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日本弓背蚁生物学特性及捕食马尾松毛虫作用的研究

王常禄 吴坚 萧刚柔

引用本文:
Citation:

日本弓背蚁生物学特性及捕食马尾松毛虫作用的研究

A Study on the Bionomics and Predatory Effect of Camponotus japonicus to Dendrolimus punctatus

  • 摘要: 日本弓背蚁在地下筑巢,最深达1.40m,每巢有卵0~953个,幼虫29~2302条,蛹0~953个,工蚁42~4012只,无翅雌蚁1~3只。秋季产生有性蚁,每年4月底至5月初婚飞。各阶段发育历期分别为:卵期16~19天,幼虫期10~28天,预蛹期6~7天,蛹期14~19天。疑蚁蟋蟀和跳虫科昆虫与之共生。地面爬行的1~3龄松毛虫幼虫被蚂蚁发现后分别有70%、23.3%和10%被捕食,树上1~2龄幼虫被蚂蚁发现后分别有48%和10%被捕食。每亩有56个蚁巢的马尾松林,对1~2龄期松毛虫捕食效果达23.7%。
  • [1] 温小遂彭龙慧万雪民龙炜罗俊根张武 . 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及增效磷与3种菊酯混配的增效作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2): 141-147.
    [2] 夏育陆周健生吴正坤 . 天敌昆虫对马尾松毛虫控制作用及其群落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3): 356-360.
    [3] 谈迎春孙锡麟陈建寅 . 龙山林区天敌对马尾松毛虫抑制作用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2): 128-135.
    [4] 楚国忠 . 浙北龙山林区大山雀繁殖季节持续时间、雏鸟食物组成及对松毛虫的捕食作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1): 80-89.
    [5] 赵锦年何玉友李国松丰忠平俞文仙 . 马尾松花粉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3): 366-372.
    [6] 王志明刘进宝王海峰杨彦龙 . 落叶松人工林重要害虫天敌——大腹圆蛛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1): 39-44.
    [7] 高瑞桐卢永农刘传银 . 啄木鸟在杨树人工林内对几种昆虫捕食作用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5): 585-588.
    [8] 叶辉刘宏屏 . 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3): 289-294.
    [9] 孙锡麟谈迎春陈建寅 .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4): 407-410.
    [10] 罗正均张力杨德敏陈松游林申菲菲杜戈 . 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的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5): 686-692.
    [11] 叶文虎马小明李天生陈昌洁吴坚周健生 . 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系统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5): 427-433.
    [12] 任立宗 . 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情调查方法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1): 96-100.
    [13] 彭龙慧李周直 . 马尾松毛虫对氰戊菊酯的耐药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5): 559-564.
    [14] 江年周健生史德山 . 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地区种群动态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5): 584-588.
    [15] 朱鹏飞赵善欢 . 马尾松毛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及防治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570-573.
    [16] 赵同海张永安王玉珠严东辉陈昌洁王贵成 . 温度对B.t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2): 213-216.
    [17] 柴希民何志华吴正东 .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5): 461-468.
    [18] 王成树许成林李增智 . 马尾松毛虫天敌的发生动态及空间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5): 547-550.
    [19] 梁成杰赵玲黄金义蒙美琼杨秀好李吉钧 . 航空喷洒设备及监测技术的研究 Ⅲ.喷撒设备防治马尾松毛虫.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2): 185-189.
    [20] 陈绘画朱寿燕崔相富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马尾松毛虫发生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2): 159-16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88
  • HTML全文浏览量:  411
  • PDF下载量:  118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0-01-20
  • 刊出日期:  2012-12-04

日本弓背蚁生物学特性及捕食马尾松毛虫作用的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摘要: 日本弓背蚁在地下筑巢,最深达1.40m,每巢有卵0~953个,幼虫29~2302条,蛹0~953个,工蚁42~4012只,无翅雌蚁1~3只。秋季产生有性蚁,每年4月底至5月初婚飞。各阶段发育历期分别为:卵期16~19天,幼虫期10~28天,预蛹期6~7天,蛹期14~19天。疑蚁蟋蟀和跳虫科昆虫与之共生。地面爬行的1~3龄松毛虫幼虫被蚂蚁发现后分别有70%、23.3%和10%被捕食,树上1~2龄幼虫被蚂蚁发现后分别有48%和10%被捕食。每亩有56个蚁巢的马尾松林,对1~2龄期松毛虫捕食效果达23.7%。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