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北成. 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2-63
[2] Akbari H, Konopacki S. Calculating energy-saving potentials of heat-island reduction strategies[J]. Energy Policy, 2005, 33(6): 721-756
[3] Masnoudi S, Mazouz S. Relation of geometry, vegetation and thermal comfort around buildings in urban settings, the case of hot arid regions[J]. Energy and Buildings,2004, 36: 710-719
[4] 杨文娟, 顾海荣, 单 永. 路面温度对城市热岛的影响[J]. 公路交通科技, 2008, 25(3):147-153
[5] 陈 佐. 城市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铁路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 2001, 28(1):3-8
[6] 宋治清, 王仰麟. 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23(2):97-106
[7] 曾凡刚. 大气环境监测[M]. 北京:华轩工业出版社,2003:31-71
[8] 张淑娟, 毛文峰. 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人体健康效应[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38(增刊):117-120
[9] 彭少麟, 叶有华. 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6(5):59-63
[10] 李延名, 郭 佳, 冯久莹. 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4, 17(1):1-4
[11] 彭少麟, 周 凯, 叶有华, 等.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 2005,14(4):574-579
[12] 郑芷青, 蔡莹洁, 陈诚莹. 广州不同园林绿地温室效应的比较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 2006, 5(1):37-41
[13] 唐罗忠,李职奇,严春风,等. 不同类型绿地对南京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23-28
[14] 陈步峰, 吴 敏, 潘勇军, 等. 广州城市林带森林群落的生物化学吸储效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38(3):66-68
[15] 杨士弘. 城市绿化树木的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 地理研究,1994(13):74-78
[16] 何介南, 肖毅峰, 吴耀兴,等. 4种城市绿地类型缓解热岛效应的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16):70-74
[17] 马秀枝, 李长生, 陈高娃, 等. 校园内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4):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