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18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大果沙棘不同品种果实特性比较研究
张建国, 罗红梅, 黄铨, 单金友, 王春艳
2005, 18(6): 643-650.
摘要: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果实特性进行了比 较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绥棱试验点百果质量在38.33-67.59 g之间,磴口试验点为32.87-63.85 g。在供 试的品种中除卡图尼在2个试验点百果质量一致外,其余品种百果质量在磴口试验点均比绥棱试验点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引进品种除阿尔泰新闻外,其余品种的百果质量均显著低于原产地俄罗斯,反映出百果质量随纬度下降而下降的趋势。(2)不同品种果实横径与纵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纵径的增大横径随之增大。(3)果实纵 径、横径、长宽比三个指标与百果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因此可根据果实形状指标对百果质量进行预测。 (4)供试的11个大果沙棘品种果汁Vc含量在342.6-1770.3 mg·kg-1之间,与俄罗斯原产地Vc含量(470-3300mg·kg-1)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供试大果沙棘品种浆果果汁中VE含量在4-29 mg·kg-1之间。 总黄酮在36-429 mg·kg-1之间,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分别为21.9-310.8 mg·kg-1、1.0-9.8 mg· kg-1和13.1-133.8 mg·kg-1,很明显总黄酮主要由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组成,而且二者的含量比较接近。
云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陈智勇
2005, 18(6): 651-656.
摘要:
根据14块总面积为56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级结构,编制了该种 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 明:云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少,种群发育过程中具波动性,但仍属稳定型种群。云南红豆杉的年龄结构与大小级结构 差异较大,不宜以大小级结构替代龄级结构。云南红豆杉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该种群的死亡率曲线与消失 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龄级为110-130a和220-250a阶段出现第一和第二峰值。生存空间与养分竞争 可能是产生最大第一峰值的主要原因。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云南红豆杉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后期衰退的 特点。云南红豆杉种群在160-190 a龄级后进入生理衰老阶段,生存率小于5%,累计死亡率大于95%。
不同种源西南桦在云南景东的生长差异
郑海水, 陈玉培, 曾杰, 李文良
2005, 18(6): 657-661.
摘要:
从西南桦分布区内选择的13个种源在南亚热带山地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生长、产量、形态 特征上都有很大差异。以胸径、树高、材积和干形等为指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对13个不同种源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表明:潞西、屏边和镇源3个种源生长和形态等各种特征都比其它种源好,位列前3名,是当地适生的好种源; 西马、龙陵和百色种源表现较好,属可利用种源;腾冲和西莲种源表现差,不好利用;平果、凭祥、靖西、景洪和田林5 种源表现一般,最好不发展。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范辉华
2005, 18(6): 662-668.
摘要:
选择林相较好的12年生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两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 林。结果表明: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当 年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 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7%和73.4%。动态 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 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年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 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两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 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泡桐种源抗丛枝病性状的遗传变异
茹广欣, 朱秀红, 李荣幸, 王豁然, 刘宁, 周海江
2005, 18(6): 669-675.
摘要: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 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自然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很少见到丛枝病发生,分布区北部与毛泡桐分布区有重叠的种源, 丛枝病发病相对较重。毛泡桐起源靠西的种源发病较轻,随着经度的增加,丛枝病发病有增大趋势;白花泡桐发病 与种源经度无关,而与纬度相关明显,呈现出纬度越高,发病率越低,病情指数越小的趋势。泡桐品种间丛枝病发病 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通过品种选择可以获得抗病优良品种。
抗月季根癌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赵小兰, 苏晓华, 韩益, 赵梁军
2005, 18(6): 676-681.
摘要:
2003年和2004年5月18-20日,以根癌土壤杆菌J-5-1毒性菌株在田间接种了蔷薇属50个材料,以鉴定其 对根癌病的抗性。根据发病率、肿瘤大小、肿瘤干质量以及感病后植株生长状况将植物的根癌病抗性分为高度抗 病、中度抗病、中度感病、高度感病4个类型。重瓣玫瑰、黄刺梅、‘红双喜'、‘火焰'、‘蓝丝带'表现为高度抗病;多 花蔷薇无刺4号、无刺3号、粉团蔷薇、白玉堂等17个材料为中度抗病;荷花蔷薇、多花蔷薇无刺11号、月季花、‘梅 郎口红'‘金玛丽'等17个材料为中度感病;香水月季、‘曼海姆'、‘摩纳哥公主'、‘杨基歌'‘桔红潮'等11个材料 则表现为高度感病。为克服田间鉴定的各种限制因素,对根癌病抗性的离体接种鉴定方法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离 体嫩梢接菌后所产生的瘤状愈伤组织量可以作为区分材料根癌病抗性的依据,离体接种与田间接种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麻竹人工林水文生态效应
谢锦忠, 傅懋毅, 马占兴, 肖贤坦, 黄品华
2005, 18(6): 682-687.
摘要:
在福建南靖连续4a对1995年春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株行距为3m×4m、4m×5m和5m×6m3种密 度的麻竹试验林进行水文生态效应观测。结果分析表明:(1)麻竹林冠截持量与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均呈正相关,而 秆茎流和林内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的年林冠平均截持 量和截持率为155.2 mm和14.61%,林内平均降水量和降水率为829.0 mm和78.11%,竹秆茎流量和茎流率为 77.3mm和7.31%。(2)麻竹林地表枯落物具有吸持其自身干质量2.8倍水量的潜在能力。(3)3种密度麻竹林的 0-60 cm土壤层最大潜在蓄水量为315.3-326.3 mm,略低于毛竹林367.9mm。(4)麻竹林地表径流和泥沙流 失量与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竹林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年地表平均径流量、土壤侵 蚀模数是密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5、0.45倍,其NO3-、NH4+、PO43-、K+等养分年流失量则分别是密 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8、0.49、0.36、0.49倍。
吲哚丁酸对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生根效应的影响
陈广辉, 王军辉, 张建国, 张守攻, 许洋, 张文学, 孙国平
2005, 18(6): 688-694.
摘要:
介绍了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插穗生根的三种类型,主要研究IBA(吲哚-3丁酸)的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青海云杉硬枝插穗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单株间插穗生根情况的差异。比较了IBA对青海云杉1年生硬 枝进行不同处理的生根差异、萌芽情况和插穗腐烂情况,找出了较好的促进青海云杉插穗产生更多高质量根的.IBA浓度和处理时间的组合(IBA 250 mg·kg-1处理12h);并且对IBA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与插穗生 根之间的关系以及衡量扦插效果的不同指标间相关性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IBA处理下插穗上部芽的萌发 与插穗生根之间的关系。
3种相思幼苗抗旱性研究
张卫华, 张方秋, 张守攻, 徐大平, 陈祖旭, 黄烈健
2005, 18(6): 695-700.
摘要:
以聚乙二醇(PEG-6000)的渗透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3种相思幼苗的抗旱性, 并确定了鉴定幼苗抗旱性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相对水分亏缺、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 氨酸等指标可作为鉴定相思幼苗早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3个树种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厚荚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
云南石林喀斯特景区不同生境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张智英, 张亮, 李玉辉, 何晓岚
2005, 18(6): 701-705.
摘要:
选择云南石林喀斯特景区地带性植被(原始林)及受人为干扰形成的次生林、灌丛、草地、云南松林5种生境, 进行雨季、旱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大型土壤动物种类、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与干扰状态具有明显关系。景区内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腹足纲、倍足纲、膜翅目和正蚓目,而正蚓目仅 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出现,且数量较多,为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示物种;无论旱季或雨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 数、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原始林最高,而受人为干扰最重的灌丛和草地则最低;该区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 有明显的表聚现象;5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均较低,而受人为保护的次生林与原始林土壤动物类群的相 似性最高。
韦塔桉为母本的控制授粉研究
李光友, 徐建民, 卢国桓, 黎元伟, 黄振华, 陆钊华
2005, 18(6): 706-710.
摘要:
对2.5年生位于广东江门韦塔桉种质资源库内的母株进行控制授粉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父本花粉在相同母 本上的平均座果率、平均单果产种量排序均为:尾叶桉韦塔桉巨桉,说明花粉类型对果实宿存和平均单果产种量 有影响,亲缘关系越远,获得种子的可能性越小;(2)切割花柱法是缩短授粉时间、减少工作量的授粉方法;(3)参试母 株W3102的座果率高,但产种量少,W3604座果率高,种子产量也高;(4)全双列育种有利于亲子代遗传关系分析,但 花期不遇影响目的种子的获得,从而延长育种年限;(5)花粉对座果率的影响不如母株的影响显著。参试的8株母本 座果率排序为:W3102W3507W3604W3401W3708W3206W3103W3105。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吴玉柱, 季延平, 刘慇, 赵桂华, 牛迎福, 王海明, 赵海军
2005, 18(6): 711-716.
摘要:
牡丹红斑病在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发病率达50%左右,病重的牡丹园可达90%以上。从8批次384个样 品中分离获得512个分离株,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牡丹枝孢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害发生与牡丹不同品种、初侵染源等因子密切相关。筛选出了50%多菌灵、700k,甲基托布津 等防治红斑病的有效药剂,应用800倍液从3月中旬牡丹展叶前至7月中旬防治4次,效果达90%以上,感病指数 可控制在5以下。
外生菌根菌和植物生长物质复合制剂对杨树扦插苗生长及抗逆性的效应
梁军, 屈智巍, 李忠宁, 贾秀贞, 张星耀
2005, 18(6): 717-721.
摘要:
通过扦插试验研究了由植物生长物质和树木菌根菌组成的复合制剂对108杨扦插苗成活率、苗高、地径、根茎 比、菌根侵染率、毛根数、生物量、树体电容、叶绿素含量以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发现复合制剂可以 促进苗木的根系生长,苗木根系的毛根数、菌根侵染率及根茎比指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可以促进苗木地上部分的 生长发育,成活率、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长势等指标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可以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苗 木的树皮相对膨胀度、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经IBA溶液 浸泡处理亦可有效提高苗木的生长,但整体效果不及复合制剂的最佳处理。初步确定了复合制剂的最有效成分配 比及处理方法。
浙南地区杉木杂交组合再选择的研究
齐明
2005, 18(6): 722-725.
摘要:
对4片定植于浙江和江西两地的全同胞试验林进行调查,评选出的若干优良杂交组合,进行重复制种和区域 化造林试验。于2001年11月份调查了遂昌试点3年生的杉木全同胞试验林,测定树高,地径,轮盘数,冠幅和成活 率5个性状,经过方差分析,方差一协方差分析和综合指数分析,初步评出9702(龙15×1339);9706(1419×1339); 9703(龙15×闽33)3个全同胞家系,其表聊突出,3年生树高超过223 cm,同时适应性也强,造林成活率在97.9% 以上,值得在浙江省南部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中国长喙壳属三个新记录种
赵桂华, 陈啸寅, 李德伟
2005, 18(6): 726-729.
摘要:
研究了变色松木上Ophiostoma属的3个分离株,通过形态学比较和鉴定,属于我国的3个新记录种:Ophiostoma davidsonii,O.abtetinum,O.franke-grosmanniae。文中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近似种比较。
GGR6在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中的作用研究
刘戈飞, 宋晓斌, 徐永慧, 刘桂湘, 骆荣君
2005, 18(6): 730-733.
摘要:
利用不同浓度的GGR6对南方红豆杉插穗进行处理,通过扦插成活率、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和测定,结果为 流水对插穗进行前处理12 h后,用20 mg·L-1的GGR6溶液浸泡5 h,扦插后插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分别高出相 同浓度的2,4-D和萘乙酸处理25.5%和16.2%,为空白对照的2倍。成活苗木的高度和粗度均高于其它处理。表 明用GGR6处理插穗能够提高红豆杉的扦插成活率,并可以促进高生长和径生长。用多菌灵提前处理插穗,能够降 低GGR6的作用效果。
云南三地区云南松泌脂量初步研究
林雁, 叶辉
2005, 18(6): 734-737.
摘要:
通过对云南丽江、昆明和个旧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松脂分泌量的测定揭示,云南松泌脂量因地 域而有明显差异,泌脂量多少与所在纬度的高低存在负相关。在同一地点,云南松泌脂量随坡向不同而异。一般地 说,北坡的松脂流量略小于南坡的松脂流量。同一树体的不同方位的松脂流量并无明显差异。就同一树木不同高度 而言,在大树的中下部,泌脂量随取样高度增加而增大。分析认为,温度可能是影响云南松泌脂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长江滩地沙埋杨树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的研究
徐斌, 刘杏娥, 孙主义, 查朝生
2005, 18(6): 738-742.
摘要:
对滩地杨树经长时间沙埋这一特定情况下的木材解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滩地杨树经泥沙长时 间的掩埋后(以下称沙埋杨树),其纤维长度为短级(829.08μm),纤维壁厚为薄至厚,纤维、导管比量分别为 62.48%和24.09%,纤维长宽比为47.5,微纤丝角为15.3°。与同一品系正常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杨树比较,其纤维 长度、纤维壁厚、导管组织比量等受到较大影响,相对差异值分别为-33.78%,34.70%、-33.08%,而射线比量、纤 维长宽比等影响相对较小;沙埋杨树微纤丝角较小、木纤维组织比量较大、纤维壁较厚,可预测其较正常立地条件下 的杨树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各指标的径向变异,与正常杨树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由各分子的生理功能及立地条 件使其生长期缩短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外来杨树遗传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
苏晓华, 丁明明, 黄秦军
2005, 18(6): 743-748.
摘要:
简要回顾了我国不同时期引进的杨树遗传资源。在总结了外来杨树资源对推进我国杨树栽培品种化和育种 上起到了重大作用的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对基因资源研究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资源保存基地,增强今后杨树育种创新能力;扩大资源评价研究的规模和深度,使外来杨树资源利用更 有预见性;杂种杨树的基因渗入可能会改变原有乡土杨树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对人工育成品种导入不育基因是 防止基因污染的关键技术措施,应作为今后推广新品种的一项必备新指标;为应对我国气候变化可能为杨树集约栽 培带来的有益性(栽培区北移和生长期延长)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干旱缺水)及病虫灾害所需求新品种作前瞻性准 备,必须从现在起开始新一轮杨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研究。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陈光才, 马乃训
2005, 18(6): 749-754.
摘要: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因为受到其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投 入加大,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基础、常规育种和分子育 种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述,并提出加强竹子种质资源保护,重视种质 资源保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竹子开花机理和开花人工诱导的研究,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稳定 的技术平台,以推动竹子遗传育种的新发展。
抗蒸腾剂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冯建灿, 郑根宝, 何威, 毕会涛, 林春阳
2005, 18(6): 755-760.
摘要:
对抗蒸腾剂在林业上的最新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抗蒸腾剂在林业上的应用基础研究情况,包括 施用抗蒸腾剂后对林木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叶水势、叶绿素含量变化等机体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对林木干旱 胁迫后应答物质含量方面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抗蒸腾剂在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大树移栽成活率、提高林木抗逆性、提 高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防治病虫害、以及花卉和果品保鲜等林业生产应用方面上的应用效果;并对未来一段时 期抗蒸腾剂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研究
吴章文
2005, 18(6): 761-768.
摘要:
据近10多年在亚热带森林旅游区的实验研究,证明森林旅游区内空气清洁,地表水质好,放射性污染少,气候 舒适,噪声少,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观测得知,森林旅游区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细 菌含量低于国家3700个·m-3的标限;空气负离子浓度高达100000个·cm-3;森林植物精气成分多,对人体有益 的α-蒎烯、β-蒎烯含量高达85.89%;森林覆盖率78%-98%;植物种类900-3000种,野生动物149-2300 多种。这说明森林旅游区物种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人类愉悦身心,寻求健康,返朴归真的理想去所。
孝顺竹RNA提取方法研究
杨卫东, 王敬文, 张金萍, 费学谦
2005, 18(6): 769-772.
摘要:
提取纯度高、完整性好、不含DNA或其它杂质 的总RNA是进行Northern杂交、cDNA合成、cDNA 文库构建、RT-PCR及mRNA差异显示等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基础。目前提取植物RNA方法有多种,这 些方法设计旨在RNA提取过程中清除多糖、多酚等 杂质污染。在提取高质量RNA的过程中,植物尤其 木本植物通常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糖和其他一些水 溶性化合物与RNA共沉淀,影响了RNA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