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毛竹林凋落叶分解失重及养分累积归还模式

曹群根 傅懋毅 李正才

引用本文:
Citation:

毛竹林凋落叶分解失重及养分累积归还模式

  •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Patterns of Mass loss,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Leaf Litter in the Moso(Phyllostachys pubescens) Stands

  • 摘要: 经过104周对2个试验点上包括3种立竹度和2种林分组成共5种处理条件下的毛竹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分解初期失重迅速,而后趋于缓慢。分解剩余率与分解时间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林分立竹度和组成对竹林凋落叶分解速度有着显着影响,竹栎混交林及立竹度为3015株/hm2纯竹林处理下,凋落叶的分解速度分别高于纯竹林的其它2种立竹度处理。剩余物中的N、P的浓度随分解呈增加趋势,两者变化模式相似,而K、Ca、Mg的浓度则趋于减小。处理对N、K、Mg的浓度变化模式无显着影响。分解剩余物中各种养分浓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N、P在凋落叶分解初期为累积阶段,而后才释放归还,K、Ca、Mg在整个分解过程中均为释放。分解失重决定着分解后期N、P养分的释放归还;而对于K、Ca来说,淋溶作用是引起它们在分解初期迁移归还的更重要原因。
  • [1] 聂道平徐德应朱余生 . 林分结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对竹林生产力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564-569.
    [2] 傅懋毅曹群根方敏瑜谢锦忠 . 竹林养分循环Ⅱ.毛竹林内降水的养分输入及其林地迳流的养分输出*.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5): 497-505.
    [3] 唐轶琳周本智邓宗付唐荣清王小明葛晓改曹永慧 . 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凋落量动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214-219.
    [4] 聂道平 . 江西省大岗山毛竹林的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6): 693-699.
    [5] 陈双林萧江华邹跃国 .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677-683.
    [6] 玉 宝乌吉斯古楞王百田王立明达布希拉图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不同林分结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83-88.
    [7] 郭春兰方向民李佩擎张扬杨光耀陈伏生LI Jian-wei . 毛竹原状和粉状叶片分解特征对施氮和温度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5): 719-725.
    [8] 曹恭祥王彦辉熊伟于澎涛杜敏孙浩李振华王云霓 . 基于土壤水分承载力的林分密度计算与调控——以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2): 133-141.
    [9] 胡峻嶍陈蕙心周世兴向元彬黄从德 .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释放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3): 124-13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3.016
    [10] 孔维健周本智安艳飞王刚王小明徐升华 . 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5): 713-718.
    [11] 洪顺山胡炳堂江业根 . 毛竹林施肥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4): 371-378.
    [12] 黄启民杨迪蝶沈允钢邱国雄 . 毛竹林的初级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5): 536-540.
    [13] 唐晓鹿范少辉漆良华刘广路官凤英杜满义许庆标 . 采伐对幕布山区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 52-57.
    [14] 姜磊陆元昌廖声熙李昆李根前 . 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直径结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1): 126-130.
    [15] 马乃训张文燕陈红星刘智赖俊声尹斌石思纯 . 毛竹林试验地设置和调查方法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3): 368-376.
    [16] 王彦辉刘永敏 . 江西省大岗山毛竹林水文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4): 373-379.
    [17] 胡炳堂王舟莲洪顺山 . 浙闽毛竹林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地理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4): 364-370.
    [18] 高志勤傅懋毅 . 毛竹林等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 274-279.
    [19] 张刚华萧江华聂洁珠陈双林郭子武 . 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615-621.
    [20] . 不同管护类型毛竹林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4): -.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29
  • HTML全文浏览量:  212
  • PDF下载量:  109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6-01-04
  • 刊出日期:  2012-03-17

毛竹林凋落叶分解失重及养分累积归还模式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1400
  •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摘要: 经过104周对2个试验点上包括3种立竹度和2种林分组成共5种处理条件下的毛竹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分解初期失重迅速,而后趋于缓慢。分解剩余率与分解时间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林分立竹度和组成对竹林凋落叶分解速度有着显着影响,竹栎混交林及立竹度为3015株/hm2纯竹林处理下,凋落叶的分解速度分别高于纯竹林的其它2种立竹度处理。剩余物中的N、P的浓度随分解呈增加趋势,两者变化模式相似,而K、Ca、Mg的浓度则趋于减小。处理对N、K、Mg的浓度变化模式无显着影响。分解剩余物中各种养分浓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N、P在凋落叶分解初期为累积阶段,而后才释放归还,K、Ca、Mg在整个分解过程中均为释放。分解失重决定着分解后期N、P养分的释放归还;而对于K、Ca来说,淋溶作用是引起它们在分解初期迁移归还的更重要原因。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