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2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复叶槭FtsZ基因的克隆、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烟草中瞬时表达
2009, 22(2).
摘要:
利用简并引物RT—PCR,克隆复叶槭FtsZ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马铃薯X组病毒载体pgR107,构建RNA干扰重组病毒载体pVX—AnFtsZi,并转化农杆菌GV3101(含辅助质粒pJICSa—rep)侵染烟草。40d后,检测烟草内源FtsZ基因的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复叶槭中克隆到的569bpFtsZ基因cDNA片段,具有FtsZ蛋白的核心功能序列GGGTGSG。构建的hpRNA型RNA干扰载体抑制了FtsZ基因的表达。为培育槭树类彩叶新品种奠定分子理论基础。
2009年《林业实用技术》征订征稿记事
2009, 22(2).
摘要:
《林业实用技术》是中国林科院科信所主办的技术性林业科技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为期刊方阵的“双效”科技期刊;被北大图书馆评为中文核心科技期刊,并编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第五版);加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7年又获得第三届“梁希林业图书期刊奖”。本刊在林业行业中影响力大,知识度高,
木荷优树子代苗期生长遗传和变异研究
2009, 22(2).
摘要: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浙江龙泉和淳安3个试验点的96~141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测定材料,以研究和揭示其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木荷苗高、地径、叶片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皆达到极显著水平.性状遗传力估算值显示,苗高和叶片长分别受中等和较强的家系与加性遗传控制,而地径、叶片数和叶片宽等则受弱度至中等的家系和加性遗传控制.试验观测到,与来自较北部和较高海拔地区的家系比较,来自较南部和低海拔地区的家系在各区试点的苗木生长量大、叶片宽大、叶片数多,说明木荷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的家系效应中还存在明显的产地效应.木荷苗高和地径等不仅立地效应显著,而且存在显著的家系与立地互作效应.基于家系苗期测定结果,以苗高为标准,分别为水热条件较好的中心产区(福建建瓯)、一般产区(浙江龙泉)和水热资源较差的北缘区(浙江淳安)初选出20个速生的优良家系.
激光雷达沙尘参数提取技术研究
2009, 22(2).
摘要:
对激光雷达沙尘天气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Mie散射激光雷达气溶胶和沙尘参数计算方法.分析、设计并用C#言开发了用于处理和分析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大气和沙尘参数反演软件系统.利用后向散射激光雷达(LB-D200)对北京市2006年春季沙尘天气进行监测试验,通过软件计算气溶胶参数,计算结果与其他监测结果相符.结果表明:通过退偏振系数可以计算出大气气溶胶中沙尘含量,后向散射激光雷达在沙尘天气沙尘的垂直分布探测中具有优势.
珍稀保护竹种筇竹引种育苗研究
2009, 22(2).
摘要:
利用3个种源的筇竹种实开展引种育苗试验研究,对其发芽、保存和生长状况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筇竹种实在引种地的发芽率为50%以上,种实大小与发芽率和保存率未成比例.相对于裸地育苗没有保存率的情况,遮荫条件下筇竹苗均得以保存,不同遮荫度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以50%左右的遮荫度为好,遮荫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筇竹苗的生长和保存.筇竹种实能够适应引种地天然发育的山地黄壤,夏季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是保证筇竹成活保存的重要环节,冬季极短低温没有对筇竹苗的保存造成威胁.短时间(2 h内)浸种对发芽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时间浸种(5 h以上)会降低发芽势.GA3对苗高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适宜浓度的6-BA对地径生长有一定的效果,低浓度的矮壮素对叶宽生长有促进作用.筇竹实生群体苗高、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而叶长、叶宽和萌孽的遗传力较低,群体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具有选育潜力.加强引种育苗技术探索,开展育苗和炼苗,培育优质苗木用于造林有望实现筇竹迁地保护和培育利用.
丽蛱蝶、文蛱蝶和斑珍蝶幼期形态记述及生物学初步观察
2009, 22(2).
摘要:
记述了丽蛱蝶、文蛱蝶和斑珍蝶等3个珍贵观赏蝶种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丽蛱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6代,以滞育成虫越冬,成虫以腐烂水果和树液为补充营养,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有假死习性;文蛱蝶1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访花,也食发酵水果汁液,卵聚产,幼虫5龄,有群集性;斑珍蝶1年发生4代,以3~5龄幼虫越冬,成虫访花,卵聚产,幼虫6龄,有群集性.长叶西番莲为丽蛱蝶的新发现寄主,三开瓢为文蛱蝶和斑珍蝶的新发现寄主.
油桐种仁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09, 22(2).
摘要:
以木本油料植物油桐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实验选择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酸转变关键时期,构建油桐种仁cDNA文库,并进行部分测序.初级文库的滴度为1×106pfu·mL-1,重组率为99.7%,插入片段大小为0.5~2.5 kb,平均约1 kb.通过测序获得的功能基因类型主要包括抗性基因、油体蛋白基因、贮藏蛋白基因及种子发育相关基因等,还有大量的未知功能基因和其他基因存在,各类基因的表达丰度不一.着重对首次分离到的油桐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和蛋白结构预测分析.
落叶松云冷杉林单木树高曲线的研究
2009, 22(2).
摘要:
本研究以20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为对象,基于4 309对实测树高-胸径数据,分树种(组)对31种常见的树高曲线进行了拟合.模型评价指标除考虑决定系数、均方误、平均误差、残差图外,还重点考虑模型的预测能力,即模型的预测区间和容许区间.结果表明:选出的树高曲线除落叶松和冷杉为线性模型外,其它均为三参数的Gompertzt和Logistic模型.研究给出了所选模型95%的预测区间及表示90%误差分布的容许区间,他们从统计上提供了模型将来用于预测的可靠性.
枫香种源生物量和NRA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
2009, 22(2).
摘要:
为研究不同纬度枫香种源经过无营养胁迫生长后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按种源与氮2因素裂区设计砂培试验,以N水平为主处理,枫香种源为副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水平内种源间).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会刺激枫香叶片提前形成花青素变红,且低纬区种源变红早于高纬区种源;另外低纬区种源与高纬区种源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存在各自的变化规律.以最高生物量为对照,在0 N水平下福建延平种源生物量降低最少(54.54%),且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但其在2N水平生物量迅速降低,耐肥性较差;其它种源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各种源根冠比从0 N到1/2 N水平均迅速降低:广西南丹>福建延平>浙江永康>安徽泾县,即随着纬度的升高,枫香种源根冠比受N的影响越来越小.统计分析发现,福建延平种源在无N及低N水平时NRA极显著高于其它种源,且具有较高生物量,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是棚内重复间光照的差异),可以认为福建延平是优良的耐低N型种源.
马褂木菌根真菌筛选和菌根化育苗效果研究
2009, 22(2).
摘要:
通过对马褂木菌根真菌种类调查,发现其为典型的内生菌根树种,分离和鉴定出地表球囊霉菌、苏格兰球囊霉菌和摩西球囊霉菌3种优势的共生菌根.利用马褂木福建武夷山种源苗木,通过接种效果比较,摩西球囊霉菌的促生效果最好,为马褂木的优良菌根菌种.利用摩西球囊霉菌进一步的菌根化育苗试验表明,马褂木菌根化育苗的促生效应明显,显著促进了苗木对N、P素的吸收利用,其苗高、地径、根长、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未接种试验对照提高了42.41%、38.30%、12.90%、21.13%和137.78%.此外,菌根化育苗还能有效地改善基质的理化性质,其速效N和有效P含量分别较育苗前原始基质提高了158.48%和48.09%.
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2009, 22(2).
摘要:
试验以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常用的桑树砧木-1年生实生桑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模拟盐胁迫环境,通过设置1、3、5、7 g·kg.等4个盐分梯度,以不加NaCl(0 g·kg-1)为对照(CK),研究NaCl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g·kg-1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没有明显影响;而3、5、7 g·kg-1等NaCl处理则对Pn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7g·kg-1等的NaCI处理的影响显著,造成桑树幼苗Pn急剧降低,部分植株受害严重,甚至死亡.此外,1、3 g·kg-1等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和胞间CO2浓度(Ci)没有明显影响,而5、7 g·kg-1等NaCl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桑树幼苗的Ci,降低了Gs、Tr和WUE.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一定的影响.随NaCl处理浓度增大,初始荧光(Fo)呈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则先升后降,但处理之间Fo和NPQ变化差异不明显;1、3 g·kg-1等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没有明显影响,而5、7 g·kg-1等NaCl处理则显著降低其Fm、Fv/Fm、Fv/Fo和ΦPSⅡ.
北方地区黑杨派栽培品种的AFLP指纹分析
2009, 22(2).
摘要:
以我国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广泛种植的10个黑杨派品种(36杨、50杨、107杨、108杨、111杨、加杨、沙兰杨、I-214杨、109杨和110杨)为实验材料,先进行了苗期形态特征分析,并利用AFLP标记技术,选用E-TA/M-CAG和E-TC/M-CAG两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获得了12条特异性条带,建立了这10个杨树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每个品种的扩增带型互不相同,可为杨树品种或无性系鉴定提供独特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AFLP DNA指纹图谱可以灵敏地鉴别相近无性系并与形态学鉴别分类结论相吻合,表明DNA指纹鉴定配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研究
2009, 22(2).
摘要:
根据在大兴安岭调查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结构,阐述了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向外随着距林隙中心距离的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林隙内,随着离林隙中心距离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逐渐增加.越过林隙边缘进人林内后,灌木高度和盖度随着距离增加,又逐渐减小.灌木种数呈少一多一少的变化过程.在林隙边缘地带,灌木盖度最大、种类最多;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草本高度、盖度、种数逐渐变小;随着林隙内枯倒木腐烂程度增加,林隙更新株数有增多趋势.更新株数随着林隙面积增加,总体上趋于减少,呈现单峰型变化;林隙内死地被物厚度比林内小.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藓类高度和盖度、死地被物厚度和盖度趋于增加.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地表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
2009, 22(2).
摘要:
2006年5月至6月间,在设立的固定样带内,采用手拣法和陷阱法对9种植被类型,即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农田、竹林、阔叶混交林、冷杉纯林、亚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地表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进行研究.在收集的267个陷阱和45个土样中,共采集土壤无脊椎动物12 715只(其中未能进一步鉴定的标本234只),隶属3门11纲28目3亚目117科,优势类群为蚁科、长角跳科、疣跳科,分别占所采集的无脊椎动物数量的22.70%、11.87%和11.43%.地表无脊椎动物功能群中的菌食性、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在各种植被类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多样性分析表明:植被类F类群数最多且多样性最丰富,植被类型E内地表无脊椎动物分布最均匀.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陷阱中采集地表无脊椎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及均匀性差异显著(X个体数2=107.66,X类群数2=63.79,X多样性指数2=84.51,X均匀性指数=94.45,P<0.05).
笃斯越桔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2009, 22(2).
摘要:
以笃斯越桔新生嫩芽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和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诱导培养基为:DR+2-ip2.75 mg·L-1 +IAA0.10 mg·L-1,诱导率为99%;生根培养基:MS(改良)+IAA 1.00 mg·L-1 +Kt0.30 mg·L-1,生根率达98%;以再生植株的茎节为材料进行快繁的结果表明,在25 d的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倍数平均达40以上,快繁培养基:MS(改良)+IAA 0.50~1.00 mg·L-1 +Kt0.30 mg·L-1+GA3 0.20 mg·L-1.建立了笃斯越桔的植株再生和快繁体系.
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优势种种间联结分析
2009, 22(2).
摘要:
采用方差分析(VR)、X2检验,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南宁市城区近自然林林下灌木层25种灌木种联结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优势种多物种种间联结呈正关联;成对物种种间正关联居多,负关联较少,不显著居多,显著居少,说明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种间具有一定的联结性,但联结性不显著,这是由于南宁市城区森林处于演替的早期阶段,各种对间随机结合,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和年轻性,群落结构和功能尚不稳定;②得出10个比较明显的生态组合,有三叉苦-九节、阴香-小叶女贞、水蒲桃-土密树等,这些生态结合种组的可以作为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依据.
安庆杨树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2009, 22(2).
摘要:
以安徽安庆长江外滩地杨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监测,得到2005年4月到2006年3月间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过程:从7:30左右生态系统开始吸收CO2,午间13:30左右达到全天碳吸收最高峰,然后开始降低,到17:30左右生态系统逐渐转入碳排放;同时分析了生态系统碳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温度、土壤热通量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变化关系:PAR>1 μmol·m-2·s-1时,在不同温度范嗣内,PAR与碳通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平均夜间碳通量与月平均气温呈线性相关;平均夜间碳通量与5 cm处土壤日平均温度呈指数相关;月平均碳通量与2 cm深处土壤热通量也呈指数相关.
复叶械FtsZ基因的克隆、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烟草中瞬时表达
2009, 22(2).
摘要:
利用简并引物RT-PCR,克隆复叶槭FtsZ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马铃薯X组病毒载体pgR107,构建RNA干扰重组病毒载体pVX-AnFtsZi,并转化农杆菌GV3101(含辅助质粒pJIC Sa-rep)侵染烟草.40 d后,检测烟草内源FtsZ基因的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复叶械中克隆到的569bpFtsZ基因cDNA片段,具有FtsZ蛋白的核心功能序列GGGTGSG.构建的hpRNA型RNA干扰载体抑制了FtsZ基因的表达.为培育槭树类彩叶新品种奠定分子理论基础.
两种百合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对高温干旱气候的响应
2009, 22(2).
摘要:
将分形分析与方差均值比率及聚集强度指数相结合,比较分析了南川百合与泸定百合种群在高温干旱影响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研究表明:分形分析同方差均值比率及聚集强度指数测定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分形维数不仅可以很好地反映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也能很好地反映种群动态;两种百合种群的聚集强度均受到2006年高温干旱的影响,但南川百合种群所受影响比泸定百合大;两种百合的平均计盒维数和平均信息维数与2005年相比均减少,但南川百合种群平均计盒维数的减少比例(13.00%)约为泸定百合(9.04%)的1.44倍,平均信息维数的减少比例(22.71%)约为泸定百合(3.43%)的6.63倍,高温干旱天气对这两种百合的生长均有影响,泸定百合的抗热抗旱能力要高于南川百合,南川百合更易受高温干旱天气的伤害.与泸定百合相比,南川百合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物种,在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的影响下更易导致濒危,应尽快加以保护.
蟑螂水溶性多糖提取、分析及免疫活性研究
2009, 22(2).
摘要: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多糖含量为指标,对蟑螂水溶性多糖进行碱液和酶解提取研究;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对提取的多糖进行分级纯化,并对所得组分进行纯度鉴定和单糖分析;同时考察蟑螂粗多糖对正常小鼠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的多糖含量较高,最佳实验条件是提取温度50℃、酶量200 μg·g-1,提取时间2 h.在此最佳实验条件下所得蟑螂多糖粗品中总糖含量为80 g·kg-1,蛋白含量为423 g·kg-1,氨基酸总量为333.4 g·kg-1;纯化后初步获得一个组分PWSPSC-2,多糖含量458 g·kg-1,蛋白含量392 g·kg-1,单糖组成Xyl:Ara:Glu:Man:Gal:GIcUA:GalUA=1.0:1.7:38.1:14.6:15.6:2.9:1.3;免疫活性实验显示,蟑螂粗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吞噬百分率及血清溶血素,表明蟑螂粗多糖可以明显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广东省尾巨桉和马占相思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
2009, 22(2).
摘要:
采用固定样地连续定位监测法对广东省高要市2种主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尾巨桉和马占相思人工林群落的下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组成等参数自2004年到2007年的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与2004年相比,2007年尾巨桉林下木层的物种数稍有减少(减少3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2.O%),草本层的物种数显著增多(增加16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51.6%);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增大;2007年复查时,下木层消失的物种数比增加的物种数稍多,但草本层消失的物种数远少于增加的物种数.(2)马占相思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均稍有减少(分别减少:3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0.3%;4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9.0%);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减少或变化不明显;2007年复查时,下木层和草本层消失的物种数均比增加的物种数多. .
云阳马尾松树轮宽度年表特征研究
2009, 22(2).
摘要:
利用采自重庆市云阳县马尾松分布上限和下限的树轮样芯材料,分别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结果表明:分布上限的马尾松树轮宽度指数变化幅度大于下限,且上限树轮样本的信噪比、样本总体代表性均比下限的高;总体来讲,上限树木的生长对环境的敏感性比下限的高.进一步分析表明:上限马尾松的生长受前一年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而下限马尾松的生长只与当年降水量有关,这表明云阳分布在上限的马尾松和分布在下限的马尾松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气候因子对分布在上限的马尾松生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北京地区黄栌和桑树上的新病原腐朽菌
2009, 22(2).
摘要:
报道了北京地区两种新的由锈革孔菌科真菌引起的树木腐朽病害,其病原菌分别为石榴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punicata Y.C.Dai,B.K.Cui & Decock)和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 Y.C.Dai & B.K.Cui).石榴嗜蓝孢孔菌可以引起黄栌干基腐朽,桑木层孔菌则主要造成桑树的心材腐朽.根据采集的标本对这两种新的病原菌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菌种分离和培养性状描述.
竹黄的系统学、生物学及活性成分的研究
2009, 22(2).
摘要:
竹黄菌是竹子上重要的真菌病原,它隶属于子囊菌门、假球壳目、暗球壳科.它的系统学位置一直存在争议.竹黄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它的活性成分在抗肿瘤、食品色素及生物农药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等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成果,对一直存在争议的竹黄的系统分类学及其寄主研究作简要综述,对近年来竹黄的活性成分竹红菌素、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等研究热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主要发达国家林业有关碳源汇及其计量方法与参数
2009, 22(2).
摘要:
本文收集了主要附件Ⅰ国家缔约方2008年最新更新并向递补交的1990-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对林业(包括森林及其与其它地类之间的转化)碳计量采用的方法、参数和碳源汇计量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均采用了IPCC较高层次的碳源汇计量方法,并采用了大量本国的参数.主要发达国家林业表现为净碳吸收汇,且呈增加趋势;林业碳汇在国家温室气体源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而我国则呈相反趋势.我国林业碳计量与主要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林业碳计量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开发,收集完善相关参数,完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提高我国当前和未来履约的能力.
(拟)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LⅣ)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
2009, 22(2).
摘要:
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耐久型四龄幼虫(LⅣ)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LⅣ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同一来源的(拟)松材线虫的LⅣ既可发育形成松材线虫,也可形成拟松材线虫.它的分化变异结果受寄主等环境因子影响,规律是:带尾尖突的LⅣ离开松墨天牛成虫进入黑松多变为无尾尖突的松材线虫;进入马尾松多变为带尾尖突的拟松材线虫.
梅州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2009, 22(2).
摘要: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的绿色名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大小、类型、空间格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并且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塑造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1-3].有鉴于梅州市2007年4月成功申报广东省园林城市并获批准,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地进行,本文试图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探讨梅州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问题,希望能对梅州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加勒比松凋落物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2009, 22(2).
摘要:
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orelet)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瘠薄土壤,是南亚热带低海拔丘陵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1].由于纯松林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2],在纯松林下套种阔叶树进行改造,可以建成针阔混交林,为修复脆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土壤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3-4],土壤微生物和酶在分解凋落物及土壤的生化循环中起重要作用[5-6],影响植物养分的吸收[7-10],二者越来越多地被用做土壤肥力的一个指标[6,11].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相互作用,土壤质量应该结合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因子进行评价[12].森林凋落物是林地养分的主要来源,可以改变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
悼念著名林木育种学家徐纬英先生
2009, 22(2).
摘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老一代林木育种学家、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所长、院刊《林业科学研究》顾问徐纬英先生不幸于2009年2月6日17时与世长辞,享年93岁。我们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杰出的林业科学家、一位受人爱戴的师长而感到无比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