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有志,王政权.森林更新与空间异质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5):615-619
[2] 张 群,范少辉,沈海龙,等.次生林林木空间结构等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4):405-412
[3] 赵中华,袁士云,惠刚盈,等.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对比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8, 21(2):262-267
[4] 赵中华,袁士云,惠刚盈,等.小陇山不同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树种多样性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1):53-58
[5] 封 磊,洪 伟,吴承祯,等.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动态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5):401-405
[6] Simpson E H. Measurement of diversity[J]. Nature, 1949, 163:688
[7] 苏小青.不同演替阶段中黧蒴栲种群的大小结构与分布格局[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6(6):499-504
[8] Hurlbert S H. The nonconcept of species diversity: a criteria and alternative parameters[J].Ecology,1971,52:577-586
[9] 郭建钢,周新年,王国良,等.不同采集方式对马尾松林天然更新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0, 20 (4): 302-305
[10] 席青虎,铁 牛,淑 梅,等.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9(2):44-48
[11] 王 梅,张文辉.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生长更新状况及群落结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7):75-80
[12] 徐化成.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经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