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松梢枯病的发生规律

沈伯葵 褚祥如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引用本文:
Citation:

松梢枯病的发生规律

The Development of Die-back of Pines by Sphaeropsis sapinea

  • 摘要: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 [1] 张铭梁军李箐谢宪程元张星耀 . 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6): 149-15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6.018
    [2] 沈伯葵姚景德张明海薛梦澜姚长林 . 松梢枯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4): 409-413.
    [3] 关永福刘德英 . 微机APPLEⅡ在林木种子检验试验室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3): 331-333.
    [4] 李长喜 . “林业部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通过计量认证.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1): 124-124.
    [5] 沈伯葵葛明宏张明海薛梦澜姚长林 . 松梢枯病及其病原的研究(一).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6): 659-664.
    [6] 王永民刘国荣王世君曹丽君高峻崇何平勋 . 落叶松枯梢病检疫技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6): 652-658.
    [7] 刘秀嶶刘雪峰王鹏李成德 . 利用三种梢栖真菌生物防治落叶松枯梢病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685-690.
    [8] 邓群谭松山苏开君李际平 . 国外松枯梢病发生与林分及其立地条件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3): 346-350.
    [9] 周建良贺正兴罗鸣高张巧荣阳明左玉香 . 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60-364.
    [10] 花锁龙 . 雪松枯梢病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1): 47-54.
    [11] 汤坚王成树黄长春 . 不同含水量球孢白僵菌孢子抗逆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2): 218-221.
    [12] 张敏王迎史晓梦田红雨杜绍华冉隆贤 . 枣缩果病互隔链格孢菌的潜在寄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94-9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2.014
    [13] 谢菲梁军 . 立地条件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关系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3): 121-12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3.016
    [14] 廖周瑜叶辉吕军 . 温度对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338-342.
    [15] 廖周瑜叶辉 . 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 102-105.
    [16] 林庆源林强黄吉力张文勤黄炳荣陈锡桓 . 毛竹枯梢病发生与林分及立地条件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6): 628-632.
    [17] 廖太林叶建仁 . 中国南方松树枯梢病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5): 643-646.
    [18] 程元梁军李箐刘峰谢宪甘榕村张星耀 . 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6): 114-12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6.014
    [19] 杨豆王清海万松泽李丽张扬 . 2株毛竹枯梢病拮抗细菌筛选及其促生功能.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6): 139-14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6.017
    [20] 谢宪梁军朱彦鹏时良高燕张铭程元张星耀 . 赤松混交林枯梢病不同病级针叶内部细菌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2): 122-13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1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47
  • HTML全文浏览量:  250
  • PDF下载量:  90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2-05-12
  • 刊出日期:  2012-12-04

松梢枯病的发生规律

  • 1.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市 210037
  • 2. 江苏省淮阴市多管局
  • 3. 江苏省盱眙林场

摘要: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