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封山育林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蔡道雄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引用本文:
Citation:

封山育林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 基金项目:

    国家/ 十五0科技攻关项目/ 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0 ( 2001BA510B06 )

Th e In fluences of C losing for Afforesta tion on Vegetation DiversityRestora tion under Ch inese F ir P lan ta tion

  • 摘要: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 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 结果显示: 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 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 植被的总盖度达85% , 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 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 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 增量为31. 82%, 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 且多了1 层高度> 2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 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 所占的比例也高; 在封育区, 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 达100. 43%, 且重要值\ 35%的种有16种, 占其林下植物总种数的13. 79%, 而在非封育区, 断肠草的重要值最高, 仅达34. 77%, 重要值\ 35% 的种为零;封育区林下植物的优势度比非封育区更为明显。
  • [1] 杨承栋.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A]. 见: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 森林与土壤[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 6

    [2]

    LuoRuy ing, G ao Zh iq in. E ffects of Ch inese fir, lob lolly p ine and d eciduou s oak forests on nu trien t states of soils in north ern sub trop ics ofCh in a[J]. Pedosphere, 1994, 4( 1 ): 1~ 10
    [3] 盛炜彤. 我国人工林的地力衰退及防治对策[A]. 见: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杉木人工林集约栽培研究专题组.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5~ 19

    [4] 杨承栋, 孙启武, 焦如珍, 等. 大青山一二代马尾松土壤性质变化与地力衰退关系的研究[J]. 土壤学报, 2003, 40 ( 2): 267 ~ 273

    [5] 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变化[J]. 林业科学, 2003, 39( 3 ): 1~ 5

    [6]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学分会, 杉木人工林集约栽培研究专题组.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7] 俞新妥. 杉木林地力衰退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 林业科技通讯,1990( 19): 1 ~ 2

    [8] 王宏志. 中国南方混交林研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9] 姚茂和, 盛炜彤. 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地力影响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 3 ): 247~ 251

    [10] 盛炜彤, 杨承栋. 关于杉木林下植被对改良土壤性质效用研究[J]. 生态学报, 1997, 17( 4): 377~ 385

    [11] 莫江明, Sandra Brown, 彭少麟, 等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J]. 生态学报, 2002, 22 ( 9): 1407~ 1413

    [12] 范少辉, 马祥庆, 傅瑞树, 等.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下植被发育的比较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1 ): 8~ 16

    [13] 杨承栋, 焦如珍, 屠星南, 等. 发育林下植被是恢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途径[J]. 林业科学, 1995, 31 ( 3): 275 ~ 283

    [14] 熊有强, 盛炜彤, 增满生.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 4): 408~ 412

    [15] 张先仪, 盛炜彤, 张小文. 杉木人工林不同保留密度对林下植物发展和水土保持影响的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 1996, 9 (专刊): 168~ 206

    [16] 林开敏, 马祥庆, 范少辉, 等.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0, 20( 3): 231~ 234

    [17] 王永安. 封山育林的生态经济作用[J]. 世界林业研究, 2000, 13( 3): 19~ 24

    [18] 盛炜彤.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5 ): 463~ 471

    [19] 江民锦. 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J]. 江西林业科技, 2001( 4 ): 5~ 8

  • [1] 刘仁袁小兰刘俏张春阳郭春兰陈伏生王辉民李建军 . 林下植被去除对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5): 121-12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5.015
    [2] 熊有强盛炜彤曾满生 .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4): 408-412.
    [3] 孙德宙詹有生盛炜彤徐秉山汪建平方庆彪 . 江西大茅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与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4): 402-406.
    [4] 胡尔查王晓江王铮李梓豪洪光宇李卓凡杨海峰高孝威赵学军 . 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5): 189-197.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134
    [5] 何艺玲傅懋毅 .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6): 727-733.
    [6] 盛炜彤 .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463-471.
    [7] 焦如珍杨承栋屠星南盛炜彤 .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73-379.
    [8] 杨承栋焦如珍屠星南熊有强陈仲庐 . 杉木林下植被对5~15cm土壤性质的改良*.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514-519.
    [9] 范少辉马祥庆傅瑞树刘爱琴 .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1): 8-16.
    [10] 余树全姜春前李翠环周国模 . 人为经营干扰对人工雷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2): 196-202.
    [11] 张虹于姣妲李海洋张燕林潘菲周垂帆刘爱琴 .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1): 10-1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1.002
    [12] 闫文德田大伦焦秀梅 . 会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及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323-327.
    [13] 姚茂和盛炜彤熊有强 . 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地力影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3): 246-252.
    [14] 李清河杨立文崔丽娟 . 北京九龙山封育植被群落变化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323-331.
    [15] 杨正礼 . 我国退耕还林研究进展与基本途径探讨.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4): 412-418.
    [16] 盛炜彤杨承栋范少辉 .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4): 377-385.
    [17] 郭耆赵厚本周光益隆卫革甘谷列吴尚勇蒙敏燕陈金兰 . 南亚热带4个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1): 182-18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1.021
    [18] 聂道平 .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6): 643-649.
    [19] 佟金权盛炜彤 . 杉木人工林广义干形模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3): 239-248.
    [20] 段爱国张建国童书振保尔江何彩云 . 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密度效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2): 178-18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72
  • HTML全文浏览量:  230
  • PDF下载量:  139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1-17

封山育林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凭祥 532600
基金项目:  国家/ 十五0科技攻关项目/ 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0 ( 2001BA510B06 )

摘要: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 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 结果显示: 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 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 植被的总盖度达85% , 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 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 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 增量为31. 82%, 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 且多了1 层高度> 2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 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 所占的比例也高; 在封育区, 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 达100. 43%, 且重要值\ 35%的种有16种, 占其林下植物总种数的13. 79%, 而在非封育区, 断肠草的重要值最高, 仅达34. 77%, 重要值\ 35% 的种为零;封育区林下植物的优势度比非封育区更为明显。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