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仲崇禄 弓明钦 白嘉雨 陈羽 王凤珍 K-Pinyopusarerk

引用本文:
Citation: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 基金项目:

    中澳合作"华南地区国际木麻黄种源试验"(1994-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树木-外生菌根菌共生体持续性及其机理研究"(1999-2001);863项目"生态环境建设抗逆林灌木柠条、沙棘等新品种选育"的子专题:木麻黄抗逆新品种选育(2002-2005)

  • 中图分类号: S792.93

Study on Genetic Variation of Casuarina Provenances/Family Seedlings after Inoculating with Ectomycorrhizal Fungus

  • CLC number: S792.93

  • 摘要: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3~2.7倍,且菌根菌-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C9216-家系7和家系8、E4100-家系6、7和8。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P吸收量等因素对30个参试菌根菌-家系组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3个优良组合:C9216-家系8、E4100-家系6、C9216-家系3、C9216-家系7、E4100-家系8、E4100-家系1、E4100-家系5、E9216-家系7、C9216-家系5、E4100-家系4、E4100-家系2、C9216-家系6和C9216-家系10,这些组合均好于未接种处理的家系3的综合评价值,其中家系5、6、7、8对2种菌根菌组合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家系3、1、2、10只与2种菌根菌中的一种构成良好的组合。
  • [1] 潘一峰李炎香谭天泳 . 木麻黄种源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2): 138-145.
    [2] 魏素梅谭天泳 . 木麻黄地理种源的苗期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2): 119-126.
    [3] 王明怀陈建新殷祚云叶亲柏王建民黄俊悟 . 五种木麻黄的种源引种初报.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6): 751-755.
    [4] 张勇陈羽李国标陈珍仲崇禄 . 山地木麻黄菌根菌的筛选和接种效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3): 342-346.
    [5] 孙晓梅张守攻齐力旺王军辉吕守芳姜英淑 . 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纸浆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515-522.
    [6]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 . 三种桉树菌根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1): 1-5.
    [7] 王军辉顾万春夏良放李斌郭文英 . 桤木种源(群体)/家系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4): 362-368.
    [8] 仲崇禄弓明钦康丽华 . 土壤元素与木麻黄生长和VA菌根菌侵染率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2): 135-141.
    [9] 康丽华李素翠彭耀强刘玉粼陈华成罗成就 . 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海藻酸钙菌剂大田试验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1): 39-43.
    [10] 康丽华曹月华吴英标 .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5): 483-486.
    [11] 李炎香吴英标 .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纯培养接种效果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550-555.
    [12] 康丽华 .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接种技术与接种效果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41-347.
    [13] 康丽华 . 木麻黄苗期接种弗兰克氏菌效应及其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2): 129-132.
    [14] 仲崇禄弓明钦林什全陈羽王凤珍 . 木麻黄人工林AM菌资源调查与苗木接种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427-431.
    [15] 许秀玉王明怀魏龙徐斌 . 51个木麻黄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691-696.
    [16] 康丽华 .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弗兰克氏菌对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1): 42-46.
    [17] 罗焕亮王军邵志芳张景宁 . 木麻黄青枯菌的根表吸附及根内增殖与其致病性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13-20.
    [18] 黄少伟钟伟华黄华喜黄凯陈青度李小梅 . 尾叶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428-432.
    [19] 康丽华 . 两株木麻黄内生菌培养条件和培养特征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6): 696-700.
    [20] 梁坤南白嘉雨 . 尾叶桉种源─家系生长与抗风性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700-70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00
  • HTML全文浏览量:  154
  • PDF下载量:  130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04-14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520
  • 2. CSIROForestryandForestProducts,Canberra,Australia
基金项目:  中澳合作"华南地区国际木麻黄种源试验"(1994-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树木-外生菌根菌共生体持续性及其机理研究"(1999-2001);863项目"生态环境建设抗逆林灌木柠条、沙棘等新品种选育"的子专题:木麻黄抗逆新品种选育(2002-2005)

摘要: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3~2.7倍,且菌根菌-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C9216-家系7和家系8、E4100-家系6、7和8。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P吸收量等因素对30个参试菌根菌-家系组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3个优良组合:C9216-家系8、E4100-家系6、C9216-家系3、C9216-家系7、E4100-家系8、E4100-家系1、E4100-家系5、E9216-家系7、C9216-家系5、E4100-家系4、E4100-家系2、C9216-家系6和C9216-家系10,这些组合均好于未接种处理的家系3的综合评价值,其中家系5、6、7、8对2种菌根菌组合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家系3、1、2、10只与2种菌根菌中的一种构成良好的组合。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