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18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乐昌含笑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姜景民, 滕花景, 袁金玲, 栾启福, 谭梓峰
2005, 18(2): 109-113.
摘要: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分析了珍稀木兰科植物乐昌含笑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程度。1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11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为81.98%,经POPGENE分析发现,乐昌含笑的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3255,Shannon表型指数(I)为0.4751,与其它植物比较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6个乐昌含笑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值为0.2226,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按照遗传距离将乐昌含笑6个群体划分为两类:第1类有广西三江、湖南宜章、湖南双牌和湖南资兴的群体,第2类包括江西官山和湖南醴陵的群体;研究表明:第2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第1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不同贮藏温度模式下大久保桃果实冷害及其品质劣变研究
王贵禧, 王友升, 梁丽松
2005, 18(2): 114-119.
摘要:
研究了几种不同贮藏温度模式下大久保桃果实冷害发生及其品质劣变的情况。大久保桃果实在5℃温度下贮藏15d时就表现出了冷害症状,如组织电导率、出汁率迅速上升,出库后的果实在20℃货架期3d后,果实的软化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可溶性固形物(SSC)不再增加、组织电导率和出汁率下降,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等,果实品质明显劣变。0℃冷藏的大久保桃在30d时表现出轻微的冷害症状,但这种症状在出库回温后才比较明显。大久保桃采后在24℃下预贮3d后,再在0℃温度条件下冷藏,在这一温度模式下经60d的贮藏,桃果实没有出现冷害症状,但由于果实的软化程度较高,果实的商品性能较差。大久保桃采后先在8℃下经过9d冷锻炼,然后再在0℃下冷藏,在这一模式的冷藏过程中,桃果实保持了一定的硬度和SSC,组织电导率和出汁率较稳定,出库后能够正常后熟软化,在预防了冷害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大久保桃的品质。
泡桐生长季节中叶片养分吸收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保平, 李素艳, 孙向阳, 胡昊
2005, 18(2): 120-124.
摘要:
研究了河南省商丘市2年生泡桐一个生长季节的养分变化情况及不同冠层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在自然状况下,从出叶到落叶的整个生长过程中:①N元素的浓度是呈锯齿状下降趋势,最高值出现在5月末,为42.0g·kg-1,最低值出现在11月中旬,为21.5g·kg-1;P元素浓度是在生长季开始时较高,最高为2.5g·kg-1,到6月份以后基本趋于平稳,到10月份,又呈现下降趋势直到落叶,最低为1.2g·kg-1;K元素浓度在生长季开始时较高,最高为14g·kg-1,到6月份以后基本趋于平稳,直到9月底。10月份呈现下降趋势,从11月开始又基本稳定直到落叶,最低值为6.6g·kg-1;②整株树的养分积累状况中,N、P、K三种元素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在开始略有下降,随后是一直增长,到7月份达到最高,N、P、K最高积累量分别为7.26g·株-1、0.37g·株-1、2.3g·株-1,之后开始下降,到9月份降到最低,N、P、K最低积累量分别为3.2g·株-1、0.16g·株-1、0.96g·株-1,随后又开始缓慢增长,直至落叶;③单叶片的营养元素的积累量是持续增长的;④不同冠层的N、P、K浓度差异不显著。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童书振
2005, 18(2): 125-132.
摘要: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分生物量明显减小,干生物量分配比率在任一林龄时刻均呈下降趋势;由密度所形成的不同林分生物量间的差距随林龄呈减弱的趋势。
外生菌根菌剂对白皮松幼苗生长效应的研究
张小龙, 张洪, 张香, 白正甲, 赵秀琴, 雷增普
2005, 18(2): 133-136.
摘要:
白皮松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但长期以来由于苗期生长缓慢,阻碍了它们的推广。本试验研究在国内首次应用7种不同的外生菌根菌剂对其幼苗进行土壤根际处理,并对白皮松幼苗菌根菌的感染能力以及促进生长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菌剂处理对白皮松苗高、地径、干质量、侧根等方面有显著的促生作用;(2)菌剂处理提高了苗木N、P、K及叶绿素的含量;(3)筛选出了北京地区促进白皮松幼苗生长的优良菌种---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及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chrysenteron)。
元谋干热河谷印楝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郑益兴, 刘秀贤, 杨朝风, 郑国荣, 张燕平
2005, 18(2): 137-142.
摘要: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幼林经22个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增益效果。综合N、P、K肥各水平对幼林生长的反应,N150P150K50是印楝幼林比较优越的施肥配方,该处理的树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2.7倍;施肥处理的肥效指数达到2.86~14.17,树高、胸径生长对P、N肥反应敏感;偏相关分析表明:N、P、K肥与幼林各生长性状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但只有N、P肥对幼林生长相关关系显著。
荔枝蝽白僵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林庆源
2005, 18(2): 143-146.
摘要:
从林间采集的自然感染白僵菌的荔枝蝽僵虫,分离纯化菌株,进行不同菌株生长性状培养比较,以及在室内和果园中对荔枝蝽毒力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生长性状优良,对荔枝蝽毒力最强的菌株Bh1,应用该优良菌株的菌剂与农药混用防治,能有效地控制荔枝枝蝽的严重危害,适宜菌厂大规模生产和在闽中、南地区大面积防治推广。
元宝槭幼树施肥研究 Ⅰ.不同施肥处理对生长与构型的影响
苏建荣, 邓疆, 罗香, 杨文云
2005, 18(2): 147-152.
摘要:
在云南省禄丰县进行元宝槭幼树施肥试验,比较9个不同施肥配方对2年生元宝槭植株大小、分枝格局、叶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营养差异对元宝槭的构型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对元宝槭的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应根据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施肥方案。N0P250K75是培育园林绿化树的最好施肥配方,其地径、株高和冠幅分别为2.85cm、1.26m和0.59m2,分别比对照增加34.26%、51.66%和140.23%。N0P125K37.5是营建叶用林的最佳施肥配方,其总生物量、根、茎、叶的生物量干质量分别为438g、192g、159g、88g,分别比对照高出83 42%、60.10%、98.13%、113.44%;根冠生物量为0.81比对照减少18.30%。
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赵云杰, 徐伟, 朱国平, 齐实, 王宁
2005, 18(2): 153-157.
摘要:
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率、治理度、人均收入与当地平均水平的比值等5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评价指标值,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临界值所确定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得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1年石匣小流域属于不可持续发展阶段;1999年该流域属于一般可持续发展阶段。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不同灌溉模式绿洲外围半固定白刺群落格局研究
李慧卿, 赵秀莲, 张景波, 李慧勇, 江泽平, 张洪江
2005, 18(2): 158-162.
摘要: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黄灌区和井灌区绿洲外围天然半固定白刺群落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VerHoef等1989年修正的多规模排序法,Dale等提出的格局强度、格局一致性指标以及Noy Meir等移动的样方加权平均值,对比分析了两个群落的植被格局特点,包括格局规模、不同格局规模上植物种的组合、植被沿样带的变化,格局强度以及格局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两个半固定白刺群落格局都是白刺单种群控制的灌木格局。相同的植物种在不同的格局规模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间联结关系会不一样。与井灌区绿洲外围半固定白刺群落相比,黄灌区绿洲外围的半固定白刺群落平均格局规模数较多,格局规模相对较大,相应的格局强度较低,格局一致性相对较差。
石斛菌根化组培苗对P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陈连庆, 王小明, 裴致达
2005, 18(2): 163-168.
摘要:
濒危石斛菌根化吸收、积累P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和难溶性不同P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效应不同,试验处理3(K2HPO4)和处理6(FePO4)的干质量分别为0.018、0.019g,是处理1(K2HPO4)的2.62倍和2.78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P(K2HPO4)不同浓度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的综合效应,表现在苗高、径粗和干质量等主要指标上,处理3为最适宜质量浓度(0.25g·L-1),与处理9(CK)相对比,苗高是2.64倍、径粗是2.16倍和干物质是3.87倍。对苗木N、C、P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分析,处理3是CK的1.72、1.40和11.53倍;不同有效P含量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增殖生长的试验表明:当培养液浓度为含纯P为1mg×22.76%时,其菌丝体增殖效果最佳,干质量高达1.256mg·mL-1,是接种量的114.2倍。不同P浓度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干质量的影响及其对共生菌根真菌菌丝体干质量的影响两个柱型图的重叠性好,其图形近似,效果趋势一致。
杜仲树皮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杜兰英, 杜红岩, 乌云塔娜, 杨绍彬, 谢碧霞
2005, 18(2): 169-172.
摘要: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皮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胸径、树皮厚度、树皮含胶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杜仲无性系树皮的含胶率与木栓层厚度和木栓层占树皮厚度的百分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胸径的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胸径生长量越大,木栓层越厚,杜仲胶的积累相对越少;杜仲胶密度与树皮含胶率和树皮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药效试验
余华星
2005, 18(2): 173-176.
摘要:
1997-2003年在浙江余杭开展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试验,5种药剂质量浓度(62.5,125,250,500,1000mg·kg-1)的触杀作用试验结果均达100%,最低质量浓度62 5mg·kg-13d后的死亡率也达到100%;驱避效应、木块抗蚁效果理想,只有经低质量浓度(62 5mg·kg-1)处理过的土壤,白蚁才能穿越一定距离。野外土壤处理试验,经250~1000mg·kg-1药剂质量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的防治效果与药液浓度呈正相关趋势,其中1000mg·kg-1浓度组,经过5a的防蚁效果仍达100%,6a后的防蚁效果达80%,同时,经风化处理后对其药效影响不明显。白捕特微胶囊对于黄胸散白蚁比家白蚁效果更好。
相思根瘤菌和解磷菌培养基优化及解磷能力研究
尚军红, 康丽华, 罗玉萍, 江业根, 马海宾
2005, 18(2): 177-182.
摘要:
研究绘制了相思根瘤菌MZ菌株和解磷菌217菌株在4种培养基中的OD值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在BSE培养基中较好的生长;对MZ根瘤菌和217解磷菌的常规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了它们的优化培养基,进一步绘制的生长曲线证明了优化培养基更利于菌株的生长,且活菌数更多。217解磷能力的研究也表明:菌体数量与pH值、解磷强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抗生素对山茶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范正琪, 李纪元, 田敏
2005, 18(2): 183-186.
摘要:
研究了卡那霉素、潮霉素对浙江红山茶、大花红花油茶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对攸县油茶幼苗叶片诱导愈伤的影响,确定作为选择压力的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50~60mg·L-1,潮霉素为25~30mg·L-1。在3种抑菌性抗生素中,羧苄青霉素促进愈伤组织诱导,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没有影响,头孢霉素则有抑制作用,而羟氨苄青霉素轻微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不大。考虑到抑菌效果,适于在转基因研究中使用的羧苄青霉素的抑菌质量浓度为250mg·L-1,羟氨苄青霉素为125mg·L-1。
华北地区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耐盐性研究
刘会超, 姚连芳, 孙振元, 彭镇华, 杜小娟
2005, 18(2): 187-190.
摘要:
将NaCl和Na2SO4两种盐按4∶1配制,并作为复盐,基质中复盐含量分别为0、2.5、5、10g·kg-1。研究了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7种植物均不能在含盐量为10g·kg-1的土壤基质中出苗,但在含盐量为2 5g·kg-1基质中均能出苗、生长。在盐含量为2.5g·kg-1基质中出苗率最高的是紫花地丁,比对照高出46.35%;在盐含量为5g·kg-1基质中只有马蔺、蒲公英、多变小冠花等3种植物出苗,且出苗时间明显推迟,出苗率明显降低。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在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成倍增加,但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5g·kg-1盐处理,使出苗的3种植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对3种植物造成严重伤害。
5种不同品系相思木材的化学性质 I.木材化学组成及差异性
秦特夫, 黄洛华
2005, 18(2): 191-194.
摘要:
对大叶、厚荚、卷荚、马占和黑木等5种不同品系相思木材的灰分、综纤维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多缩戊糖、木质素、相对结晶度等主要化学组成及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5种不同品系间相思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异及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品系的相思木材中大叶相思、厚荚相思和马占相思木材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而厚荚相思与卷荚相思、黑木相思之间,马占相思与卷荚相思之间以及卷荚相思与黑木相思之间的主要化学组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性。大叶、厚荚、卷荚、马占和黑木相思木材的综纤维素含量分别为:71.25%、70.84%、75.47%、72.38%和71.77%;α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5.30%、46.47%、50.15%、46.48%和43.99%;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2.83%、24.12%、18.54%、21.98%和20.77%;相对结晶度分别为:58.74%、43.36%、43.42%、39.74%和41.89%;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为:22.02%、21.20%、22.73%、22.00%和26.20%;聚戊糖含量分别为:22.98%、21.20%、24.68%、23.20%和24.72%;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为:5.78%、5.38%、6.13%、6.20%和6.25%。
河南宝天曼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史作民, 程瑞梅, 刘世荣, 蒋有绪
2005, 18(2): 195-198.
摘要:
宝天曼地区共有药用植物1058种,隶属于471属,132科。蔷薇科、菊科、百合科、毛茛科等15个科所含的物种占该地区药用植物种数的38%。蒿属、蓼属等18个大属的种数达20.6%。根茎类药用植物占28.6%,以林地为生境的药用植物占43.8%。结果表明:宝天曼地区药用植物较丰富,森林与该区药用植物的生存息息相关。要从4个方面进行保护和利用:(1)对野生生物资源的采集、利用、贸易要加强立法和执法;(2)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科研工作;(3)建立药用植物园;(4)对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建立繁育基地。
冬枣果实三种主要病原细菌对温度和pH值的耐受力研究
王亚萍, 梁丽松, 王贵禧, 李艳菊
2005, 18(2): 199-203.
摘要:
研究了冬枣采后烂果上分离的3种主要病原细菌假单胞杆菌(Pesudomonassp.)、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sp.)和欧氏杆菌(Erwiniasp.)对温度和pH值的耐受力。结果表明,假单胞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黄单胞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2℃和55℃;欧氏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3种病原细菌对偏碱性环境耐受力较强,假单胞杆菌在pH值10时才停止生长,黄单胞杆菌和欧氏杆菌在pH值12时仍能生长;在酸性范围内,当pH值2~4时生长均受到抑制。pH、温度和时间复合处理的试验中,在pH值3~4,处理时间6~10min,假单胞杆菌处理温度在45℃,黄单胞杆菌在55℃,欧氏杆菌在50℃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紫胶蚧优良寄主植物久树的繁殖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
杨品周, 李昆, 孙永玉, 陈又清
2005, 18(2): 204-208.
摘要:
以紫胶蚧优良寄主植物久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其种子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枝条利用及紫胶蚧在寄主植物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破壳处理可极大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在开春(3月)采用容器育苗,雨季初期(6-7月上旬)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的山坡中、下部,阳坡效果更好;雨季前松土除草和追施氮肥相结合,可明显促进幼树生长;久树是紫胶蚧最优良寄主植物,冬、夏代放养结果稳定,既适于保种又适宜产胶,寄主植物每年可利用1次。
森林土壤硝态氮测定中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的研究
杨乐苏, 周光益, 邱治军, 王志香, 于彬
2005, 18(2): 209-213.
摘要:
通过对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样品的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由于降水对土壤硝态氮尤其对表土硝态氮的影响较强,因此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样品在采集时应避开降雨等特殊天气,最好在暴雨后1个星期或连续有3~5d未降雨的情况下进行;(2)误差分析表明:风干、冷藏和冷冻保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 16%、-5 18%、0 185%;样品保存方法以-6~-7℃下冷冻效果最好;(3)通过3组对比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提取过程中,样品振荡时间以30min为宜。
我国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的病理学研究
梁军, 姜俊清, 刘会香, 贾秀贞, 赵嘉平, 王媛
2005, 18(2): 214-221.
摘要: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植物组织病理学、生理病理学和病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该病害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作了展望。
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刘建锋, 肖文发, 江泽平, 冯霞, 李秀英
2005, 18(2): 222-226.
摘要:
景观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破碎化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引起近交衰败;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生物地理环境,减小物种的生存空间;改变了生态系统特性,影响系统内的能量平衡和物质流动,加剧了外来物种的入侵。本文通过对上述方面的阐述,旨在更好地理解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七叶树种子皂苷含量及其组分的产地变异分析
费学谦, 丁明, 周志春, 江志标
2005, 18(2): 227-23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