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杉木林生物量与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肖文发 聂道平 张家诚

引用本文:
Citation:

我国杉木林生物量与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 基金项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995~1996年院基金

  • 中图分类号: S718.556

Study on Biomass and Energy Use Efficiency of the Stand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China

  • CLC number: S718.556

  • 摘要: 根据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杉木的能量利用、分配及生物生产力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器官的热值差异明显,平均为19.951kJ·g-1.生物量与密度和年龄呈较好的线性相关。不同地带、生长阶段、海拔高度的杉木光能利用率、能量的分配格局和林分生物量生产率不同;杉木的光合能量利用随不同林龄、密度和立地质量的不同而呈现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补偿点等的不同。总体上,我国杉木林对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现实平均利用率分别为0.38%和0.8
  • [1] 韩斐扬周群英陈少雄陈文平李天会吴志华简明 . 2种桉树不同林龄生物量与能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5): 690-696.
    [2] 黄世能郑海水何克军 . 桉树薪炭林混交试验——Ⅱ.林分生物量和能量分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545-549.
    [3] 朱春全王世绩王富国张启钮利民袁国文 . 六个杨树无性系苗木生长、生物量和光合作用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4): 388-394.
    [4] 于浩陈展曹吉鑫尚鹤 . O3浓度升高对桢楠和闽楠幼苗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及生物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5): 33-4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5.005
    [5] 何贵平陈益泰胡炳堂封剑文刘化桐蔡宏明 .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540-547.
    [6] 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 . 海岸沙地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归还量及其热值动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5): 600-605.
    [7] 惠刚盈童书振刘景芳罗云伍 . 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研究Ⅰ.密度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4): 413-417.
    [8] 曾伟生陈新云蒲莹杨学云 . 基于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不同生物量和碳储量估计方法的对比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1): 66-7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1.008
    [9] 王宁宁黄娟丁昌俊张洪沈应柏苏晓华 . 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691-700.
    [10] . 不同地理种源麻栎苗期变异和初步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4): -.
    [11] 曾伟生 . 我国3种针叶林的材积源生物量模型研建.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49-5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4.006
    [12] 熊有强盛炜彤曾满生 .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4): 408-412.
    [13] 杨迪蝶黄启民 . 毛竹实生苗生物量及光合速率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5): 461-465.
    [14] 邱尔发陈卓梅郑郁善洪伟黄宝龙杨主泉 . 山地麻竹笋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及能量结构.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26-730.
    [15] 徐小牛李宏开 . 杉木、黄山松人工混交林的生长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3): 278-283.
    [16] 张任好 .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生长状况及生态效益.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5): 544-547.
    [17] 许丽娟刘海轩吴鞠李金航李苹孙广鹏李军徐程扬 . 生长抑制剂对大叶黄杨形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6): 89-9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6.013
    [18] 陶骏骏王海晖姚奉奇朱凤 . 木本植物叶片热值测试和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2): 48-5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2.007
    [19] 高健吴泽民彭镇华 . 滩地杨树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2): 147-152.
    [20] 周群英陈少雄韩斐扬陈文平李天会吴志华简 明 . 尾细桉等5种桉树无性系生物量和能量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18-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18
  • HTML全文浏览量:  202
  • PDF下载量:  119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05-08
  • 刊出日期:  2012-03-17

我国杉木林生物量与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100091 北京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100092 北京
  •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100093 北京
基金项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995~1996年院基金

摘要: 根据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杉木的能量利用、分配及生物生产力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器官的热值差异明显,平均为19.951kJ·g-1.生物量与密度和年龄呈较好的线性相关。不同地带、生长阶段、海拔高度的杉木光能利用率、能量的分配格局和林分生物量生产率不同;杉木的光合能量利用随不同林龄、密度和立地质量的不同而呈现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补偿点等的不同。总体上,我国杉木林对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现实平均利用率分别为0.38%和0.8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