦合作用下,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构及稳定性进一步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影响污染物的形态以及释放迁移等[7-8],在此背景下有学者认为库区蓄水到达高水位后,水体流速会减缓,导致污染物稀释扩散效应降低,加重沿岸消落带土壤金属污染[9-10]。有研究报道,三峡库区土壤不仅普遍存在铬和铜累积,而且汞是影响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元素[11-12];周萍等发现镉在三峡库区土壤已造成中度生态危害[13];翟婉盈报道三峡库区蓄水之后,较未建成时土壤中砷、铜、铅等金属含量总体成上升趋势[14];郭燕等的研究表明,经历7次水淹过后,消落带土壤中铜、铁含量增加显著[15]

    前人在三峡库区开展了大量的土壤重金属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探析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下重金属分布,聚焦于长期观测的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金属含量时空变化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三峡库区秭归段不同高程消落带(淹水区域:高程145~175 m)以及未淹水对照区(高程175~185 m)为对象,研究2008年、2014年、2018年 3个节点的铜(Cu)、铁(Fe)、锰(Mn)、锌(Zn) 4 种金属含量变化,并对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存量进行风险评价,以期掌握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污染状况,为后期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 研究区位于紧邻三峡库区的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地理位置为30°38′14″~31°11′31″ N,110°0′04″~110°18′41″ E。当地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季相变化鲜明。年均气温为19.0 ℃,年均降水量约为 1 100.0 mm,年均相对湿度为78%,终年湿润温暖。研究区土壤类型为黄壤和棕壤,土壤厚度约为40 cm。根据对水库的运行规律的调查,消落带内海拔高程145~175 m为水淹区域,高程175~185 m 为未淹水区域。

      秭归县茅坪镇典型消落带样地于2008年建立,于2018年8月在样地中选取代表性消落带区段作为采样区,在每个样地沿消落带的下部(145~155 m )、中部(155~165 m )和上部(165~175 m)及未淹水对照区(175~185 m)各设置1个10 m × 30 m样带,每个样带内均匀设置3个8 m × 10 m的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内设置5个3 m × 3 m的样方,研究区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

      表 1  研究区基本概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ample plot

      样地编号
      Samples number
      地理位置
      Geographical position
      坡度
      Slope/(°)
      坡向
      Slope aspect
      经度(E)
      Longitude
      纬度(N)
      Latitude
      1秭归县松树坳32~42北偏西110°95'30°52'
      2秭归县杉木溪32北偏西110°55'30°53'
      3秭归县中坝村27~37北偏东110°55'30°52'
      4秭归县兰陵溪30~33北偏东110°54'30°53'
      5秭归县兰沙湾22~30北偏东110°55'30°52'
    • 在样方对角线上设置土壤采样点,每对角线选择12个点,每个点运用土钻法分别均匀取土3次,采集深度为表层土0~30 cm,每个样点采集的土壤分别装袋并标记。

    • 将土壤带回后放于牛皮纸上阴干,研磨过100目筛待测。土壤pH值采用电位法、全钾采用氢氟酸-高氯酸消煮-火焰光度法、全氮采用半微量凯氏法、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全磷采用硫酸-高氯酸消煮-比色法(GB 7852-87)。土壤中金属元素(铜、铁、锰、锌)含量采用氢氟酸高氯酸混酸法微波消解,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USA)测定。

    • 地质积累指数(Igeo)不仅反映了重金属元素分布的自然变化特征,而且可以判别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16]。库区新增淹没区农田存在人为活动(如施肥、灌溉等),会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可以使用lgeo判别人为活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Igeo 计算公式:

      $ I_{g e o}= \log _{2}\left[C_{{i}} /\left(1.5 {BE}_{{i}}\right)\right] $

      (1)

      (1)式中:Ci为土样中重金属i的质量分数,单位g·kg−1BEi为重金属i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单位为g·kg−1;1.5为修正指数,是考虑到由于成岩作用可能会引起背景值的变化根据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Miller分级标准分为6个级别(表2)。本研究重金属钙、锌地球环境化学背景值采用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铜为0.025 g·kg−1、锌为0.070 g·kg−1[17];重金属铁、锰地球环境化学背景值采用长江水系河流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铁为29.60 g·kg−1,锰为0.59 g·kg−1[18]

      表 2  重金属Igeo对应污染程度

      Table 2.  Igeo and contamination grades of heavy metals

      Igeo  ≤00~11~22~33~44~5>5
      等级 0 1 2 3 4 5 6
      污染程度 无~中 中~强 强~极强 极强
    • 采用Pi(重金属i单因子指数)和PN(内梅罗指数)来反映重金属i对土壤的污染级别,避免由于平均值化带来的对重金属权值削弱现象的发生[19],计算公式如下:

      $ P_{i}=C_{i} / S_{i} $

      (2)

      $ PN = \sqrt {\frac{{P_{{\text{imax}}}^2 + P_{{\text{iave}}}^2}}{2}} $

      (3)

      (2)式中:Ci为重金属i含量的实测值,g·kg−1Si为重金属i含量的标准值(遵照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确定)[20];(3)式中Pimax为重金属i单因子指数的最大值;Piave为重金属i单因子指数的平均值。土壤综合污染程度分级标准见表3[19]

      表 3  土壤综合污染级别与分级标准

      Table 3.  Criterion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pollution index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等级污染指数(PN风险级别污染水平
      1≤0.7安全清洁
      2>0.7~1警戒级尚清洁
      3>1~2轻度土壤污染物含量高,作物开始受到污染
      4>2~3中度土壤、作物受到中度污染
      5>3重度土壤、作物受到污染已相当严重
    • 使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整理,SPSS 2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a=0.05),相关性分析使用R version 3.5.3完成,使用Origin 2018绘图。图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差。

    • 图1AD为三峡库区淹水区消落带(高程145~175 m)以及未淹水对照区(175~185 m)土壤在2008年、2014年和2018年土壤TN、TP、pH以及SOM变化情况。由图1可得,较低高程消落带土壤TN、TP、SOM整体低于较高高程,而土壤pH随高程变化的趋势与之相反;在2014年和2018年,淹水区土壤TN、TP、SOM均较前一次调查取样时有降低,土壤pH则呈现上升的趋势;未淹水对照区土壤TN和TP在2014年和2018年较2008年的结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SOM和pH与淹水区呈现相同变化趋势。

      图  1  消落带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时空变化

      Figure 1.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 图2AD为三峡库区淹水区消落带以及未淹水区土壤在2008年、2014年和2018年土壤中Cu、Fe、Mn、Zn含量变化情况。相较于2008年,2014年的检测结果显示:消落带下部(高程145~155 m)Cu、Fe、Mn、Zn的含量分别增加了89.78%、19.11% 、25.32%和40.00%;消落带中部(高程155~165 m)Cu、Fe、Mn含量分别增加了121.58%、30.81% 、25.88%,Zn的含量减少了6.25%;消落带上部(高程165~175 m)Cu、Fe、Mn、Zn含量分别增加了125.85%、15.83%、4.67%和62.50%;未淹水区(高程175~185 m)Cu、Zn含量分别增加了83.02%、15.38%,Fe和Mn减少了6.98%和27.82%。

      图  2  消落带土壤Cu、Fe、Mn和Zn含量时空变化

      Figure 2.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Cu, Fe, Mn and Zn content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相应地,相较于2014年,2018年的检测结果显示:消落带下部Cu、Fe、Mn、Zn含量分别增加了82.27%、7.32%、38.38%和309.52%;消落带中部Cu、Fe、Mn含量分别增加了51.50%、46.68%、6.54%,Zn含量减少了64.00%;消落带上部Cu、Mn、Zn含量分别增加了2.09%、11.61%、150.00%,Fe含量减少了27.82%;未淹水区Cu、Fe、Mn、Zn含量分别增加了38.69%、7.34%、18.75% 和733.33%。

    • 图3AD为淹水区高程145~175 m消落带土壤以及未淹水对照区土壤经历6次、10次周期性干湿交替之后4 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Igeo)年际变化。消落带下部4 种重金属Igeo均呈现不断增加的现象,说明在此高程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均存在升高的趋势。其中2018年时Cu和Mn的污染程度为“中”;而此时消落带下部Igeo-Zn为3.04,污染风险上升到“强”。相较于2008年,2018年消落带中部土壤中4 种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同时Igeo-Cu、Igeo-Fe、Igeo-Mn从<0(2008年)不断上升到0<~<1(2018年),污染风险从“无”(2008年)上升到“中”(2018年);2018年时Igeo-Zn上升为3.40,此时污染程度为“强”。高程165~175 m消落带土壤重金属Igeo图3C所示,截至2018年,Igeo-Cu不断上升到0.17,上升到“无~中”等级;2018年时,消落带上部土壤Igeo-Zn增加到2.63,污染程度上升到“中~强”(2018年)。如图3D所示,未淹水区土壤Igeo-Cu和Igeo-Zn在经历6次、10次水位周期涨落变化趋势相同。

      图  3  消落带土壤Cu、Fe、Mn和Zn地质累积指数

      Figure 3.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index of Cu, Fe, Mn and Zn in soil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图4所示,消落土壤中Cu、Zn 2种重金属面临的污染程度较高,因此对该2 种重金属进行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同一海拔高程来说,随历经水位涨落次数增加,Cu、Zn的内梅罗生态风险指数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淹水区的消落带土壤Cu、Zn含量内梅罗指数均≥0.7,其中消落带下部的Cu和Zn含量、消落带中部和未淹水区土壤的Zn含量内梅罗指数均达到1.0≤~≤2.0,说明这些地点的Cu和Zn的含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轻度生态风险。

      图  4  消落带土壤Cu、Zn生态风险年际变化

      Figure 4.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soil Cu and Zn ecological risk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 图5AD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SOM、N和P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土壤pH、TN、TP对土壤中金属的含量影响十分显著。消落带土壤pH与4 种重金属的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消落带土壤N与土壤Cu、Z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P与4 种重金属在消落带土壤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P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Mn和Zn的累积(P<0.01)。

      图  5  淹水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SOM、N和P相关性线性回归

      Figure 5.  linear regression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eavy metals and pH, SOM, N, P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of flooded area

      图6AD为对照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SOM、N和P回归分析。土壤pH与土壤Cu和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消落带土壤N与土壤Fe、M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P与消落带土壤中Cu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土壤P含量的增加极显著抑制Cu的累积(P<0.05)。

      图  6  对照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SOM、N和P相关性线性回归

      Figure 6.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eavy metals and pH, SOM, N, P in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of control area

    • 以往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水淹环境下土壤pH会发生显著变化逐渐趋于中性[21]。实验中,2008年消落带土壤pH呈现酸性,淹水区土壤在经历6次、10次水位周期涨落之后,pH升高至接近中性。这可能是消落带水淹部分在剧烈厌氧条件下,枯水期留在土壤中的大量还原物质溶解导致了pH的增加[22],此外消落带土壤母岩分解过程中某些碱性阳离子的增加使得pH上升[23];消落带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土壤原本存在的有机物和动植物残体[24]。2014年后消落带下部土壤经过长期处于淹水状态,形成了低氧化还原电位,形成大量还原性物质,利于有机质积累[25];之后消落带上部由于淹水期的冲刷和沿岸植被减少,有机物质来源减少,导致土壤SOM的减少[26]。程瑞梅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库区土壤在经历4次水位涨落后SOM含量显著下降[27],秭归段消落带土壤不仅SOM含量变化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土壤TN、TP在历经多次干湿交替之后也出现了显著下降。

    • 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多侧重于有污染源或人为影响较重的地区,而本研究选取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沿岸较少有大型重工业重金属污染源的干扰,因此土壤母质、航运、农业灌溉、施肥、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生活垃圾是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28-29]。一般来说,消落带土壤中金属含量年际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消落带植被破坏严重,受到径流冲刷及降水作用的影响造成土壤侵蚀,可能导致金属元素在消落带累积分布不均[30-31];②库区上游工业和农业产生的金属污染物,经土壤经历周期性的干湿交替循环,可能经迁移、吸附、转化等作用进入土壤[32];③在长期的水位涨落周期后,受土壤性质、金属元素形态转化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金属污染物也可能释放到江水中,使土壤内金属含量下降,而引起水体重金属含量的波动[33-34]。实验所测的4种重金属自2008年起,在消落带中的含量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也在进一步升高。此外Cu、Zn 2种金属在库区消落带土壤中存在一定的富集趋势,且已经对环境造成了生态风险,将会影响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需在今后研究中给予更多重视。

      三峡大坝自建成后一直实行冬蓄夏泄的运行模式,而由此带来的“蓄清排浑”水位调度节律会诱发的土壤pH和养分含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35-36]。淹水状态下土壤在来源于库岸土壤近源侵蚀的同时也广泛来源于汛期干流泥沙沉积,进而导致长期淹水的土壤断面其泥沙沉积厚度和速率明显高于短期淹水[37-38]。淹水土壤较对照区有小而多的有机质结合位点,易与可交换态重金属形成稳定性更强的有机结合态[39]。例如消落带淹水区pH较低,土壤内部H + 、−COOH等官能团使金属离子活性增加,出现金属离子的滞留[40]。因此除去人为扰动的因素之外,淹水程度极大地影响了土壤重金属的累积。而淹水区N、P与重金属累积量之间的负相关,可能是由于离子结合位点的争夺有关[41],也说明实验所测4 种重金属来自相同污染源的概率很大[42];夏季消落带水位下降,重新被植被覆盖,此时可能部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被植物富集,由于植物生长状况与土壤营养元素紧密相关,因此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19, 43]。此外,与对照区相比,淹水区土壤因子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也可能是由于淹水过程加快了土壤中活性态重金属的释放[44-45]

    • (1) 截至2018年,淹水区土壤TN、TP、SOM持续降低,而土壤pH值有所上升,接近中性;未淹水区土壤TN和TP较2008年呈减少趋势。

      (2) 截至2018年,消落带土壤中Cu、Fe、Mn、Zn含量均不断增加,其中Zn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在4 个高程土壤中污染程度均为“强” ;Cu、Zn的含量生态风险均达到了警戒级以上,其中消落带下部的Cu、Zn以及未淹水区的Zn已经造成了轻度生态风险。土壤pH的上升均可能带来Cu、Fe、Mn、Zn累积量增加的风险,土壤P增加可能会减少土壤Cu、Fe、Mn、Zn的累积,而土壤N含量的增加会促进未淹水对照区土壤Fe、Mn的累积量增加以及淹水区Cu和Zn的累积量的减少。

      (3)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金属含量的短期和长期监测结果会有所差别,故开展连续长序列时间尺度的跟踪监测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4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