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竹类研究室.竹林培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4
[2] 高贵宾,顾小平,吴晓丽,等.绿竹出笋规律与散生状栽培技术[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1):83-88
[3] 何钧潮.笋用竹林丰产培育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4] 石 明,陈宝昆,杨宇明,等.云南甜龙竹发笋生物学特性初报[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2):16-19,26
[5] 罗明灿,刘惠民,韩 灯,等.龙竹林分结构的初步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15-18
[6] 苏文会,顾小平,官凤英,等.大木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及其回归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30(5):51-54
[7] 苏智先,钟章成.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1992,7(3):289-293
[8] 周本智.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5):461-466
[9] 陈礼清.永川慈竹纸浆林集约栽培合理结构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0(1):27-30
[10] 庚晓红.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规律研究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5
[11] 吕玉奎, 罗 淋.丛生竹笋材两用林丰产栽培技术[J].重庆林业科技,2008(1):59-61,38
[12] 齐新民.料慈竹人工林施肥试验的经济效益分析[J].竹子研究汇刊,1999,18(1):12-15
[13] 焦雪梅,方洪刚,钱晓刚.黔北撑绿竹林基地施肥供需状况与技术措施[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4):319-323,200
[14] 高贵宾,顾小平,吴晓丽,等. 绿竹笋用林扒晒与施肥技术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27(1):79-82
[15] 刘 庆,钟章成.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生长格局动态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6,7(3):240-244
[16] 王 琼,苏智先,雷宁菲,等.慈竹母株大小对克隆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