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东升.森林微生物生态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300-329
[2] 张 猛,张 建.林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3,12:347-351
[3]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547-548
[4]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388-390
[5] 王 岩,沈其荣,史瑞和,等.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效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4):45-51
[6] 年士政. 森林微生物DNA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广州林业科技,2002,18(2):23-26
[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466-467
[8] 王守正,王海燕,李洪连,等.植物微生物区系和植物抗病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1(5):20-22
[9] 张玉玲,黄 琼,汪安云,等.白肋烟晾制期间烟叶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烟草学报,2007, 13(1):37-40
[10] 罗 兰,袁忠林,陈 茎.小麦全蚀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6,23(3):205-207
[11] 东秀珠, 蔡妙英. 常用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3-398
[12] 布坎南R E,吉本斯 N E.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翻译组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3]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4] Gardes M, Bruns T D. ITS primer with enhanced specificity for basidiomycetes: Applic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mycorrhizae and rusts[J] .Mol Ecol,1993:113-118
[15] 张志华,洪 葵.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2):39-42
[16] 刘春来,文景芝, 杨明秀,等.rDNA-ITS 在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1):101-106
[17] 李春义,马履一,徐 昕.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 19(6):27-31
[18] 焦如珍,杨承栋,屠星南,等.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1997, 10(4):373-379
[19] 盛炜彤,杨承栋,范少辉.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 (4):37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