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宇和,柳 鎏,梁维坚,等. 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2] 王福堂. 我国板栗研究进展[J]. 河北果树, 1996 (3) : 1 - 6
[3] 章继华. 国内外板栗科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 世界林业研究, 1999, 12 (2) : 7 - 12
[4] 续九如,张 莉,柳玉明,等. 板栗不同品种果实分析初报[J]. 河北林业科技, 1998 (3) : 6 - 9
[5] 张袖丽,胡颖蕙,檀华榕. 板栗品质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1996, 24 (4) : 330 - 331, 334
[6] 王达瑞. 云南板栗一般营养成分分析[J]. 云南林业科技, 1990(1) : 46 - 48
[7] 陈顺伟,彭华正,江美都,等. 浙江主栽板栗营养物质的品种的地域差异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00, 18 (3) : 13 - 16
[8] 张林平,郭素平,李保国. 板栗果实脂肪含量测定法———改良索氏法[J]. 经济林研究, 1996, 14 (3) : 21 - 22
[9]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0] 陈毓荃. 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1] 秦 岭,董清华,王有年. 板栗贮藏期间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5, 10 (1) : 54 - 58
[12] 李文忠,刘恒烈,蔡永立,等. 板栗成分在液膜贮藏保鲜期间的变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3, 20 (4) : 338 - 343
[13] 陈在新,雷泽湘,刘会宁,等. 板栗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品质的模糊综合评价[J]. 果树科学, 2000, 17 (4) : 286 - 289
[14] 武月红,李 飞. 对影响葡萄品种耐贮性的几个因子的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7 (4) : 171 - 173
[15] 张继亮,孙海伟,马玉敏,等. 板栗品质的模糊综合评价[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2 (4) : 475 -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