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吴玉柱 季延平 刘慇 赵桂华 牛迎福 王海明 赵海军

引用本文:
Citation: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981030902)“牡丹主要病害的研究”内容之一

  • 中图分类号: S436.8

Study on Red Spot Disease of Peony Tree

  • CLC number: S436.8

  • 摘要: 牡丹红斑病在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发病率达50%左右,病重的牡丹园可达90%以上。从8批次384个样 品中分离获得512个分离株,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牡丹枝孢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害发生与牡丹不同品种、初侵染源等因子密切相关。筛选出了50%多菌灵、700k,甲基托布津 等防治红斑病的有效药剂,应用800倍液从3月中旬牡丹展叶前至7月中旬防治4次,效果达90%以上,感病指数 可控制在5以下。
  • [1] 杨莉杨双昱麻文建周建华 . 核桃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发病规律的调查.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6): 1004-100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6.017
    [2] 张立震黄素芳张立新刘俊濒闫玉赞温如意曹明高宝双许静 . 金丝小枣浆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99-403.
    [3] 宋晓斌张学武马松涛 . 猕猴桃根癌病病原与发病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599-603.
    [4] 洪瑞芬季延平 . 刺槐溃疡病病原菌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6): 616-619.
    [5] 邓全恩龚榜初吴开云丁榆杨勇陈学初江锡兵邱有尚 . 柿果生理性病害顶腐病发病规律调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5): 689-696.
    [6] 张素轩曹越张宁郑青 . 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56-359.
    [7] 弓明钦柯金闪言超卿王晓通 . 米老排瘿螨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3): 325-330.
    [8] 程建武刘碧荣 . 刺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1): 104-108.
    [9] 梁丽松王贵禧 . 不同产区板栗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284-288.
    [10] 向玉英 . 杨树重要病害生物防治初探.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1): 93-97.
    [11] . 北京地区李属树木上一种新的心材腐朽病原菌.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12] 张艳丽王雁李正红马宏 . 基于牡丹EST信息的滇牡丹SSR标记开发.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 171-175.
    [13] 崔宝凯孙向前陈建新赵明水 . 浙江天目山两种新的阔叶树心材腐朽病.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97-100.
    [14] 索志立周世良张会金张治明 . 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00-705.
    [15] 杨至德王雁刘雪梅缪崑汤巧香 . 发根农杆菌诱导牡丹生根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2): 292-295.
    [16] 高志民王雁李振坚周伟伟朱耀军严彦 . 牡丹开花前后营养变化分析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90-393.
    [17] 高志民王莲英 . 牡丹催花后复壮栽培根系生长及光合特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4): 479-483.
    [18] 史倩倩王雁周琳黄国伟 . 十大花色中原牡丹传统品种核型分化程度.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4): 470-476.
    [19] 贾文庆徐小博刘会超李纪元 . 牡丹‘乌龙捧盛’组培苗生根及生根解剖学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516-520.
    [20] 张翔宇贾文庆何松林邱永杰王乔健胡缓史来琨刘会超 . 牡丹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细胞学与生理机制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4): 63-7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4.00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01
  • HTML全文浏览量:  198
  • PDF下载量:  149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5-24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 1.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 2.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 3. 山东省菏泽市森林保护站,山东 菏泽 274000
  • 4.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14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981030902)“牡丹主要病害的研究”内容之一

摘要: 牡丹红斑病在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发病率达50%左右,病重的牡丹园可达90%以上。从8批次384个样 品中分离获得512个分离株,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牡丹枝孢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害发生与牡丹不同品种、初侵染源等因子密切相关。筛选出了50%多菌灵、700k,甲基托布津 等防治红斑病的有效药剂,应用800倍液从3月中旬牡丹展叶前至7月中旬防治4次,效果达90%以上,感病指数 可控制在5以下。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