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刺槐次生种源遗传差异及其选择评价

顾万春 王全元 张英脱 周之和 刘德安

引用本文:
Citation:

刺槐次生种源遗传差异及其选择评价

GENETIC DIFFERENCE AND SELECTION EVALUATION OF SECONDARY PROVENANCE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 摘要: 本文报道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9个次生种源在原阳、磁县、磴口造林试验的8年结果。首次证实刺槐次生种源(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通过观察值xijh线性可加模型分解,比较了次生种源主效(âi)、地点主效()和交互作用效应[]剖析G×E互作,评定生产力,并用互作效应方差值(XPB2)及其相对变异(CVPB)评价种源适应性。被选择的优良次生种源,可在中原、华北、河套等地立地条件相同的地区进行推广,材积的相对增益分别达13.0%、11.7%和18.5%以上。
  • [1] 吴金坤 . “棕榈藤的研究”通过部级鉴定.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3): 281-281.
    [2] 洪昌端陈天霞张萍王赵民何贵平吕本树 . 杉木优良家系区域测定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3): 298-303.
    [3] 顾万春 . 刺槐无性系G×E互作的研究——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的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6): 623-628.
    [4] 周佳孟 平张劲松管崇帆孙守家 . 河南民权与陕西白水刺槐径向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响应的差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6): 1-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6.001
    [5] 谢一青姚小华李志真黄勇 . 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2): 201-207.
    [6] 兰再平马可张怀龙苏衍修刘义 . 窄冠刺槐无性系的选育.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4): 520-523.
    [7] 洪瑞芬季延平 . 刺槐溃疡病病原菌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6): 616-619.
    [8] 孙尚伟兰再平刘俊琴布日古德梁鹏飞耿军 . 窄冠刺槐无性系根段扦插育苗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3): 437-440.
    [9] 甘红豪赵帅杨泽坤褚建民 . 刺槐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4): 75-8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4.010
    [10] 陆宪辉 . 赤霉酸对刺槐实生苗中核糖核酸酶活力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1): 34-40.
    [11] 张小泉杨继镐陈永富华网坤 . 太行山区刺槐立地质量多用途评价方法的探讨.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1): 93-99.
    [12] 刘雅荣刘建伟王世绩冷国友周树理程锦山 . 粉煤灰复垦区杨、柳、榆、刺槐的生物量*.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4): 453-455.
    [13] 玉宝王百田 . 晋西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耗水量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390-394.
    [14] 刘金秀张松彦周建 . 镉胁迫对刺槐幼苗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3): 168-178.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47
    [15] 吴丽云曹帮华黄彦新邵伟解文科李涛 . 滨海盐碱地刺槐臭椿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89-894.
    [16] 庄静静张劲松孟平郑宁李剑侠 . 非生长季刺槐林土壤CH4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2): 274-282.
    [17] 张蓝霄李雅婧胡晓创孙守家张劲松蔡金峰孟平 . 基于Biome-BGC模型的刺槐人工林生产力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3): 1-10.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015
    [18] 巩大鹏毕华兴王劲峰赵丹阳黄靖涵宋艺琳 .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2): 156-164.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299
    [19] 王风芹田丽青桑玉强宋安东张劲松 . 华北土石山区刺槐和栓皮栎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6): 956-961.
    [20] 陈尔学郭衡梁玉堂 . 鲁中南山地刺槐萌生更新林经济效果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1): 6-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58
  • HTML全文浏览量:  243
  • PDF下载量:  99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9-06-26
  • 刊出日期:  2012-12-04

刺槐次生种源遗传差异及其选择评价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2. 河北省漳河林场
  • 3. 河南省原阳林场
  •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磴口实验局

摘要: 本文报道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9个次生种源在原阳、磁县、磴口造林试验的8年结果。首次证实刺槐次生种源(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通过观察值xijh线性可加模型分解,比较了次生种源主效(âi)、地点主效()和交互作用效应[]剖析G×E互作,评定生产力,并用互作效应方差值(XPB2)及其相对变异(CVPB)评价种源适应性。被选择的优良次生种源,可在中原、华北、河套等地立地条件相同的地区进行推广,材积的相对增益分别达13.0%、11.7%和18.5%以上。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