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聂道平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 基金项目:

    * 林业部1986~1990年重点课题“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

A Comparasion of the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in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 摘要: 以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山脊(包括坡上部)、山坡、山洼(包括坡脚部分)杉木林的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状况。三种生境条件下的生产力(生物量)依次为68.337、99.163、141.140t/hm2,山脊的林木生物量仅为山洼的48.4%,林木平均胸径仅为7.8cm(19年生),经济价值很低。此外,由于山脊恶劣的水肥条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循环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集水区的山洼以及坡下部林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达到或接近了杉木中心产区(如湖南、福
  • [1] 丁贵杰王鹏程 .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47-53.
    [2] 陈德祥李意德骆土寿林明献孙云霄 . 海南岛尖峰岭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598-604.
    [3] 张群范少辉刘广路冯慧想宗亦尘费本华 .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42-547.
    [4]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志辉黄玲玲杨模华 . 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44-349.
    [5] 邱尔发陈卓梅郑郁善洪伟黄宝龙杨主泉 . 山地麻竹笋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及能量结构.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26-730.
    [6] 周政贤谢双喜 .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6): 646-651.
    [7] 徐大平曾育田李伟雄 .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6): 600-605.
    [8] 徐大平何其轩杨曾奖龙友深简新华 . 巨尾桉人工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65-372.
    [9] 陈遐林马钦彦康峰峰曹文强张国华陈宗伟 . 山西太岳山典型灌木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304-309.
    [10] 方江平 . 西藏南伊沟林芝云杉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5): 582-589.
    [11] 张家城盛炜彤聂道平白秀兰 . 江西分宜地区杉木人工林不同代数间生产力与生物量构成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2): 160-167.
    [12] 朱可峰廖宝文章家恩 . 广州市南沙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木榄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4): 531-536.
    [13] 徐大平杨曾奖何其轩 . 马占相思中龄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6): 592-598.
    [14] 盛炜彤杨承栋范少辉 .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4): 377-385.
    [15] 段爱国张建国何彩云童书振 .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125-132.
    [16] 杨世桦杨承栋董玉红李贻铨徐清彦彭自主陈新初李华爱 . Ⅰ-69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 1-7.
    [17] 熊有强盛炜彤曾满生 .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4): 408-412.
    [18] 傅金和潘维俦 . 杉木人工林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和生物循环.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3): 280-285.
    [19] 马雪华 . 降雨在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2): 123-131.
    [20] 范少辉盛炜彤马祥庆林开敏卓仕安张小泉 . 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560-56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70
  • HTML全文浏览量:  196
  • PDF下载量:  101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3-01-04
  • 刊出日期:  2012-12-04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 林业部1986~1990年重点课题“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

摘要: 以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山脊(包括坡上部)、山坡、山洼(包括坡脚部分)杉木林的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状况。三种生境条件下的生产力(生物量)依次为68.337、99.163、141.140t/hm2,山脊的林木生物量仅为山洼的48.4%,林木平均胸径仅为7.8cm(19年生),经济价值很低。此外,由于山脊恶劣的水肥条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循环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集水区的山洼以及坡下部林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达到或接近了杉木中心产区(如湖南、福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