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9年  2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我院四项科技成果荣获198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闵曾琪
1989, 2(6): 515-515.
摘要:
1989年第四届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揭晓,508项成果获奖,其中有3项被推荐为特等奖,评出一等奖35项,二等奖154项,三等奖316项。我院有4项营林方面的科技成果获得奖励,占林业部9项获奖成果的44%。
“马占相思、加勒比松引种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郭苏
1989, 2(6): 516-516.
摘要:
1989年9月23日,由中国林科院主持,在广东湛江通过了马占相思和加勒比松引种研究两项成果鉴定。专家们认为,两项成果均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土壤类型及其数值分析
卢俊培, 吴仲民
1989, 2(6): 517-526.
摘要:
利用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现有的64个土壤剖面分析资料,试用新拟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标准,选择土壤腐殖质、pH、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铝及有效阳离子交换量等诊断特性,应用主组元和判别分析方法,将该地区的土壤区分为7个亚类4个土类,总的判别正确率达75.6%。为区域性土壤数量化系统分类的有益尝试,较之原有发生分类有所发展。
赴苏“中国科技日”活动获得成功
1989, 2(6): 526-526.
摘要:
根据中苏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会议的决定,中苏双方在对方举行科技日活动,主要内容是举办科技展览。苏联科技日于1988年9月8日至17日成功地在北京举行。中国科技日于1989年7月14日至23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中国科技展览会在苏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举办。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参加了开幕式。来自27个部委,11个省、市、自治区近100个单位参加展出,参展人员280多名,参展项目2000多个,展出面积7000平方米,摊位90多个。
我国油橄榄中试园土壤条件及其营养指标的研究
邓明全, 赵丽华, 陈惠琳, 肖光球, 淡克德, 刘素凤
1989, 2(6): 527-533.
摘要:
1983-1987年对湖北省武昌、宜昌、当阳县和陕西省城固县油橄榄中试园土壤与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生长较好的(一类树下)土壤条件是pH7-8,CaCO35%,有机质1.8%,速效N74.4-87.4mg/kg土,速效P40mg/kg土,速效K200mg/kg土,交换性Ca103-181mmol/kg土,交换性Mg24-34mmol/kg土。生长结实好的一类树叶片营养指标为N2.0-2.5%,P2O5 0.14%,K2O 1.5%,CaO 4.0%,MgO 0.8%。通过分析建立了预测产量和施肥控制的回归方程。
Richards函数拟合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研究
骆期邦, 吴志德, 蒋菊生, 陈定国, 肖永林, 葛宏立
1989, 2(6): 534-539.
摘要:
本文以Richards函数为基本模型,讨论了不相交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的拟合。解决了标准年龄时树高与指数值不一致的问题;给出了根据树高和年龄求指数的实用迭代公式;探讨了标准年龄不同,指数曲线形状是否会变化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本文所用的杉木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一些特性。
火炬松八年种源试验研究
全国国外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1989, 2(6): 540-545.
摘要:
本文总结了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点火炬松8a种源试验结果:①对不同种源火炬松的树高、胸径生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②火炬松种源(树高、材积)×地点的互作显著;③火炬松种源2、4年生树高、胸径和至8年生高、径生长相关显著,为早期选择提供依据;④根据生长快、适应性强两项因子,综合评选出一批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带及自然类型区的国外松树种及火炬松优良种源。
杉木组培嫩梢增殖与复壮的分析
阙国宁
1989, 2(6): 546-551.
摘要:
用取自1、5和10年生母本上的杉木茎段作为原始外植体,接种于含有BAP 0.75mg/l和IBA 0.25mg/l的"GN"培养基中(NH4+:NO3-=1:2.86)。经1a连续4代培养,结果表明:嫩梢及苗木产量因外植体母本的年龄不同有很大差异。如母本年龄为1a的外植体,每个平均可获嫩梢170.3-445.7根,其中有效嫩梢78.0-194.9根,包括Ⅰ级(好的,可供继代培养继续增殖)11.1-25.1根;Ⅱ级(中等,可供生根培养以成苗)36.1-87.9根;Ⅲ级(须继续培养)29.5-78.6根。随着原始外植体母本年龄的增加,以上各项数值都相应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组织培养对于成年母本的外植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复壮效应,使得嫩梢增殖效果差异很大。如取自年龄为5、10年生母本上的外植体,平均年嫩梢产量为4.1-234.3根,如此大范围的变化为培养体的复壮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本文还对嫩梢增殖的生产效应作了初步分析。
第20届美国南方树木改良会议概况及几点建议
潘志刚
1989, 2(6): 551-551.
摘要:
应美国林务局克鲁格博士邀请于1989年6月17日-7月11日参加了第20届美国南方树木改良会议。与会代表共214人,主要来自美国南方的大学、科研、公司、试验站、种子园等;其次为澳大利亚、日本、芬兰等国的代表。会议共开二天半,会后进行了参观访问。 美国有威望的林木遗传专家A·E施昆来斯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说美国南方树木改良已有40年历史,并已取得较大成绩。
马尾松诱根嫁接技术研究
秦国峰
1989, 2(6): 552-557.
摘要:
马尾松诱根嫁接,将接穗接在砧木根颈处,接后培土,诱导接穗生根,形成新植株。本试验嫁接成活率与成活接株生根率均达70%以上。该嫁接方法的优点是:接部愈合与接株生长良好,并可降低树冠层,扩大结实面;同时接穗形成自生根,防止后期不亲和。这是马尾松无性系良种繁育的一项新技术,可供生产应用。
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昆虫区系-钩蛾科*
刘元福
1989, 2(6): 558-563.
摘要:
海南岛尖峰岭的钩蛾科昆虫区系,经过调研共采到13属24种,约占我国已知种的30%,其中有海南新记录20种。以属为单元,山钩蛾属、卑钩蛾属和黄钩蛾属为优势属;以种为单元,直缘卑钩蛾、角山钩蛾、窗斑巨钩蛾、交让木钩蛾、黄胫赭钩蛾和紫带褐钩蛾为优势种。在四种森林植被类型中,以热带山地雨林钩蛾的属、种数及虫口数为最多,这与该类型维管束植物的种数最多相同步。尖峰岭各月都有成虫出现,多数虫种高峰月集中在1、2月。
紫胶虫优良寄主大叶千斤拔的研究
郑德蓉, 李文良
1989, 2(6): 564-569.
摘要:
大叶千斤拔是紫胶虫(Kerria lacca (Kerr).)的优良寄主树之一。1978-198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具有生态适应强、繁殖栽培容易、速生、抗旱、耐贫瘠等特性,夏代固虫量以30-40%、冬代以25-30%为适宜。其所产紫胶颜色浅、胶质好,软化点较高,胶被厚,萌发力强,收胶砍伐后的大量萌生枝可再次放养利用。各项指标均优于灌木寄主木豆。
全国林木良种基地病虫害防治专题讲座在杭举行
赵锦年
1989, 2(6): 569-569.
摘要:
良种绿化造林是我国林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至1987年底,全国40多个主要树种的良种基地面积已达3.77万多ha。为了加强基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训技术干部,保证良种稳产高产,1989年11月2日至22日,林业部中国林木种子公司和浙江省林业厅种苗站在杭州市举办了"全国林木良种基地病虫害防治专题讲座"。聘请著名昆虫分类学家刘友樵、郑乐怡和何俊华等讲授鳞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中,侵害种实有关的科的特征及主要种类的鉴
新疆喀什地区新疆杨地理产区区划的研究
方奇, 陈章水
1989, 2(6): 570-575.
摘要:
根据喀什地区390块新疆杨防护林标准地林木生长状况,306个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各县气象台历年观测数据,以及水系、地形、地貌等调查资料,选择了海拔高度、气象条件、土壤肥力和全地区14年生新疆杨1-3行林带标准树高等11项因子,用模糊聚类法,对喀什地区新疆杨地理产区进行了区划。最后划分四个地理产区,以第Ⅰ产区生产力最高,第Ⅱ区次之,Ⅲ、Ⅳ区依次排列。总结出第Ⅰ、Ⅱ区可作为培育新疆杨大径材重点发展区。
福建省戴云山区马尾松天然群体同工酶遗传变异的研究
荣文琛, 周志春
1989, 2(6): 576-581.
摘要:
天然群体包含大量数量和质量性状变异,前者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后者则几乎完全受遗传因素控制。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利用表型性状借助数量遗传理论来研究群体的遗传变异,直到近十多年才开始借生物化学技术作林木遗传学分析。本研究以福建省15个马尾松垂直和水平分布的天然群体为对象,利用同工酶位点探讨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了解马尾松垂直和水平群体在各种酶类多态位点上的变异幅度和趋势。
油松毛虫光照周期反应Ⅲ.临界光周数学模型的探讨
周国法, 李兆麟, 贾凤友
1989, 2(6): 582-586.
摘要: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光照周期反应,作者等已作过报道[1]。除了光照时间长短决定着油松毛虫幼虫是否滞育外,温度、营养以及三者间的交互作用都对油松毛虫幼虫的临界光周有着明显的影响[1]。
祥云新松叶蜂茧空间格局的研究
郭亨孝, 徐学勤, 王树全, 刘小芳, 刘洪举
1989, 2(6): 587-592.
摘要:
祥云新松叶蜂(Nediprion xiangyunicus)是云、贵、川三省飞播云南松林区发生和危害严重的新害虫,有关其茧的空间格局尚未有过报道,作者于1988年在这方面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用竹材解剖特征鉴别肾耳唐竹与满山跑竹
荣佩瑞
1989, 2(6): 593-595.
摘要:
在无限花序的竹类中,大节竹属与唐竹属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两者无论在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方面(地下茎、分枝特性)均十分相似,尤其是从营养体看,难以区别[1,2]。为此,笔者试图用竹材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论证这两个疑难竹种是否属于两个属的不同竹种。
竹类植物花期生物学特性
张文燕, 马乃训
1989, 2(6): 596-600.
摘要:
竹类植物是无性繁殖的多年生植物,开花结实较为罕见,且大多数植株开花后即桔死,这给竹类植物的开花结实研究增加了难度,使诸如开花结晶实的生物学、多种竹类植物不稔性或或结实率很低及开花竹林的利用和复壮等很多方面的研究进展迟缓。
《林业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葛人飞, 王振琴, 黄盛
1989, 2(6): 601-604.
摘要: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责任制的建立,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量与日俱增。对于信息的存贮、检索和分析的要求逐步提高,常规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研究应用微机进行计算机管理势在必行。
油松人工林水分平衡与蒸散特点的研究
聂道平
1989, 2(6): 605-610.
摘要: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s Carr)是华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在许多地方由于水分缺乏而生长不良。为此,在1 983-1984年,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中龄人工林,应用水文学方法对生长季期间油松人工林的水分 平衡和蒸散特点及其与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使揭示林分生产力和水分平衡的内在关系,对不同条件下的蒸散量进行预测,提出有利于保持和利用水分的营林措施,探讨干旱地区改善林分水分供应的途径。
在美国、芬兰访问研究四月概况
林雁
1989, 2(6): 610-610.
摘要:
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美方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芬兰科学院的邀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萧刚柔研究员以访问研究教授的身份,分别于1989年4月14日至6月14日,6月15日至8月18日访问了美国和芬兰。由于两国接待单位,美北亚利桑那大学林学院的M.R.Wagner教授和芬赫尔辛基大学农林动物系主任M.Nuorteva教授等人的安排周到,关怀备至,使这次访问非常顺利,取得了成功。
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的调查与分析
顾茂彬
1989, 2(6): 611-612.
摘要: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自1982年5月首次在我国珠海市毗邻的马尾松林内被发现以来,到1988年,危害面积已超过650万亩。由于马尾松林所处生态环境的差异,表现了受害程度的不同,对这些危害类型不同的林地,我们在惠东、新会、博罗、中山、深圳、珠海6县(市)设置标准地,对虫口数量、天敌、气象、土壤、植被和林分结构等进行了多学科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