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荣祖.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2] 吴征镒. 云南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503~509
[3] 刘刚才,刘淑珍.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确定[J]. 土壤学报, 1999, 36 (4) : 559~563
[4] 周蛟,马焕成,胥辉. 元谋干热河谷引种造林试验及树种选择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0, 20 (2) : 78~84
[5] 张信宝,杨忠,张建平,等. 元谋干热河谷坡地岩土类型与植被恢复分区[J]. 林业科学, 2003, 39 (4) : 16~22
[6] 杨再强,谢以萍.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问题与退耕还林技术模式的研究[J]. 四川林勘设计, 2003 (4) : 28~29
[7] 李昆,张春华,崔永忠,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 (5) : 555~563
[8] 袁远亮,孙辉.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黑荆树引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10 (4) : 99~100
[9] 高洁. 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作用光抑制的防御机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10 (3) : 286~291
[10] 张建国,李吉跃,沈国舫. 树木耐旱特性及其机理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11] 汤章城.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植物对干旱的反应和适应[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3, 7 (4) : 1~7
[12] 赵平.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 (11) : 2031~2036
[13] TurnerN C. Drought resistance and adap tation to water deficits incrop p lants[A]. In: Harry M. Stress Physiology in Crop Plants[C]. New York: JohnWiley and Sons, 1979: 343~372
[14] 郭连生,田有亮. 9种针阔叶幼树的蒸腾速率、叶水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J]. 生态学报, 1992, 12 (1) : 47~52
[15] 沈允钢,施教耐,许大全. 动态光合作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