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2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巨龙竹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花结实现象
谷志佳, 杨汉奇, 孙茂盛, 杨宇明
2012, 25(1): 1-5.
摘要:
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 L. Sun是云南特有的重要经济竹种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巨龙竹资源,本文调查了18个典型的巨龙竹种群,并对近6年来巨龙竹开花结实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巨龙竹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以滇西南的沧源、西盟和孟连3个县为中心,集中分布于22°09' 23°30 'N,98°56' 99°37' E,海拔1 000~1 500 m之间的低中山区。同时,巨龙竹秆型依照分布区由南向北表现出明显的弯曲型——弯曲型与通直型混生(混生型)——通直型的变化趋势。种群平均胸径与分布区海拔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巨龙竹野外多见零星开花,以通直型为主,但结实少见且结实率低,约为0.34%~0.64%,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个体零星开花以及小花雌雄异熟等原因造成的结果。土蜂Apis cerana Fabricius的访问可能是巨龙竹有性繁殖中传粉的重要补充方式。
密度对黑腹果蝇胚细胞系L-2/M delta 2-3 冻存效果的影响
丁伟峰, 冯颖, 张欣, 李娴
2012, 25(1): 6-10.
摘要:
使用双翅目昆虫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allen )胚细胞系L-2/M delta 2-3作为研究材料,制备10个密度试验组(0.81×106~2.88×107 个·mL-1,每组跨度大于2.00×106 个·mL-1),分别在冻后第6、10、14个月对各组细胞冻后活力、回复时间长短、以及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密度因素对细胞系L-2/M delta 2-3长期冻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存密度对细胞系L-2/M delta 2-3冻后活力和状态恢复均有显著影响( P7 个·mL-1以上有利于细胞活力的保持与冻后的恢复。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东北兴安落叶松树高和直径生长模拟
姜立春, 杜书立
2012, 25(1): 11-16.
摘要: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0株人工兴安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采用Richards生长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S-PLUS软件中的NLME过程,分别拟合非线性树高和直径生长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对树高-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b3 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当对直径-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 、b3 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把相关性结构包括一阶自回归结构AR(1)、一阶移动平均结构MA(1)及一阶自回归与移动平均结构 加入到树高和直径最优混合模型中,一阶自回归结构AR(1)显著提高了树高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一阶移动平均结构MA(1)显著提高了直径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混合模型在应用上不但能反映树高和直径的平均预测趋势,还能用方差协方差结构和误差相关性结构校正随机参数来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
红脂大小蠹声音信号记录、分析与发声器官电镜观察
王鸿斌, 赵丽稳, 罗茜, 张真, 孔祥波
2012, 25(1): 17-22.
摘要:
应用开发设计的昆虫声音采集与录制系统,对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玻璃板夹心、木段钻孔、室外直接测定)的红脂大小蠹两性成虫声音信号进行了采集、放大与数字化记录,并应用Adobe Audition与matlab软件分别对雌雄成虫的胁迫声、雄虫求偶声、雄虫竞争声、雌虫回应声等声音信号进行了脉冲组、频率、持续时间、频谱等特征分析,此外,还应用扫描电镜对其摩擦发声器官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研究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整体摩擦声音频率为3~5.3 kHz;雌雄间声音有显著区别,其摩擦发音结构音锉也有明显不同;而不同行为下所发出的声音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也略有差异,显示其与行为交流密切相关。
不同氮素水平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贾瑞丰, 尹光天, 杨锦昌, 李荣生, 邹文涛
2012, 25(1): 23-29.
摘要: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置0(对照)、50、100、150、200、300、400、600 mg·株-18个氮素处理,研究氮素供应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量的增加,红厚壳幼苗高、地径、叶面积及整株生物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200 mg·株-1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2.06 cm、0.65 cm、327.27 cm2和10.43 g·株-1,是对照的1.59、1.25、2.58、1.90倍;地下生物量N5显著高于N7、N8处理,但与其余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根冠比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单调递减趋势;红厚壳幼苗叶绿素a、b及总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厚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蒸腾速率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均在200 mg·株-1时达最大值,分别是7.29 μmol·m-2·s-1、0.071 mol·m-2·s-1、220.22 μmol·mol-1和1.34 mmol·m-2·s-1,分别是对照的2.26、1.92、1.37、1.79倍,不同氮素处理间红厚壳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差异均显著。结果表明:施氮量200 mg·株-1左右为红厚壳幼苗温室栽培的最佳施肥量。
中国沙棘(♀)×蒙古沙棘(♂)杂种F1重要选种性状表型多样性与选优研究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李健雄
2012, 25(1): 30-35.
摘要:
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中国沙棘优良单株MK-88-01、HF-88-05为母本,俄罗斯栽培种阿列依及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子代优良雄株为父本,开展了中国沙棘与蒙古沙棘2个亚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发现:杂种子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百果质量、果实产量等最重要的几项经济指标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选育出3个优良杂种单株,其树高均显著高于父本,2年生枝棘刺数均为3个,与母本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大量减少。优良杂种单株百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分别达26.33~29.33 g、2.00~2.50 kg,比母本中国沙棘分别提高31.34%~46.30%、66.67%~108.33%。杂交子代具有单株生长量越大,其果实与种子表型指标就越小的变化规律,与母本中国沙棘体大果小、父本蒙古沙棘体小果大的表型特征相吻合。
林带冬季相结构参数及透风系数的算法推导
王志刚, 任昱
2012, 25(1): 36-41.
摘要:
从林带结构参数——疏透度β、立木表面积疏透度S'、立木体积疏透度V'、地上生物表面积密度C、地上生物体积密度W的定义和运算关系出发,推演出冬季相林带结构参数之间、以及它们与林带透风系数α、林带宽度D、枝条平均直径d 的相互关系,其表达式为:W= V'/D = (1/4)dC= dS'/(4D) = (-πdlnβ)/(4D) =-(0.1πdlnα)/D 该式是对几个主要结构参数之间具有同质性的证明,说明不同结构参数概念具有本质上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排他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换算的,为林带防风效应评价运算提供了方便。导出一组适合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带防风效应评价的运算公式。
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对赤松生长的影响
朱彦鹏, 孙志强, 张星耀, 梁军, 张英军, 唐晓娟
2012, 25(1): 42-47.
摘要: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赤松林分的局部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连年取食和分年度取食后的赤松,当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显著;同时,生长率差异也显著。根据赤松枝条在3 a受到的为害情况看,赤松枝条当年的生长不受当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的影响,但受前一年取食影响:即当前一年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松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反之则影响不大。腮扁叶蜂连续在前年和去年为害2年,会严重降低赤松当年生枝条生长量。通过比较2006年至2008年37块样地赤松胸径的增长量,赤松胸径在不同虫口密度为害下,增长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局部而非整体,在短期内仅从赤松枝条的生长上难以评判其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3种白刺耐盐性的对比分析
倪建伟, 武香, 张华新, 刘涛, 张丽
2012, 25(1): 48-53.
摘要:
以2年生西伯利亚白刺、齿叶白刺和唐古特白刺苗为材料,设置0、100、200、300、400 mmol·L-1NaCl 5种盐浓度开展胁迫试验,测定并对比分析其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处理促使白刺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增高,高盐浓度处理下这种促进作用降低;在100 mmol·L-1的盐处理下,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齿叶白刺叶绿素含量均达最高,分别为0.72、0.78、0.61 mg·g-1;在400 mmol·L-1的盐处理下,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齿叶白刺生物量为最低,分别为10.49、12.42、10.19 g·株-1,仅为对照的75%~79%;3种白刺中,唐古特白刺的Na+/K+最高,施盐处理下西伯利亚白刺的Na+/K+均高于对照,而齿叶白刺则低于对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种白刺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递增,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增后减;低盐浓度处理的唐古特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中MDA含量比对照低,齿叶白刺却比对照高;3种白刺的POD和SOD活性在盐处理下高于对照,其中唐古特白刺叶片中POD活性最低,齿叶白刺中SOD活性最高;3种白刺在盐胁迫下均能正常生长。
Cd及矿质营养元素在结缕草植株中的积累特性
刘俊祥, 孙振元, 钱永强, 巨关升, 韩蕾, 周晓星
2012, 25(1): 54-57.
摘要:
以水培方法研究了镉在结缕草中的积累特性及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处理下结缕草根、叶中镉的分布比例为细胞壁>胞液>细胞器。低浓度(1、10 mg·L-1)处理下,结缕草茎细胞液中镉的比例分别较细胞壁中镉的比例高出61.70%、69.60%;高浓度(100 mg·L-1)处理下,细胞壁中镉的比例较细胞液中镉的比例高出47.70%。低浓度(1、10 mg·L-1)处理的结缕草地下部的镉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而高浓度下(100 mg·L-1)结缕草地上部的镉含量较地下部显著提高37.31%;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镉转运系数显著提高,100 mg·L-1处理下镉转运系数分别较1、10 mg·L-1提高了4.12、2.45倍。高浓度(100 mg·L-1)处理下,结缕草地下部N、K、Ca、Mg含量下降,P、S含量有所提高。高浓度(100 mg·L-1)镉处理下,地上部N含量较对照显著上升16.11%,Ca、Mg的含量均较对照升高;不同浓度镉处理的地上部P、K、S含量均较对照降低。
天目山柳杉古树的液流特征研究
蒋文伟, 汤富彬, 刘志梅, 赵明水
2012, 25(1): 58-64.
摘要:
应用热扩散技术法,于2010年4—8月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的2株柳杉古树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结合所测定的相关环境因子,分析了柳杉树干液流和耗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液流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柳杉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单峰波动曲线,但树干液流启动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及迅速下降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树干液流密度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水汽压差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和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液流密度随树干直径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差异,但液流速率和日均耗水量均随树干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胸径75.6 cm柳杉和胸径62.8 cm柳杉的日均耗水量季节变化过程相同,但2者变化差异较大,6月份日均耗水量最低,分别为(49.356±14.883) kg和(9.531±4.297)kg;4月份日均耗水量最高,分别为(110.022±21.890)kg和(49.352±2.629)kg。
107 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
李金花, 何燕, 段建平, 张绮纹
2012, 25(1): 65-70.
摘要: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北京市背景值,但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37.61、26.25和90.3 mg·kg-1,均超过了背景值,3块林地107杨叶片的Pb、Cd、Cu和Zn含量不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07杨叶片对土壤Pb、Cd、Cu和Zn重金属元素均能吸收富集,但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呈现出Cd>Zn>Cu>Pb的变化趋势,尤其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最高值大于16,表现出了低背景高富集,而对Pb、Cu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林地107杨叶片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
不同径级云南松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孙宝刚, 陈飞,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蔡学勇, 李彬
2012, 25(1): 71-76.
摘要:
利用标准木法测定了不同径级云南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5~7.5 cm径级云南松生物量为(6.642±1.129)×103 g·株-1;7.6~12.5 cm径级为(2.533±0.387)×104 g·株-1;12.6~17.5 cm径级为(5.897±1.331)×104 g·株-1;17.6~22.5 cm径级为(1.063±0.211)×105 g·株-1;≥22.6 cm径级为(2.208±0.409)×105 g·株-1。在不同径级组成中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变化:随着径级的增大,主干和根部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枝和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树皮的比例则一直下降。主干生物量在0~2 m高度层最大,占总生物量的27.62%。6~8 m高度层枝、叶生物量最大,分别占各自总生物量的35.85%、38.34%。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深度内,占总根系生物量的65.49%。
浙江省农家柿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赵献民, 龚榜初, 吴开云, 陈红星, 吕贤良, 王年金
2012, 25(1): 77-87.
摘要:
对浙江省76份农家柿品种进行表型分析与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描述性状呈现多样性,果实、叶片、枝条等组织器官形态特征均有丰富的变化;数量性状各指标变异系数为0.11~0.88,变异程度较高。对农家柿品种进行数量性状分级:当以单果质量81、123 g为分级点划分时,小果型品种占30%,大果型品种占30%,中果型品种占40%;当以果形指数0.9和1.1为分级点划分时,扁果形品种占30%,圆果形品种占40%,长果形品种占30%。对表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可归纳出综合因子,第1、2、4主成分分别归纳为果实综合因子、叶片综合因子、枝条综合因子,第3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并可去除特征向量值绝对值在0.50以下的指标,实现指标的优化;对优化的指标进行Q聚类分析,在不同分划线和阈值处,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聚类结果与柿传统形态学分类较相符,并可将金枣柿系列和其它柿品种明显分为两类;R聚类分析则显示较多果实性状聚为一类,枝条、叶片等性状并未有明显规律,但却发现一些与柿营养生长相关的表型性状聚为一类。本研究也初步解决了农家柿品种中存在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通过观察比较和聚类分析,最终确认这76份农家柿品种实际品种数量为68个。
华仁杏杂种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刘梦培, 傅大立, 李芳东, 傅建敏, 田敏, 梁臣
2012, 25(1): 88-92.
摘要:
以华仁杏6个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亲本与杂种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筛选出在亲本和杂种之间存在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6对,除2个杂种无法鉴别外,其余品种均可鉴别为真杂种。另外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组合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但当父本选择X1时,母本选择H1或H3杂交后代差异比较显著。
金花茶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全长克隆与表达的初步研究
周兴文, 李纪元, 范正琪
2012, 25(1): 93-99.
摘要: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花瓣中获得了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Cn-CHI,GenBank登录号HQ269805.1。碱基序列分析表明,Cn-CHI基因全长953 bp,包含56 bp的5’非翻译区、204 bp的3’ 非翻译区和一个长为693 bp编码23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Cn-CHI基因编码蛋白与蔷薇科、杜鹃花科、茄科等植物的CHI蛋白同源性都在75%以上,与山茶科山茶属茶树CHI蛋白同源性高达99%。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n-CHI基因在金花茶花蕾发育过程中呈现先急剧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在花器官的不同部位中,Cn-CHI基因表达量最高的是雌蕊,其次是雄蕊,在萼片和花瓣中的表达量较低且相差不大。
干旱区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朱雅娟, 吴波, 卢琦
2012, 25(1): 100-106.
摘要:
水分是干旱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降水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水分来源。根据气候变化研究的预测,未来我国干旱区的降水格局会改变,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等。降水变化会影响干旱区的土壤变化,植被变化,土地荒漠化和水文变化等方面。我国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的降水有总体增加趋势,而部分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的降水则出现减少趋势。降水的增加能够促进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被盖度,促使荒漠植被向草原植被方向发展,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逆转;另外,降水增加会增加河流的径流量和湖泊水量,促进洪水的发生,降水减少则具有相反的效应。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预测干旱区在未来降水格局改变之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对于天然植被保育以及荒漠化防治等实践工作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实验,如增雨、升温、模拟氮沉降和CO2浓度增加等对干旱区的土壤、植被、荒漠化和水文等方面的影响,才能获得更有说服力的结果。
脱硫石膏改良龟裂碱土对枸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孙兆军, 赵秀海, 王静, 李茜, 马飞, 陈昌和, 李彦
2012, 25(1): 107-11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