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世琦,高旺盛,隋 鹏, 等. 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因素定量研究[J]. 生态学报, 2005, 25 (12): 3181-3187
[2] 杨洪晓,卢 琦,吴 波,等.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 林业科学, 2004, 40 (5): 45-49
[3] 齐雁冰,常庆瑞. 高寒地区人工植被恢复对风沙土区土壤效应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 (6): 40-43
[4] 李永华,罗天祥, 卢 琦, 等.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17种主要植物叶性因子的比较[J]. 生态学报, 2005, 25 (5): 994-999
[5] 李耀阶. 青海木本植物志[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7: 128-129
[6] 王生录,杨红文.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乌柳造林技术研究[J]. 青海农林科技, 2002 (2): 10-11
[7] 董建芳,李春红,刘果厚,等. 内蒙古6种沙生柳树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分析[J]. 中国沙漠, 2009, 29 (3): 480-484
[8] 宋云民,包哈申. 毛乌素沙地沙柳、乌柳及旱柳蒸腾耗水变化规律的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 2006 (5): 8-10
[9] 哈申格日乐,宋云民,李吉跃,等. 水分胁迫对毛乌素地区4树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 (3): 358-363
[10] 曹燕丽, 卢 琦, 林光辉. 氢稳定性同位素确定植物水源的应用与前景[J]. 生态学报, 2002, 22 (1): 111-117
[11] 陈世苹,白永飞,韩兴国.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 (5): 549-560
[12] Schwinning S, Ehleringer J. Water use trade-off and optimal adaptations to pulse-driven arid ecosystem [J]. Journal of Ecology, 2001, 89: 464-480
[13] 杨 劼,高清竹,李国强,等. 皇甫川流域主要人工灌木水分生态的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 (1): 87-94
[14] 阿拉木萨,蒋德明,骆永明. 植物根系水力提升作用研究进展综述[J]. 干旱区研究, 2008, 25 (2): 236-241
[15] 任安芝, 高玉葆, 王金龙. 不同沙地生境下黄柳 (Salix gordejevii) 的根系分布和冠层结构特征[J]. 生态学报, 2001, 21 (3): 399-404
[16] Ohte N, Koba K, Yoshikawa K, et al. Water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planted trees in the semiarid desert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3, 13 (2): 337-351
[17] 李 鹏,赵 忠,李占斌,等. 植被根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 17 (2):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