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周政贤,郭光典.我国杜仲类型、分布及引种[J].林业科学,1980,16 (增刊):84-91
[3] 杜红岩.杜仲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2005
[5] 李家实,阎玉凝.杜仲皮与叶化学成分初步研究[J].中药通报,1986,1(8):41-42
[6] 杜红岩.杜仲活性成分与药理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3,21(2):58-61
[7] 杜红岩,赵 戈,卢绪奎.论我国杜仲产业化与培育技术的发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5):554-561
[8] 罗丽芳,吴卫华,欧阳冬生,等.杜仲的降压成分及降压机制[J].中草药,2006,37(1):150-152
[9] 王俊丽,陈丕铃.杜仲的研究与应用[J].中草药,1993,24(12):655-656
[10] 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 柳云溪.欧洲植物药会议介绍[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7,12(6):257-260
[12] 杜红岩,李 钦,李福海,等.杜仲种仁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及积累规律[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744-746
[13] 万 进,方建国.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6,25(6):530-533
[14] 史卉妍,何 鑫,欧阳冬生,等.京尼平苷及其衍生物的药效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6
[15] 黄 平,席先蓉,张 琼,等.杜仲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齐鲁药事,2007,26(11):660-662
[16]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绿原酸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44-45
[17] 柳 娜,陈晓青,刘 伟,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丁香脂素二糖苷[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306-308
[18] 白喜婷,朱文学,罗 磊,等.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变化分析[J].食品科学,2009,30(12):262-265
[19] 马风仙,赫锦锦,李 钦.RP-HPLC测定杜仲平压片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8,30(1):86-89
[20] 成 军,白发晶,赵玉英,等.杜仲叶中苯丙素类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38-40
[21] 孙彦超,李 钦,杜红岩,等.RP-HPLC测定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的含量[J].中药,2009,31(10):1608-1609
[22] 李 钦,赫锦锦,马凤仙.RP-HPLC法测定杜仲冲剂中3种成分的含量[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3):5-7
[23] 李 伟,王丽楠,覃洁萍,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J].中国药业,2009,18(21):5-6
[24] 戚向阳,张声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的松脂醇二葡萄糖甙[J].色谱,1998,16(2):161-163
[25] 沈作奎,彭 诚.湖北省杜仲不同地区不同种质间生长差异分析[J].林业科技,1999,11(6):14-15
[26] 朱 媛,王亚琴.桃叶珊瑚苷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6,37(6):947-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