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AO.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05 .Rome,2006
[2] 张煜星.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 28(6): 80-87
[3] 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资源报告——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4] Myers N, Mittermeier R A, Mittermeier C G, et al. Biodiversity hotspots for conservation priorities[J]. Nature,2000, 403(6772): 853-858
[5] 缪 宁,史作民,冯秋红,等.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J]. 林业科学,2008, 44(12): 1-6
[6] 和丽萍,孟广涛,柴 勇,等.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干扰成因及退化类型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 24(6): 675-680
[7] 朱万泽,蔡小虎,何 飞, 等.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响应[J].生物多样性,2006, 14(1):1-12
[8] 刘世荣,史作民,马姜明, 等.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对策[J]. 林业科学,2009, 45(2): 120-124
[9] 喻里飞,朱守谦,叶镜中, 等.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J]. 林业科学,2000, 36(6): 12-19
[10] 陈宏伟,郭立群,李 江, 等.云南热区的森林地理分区及其评述[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 22(2): 62-71
[11] 刘兴良,宿以明,刘世荣, 等.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生态学的研究——人工林分区和分类[J]. 四川林业科技,2004, 25(1):1-9
[12] 李贵祥,方向京,孟广涛, 等.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天然林生态分区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08, 37(1): 50-56
[13]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报告 . 昆明:2004
[14]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 .成都:2006
[15] 于贵瑞,谢高地,王秋凤, 等.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自然资源学报,2002, 17(2): 216-220
[16] 侯学煜.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4, 2(2): 153-180
[17]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市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 重庆:2003
[18]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 .贵阳:2005
[19] 云南植被编写组.云南植被[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
[20] 杨世逸,温佐吾.贵州森林立地区划[J]. 贵州农学院丛刊,1993, 21(1): 23-31
[21] 张 文,周立江,潘发明,等.利用CBERS进行汶川地震区森林资源损失快速评估[J]. 山地学报,2008, 26(6): 748-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