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升佐. 中国杨树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9(10):2308-2316
[2] 肖 君, 方升佐. 杨树人工林施肥效应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开发, 2007,21(4):15-17
[3] 曹桂兰, 张媛媛, 朴钟泽,等. 水稻不同基因型耐低氮能力差异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7(3): 316-320
[4] 刘建安, 米国华, 张福锁. 不同基因型玉米氮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7(3): 248-254
[5] Karim S A, Hawkins B J. Variation in response to nutrition in a three-generation pedigree of Populus[J].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999,29(11): 1743-1750
[6] 张 曦, 胡增辉, 苏晓华, 等. 土壤氮水平对几种黑杨新无性系苗木生长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16(1): 80-82
[7] 马祥庆, 刘爱琴, 黄宝龙, 等. 氮素高效基因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研究[J]. 林业科学, 2002,38(6): 53-57
[8] 樊瑞怀, 杨水平, 周志春, 等. 氮素营养对马褂木家系苗木生长效应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22(1): 85-90
[9] 丁明明, 苏晓华, 黄秦军. 欧洲黑杨基因资源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06,19(3): 272-276
[10] 张香华, 苏晓华, 黄秦军, 等. 欧洲黑杨育种基因资源ssr多态性比较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6,19(4): 477-483
[11] 刘文环, 李朝晖, 姜海涛, 等. 杨树扦插苗追肥试验[J]. 防护林科技, 2000(3):70-71
[12]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1-64
[13] 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49-265
[14] 余树全, 付达荣, 李翠环, 等. 康定杨优树无性系苗期测定[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20(3): 245-248
[15] 张亚丽, 樊剑波, 段英华, 等. 不同基因型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评价[J]. 土壤学报, 2008,45(2): 267-273
[16] 宋金耀, 刘永军, 党晓燕, 等. 新山海关杨速生性的主因子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24(7): 384-389
[17] 余树全, 付达荣. 高原杨树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比差异初步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1997,18(1): 51-54
[18] 周国璋, 王世绩. 四种杨树扦插苗的硝酸还原酶活力体内衰减的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89,2(3): 296-299
[19] 曾建敏, 崔克辉, 黄见良, 等. 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07,33(7): 1168-1176
[20] Bertrand H, Pascal B, Isabelle Q, et al.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Maize[J]. Plant Physiology, 2001,125: 1258–1270
[21] Bahman E, John R S, Jerry W M. Fractal Analysis for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Corn Roots under Nitrogen Stress[J]. Agronomy Journal, 1993,85: 287-289
[22] 程建峰, 潘晓云, 刘宜柏. 土壤条件对陆稻根系生长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02,39(4): 59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