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 陈永忠,杨小胡,彭邵锋,等.我国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1-4
[3] 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等.油茶"XL"系列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的选育[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5):17-20
[4] 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等.油茶优良杂交组合选育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81-89
[5] 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等.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5):650-655
[6] 陈永忠,王湘南,彭邵锋,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1):25-29
[7] 王湘南,陈永忠,彭邵锋,等.5个油茶良种[J].林业科学,2008,44(4):173-174
[8] 陈永忠,肖志红,彭邵锋,等.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1):9-14
[9] 奚如春,邓小梅,龚 春,等.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1):158-164
[10] 庄瑞林,黄爱珠,董汝湘,等.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11):619-627
[11] 何 方,何 柏.油茶栽培分布与立地分类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2,32(5):64-72
[12] 唐光旭,唐仕斌,李 勇.油茶林地土壤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2(1):20-24
[13] 李克瑞.山茶属27种植物油脂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84,4(2):101-108
[14] 李六林,季 兰.杂种榛子不同方位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J].林业科学,2006,42(12):47-53
[15] 刘宇锋,萧浪涛,童建华,等.非直线双曲线模型在光合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农业基础科学,2005,21(8):76-79
[16] 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6-112
[17] 黄义松,牛德奎,赵中华,等.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作用及生理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2):51-53
[18] 张国良,安连荣,代焕琴,等.柿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3):51-53
[19] 李国泰.8种园林树种光合作用特征与水分利用效率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2002,15(3):291-296
[20] 胡新生,王世绩.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J].林业科学,1998,34(2):77-89
[21] 姜卫兵,俞开锦,高光林,等.梨不同砧穗组合光合特性[J].园艺学报,2002,29(6):569-570
[22] 赵宗方,凌裕平,吴建华,等.梨树的光合特性[J].果树科学,1993,10(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