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郭志华 胡启鹏 王荣 肖文发 马履一

引用本文:
Citation:

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371141);三建委与国家林业局项目:“三峡库区陆生动植物监测”(SX20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059083);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基金

Acclimatization of Midrib Angle and Petiole Angle of 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 to Different Light Regimes in Evergreen Broadleaves Forests

  • 摘要: 对比研究了旷地、林窗及林下3种光环境下喜树幼苗叶悬挂角和叶柄角的光响应与适应性,结果表明: (1)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光、热等生态因子的差异显著; (2)对于不同的光环境,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在旷地的变化幅度最大,林窗下次之,林下最小; ( 3)夏季晴天,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分别在16: 00、14: 00和12: 00左右达到“峰”值,叶悬挂角分别约为140°、128°和112°,叶柄角分别约为67°、59°和55°;同时,在3种光环境下,夏季晴天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的日变化还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互作关系,以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同时增大或减小来避开或捕获光辐射,这样即保证了喜树叶片有效避开强光,也确保喜树叶片对适度光辐射的最大利用。以上都是喜树叶片对光的捕获或避开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效应。
  • [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312~315

    [2] 《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四川植物志(第一卷)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2 (1) : 36~39

    [4] 张显强, 唐金刚, 乙引. 中国喜树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对策

    [J]. 中国林业, 2003(11B) : 33

    [6] 付玉杰. 浅谈我国喜树的保护与利用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2, 28 (4) : 237~243

    [8] 许大全,张玉中,张荣铣.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9] 张亚杰,冯玉龙,冯志立,等. 绒毛番龙眼对生长光强的形态和生理适应

    [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29 (3) : 206~214

    [J]. Plant Physiol, 2001, 125: 1558~1566
    [12]

    Muller P, Lix P, Niyogik K.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A response to excess light energy
    [13]

    Ehleringer J. Foreseth IN. Solar tracking by p lants

    [J]. Plant CellEnciro, 1980, 210: 1094~1098
    [J].生态学报, 2001, 21 (1) : 68~74

    [16] 张守仁,高荣孚. 光诱导下杂种无性系叶角和叶绿体运动

    [J]. 生态学报, 2005, 25 (2) : 319~324

    [18] 姜闯道,高辉远,邹琦,等. 叶角、光呼吸和热耗散协同作用减轻大豆幼叶光抑制

    [19]

    Feng Y L, Cao K F, Feng Z L. Thermal dissipation, leaf rollingand inactivation of PSII reaction centers in Am om um villosum

    [J]. JTrop Ecol, 2001, 18: 865~876

    [J]. Plant Cell Enciro, 1992, 15:7037~7043
    [22]

    KaoW Y, Forseth IN. Diurnal leafmovem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carbon assimilation in soybean grown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water availabilities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345~370

    [24] 钟章成. 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

    [J]. 生态学报, 2006, 26 (4) : 1047~1056

    [26] 郭志华,张旭东,黄玲玲,等. 落叶阔叶树种蒙古栎对林缘不同光环境光和水分的利用

    [27] 郭志华,张宏达,李志安,等. 鹅掌楸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J].生态学报, 1999, 19 (2) : 164~169

    [29] 杨玲,王韶唐. 水分胁迫下的大豆叶取向

    [J]. 西北植物学报,1992, 12 (1) : 46~51

    [31]

    Gamon J A, Pcarcy R W. Leaf movements, stress avoidance andphotosynthesis in V itis californica

    [J]. Oecologia, 1989, 79: 475~481
    [33]

    Forseth IN, Ehleringer J. Solar tracking response to drought in adesert annual

    [J]. Oecologia, 1980, 44: 159~163
  • [1] 苏磊苏建荣刘万德李帅锋 . 异质光环境下云南红豆杉的构型与叶构件水分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4): 505-509.
    [2] 王荣郭志华 . 木荷幼苗对常绿阔叶林不同光环境的光合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688-693.
    [3] 陈益泰孙海菁王树凤施翔 . 5种北美栎树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引种生长表现.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3): 344-351.
    [4] 周国模吴家胜应叶青姚建祥 . 喜树种源苗期生物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386-391.
    [5] 应叶青吴家胜周国模孙伟琴陈有全 . 喜树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51-756.
    [6] 焦月玲周志春李因刚王剑王月生 . 南方红豆杉种源光合特性差异及光环境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731-735.
    [7] 杨文娟江泽平刘建锋郭泉水 . 不同光环境下濒危植物崖柏的光合日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3): 373-378.
    [8] 冯建灿张玉洁杨天柱 . 低温胁迫对喜树幼苗SOD活性、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2): 197-202.
    [9] 石雷石秉聪邓疆高玉芝毛玉芬 . 紫胶蚧对寄主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2): 206-209.
    [10] 李庆梅谢宗强孙玉玲 . 秦岭冷杉幼苗适应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481-485.
    [11] 杨民权 . 主要热带相思在华南地区的生长及适应性探讨.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2): 155-161.
    [12] 王玉魁安守芹张建平郝玉光张庆琼方天纵 . 沙生饲用灌木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1): 21-26.
    [13] 陈益泰卓仁英吴天林 . 桤木属植物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2): 139-146.
    [14] 黄利江于卫平张广才马晖白永强王富伟刘伟泽 . 几种新引进植物在盐池沙地中的适应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s1): 47-52.
    [15] 李正红周朝鸿谷勇刘富泰和金福李福强 . 木豆新品种产量对比及适应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393-397.
    [16] 谭美杨志玲杨旭程小燕 . 厚朴野生资源的野外回归植株苗期适应性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1): 125-13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1.017
    [17] 顾万春 . 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选育——生产力、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3): 222-228.
    [18] 尹光天许煌灿张伟良傅精刚曾炳山 . 棕榈藤物种的收集和引种驯化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6): 609-617.
    [19] 冯建国徐耀庭陈益泰 . 浙西南丘陵地八种乡土阔叶树的生长表现.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438-441.
    [20] 周志春李建民金国庆 . 利用种源试验预测气候变暖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3): 295-30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79
  • HTML全文浏览量:  225
  • PDF下载量:  150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05-15

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091
  • 2.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371141);三建委与国家林业局项目:“三峡库区陆生动植物监测”(SX20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059083);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基金

摘要: 对比研究了旷地、林窗及林下3种光环境下喜树幼苗叶悬挂角和叶柄角的光响应与适应性,结果表明: (1)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光、热等生态因子的差异显著; (2)对于不同的光环境,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在旷地的变化幅度最大,林窗下次之,林下最小; ( 3)夏季晴天,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分别在16: 00、14: 00和12: 00左右达到“峰”值,叶悬挂角分别约为140°、128°和112°,叶柄角分别约为67°、59°和55°;同时,在3种光环境下,夏季晴天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的日变化还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互作关系,以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同时增大或减小来避开或捕获光辐射,这样即保证了喜树叶片有效避开强光,也确保喜树叶片对适度光辐射的最大利用。以上都是喜树叶片对光的捕获或避开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效应。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