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原植原体分离物的组织培养保藏和嫁接传染研究

田国忠 温秀军 李永 孙朝晖 赵玉芬 郭晓军 黄钦才 李志清 赵俊芳

引用本文:
Citation:

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原植原体分离物的组织培养保藏和嫁接传染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6221);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09B1202);河北省林业厅项目(2000185);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1DEA10004)资金支持

  • 中图分类号: S763

Propagation and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Several Isolates of Jujube Witches' Broom and Paulownia Witches' Broom-Phytoplasmas in in vitro Cultured Plantlets and Grafting Transmission of the Pathogens from the Diseased to Healthy Plantlets

  • CLC number: S763

  • 摘要: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DJ)和抗病婆枣(W14)砧木进行组培苗间嫁接传病试验,可使部分DJ和W14发病;而嫁接未发病的砧木多数像健苗一样正常生长。用感染山东泡桐丛枝病植原体ZD株系丛枝组培苗为接穗,嫁接健康泡桐无性系组培苗致使无性系MB33、TY2T和C125发病。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确证了泡桐和枣树发病苗和嫁接发病组培苗体内存在植原体。用DAPI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组培苗韧皮部筛管中的植原体浓度,结果显示,Ft和嫁接发病冬枣(DJ.Ft)筛管中植原体浓度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各泡桐无性系染病丛枝组培苗;HPD和LD
  • [1] 金开璇 .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MLO)病原传染长春花研究初报.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1): 106-108.
    [2] 孙福生张锡津田国忠 . 泡桐丛枝病脱毒组培苗电子显微镜检测*.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4): 470-472.
    [3] 张丽杰和敬渊孙昕淼宋佳兴孙晓梅朱明 . 裂叶垂枝桦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4): 135-14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4.019
    [4] 孙志强傅建敏乔杰闫正升杜奎宇董溯权 . 茶翅蝽对植原体的传播能力.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6): 606-611.
    [5] 成小飞李文钿 . 秃杉的组织培养*.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2): 147-152.
    [6] 阙国宁诸葛强林鑫民 . 西蒙得木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512-516.
    [7] 段新玲任东岁赵书珍 . 无花果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6): 621-627.
    [8] 常二梅江泽平刘建锋贾子瑞李香张健强赵秀莲 . 侧柏古树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4): 41-49.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98
    [9] 苏梦云 . 美国枫香茎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1): 98-101.
    [10] 汪建亚河野耕藏 . 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及繁殖能力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6): 635-639.
    [11] 李国平杨鹭生胡文英黄群策 . 沟叶结缕草的组织培养和无性系的建立.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541-545.
    [12] 张光楚王裕霞 . 杂种撑麻7号竹的组织培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245-253.
    [13] 刘文真玄松南陈惠哲朱睦元孙宗修 . 几种作用因子对多年生黑麦草组织培养影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 95-101.
    [14] . 刺山柑腋芽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4): -.
    [15] 侯健华李正红马宏刘秀贤万友名 . 地涌金莲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抑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17-221.
    [16] 黄烈健王鸿 .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3): 464-471.
    [17] 谢利娟李晓东李永红刘俊武 . 柠檬天竺葵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3): 379-381.
    [18] 苏梦云姜景民 . 乐东拟单性木兰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与褐变控制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57-762.
    [19] 郑黎文吴红娟于晓南蔡京艳 . 芍药‘种生粉’离体芽培养及玻璃化苗复壮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379-384.
    [20] 李魁鹏王亚珍孙晓梅韩华谢允慧张守攻 . 杂种落叶松嫩枝离体培养与芽增殖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S1): 82-8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13
  • HTML全文浏览量:  238
  • PDF下载量:  16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06-23

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原植原体分离物的组织培养保藏和嫁接传染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 2. 河北省林业科学院森林保护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
  • 3. 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濮阳 45700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6221);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09B1202);河北省林业厅项目(2000185);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1DEA10004)资金支持

摘要: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DJ)和抗病婆枣(W14)砧木进行组培苗间嫁接传病试验,可使部分DJ和W14发病;而嫁接未发病的砧木多数像健苗一样正常生长。用感染山东泡桐丛枝病植原体ZD株系丛枝组培苗为接穗,嫁接健康泡桐无性系组培苗致使无性系MB33、TY2T和C125发病。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确证了泡桐和枣树发病苗和嫁接发病组培苗体内存在植原体。用DAPI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组培苗韧皮部筛管中的植原体浓度,结果显示,Ft和嫁接发病冬枣(DJ.Ft)筛管中植原体浓度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各泡桐无性系染病丛枝组培苗;HPD和LD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